今天和遂宁体制内的公务员朋友闲聊,他感叹现在遂宁越来越不宜居,他现在每月到手3000多,mbj一共3万多,全年到手只有7W多,但遂宁房价基本都8,9000[泪奔][泪奔],房价在全省已经第三高了,仅此于成都,西昌[捂脸][捂脸][捂脸],关键就业岗位少,收入低,对人才吸引力不强,人才流失严重[捂脸][捂脸]
你知道清华北大毕业生年薪到底是多少吗?一毕业就是50万100万是真的吗?名校出身就意味着高收入?
首先,网上动辄就是“清北复交”毕业生年薪50到100万肯定是假的,别说刚毕业了,毕业五年左右想达到50到100万都不算容易,但实话实说,毕业超过十年以上的,年薪50万以上不算难。
当然,这个不算难,是针对本科“清北复交”的同学而言,清北复交本科的同学当中很多也读了海外硕士。首先一毕业年薪超过100万,而且非常普遍的情况只可能发生在三个领域,
我只说国内顶级PE(私募股权基金):黑石一毕业最高有机会可以达到200万,次一级的高瓴春华这些有机会110万。
二:香港七大外资投行,高盛、摩根等,一毕业就有机会100万。
三:香港头部对冲基金citadel 、two sIgMa、这些一毕业有机会达到150万,其他领域虽然有可能发生,但不普遍。
比如,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一毕业有机会拿到85到201万之间三个档次,极少数头部量化私募博士毕业进入有机会超过百万,但这两类都是极端情况,不普遍。
而互联网领域,一毕业超过100万的一个都没有,除非,你去美国硅谷工作,这也说明了最优秀的中国初级和中级互联网人才还是在硅谷。请注意,我说的是初中级,到了中高层肯定还是国内互联网行业更有前途,但金融行业最优秀的人才还是在中国,而不是华尔街儿。
一毕业能进入上面说的这些顶级金融机构的所有985高校,一年加起来估计最多50个,这50个当中大部分还是去了外资投行,其他,能进去的都是海外名校。
你要知道,每年从985高校毕业的都有至少25万人以上,能一毕业进入那些顶级金融机构的也就50个而已,一毕业年薪超过50万的,也就少数高端金融和互联网领域。
比如,中信中金投行部一毕业75万,腾讯战略投资部一毕业可以拿到60到70万。MBB咨询(麦肯锡,贝恩咨询,波士顿)一毕业40万,但因为MBB咨询发展潜力和升值确定性比较高,含金量比较强,也可能当做一毕业可以拿到50万。
其次,就是阿里星计划或者各类互联网offer有机会超过50万,接着就没了。
排名前十大公募基金投研岗,三甲医院医生和985大学老师,这些都是没办法一毕业就达到50万的,这些是后期发展才会慢慢的好起来的。
因此,情况就非常明了了,对于清北的同学来说,一毕业达到50到100万只可能发生在金融和互联网领域,其他都不太可能,但这些能一毕业拿到这么高薪资的人也是少数人,全部加起来估计也就几百个。
但还有,一大把的人在其他行业,比如去了银行的,去了国企的,去了普通民企和普通上市公司的,去了公益组织和当公务员的,这些人才是大多数,这些人大部分年薪也就10-20万之间而已,因此,我可以这么说,除非是清华经管,北大光华之类的院系,大部分“清北复交”的同学,一毕业就是10到20万之间,工作五年左右也不一定可以达到50万,很多人可能五年后也就是个年薪30万这样子,十年后50万左右,对于大部分“清北复交”的同学来说,毕业十年左右就能拿到年薪百万也绝对是比较优秀的了,
所以,大家真的没必要拿光环来套我们,95%的“清北复交”同学都是普通人,只有那5%的人可以去创业成为顶级大佬,可以去顶级PE,对冲基金这些最高端的职业起点,或者去了比较弱的公司,在公司里面慢慢成为副总裁,或者外企的大中华区总裁之类的。
但很多人毕业十年可能职位也就是主管经理呀,能当到总监的都很少,所以你不要去看网上清北学生分享的那些,能出来分享的都是混的比较好的“清北复交”同学,普通人职业成就很一般的,谁好意思说话啊!
再想想,都是这样的,有个好的就无限夸大对比,就好比小时候父母对比谁家孩子一样,差的永远不会对比,这就是“幸存者效应”。
#“清北复交”毕业的学生都去哪里工作了# #我要上 头条# #头号周刊#
#农民老了,退休工资能不能和退休工人平等# 想法是好的,现在公务员退休都没有大企业退休的工人工资高?你说这退休怎么个标准?明天有人问,退休的医生能不能和工人一个工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