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务员还是北漂(靠公务员好吗)

北漂月薪25000 VS 在老家公务员5500的差别?两个朋友酒后一段有趣的对话,让我听得一愣一愣的:

北漂月薪25000 VS 在老家公务员5500的差别?两个朋友酒后一段有趣的对话,让我听得一愣一愣的:

小李,本科毕业去北京工作7年,月薪25000

小王,研究生毕业考了县里公务员,月薪5500

小李,25000其中包括5000/月的房租、3000/月的生活费、2000/月的买衣服和社交吃饭、信用卡(花呗)10000/月、车贷2500/月,剩余2500块。

小王,日常支出1000/月,无房贷,车贷2500/月,剩余2000。

挣35000的小李最后剩余2500

挣5500的小王最后剩余2000

小李看似挣得多,但没啥幸福感

小王看似挣得少,但幸福感满满

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研究生毕业一个个沦为了打工人,在县城里那些有编制的同学和父母亲友面前抬不起头,成了莫大的笑话。如果是你研究生毕业你会选择打工还是考公务员呢?其实最直接的一个对比那就是收入问题了,最近与几个在北漂的研究生高学历朋友们聊天,顺便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收入情况,可以让大家参考一下。

上周在长沙跟几个乡友聚会闲聊,一起还说到了工资。他们大多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聊天的过程中各自还分享了一下自己的收入水平,聊完后所有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们都是父母亲和同学们眼中的高学历人才、佼佼者,毕业后他们的收入差距还真的挺大的。

柳林是南华大学的硕士,目前是一家公司的采销经理,朝九晚六加班不多月薪1.8W;小煌是华中科大的硕士,在中关村互联网大厂做算法工程师,月薪3W,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辉哥是中南大学硕士,在央企做产品经理月薪1W,满5年解决北京户口;丽姐是北科大的硕士,她是一家金融公司的销售经理,需要经常出差,加上销售提成,年薪80W左右。

通过这次的聚会,我的感触也很深,在此也想也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职场感受。

首先学历的确是个敲门砖,但能力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一定要学会投资自己,以便在职场中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二,毕业后一定要选择大城市,大城市里的机会相对公平许多,凡事只要自己努力,不用攀关系、拼父母,你更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像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回老家肯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是在北京却有很多选择机会。第三,千万别回小城市、小县城,回来时有多风光,多少年后就会有多狼狈,你失去的不仅仅是工作机会,而是你在另一个封闭世界的难堪。

所以决定你现在收入的,是你就业时的选择和对未来的规划。研究生学历并不是你的光环,能带给你光环的永远是多少年后,你的那份面对社会的从容底气和降维打击的能力。

#怎样看待有些年轻人从北京涌入上海找工作#

行播在线

2021-10-16

有网友提出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所谓有些年轻人从北京涌入上海这样的话题,似有夸大之嫌,这大都指北漂中的一小部分吧!他们本无北京户籍,在北京打拼多年,还是租房住在京城远郊,每天长途跋涉上下班,考试加入公务员行列无望,自己所擅长又非金融、IT、文艺圈后,尝试南下,寻求发展新路,本无可厚非。

再者受生活习惯影响,北京虽是京城,但商业繁华程度,日常生活起居不如上海方便,尤其南方人在“皇城根”下生活,总有远离乡土之感,所以改从北京来上海闯荡的年轻人,还是以南方籍比例居多,多一种体验。总比躺平不干好。

985名校毕业生“北漂”考了北京的公务员,大家觉得“划算”不[思考]?堂妹南开中文系毕业,前两年考了北京一个听名子貌似“退二线”单位的公务员,全家人都挺高兴。

我问同样985学校的侄女要是考公务员会不会去北京,她说她才不会去呢,咦,这是为什么?

堂妹一直向往北京,但上大学没有如愿,大学一毕业,赶上机会马上考了北京公务员。叔叔一家很兴奋。如今的北京市户口太金贵了,太多太多人在北京漂了几十年还是不属于户籍意义上的“首都人民”,落户条件太严格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北京户口价值百万[可怜]。

我问侄女为啥她不想去北京,她说如果只考公务员那么没必要往北京挤,虽然北京工资水平比天津高,但也高不了那么多,关键是北京生活成本高,二环内的“老破小”房子也得十多万一平米吧,不然就得远远的郊区买房子了,上下班就得几个小时。如果是理工类学生,IT等专业,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些,还可以去闯一闯,否则不如在天津找工作。

听这么说倒不乏道理。同事孩子在北京上班,租房子,每月12000元的二居室,是同事出钱的[捂脸],不然孩子工资不够房租呢。

为啥叔叔一家很高兴呢?因为堂妹的单位给提供了住宿,几个女孩合住一个三居室,离单位也非常近,并且听说,这个单位还有机会“福利性购房”——低于市场价很多的职工家属楼。虽然老旧些。因为单位年龄断层大,堂妹是“大有希望”的新生力量,去年已经去外地挂职锻炼了。估计这孩子将来任个“处级”干部挺容易,这搁在她老家的城市算是大官了[可爱]。

再一个,叔叔家条件也还挺好,在北京给闺女出个房子首付不成问题。这丫头爱好体育,在北京看个比赛可比别处方便,各种生活娱乐设施也齐全,下一代妥妥的是北京人了,可以享受独一无二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让全国人民眼红的素质教育和独领风骚的高考优势。

大家觉得孩子往北上广深发展好吗?如果当公务员、教师是在家乡小富即安呢,还是顶着压力去一线城市?[what]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两年前我们这里财政局招考公务员,一北漂女孩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很多人羡慕不已。她被安排在局重要科室,这个科室业务多,工作量大,节假日经常加班。

女孩很有志向,工作一年后,又参加省城部队文职考试,笔试面试俱佳。现在听说月薪过万了。

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 ,优秀的人选择工作的空间就是广!

#你对现实社会工资收入差距持什么看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近听到了这样一件事,一对名校毕业的北漂,学历本科211,名校硕士毕业,非北京户籍,有正式编制,公务员,家住四环以外,每天通勤3小时,除了早出晚归的6小时,基本上大多数时间都在工作,朝九晚五不是他们的日常,假期可能只是奢望,看着那永远遥不可及的房价,只能望着手里在别人看起来还算丰厚的收入独自无奈!不知从何时起,为了出人头地,宁愿离乡背井也要挤进北上广,指望着能让梦想照进现实!在大城市,也许机会更多,发展空间更大,但是你所要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这些不是单纯丰厚的收入能够衡量的,因为你为了它付出了太多!除非你能站在金字塔顶端,否则焦虑和紧张会一直伴随着你,有的人很轻松的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试问,如果你连维持生存的面包都没有怎么去追寻诗和远方!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期许大城市的繁华,选择回归,也许生活平淡,但是有滋有味,也许时间在指缝中不经意的溜走,但是你的心从此有了归宿,就算粗茶淡饭,也一样开心自在!

所以朋友,如果你志在四方,就请一定不要放弃,要做就做到最好,努力从来都是实现梦想的敲门砖,不与别人比较,做好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如果回到了家乡,也请你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的努力,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点点滴滴的积累一样能够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工资收入并不能说明一切,但是它有时候确实说明了一些现实的问题,我相信,不管在哪里,成功=1%的天赋+99%的努力 这个公式都是绝对适用的!

所以不管现在的你是什么样的状况,都请对自己说一声“加油!”

你家的公务员绝对是反对派[泪奔]//@北漂钉子户:没错,家庭内都能出现对立//@豁达饼干J:愚昧和自私的退休老人也很多

天官正丞相

你是不是认为反对放开的人一定是有钱的,或者是体制内旱涝保收的?我告诉你,错了,不是。恰恰相反,这个群体,大多数是一无所有的人,或者是懒人。他们的心态就是,自己不好,自己没钱,所以也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挣钱,见不得别人旅游潇洒。疫情之下,所有人都躺平,他们找到了心理平衡。甚至看到别人亏钱,别人焦虑,他们还找到了优越感。我认识一个人,他就很高兴封控,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不上班,就可以逃避责任,可以不还钱,反正别人问,就说是因为疫情影响。他要是听到哪个店开不下去了,哪个老板破产了,特别开心,说,看嘛,再有钱,最后还不是和我们一样。三年了,他两口子一天班没上,天天打麻将。所以,他俩支持封控,但反对关茶馆。

结束北漂,回到郑州是正确的选择吧?从此低欲望生活

94年男,大厂30k。新入职2个月,突然没有奋斗的动力,想辞职结束北漂回家,无房贷车贷,郑州有房,未婚,不用操心父母养老钱。想回老家县城考个公务员之类的度过自己的后半生,陪在父母身边。身边朋友都劝我工作钱挺多的,坚持坚持,可好累啊。突然觉得在小县城,低欲望的生活,好像也挺好的。

有道理!//@原味麦片123:公务员最大的优点是稳定,相比较优质理工男来说是稳定的穷

愉心居

考上公务员也不开心。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公务员,开始全家欢欣鼓舞,觉着孩子终于结束北漂,端上铁饭碗,从此开始衣食无忧了。刚过了几个月孩子就不开心了,第一,工资少了一大半,除了每月的房租,就剩几千块钱,也就勉强维持生活。

第二,特别忙,每天都是起草各种文件,各种开会、检查、学习,甚至周六日还加班。这完全颠覆了他以前的认知,他以为体制内就是那种喝喝茶看看报纸然后专心搞技术。对于整天忙于这些事务性的工作,说实在的理工男实在是难以适应。孩子认为还是他以前的工作好,挣钱多工作单一,没有那么多的上下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只能劝孩子,公务员的福利开始体会不到,慢慢的许多隐形福利就会浮现出来,时间长了就知道了。#生活日记#

现在你女儿后悔吗?//@关耳朵:我家孩子就是入职一年,我强压说一年不如意可以走,她多一天都没有上,还是辞职了!北漂了!//@多才星辰X:唉!有后悔的时候//@多才星辰X:跟我儿子一样的,公务员编制实习期辞职回家,说深圳那边房价太高买不起,要重新考,这不考了一个事业编,唉!气死我啦

微尘在途

辛辛苦苦考公上岸,没想到女儿只工作了一年,就先斩后奏辞职回到郑州。对于女儿的任性,身为父亲的老朱十分生气。 老朱的女儿琳琳毕业于郑州一所高校,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是万金油,很多工作岗位都适合,考公考编选择余地也大,当初老朱的本意是想让女儿当个语文老师,他认为女孩子当老师这个职业不错,还有两个长长的假期,将来还能为后代的教育铺路,可琳琳觉得当老师太辛苦,事情又多,并不如常人想象中那么悠闲,因此,当老师不是她的选择。 女儿不想当老师,老朱想让女儿考公考编,女孩子在职场上性别不占优,再加上现在职场上的年龄歧视,如果没有稳定体面的工作,结了婚再找工作更难。

老朱夫妻还是有些家底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正值疫情期间,工作不好找,老朱让女儿什么都不做,专心考公考编。大学毕业生应届生身份十分宝贵,很多职位对应届生非常友好,考公考编选择余地也大,老朱找了专业人士咨询,得知应届生一年至少有7次左右的考公考编机会。于是,老朱便和女儿商量了巡考计划。 老朱和女儿把考公考编的目标城市定在以郑州为中心坐高铁两个小时以内的省会城市,这样算下来有武汉,合肥,西安,石家庄,太原、厦门等省会城市,当然,考公考编的首选目标还是在郑州。老朱了解到,山东是公考大省,考生非常坚韧而且学习努力,参加厦门的公考有点底气不足,便把厦门从目标城市中划去了,其余的城市根据考试时间,合理安排。 女儿大学毕业近一年间,老朱频频向单位请假,陪着女儿周游列省“巡考“,让老朱欣喜的是,去年上半年女儿顺利通过了山西省公考,最后被太原下面的一个区级机关录取。

考公上岸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老朱欣喜异常,还邀请亲友们办了酒席。可女儿琳琳却没有多少兴奋,她觉得太原位置较偏,不是她喜欢的城市,想放弃再考。老朱却极力劝女儿, 说现在考公那么难,机会错过不再来,还是去上班吧,现在郑州到太原通了高铁,两座城市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在那儿立着脚后,爸妈退了休就到太原陪她。 在老朱的哄劝下,琳琳去太原报了到,老朱陪着女儿帮她租了房子安置好才回来。女儿上班后,老朱接到的都是她的诉苦电话,说她所在的部门都是中年油腻大叔,办公室没有活力,整天死气沉沉,工资也不高,最主要的是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太孤单了。 老朱觉得,女儿刚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肯定要有段适应过程,工资不高,老朱每月贴补女儿2000块钱做零花钱,没有朋友,老朱和妻子坐上高铁双休日去陪她。

在老朱的各种安抚下,琳琳抱怨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不过,女儿每次回家看上去都很不开心,老朱的妻子很心疼,说不该为了一份工作把闺女弄到一个人地两生的地方去。老朱斥责妻子头发长见识短,说现在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一大半找不到工作,能考上公务员的更是凤毛麟角,你不想干有人想干,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可女儿总不能让老朱省心,今年国庆期间,琳琳背着行囊回到家,老朱以为她假期过后还会去上班。谁知女儿竟说,她已经辞了职,离考研还有两个多月,她要专心备考,即使考不上,那就二战,反正不会再去太原了,她在那儿没有朋友,远离家人,更不想在当地结婚成家。每个月为了那点工资,简直是在耗费生命。说着说着,琳琳还涌出了泪水。 老朱这才知道,女儿边上班边复习备战考研,为了不给自己留后路,她瞒着父母辞了职。面对既定事实,老朱夫妻只好无奈地接受了女儿辞职的现实。

女儿辞了职,老朱整天忧心忡忡。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还有500多万的考研大军,老朱对女儿的前途始终担着一份心。 前几天碰到老朱 ,他把女儿辞职回郑州备战考研的事情说给了我,对女儿辞职回家的举动仍有怨言。 老朱问我对她女儿辞职的看法,我说凡事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孩子的辞职动机。选择一个城市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仅仅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却在一个始终无法融入的城市孤寂地生活着,那也是一种煎熬。在孩子就业方面,还要通盘考虑,不能仅仅为了有份工作,不顾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让孩子由此失去生活的动力。活得好不好,幸福指数高不高,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有些时候还是要顺从孩子的内心。不知友友们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西安头条# 西安网友晒出了一组图,北漂和西漂都是很艰难的经历啊!看过之后,感触颇深!

作为从农村出来闯荡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的农村大学毕业生来说真的是很艰难的。

北漂感慨,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容不下灵魂。索性,一股脑的奔向了新一线城市,比如西安,成为西漂!但是,近况也没有得到本质改变,只能退而求其次,往更小的城市里去了。

以西安为例,高昂的房价透支了生活的幸福指数。工资难以为继,有没有副业收入,每个月入不敷出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坚持下去的。

孔乙己最终去选择考公务员了,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吧?

有太多的农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更找不到媳妇,成为村中笑柄!

我们不是拆迁户,守着收房租就能安稳的过一辈子,甚至吃香的喝辣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从此一蹶不振!

我们是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怎么能够活的如此窝囊和不争气呢?#教育微头条#

所以,我们要抗争,我们要突破自我认知的局限,找好路径,加油向前!社会大学的教育才是你真正融入这个社会的敲门砖,否则靠着象牙塔里面那种学习到的东西到了社会会水土不服的!所以,以社会为师,以社会形形色色的人为师,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孔乙己是落后于时代的失败者,希望他能够拜托孔乙己的思想桎梏,早日赢得新生!#教育#

西安的网友们,你们有西漂吗?你们怎么看这个孔乙己式的人的人生呢?

移民本质跟从18线城市到北上广深生活是一样的。

时代不同了,现在海外生活或者移民没有什么光环。本质上跟国内从一个小城市跑到北京上海读书然后想办法留下来......一样的。你的朋友在北京上班,回来参加同学会就很有优越感吗?显然不是,搞不好北漂的同学还没有留在家乡当公务员的人混的自在。

移民同北漂一样,最重要的是看发展机遇。你跑北上广深是迷恋空气好?显然不是。是北上广深发展机会多。那么假如北上广深现在经济下滑了,同时另一个城市有一个公司高薪挖你。你去不去?我朋友愿意高价机票加n次核算回国就是这个原因,国内某公司给的offer不错。

适不适合移民其实没啥可争的,就跟北漂一模一样。

哪怕是山里的孩子,报考大学当然优先考虑北上广深啊。出国也是一样的,趁年轻,单身没有自己小家庭,能大学出去赶紧走。至于之后回不回来,那就看经济发展。

如果是家庭在家乡是体制内的,完全没必要北漂了。毕业把证书拿好然后家里一路安排妥当吃皇粮不香么??

如果是祖上有钱,直接北上广深置业就是。出国也一样,带着钱选个好国家安心生活就是。

如果是一穷二白,没有成家。应该北上广深波一波,就算没捞到也不亏。

如果是成家了但是盘缠不多,就没必要带着孩子出去漂泊了,主要是耽误了孩子读书。

~~~~~~~~~~~~~~~~~~~~~~~~~

总结:移民适合2种人,年轻穷人和富人。多数中产不适合,穷人里适合的也是少数,需要相当有能力才行。

北漂三年,央视美女主持辞职回小县城当公务员,月薪4000值得吗?李依笑回答说:值得!

 

2016年李依笑大学毕业,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跋山涉水1500多公里来到了北京,后来,她如愿以偿的进入央视实习,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在主持人名单上有了一席之地的依笑,并没有觉得很开心,英语是她的短板,对比其他同事都有过留学的经历,她的人生背景板显得十分苍白。为此,依笑不仅心情沮丧,还面临着十分大的工作压力。

 

为了冲破事业瓶颈,依笑拼命学习英语,为自己创造了留学的机会,当她准备好离职回家准备出国资料的时候,可能是之前顶着太大的压力的缘故,她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依笑没能出国留学,央视也回不去了。

 

在家休息一年后,依笑感到十分迷茫。这时当地的气象台正好缺一个主持人,依笑二话不说就去报名了。

 

依靠从前的工作经验,依笑很快进入了工作岗位,如今,几年过去了,依笑感到十分满足,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能够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对比大城市的漂浮不定,这里更能给她安全感。

 

依笑曾说:“毕业了不知道去哪里,不要着急做决定,也许我的经历能带给你一些参考,留在家乡做一名公务员,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我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北漂7年,至今单身,没房没车,想在北京闯出个名堂,想扎根在北京,但是年龄的增加让自己非常恐慌,他一直说不想干了,却又舍不得这份工作,

他是一名摄影师,每月工资20000多,加上接私活有25000左右,我说以后你一直在北京啊,他说自己没有想好!

其实我曾经也是一名北漂,2016年我和这个朋友一起合租,那时候我刚来北京不知道到做什么工作,后来在网上找到一份销售工作,起早贪黑的,近三个月来从来没有晚上10点之前睡过觉,

在我不断地坚持下业绩有了起色,晋升小组长,到销售经理,再到市场总经理,我觉得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每月从3千到每月2万,期间我跳槽三次,每次都是我主动离职,觉得天天累死累活看不到希望;

2019年我找了一份关于社区团购的工作,那时候我想如果失败了,我就回老家了,没想到真的失败了;

当时底薪有1万2,加提成有2万,但是老板的心思不在这个项目上不想烧钱,于是就把我们整个项目组都辞退了,按照合同补偿了三个月的工资,#职场#

我其实还想在北京搏一搏,但是2020年的疫情打消了我的念头,我不想再去北京了,我想留在老家发展,通过学习我考上了我们当地的公务员,平日还有些小副业,虽然每月挣钱不多,但是感觉比在北京要富余;

前几天我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想回家发展,让我问问公务员事业编怎么报名,作为一个北漂的我非常能理解朋友的心情,看似很快乐的生活,实际上一点归属感都没有,

我觉得北漂只是涨了见识,只有少数人能成功,我朋友是我见过非常努力的人,每天写日记,做目标分解,计算每天花多少钱,就连亲朋好友的生日都记得一清二楚,生怕欠人情,

但是北京开销大,攒不住钱,买房成了奢求的梦想,他告诉我把北京周边的房子都看了,以现在的工资就算是贷款也买不起,还不如回老家生活呢!但是现在自己不想放弃梦想,成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其实我非常理解他,他是不想放弃现在所拥有的,这么多年居然还是北漂,还没有混出样来,真是愧对自己和父母!希望我朋友好好考虑一下吧!

我曾经就是一心想在北京扎根落脚,觉得努力肯定能成功,但是现实打败了我,我的心气一点点磨平了!

虽然在十八线小县城感受不到大都市的繁华,但是我过的充实不压抑,到处都是朋友,办事很方便;

最近网上著名考研老师张雪峰说的那样,想在北京生活要考虑多方面,包括以后孩子的教育,离开北京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想要拥有不北京户口很难,积分落户也不太现实,早点离开时最好的选择#张雪峰老师离开北京到苏州定居#

北京,容不下有趣的灵魂,你想一直在大城市奋斗呢?还是想回到小城市来度过余生呢?

欢迎谈谈你的看法?

3、 脚在何处,则家在何处的成功者幻觉

成功者为了家乡父老(主要是见了花花世界,自己也不想离开),拼了命的想留在大城市。首选当属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再不行,如果运气不错,大学里学的专业对的上近几年的经济浪口,比较切合城市发展的,还可以做国企工程师,做上市公司白领,做大厂码农。实在不行的,民营小企业也凑合,骑驴找马呗。心里承受能力有条件的(脸皮厚,心态抗打击能力强),还可以做微商,滴滴,直播带货等等,美其名曰做自己老板,其中辛劳痛楚,讲出来吓鬼(近年北漂,沪飘减少,有一定的现状反映)。

 

但根据官方近年来的就业数据,以及偶尔飘出的几千人竞争一个公务员位置、硕士生雨中送外卖等新闻。其实也可以感受到,实际上这些“成功者”更多的只是在城市里面混着,做个普通的文本人员,推销人员,或者是一些,底层的体力工作者。

 

4 、新思路的困惑

 

慢慢的,村民们关于致富的思考也出现了新的动向,除早期出现的弃农务工之风外,近期还有了网络就贾之风。从勤劳,节俭的老祖宗致富升级到“智慧”致富。到处都在讲建设美丽乡村,加大旅游开发(不讲中西部农业型农村地区,就南方区域而言,几乎千村一貌,消费者去了一次,大多为下次绝不再来的心态);到处都在大力发展网络消费新时尚(问题你村里的产品质量上不去,某多多每卖出一个产品,就消耗一个消费信心,损坏了广大消费者对农村产品的美好向往啊);到处都在讲智慧农业,智慧农村(其实更多只是村口的宣传条幅,实情大多是村里终于可以手机上网了,虽然有点卡,但已经有大进步,就是跟智慧一词搭配,感觉还是……)。

 

为什么呢?我们已经在努力跟进社会潮流了,怎么见不到成果?是我们缺乏学习的榜样?还是我们的眼界不够宽,学的不够努力?

 

举个不恰当例子,中国第一村华西村,举世闻名的优秀啊,几十年来全国各地都派出学习队伍前往考察,但没见到其他地方出现第二个类似成功案例(反而由于全国都到华西村学习其发展经验,成就了华西村的新支柱产业---乡村旅游业)。同样道理,看着电视里一些农业节目的致富画面,对比一下自己砸锅卖铁凑起来的某某养殖场或某某休闲民宿基地的冷清场景,真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难怪酒类股票如此坚挺)。

 

实情是全国大部分的农村资源是极其缺少的,要做旅游,最好是本身山清水秀,具有人文典故之外,更要有周边富裕城市的资金人脉积极支持(全国此类地方不超5%)。要做高科技农庄,大规模耕种高附加值产品,不单需要宽阔的田地面积,便于机械化运作,更需要后期的专业市场调研开发与运营。(虽地处中国相对富裕地区,但南方大部分为丘陵地带,户均耕地才1-2亩,根本无法大规模开放)

电视中一些发达地区的乡村因为城市财富外溢效应,带来的近郊乡村浅层财务致富的表象。而全国绝大多数农村都缺少发展农业以外产业的硬件条件(即使是农业,也是小农经济为主,这也是为国我国农产品价格跟规模产量始终上不去,品质提不高),包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回不了的家乡,融不了的城市

1997年从江苏农村考到北京,2001年毕业留在北京当了小公务员,虽不是北漂,但始终没有归属感。

想过把北京的房子卖掉,回老家过自由的生活。北京的房子卖了估计也能值个1000多万,老家的房子也不应盖,本来就修的好好的。保守投资,一年收入估计50万应该有的,生活自由因为没有问题,还能照顾父母。可是,娃还要在北京上学。所以,回家的想法不切合实际。

因为疫情,已经两年没有回老家了。想念家乡,想念家人。再过几年,老家的房子可能回因为修建机场被拆。那时候,真的是回不去家乡了。#回不去的家乡#

我一匿名网友,他是在北京某科研院工作的工程师,年薪130万,学的是计算机数据与互联网交换工程专业, 妥妥高净值人才,潜力股。然而,他却骄傲自满地说,他3年的年薪相当于公务员一辈子的薪水,似乎有点得意忘形了。

@北漂的紫鱼会飞 说:这也就年薪130万,又不是1.3亿,他就开始嘚瑟自己的收入超过公务员,关键问题是,他跟哪个级别的公务员比呢?

那公务员的级别可多了去了,科长是公务员,处长是公务员,首长、部长也是公务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岂是你一个小小程序员,可想提并论的?似乎有点找不到北了吧?

而且,即便是最普通的基层公务员的待遇,尤其是福利,也不是普通的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可比拟的。

因为在大厂,说白了就是年轻的时候拿命换钱而已,多挣得那些钱也是加班加出来的,透支生命换来的,根本不值得炫耀。

这做人呐,还是得低调!幸亏他是匿名炫耀的,否则,他也该被好事儿的网友人肉网暴了。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的阿里P8征婚男,86年的,今年35,征婚那年33,南京211本科,北京985研究生,一直混迹在互联网大厂,征婚的时候在阿里是P8职级,年薪加年底股票分红合计超过170万,但是个子不高,才170㎝,体重65㎏。

在京落了户,买了房,买了豪车,就开始在线征婚,他想找这样一位女孩儿:最好南方城市家庭,江苏、浙江最好,安徽也可,性格温柔贤惠,知书达礼,懂人情世故,外表可人,身材在线,身高不低于162㎝,会打扮,本科学历至少211高校毕业,月收入不低于1万,90年以后出生,家庭无负担,最好是独生女。

他的帖子一发布,当时就被网友喷成了骰子,连我刚才重新打字梳理他的真实择偶需求时,也感觉有很多不适。

乍一看,不就是年收入快200万嘛,又不是家里有矿,也不是家里真有皇位需要继承,竟然开出了堪比香港小姐选美的择偶标准,关键问题是,即便选港姐也不会挑剔女孩儿的家庭出身吧?他当他是皇上在选妃子呢?

仔细又通读了一下他择偶标准贴的全文,他其实算是实话实说了,虽然连一点遮羞布都不留了,可毕竟相当诚恳不伪装,也算是人间清醒耿直男了。

世人都说女生对婚姻现实,要房要车要彩礼,我感觉男生更偏理性思维还有逻辑,他们才是既现实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

不过话说回来,收入高也的确有很多好处,收入高能够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规避风险,收入高也可以让自己跨越阶层去更高的地方见世面。钱的确可以解决很多事情,让人更从容,有底气去追求自己热爱的。

但是,倘若因为收入高去比较而洋洋得意,反而更显示出来一个人内心真正的匮乏,因为只有他越缺什么才越会炫耀什么。

真正内心富足的人,不需要通过比较,依然活得自信、快乐、富足。

真正有钱还高贵的人,就是那即便身价千亿,依然谦逊而努力、低调又温和、待人彬彬有礼的人,例如裸捐财产也不声张的影坛超级巨星周润发。

发哥的高贵之处,还在于真正接地气地去踏实生活,坐地铁、逛菜市场、台风来了帮行人清扫路障,几十年如一日跟发嫂恩恩爱爱,这才是真正高贵到骨子里的贵族。

人生短短数十载,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我皆凡人,对金钱不必太执着,方可享极乐。与君共勉之,晚安!

#北京头条# #北京身边事# #周润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39558/
1
上一篇浙江省公务员考试 监狱(杭州监狱公务员)
下一篇 公务员没带身份证(公务员面试没带身份证)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