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太太倒地一个多小时没人扶,有人说:扶,可能倾家荡产,不扶啥事没有,最多受点自己内心里面的谴责。幸好碰到交警安排出租车把她送到医院,她在医院赖上帮她跑前跑后的小护士。
老人名叫李秀清,今年85岁,上街买菜时在马路边摔倒,这一跤摔的不轻,她拭着爬起来,努力几次都没有成功。
李秀清只好躺在路边,等待好心人把她扶起来送进医院。
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倒地一个多小时,路过许多人,只是向她扫几眼,无一人上前去扶。
幸运的是,交警路过,安排出租车司机将她送去医院治疗。
到医院,李秀清不停喊痛,也许她真的很疼,喊叫声像呐喊,像咆哮。
司机师傅完成任务后匆匆离开医院,李秀清老人没有家属陪伴,实习护士金思涵赶紧上前搀扶老人,承担起帮老太太就诊任务。
金思涵给老太太挂号后,扶老太太前往骨科诊室检查。老太太让护士给她找高明的医生,小护士满口答应。

急诊室里,骨科医生经过检查发现,老太太摔倒导致肩关节脱位,这种脱臼伤,只要忍一忍痛,进行手法复位,就能得快速有效治疗。
医生的手刚触摸到老太太的肩头,她就高声喊叫:痛死了,不能动。
老太太拉着小护士的手不松,情绪特别激动,医生要给她再试一下,老太太坚决不同意,强烈要求先打麻药再进行治疗。
如果老太太不肯配合,医生进行手法复位会加重老太太损伤。考虑到老太太情绪,医生决定按照老太太要求,先麻醉后复位。
不过,进行麻醉,需要一小时左右,麻醉前还需要做一些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测等。
85岁的李秀清,似乎十分惧怕疼痛,整个骨科都能听到她呼喊疼痛的声音。
医生告诉她:稍微痛一点是很正常的,忍一忍就好了。可老太太听不进医生的话,喊叫声不绝于耳。

金思涵一边安抚老太太情绪,一边帮老太太办理缴费手续。
检查期间,老太太始终不松小护士的手,非常依赖小护士,生怕小护士走掉就不管她了。
耐心的小护士帮老太太缴完费,扶老太太去做血常规检查,从骨科诊室到验血窗口仅仅十几步路程,老太太走的非常缓慢,好容易验完血,小护士带老太太去拍片子,老太太再也不愿起身,声称自己走不动,要求坐推车过去。
小护士怎么劝也不行,老太太就是不愿走路过去。万般无奈,小护士只能去找推车,骨科室的推车不在,小护士去病房看到其他病人有轮椅,硬着头皮跟病人家属商议,能否将轮椅借给老太太用一会?
不巧,轮椅是人家在外面租的,人家正准备出院,要退还轮椅。
老太太得知借不到轮椅,又开始大喊:痛死了,痛死了。
医生、护士轮番劝导,先把片子拍完。李秀清就是不愿意起身。

小护士只好联系老太太女儿,向她求助,希望她能够安抚老太太情绪。
老太太像受了委屈的小孩,得到女儿的劝说,她决定努力走一下。
在两个护士搀扶下,老太太一边喊着痛死了,一边小心翼翼地走向拍片室。
老太太看到拍片还要排队等待,她又闹起情绪,要小护士帮忙让她插队。
小护土说:没有几个人啊,等一会就行了。老太太不愿等,又高喊:痛死了!
这招很奏效,小护士赶忙与拍片室沟通,让老太太插队。拍片结束后,小护士告诉老太太,还需要做一个心电图。
李秀清没想到,打麻药会做这么多检查,真是搬石头砸了自己脚,感觉吃亏的她再也不愿走动,要平板车推她去。
平板车紧张,小护士只能不停安慰老太太,哄小孩似的哄着老太太继续检查。
老太太抱怨别人都有平板车,自己也要有,说什么也不肯走了。

在医护人员努力下,李秀清终于躺上平板车,不用走路接受检查,她再也不喊痛了。
心电图做完,李秀清女儿也赶到医院,小护士和她女儿交接完,总算放松了一口气。
有了女儿陪伴,老太太似乎有了安.全感,打麻药也非常顺利,很快便来到骨科,很快完成复位治疗。
医生复查后判断,李秀清关节脱落已复位,打好石膏回家静养就能康复了。
其实,85岁的李秀清摔倒在地,当时如果有人立即把她送到医院,她一定会心里暖暖的,不会觉得无助,会尽快接受治疗。
正是一个多小时没人问她,才让她没有安.全感,到了医院就特别依赖别人,希望自己得到关怀和帮助。
2014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引起国人反思,面对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已成为公共话题。
这原本是道德意义上的问题,因出现个别老人讹诈好心人的案例,扶与不扶,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社会问题。
扶,怕被讹,不扶,良心上过不去。
摔倒的老人,自然希望能遇到好心人的帮助;帮助老人的好心人,更希望能够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年老的亲人,如果老人倒地,大家见了就像躲瘟神一样,那这个社会就太冷血太无情了,人活着也就没有了道义,也就失去了尊老传统,不仅会寒了老人的心,也会寒了我们将来的心,凡事都要考虑到以后的自己,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面对摔倒的老人,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冬日鉴片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