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某地区处级干部的起点。现在不知道还有没事搬试块的公务员了
现在才知道,那么多人想当公务员,记得九十年代好多公务员下海经商,三十年过去又变了。//@君子兰279455802:我儿子比你进面的次数还多,但他从不言弃,还总是安慰我,终于得偿所愿公务员,已上班两年了!相信自己!
栎月月悲伤也会让人冲动!考编第三次进面试,还是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最终仍然失败。难过的我决定要去找工作,而不顾26、27号的事业编考试、省考,以及12月4号的国考。悲伤的时候需要找个人说说话!昨天和朋友聊天三小时。刚开始通话我一言不发,压抑的感觉在心头,沉闷地不想开口说话。好在我朋友努力开导我,最后我忧郁的情绪渐渐释放,轻松了很多。

“90年代,公务员和教师并不是好职业,那时候最风光(不能说最好)的是个体户,是下海经商的人。
很多地方的财政近乎破产,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经常被卡扣,90年代的下海潮中,很多都是体制内的人出来做生意。体制内比较好的工作是物资局,外贸公司,或者糖烟酒公司,就是倒爷。

到了90年代末期,部分国有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央企都很难,所以银行坏账率很高,四大行有些分行不良都超过40%,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承接。税收也基本依靠增值(营业)税和农业税,个人税是没有的,也没什么预算外基金收入,地方财政很困难,才有大包干和分税制。
经济增长最明显是2000年之后,实体经济繁荣了,股市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到了2008年之后,楼市对于经济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新经济(互联网平台)构成12年之后的繁荣。这个过程中,外贸始终起到支柱之一的作用。
最简单的30年经济史。”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9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情况,当时公务员和教师并不是好职业,那时候最风光的是个体户,是下海经商的人。很多地方的财政近乎于破产,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经常被卡扣,90年代的下海潮中,很多都是体制内的人出来做生意。而90年代的银行呢?如果按照国际的标准,那大部分都可以算是破产了,坏账率很多都超过40%。

那个时候,很多地方并没有什么企业,而税制也基本都是企业税和农业税,个人税是没有的,地方财政艰难的时候,其实我们都经历过,当然,一些年轻人可能都没经历过。
我们自2000年之后的辉煌,有实体经济繁荣的功劳,但是到了2008年之后,楼市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是很明显的。
公务员会裁员吗?[抠鼻]//@风趣的田野花香:多少年没有精简机构和人员,内部科室不断增加,人员急速膨胀。我曾经工作的一个政府机关,八十年代初不到20人,九十年代30余人,现在100余人。由2个科室增加到5个科室,现在13个科室。副处级以上官员19人。随着时间推移,机构和人员还在继续膨胀。如果把科室和人员精简一半,各项工作不会受任何影响,人员还会有富余。老百姓和财政养的爷太多了。

市委办公室出台“过紧日子”二十条措施
《做到这三点,你的饭碗比公务员还铁》
近两年,在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大环境下,不少人选择考编,以谋求一种稳定的生活。但是体制内就真的稳定吗?90年代国企改革引发的下岗大潮也才过去三十年,当年很多人也是抱持着“进国企就拥有一辈子的稳定”这样的信念,然而都抵不过时代变革的洪流。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到下面这三点,你的生活不仅比公务员稳定,上升的空间还非常巨大。
第一,保持自己的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永远不过时。我有一个朋友,几乎每天都是健身房的第一位客人。通过运动和健康的饮食,哪怕他已经57岁了,依旧保持着良好的身材和健康状态。同时健康的身体不仅让他自己在工作中能持续进取,也一直给他身边的人一种正面的、可持续信赖的形象。

第二,拔高自己的认知。有一句话叫做:“一个人赚不到他认知以外的钱。”比如一位不知道电商的农人,没有办法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来获利。只有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通过学习和沟通拔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商机。
第三,维系自己的关系。身边的人际关系,不论大小,都需要持续不断地用心经营。我的另一个朋友开了家餐厅,有次她几个老客户所在的小区因为疫情暂时封闭,她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送了些蔬菜米面到小区门口。她身边很多客户最终成为了她的朋友,并且也不断地介绍新朋友给她认识。疫情之下,很多餐厅都无以为继,但是她对待客户的用心,为她也带来了更多的善意,最终也转化成了对自己的帮助。
所以,不论时代怎样变迁、制度怎样变革,能做到以上三点,你都能找到机遇,获取到更稳定更美好的生活。

有网友说,他同事的丈夫,以前是一名教师,九十年代中期,考上了公务员,被分配到了某乡镇工作,后来转而考到了某高中从教,又成了一名教师,再后来做了校长,一直到现在。网友说这是绝对的真人真事,教师转岗做公务员,似乎有一些;教师转岗做了公务员的再回来做教师,似乎很少很少,个例而已。
70~80年代工厂吃香,有劳保,有奖金,分住房,子女顶替上班,工资也不低,而机关,乡镇,教师除几十元工资,什么都没有,很多人不想到机关乡镇。九十年代后,实行公务员制,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待遇好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时谁能想到这样呢,知道谁还去企业呢,但这就是历史,对人来说可能就是命把,自己不能把握自己。
90年代争先恐后下海,公务员好多都辞职下海了

现在都争先恐后往小县城跑,考编制#打卡郑州美好生活# @用户9722036954837 @微头条不怕输的杨小妹的视频
不怕输的杨小妹70年代,司机最吃香
80年代,个体户最吃香
90年代,公务员最吃香
00年代,程序员最吃香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年代更吃香的职业都是不同的,很多职业也不是一直受欢迎的,这里面也有几点原因:
1、社会发展情况
为什么70年代,司机能够更吃香,而现如今却很多人不愿意去当司机了呢?因为那个时候汽车还很少,至于司机那就更少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自然而然的司机待遇就更好了,现在就不一样了,街上全是小轿车,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私家车,考驾照也成了常态,大多数人都有驾照,司机肯定就没以前吃香了。

2、经济发展状况
很多人都说80年代创业的人赚了大钱,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会发现现在国内很多大公司,都是在那个时候创业起来的,那个时候经济还在发展中,机会也是很多,所以很多人都是靠着那个时候去创业致了富。
3、社会需求的改变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于数据和科技的需求是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程序员的需求也就在相应的增加,这样一来程序员自然就吃香了,其实这也正常,要是把程序员放到70年代,那肯定就没这么容易找工作了,毕竟那个时候需求没这么大。
4、压力导致
为什么说90年代公务员最吃香呢?其实那个时候创业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容易成功了,至于工作的话虽然选择多了,但是稳定性却并不够,在那个年代大家更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抗压能力才会更强一点,而公务员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公务员在哪个年代都吃香。
#我要上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