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方云鹤公务员

都知道德云社强,那么到底强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德云社的强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超强的人才培养和超强的营销能力。

都知道德云社强,那么到底强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德云社的强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超强的人才培养和超强的营销能力。

一、超强的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上,班主郭德纲是非常牛的。能把平均学历在初中的年轻人,培养成一个个红透半边天的明星艺人。就这一点来说,郭德纲丝毫不低于大学里那些硕导、博导的水平。

郭德纲饱读诗书,对历史非常了解。纵观中国曲艺的兴衰之后,他把“富连成”拎了出来。

富连成是京剧人才培养史上的奇迹,出了一大批名家。如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等。

郭德纲完全借鉴了这一模式,按照老的方式培养和教导学生。

德云社初期,郭德纲和张文顺先生就定下了“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人才培养大计。后来更是成立了德云传习社,由总教习高峰负责,源源不断的输出人才。

除了专业能力,郭德纲对弟子们的个人品德也非常看重,发现品行不端者,立即扫地出门。这有点像“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公务员用人标准。

目前来看,德云社这一套人才培养模式相当成功。

八月风波后,最具实力的两名弟子出走。郭德纲迅速让岳云鹏补位,很快大红大紫,顺利度过艰难时期。

早期的德云社是靠郭德纲于谦来吸引观众。现在则是全面开花,不断有小角儿推出。他们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能为德云社带来良好的收益。

德云社的学员现在才到霄字科,后面还有“龙腾四海”四科,以及徒弟的徒弟们。按照此模式顺利发展下去,德云社再火个一二十年问题不大。

父亲属羊,生于1943年的秋天。搬到县城的那一年,65岁,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说起话来声若洪钟。

他会在早上五点半起床,烧水泡茶,喝罢一壶茶,母亲熬好了小米粥,馏好了白面馍,煮好了草鸡蛋,切好了小咸菜,唤孩子起床洗漱。父亲坐在一旁陪着孩子,连哄带乍呼,孩子吃饱了,父亲帮孩子披上外套,乐哈哈蹬三轮去几公里外的实验小学读书。

天气晴朗的时候,小区的几个老头老太,每个人带只马扎子会坐在我们楼下的法桐下唠闲嗑儿。老朱大爷,七十多岁,县医院退休的大夫,人很瘦,个子不高,很谦和。王叔,邻县公安的副局长退休,身材挺拔,说话底气足,加着手势,社会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基本属于话题的中心人物。武大爷兼小区保洁员,常推一把小铁车,装着扫把、铁皮簸箕。肖大爷来的较晚,家里的家务活儿多,做饭搓地都他的,活儿做好了才肯出来。有时候大家也会下下棋,打打扑克。但老武叔要忙着清扫树叶,收拾垃圾,坐不一会儿就走,肖大爷更是来得晚走得也早。打扑克不凑手,下棋,朱大爷不喜欢。

有一天,父亲早早回来,母亲问,今儿咋回来的早?父亲笑笑说,跟老王下了几盘棋,这家伙老悔棋,他朱大爷打抱不平,老王不服气,把他朱大爷气跑了,大家就散了!

后来,小区前面几栋楼的老头老太也来聚,他们几个人喜欢打牌,父亲有时候也陪他们来几把,有个姓马的老太很强势,四个人打牌,牌规矩她定,犯规矩的常常还是她,组了几场牌局。父亲就和母亲说,就这马老太的脾气,估计家里鸡犬不宁。母亲后来听小区的人讲,老太太和子女吵得几年不肯上门。

老人聚到一块儿,聊得最多的还是各家的子女,老朱大爷三个孩子,两女一儿。孩子培养得都很不错,不是在大型国企就是在党政事业单位,朱大爷最疼的是大孙子,在西安读的985研究生,女朋友上赶着追,从西安追到北京,小两口就业买房,日子过得很乐哈。王叔一女一儿,儿子小两口在县城事业单位上班,王叔给置了两套房,但钱老不够用,王叔工资高,月月还要贴补儿子一家。闺女在乡下,前妻生的。来小区看望几次王叔,王叔见了闺女不咸不淡,连碗水都不管,后来闺女就不怎么来了。朱大爷说,老王你做得不对,都是自己的骨肉,一碗水要端平。父亲淡淡地笑了笑,说,他王叔啊,俺讲句你不爱听的话,等你老了,保不准还要靠闺女!老王冷冷笑了笑,说,嘁,我会靠闺女?

几年以后,王叔的后妻瘁死,我们小区的房子被儿子连哄带骗卖掉,王叔和儿子住到一起养老。不料想,卖房的钱儿子拿去投资赔了个血本无归,工资卡也被儿子拿走,王叔花一块钱还要求儿子。王叔百感交集,感觉我们小区还有帮聊得来的老哥们,就又搬了回来,租了处小房子一个人儿独居。此后,王叔的女儿常来看他爸,带些新鲜蔬菜瓜果啥的,有时也会带只大公鸡、一篮草鸡蛋……

武叔家的儿子在小区买了房,小两口在附近工业园的厂子里上班,武叔家的婶子帮忙带孩子,武叔搭不上手,就到物业寻了个保洁的差使,赚点儿零花钱贴补儿子一家。

肖大爷的厨艺不错,一家人的伙食由他负责,孩子们下班放学,他家里就是食堂,肖大爷任劳住怨,伙食料理得很考究,一家人的生活质量极高,幸福感满满。

我的母亲常和朱大爷家的伯母在小区遛弯,朱大娘说话冲,嘴巴很碎,没几个老太乐得与她玩,我母亲是很谦和很撑事儿的人,加上父亲与朱大爷私交甚好,平素里言语间就很迁就朱大娘。有一回,我从上海回老家,在小区里遇到一块儿散步的老姐俩儿,母亲忙不叠把我介绍给朱大娘,这是位高个子,身形健硕的刚强老太,满头银发,一脸的严肃。我低声细语地问候了一声:“朱大娘好!”老太侧着脸打量了我一眼,说,上海有什么好?不就是车多人多吗?哪有咱老家好?

几个要好的老头老太,在小区的一隅闲坐的时候,常有携儿带女的年轻夫妇走过,有的目不斜视,款款而过,有的低眉顺眼,绕步而行,有的则是面带微笑,热情问候……

我们那栋楼三单元有户人家,姓董,媳妇儿是个大个儿,俩闺女,那时候都还在读小学。每次走到法桐树下,媳妇儿总是和老头老太们嘘寒问暖,俩小闺女也非常懂礼貌,在旁边儿玩耍,也不忘称呼爷爷奶奶。父亲和朱大爷闲聊,说,这家的俩闺女,将来会有大出息!

去年春节,我回老家陪父母过年,除夕夜在楼下放礼花,凑巧遇到三单元董家的俩闺女,姐俩儿身高不相上下,一米七多的大个儿,人漂亮极有气质。母亲说,这姐俩儿,大的考上了公务员,小的是会计师,前几年她妈又给生了个小弟弟,也上小学了。

在城南的小区,父亲和母亲住了整整十五个年头儿,积攒了一份厚重的亲情和友谊,也积攒了许许多多的回忆和故事。父亲在这儿陪孙女、孙子读完了小学,又看大了大儿家的小孙子。二妹夫于2013年夏天不幸去逝,二妹与外甥搬了过去,与父母住在一起,一晃儿七、八个年头过去,大外甥学渣逆袭,从这里顺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是的,城南的小区,使人难忘!那里的老人简单朴素,他们的故事,对我来说,不仅是幸福的回味,也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39439/
1
上一篇剁椒评论:国际空间站泄漏事故
下一篇 长沙公务员录用公告(长沙市公务员招录职位表)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