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有天路上忽然下雪,被困荒野,只得暂避破庙。半夜里,外头传来人声马嘶,苏轼只听男声:走不了了,在这里凑合一宿!忽然就进来两个年轻女人,又进来一个男人,苏轼一见这人惊得直跳起来,不等开口,那人已经叫道:子瞻?你怎么在这儿!
无巧不成书,半夜三更竟在一破庙遇到旧识,这男人竟是凤翔知府陈希亮的四儿子陈季常!
陈希亮是苏轼在凤翔做公务员时的老上司。工作关系,在凤翔二人就认识。虽然陈家和苏家是世交,但那是前几辈的事,况且在凤翔因苏轼和陈希亮相处并不愉快,因而苏轼和陈季常并未深交。
陈季常,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和三个哥哥都在朝为官。只有他陈季常不喜欢读书,不想做官,有一身武艺,但结交社会上三教九流,做了些见不得人的事,这让父亲陈希亮很不满。

无论如何说教打骂都不管用,最后想了个没办法的办法,给陈季常娶了个厉害媳妇儿,这才把他管住。
陈季常的夫人是柳氏,河东籍人。自从结婚后,陈季常就比以前懂事多了,身上的恶习渐渐收敛,从此远离江湖事。但要想全部改掉,也不是一下子的事。庆幸的是,他的身边有个柳夫人。
陈季常成家后被柳夫人管得服服帖帖的,后半辈子虽然不成器,至少没有做贼。
俗话说,听老婆的话能发财,听老婆的话能成事,其实很有道理。
苏轼身边也有个王弗,说话办事就有数,后来王弗去世,苏轼没人管,刚直的性子,遇事就口无遮拦,一次次惹祸上身。
这次机缘巧合二人碰见后,二人相约到歧亭陈季常家畅谈。
过不了多久,苏轼在黄州安顿好,就上门拜访了。两天的路程,挺快的。

在陈季常家,苏轼终于瞧见了传说中的柳夫人,可说话挺温柔的,并不刁蛮。中午留饭,陈季常和苏轼喝得很痛快,越喝越开心,畅所欲言。
这时,陈季常又喝了一碗酒道:其实保正要做也可以,真要官府不讲理,老子也开疆裂土弄个皇帝当当!
谁知,话音未落,隔壁忽然断喝一声:季常!把陈季常吓了一跳,手里的拐杖“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在里屋吆喝陈季常的自然是柳夫人。听她这一声吼,不但陈季常顿时吓住,就连苏轼心里也“突突”直跳,想着自己到人家中做客,却引得陈季常谈论政事,说这些混不吝的话,实在不该。于是,苏轼赶忙把话题岔开。
二人开始“正经”聊家常。原来陈季常的母亲是苏轼母亲的亲姑姑,两个人都出自青神程家,云云。
说来说去 ,苏轼羡慕陈季常有山有水有田屋,一家子其乐融融,可陈季常感叹回不去老家四川了,更压低声音,指着里屋说:……啰嗦得很,烦人!

苏轼看着他笑,平时大嗓门的陈季常也有这天。陈季常自嘲:其实我有今天多亏了夫人,如果不是她,我就见不到你了。
又喝了碗酒,陈季常抬头看着苏轼说,“不瞒你说,我到现在才活明白:女人比男人懂事,听女人的话小则能发财,大则能保命。
凡是知道怕老婆的都是精明人,那些不拿老婆当人看的,多数没好下场。”
陈季常这话精辟,“知道怕老婆都是精明人”。苏轼听了都不得不认同他“惧内”,不由得取笑他:兄弟,你真是个精明人啊!
陈季常本是大大咧咧的人,也不怕他取笑,反问苏轼:你是精明人吗?
苏家的情况跟陈家恰恰相反,小夫人比丈夫小十三岁,不是有主意的人,虽然和苏轼感情好,日子却糊里糊涂越过越穷。于是苏轼笑答:在这方面,我不及你啦!
苏轼的诗词大都有感而发,说着忽然就有了几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说完,二人相视一笑而过。
此后在黄州四年,苏轼到歧亭找陈季常玩过3次,而陈季常去找他有7次。每次二人都会在对方家里住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四年下来竟有100多天是在一起的。
@清欢情感屋
苏轼和陈季常二人在一起,总会有做不完的趣事,谈诗词,论佛道,游山玩水,分外逍遥。可以说,两人是最好的朋友,好到可以随便开玩笑的。
虽然早期有陈季常父亲与苏轼之间的不愉快相阻,说开了却也不影响两人的兄弟情谊。更有趣的是,陈季常“怕老婆”的名声,竟因为苏轼那四句诗也流传至今。
陈季常与苏轼是千古知已,你怎么看?欢迎留言。#真知新坐标#
网图侵删

江西九江市修水县,县志里记载了黄庭坚因为一碗芹菜面发现自己前世居然是女子的整个经过。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当时黄庭坚得中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州,就任时,年仅26岁。有一天他在州衙内午睡,梦中他走出了衙门,来到一处乡村,老远便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站在家外的香案前祷告,似乎呼喊着一人的名字,而桌上正供着一碗芹菜面。黄庭坚走到桌子前,看那碗面还热气腾腾,似乎很好吃的样子,于是他就端起来吃了。
一觉醒来,黄庭坚黄知州还觉得满嘴芹菜味儿。但是他并不在意,起身就上班去了。第二天又梦到老婆婆和芹菜面,他忍不住又吃了,醒来之后觉得这面真是太好吃了,但是他也开始意识到,事情好像有些不对劲。
随后黄庭坚便走出了州衙,循着梦中道路行去,就这样一路跟着模糊的直觉走到乡下,仿佛回到故乡一般。他径直走到一户人家,叩门而进,发现里面的人正是梦中所见的老婆婆。

黄庭坚问道:“老婆婆,您昨日有没有喊人吃面?”
老婆婆回道:“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她生前最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回来吃。我每年都会这样做。”
黄庭坚感到惊奇,忙问道:“你女儿死去多久了?”
老人答:“已经26年了。”
黄庭坚一惊。他今年正巧是26岁。而昨天刚好也是他的生日。
他遂再问她女儿在世的情况,老人说,女儿生前喜欢读书,不肯嫁人,病死的时候还说来世会来见我。老人带他去女儿生前的闺房,里面有个书柜,锁着,老人说她也不知道钥匙被女儿放在了哪儿,黄庭坚翻了翻,直接就找到了钥匙,打开一看,里面存的文章正是他这么多年历次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作文。
于是他懂了,自己确实是这老人的女儿转生的,这几年科举之路还算顺利,也多亏了上辈子的自己早早写好了草稿。于是他转身跪拜在地,回州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同往,奉养终身。

苏东坡听欧阳修亲口说的,欧阳修做老师的,总不能拿苏东坡开涮吧。
欧阳修说,他认识一个道士,叫徐问真,潍坊人,喝酒不要命,人也狂放得不得了,直接吃生葱活鱼,手指头可以给人针灸,抓一把土捏吧捏吧,就变成了药,治一个好一个。
欧阳修说,他在青州做官时,徐道士经常过来游玩,一住就很久。后来,欧阳修退休了,住在今天的阜阳,徐道士又来游玩了。欧阳修腿有毛病,估计自己也讲不明白什么毛病,大夫们都束手无策。有一天,欧阳修跟徐道士闲聊,说起痛苦的脚。徐道士叫欧阳修从脚到头顶吸气血,当然配套使用一套口诀。你别说,一吸就通了。
有一天,徐道士跟欧阳修告辞了,说,我有罪啊,跟公卿交游,我得撤了。
欧阳修派人送他。果然,在路旁,见到一个身高两米三四十,戴着铁冠的人在等他。

徐道士一出城,就叫一个村里的童子帮他被药箱。背了一会,村童腻歪了,要走。徐道士从发髻里取出一个枣一样大的瓢。这瓢很怪,一倒就有酒,徐道士倒了两手掌的酒给村童喝。酒香扑鼻。
徐道士后来不知所踪了,这村童也发狂了,最后也没了踪迹。
苏东坡听得很入迷。后来,苏东坡贬官到黄州。黄冈县令也有严重的腿脚病。苏东坡就把欧阳修那儿学来的口诀教给了县令。县令在家没事有事念了七天,腿脚居然健步如飞了。
苏东坡最后还说,其实,还有跟奇异的部分,他没有说出来。大概怕吓着我们吧。
怪不得我们这么爱苏东坡,他总是掏心掏肺给我们讲故事。他还有一个小学同学,也是不走寻常路。
苏东坡说,他八岁的时候,给他上课的老师是道士张易简。苏东坡的同学有好几百个人,不过,只有苏东坡跟一个叫陈太初的同学,经常被张道士上课点名表扬。

长大后,苏东坡跟爸爸弟弟去首都考试了,苏东坡成了进士。陈太初没有混出多大成绩,在县里做底层公务员。
苏东坡也是在贬官黄州时,有个家乡眉山来的道士,来拜访他。眉山道士带来了一个灵异事件,他说,陈太初做神仙去了。
眉山道士是这样还原的:有个四川人吴师道任汉州太守,陈太初到他家去做客。正月初一,陈太初要走,叫吴太守叫人把他的衣服杂物拿给他。辞别后,陈太初出了门就把衣服杂物分给了穷人,然后走到府门前,一坐下就死了。
吴师道安排衙役去收拾。衙役心里老大不痛快,对着陈太初开骂,也不挑个日子,大过年的,来干这破事。见证奇迹的时刻出现了,陈太初睁开眼,微微一笑,说:不烦你了。然后,站起身,从府前走到了金雁桥下,腿一盘,重新死了一次。
衙役们大气不敢出,恭恭敬敬地把陈太初火化了。由于起先步行时,已经轰动全城了,所以,广大群众一起围观了这堆火。广大群众全部可以作证,陈太初从火堆里飞走了。

苏先生,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你的粉丝,你说句实话,你说的这些,每一个字都是真的吗?
真的不想再在头条看到黄梅戏来源之争了,网上所谓的安庆人没必要再围绕黄梅村黄梅山黄梅镇黄梅天气来说这个了,一来各说纷纭,每个说的原因都不一致,二来,缺乏信服力,官媒都不认
另外,也没必要再拿某些安徽出的书籍来说事,各地都说各地的好,你要拿也得拿中国开头的,黄梅戏来源于湖北黄梅可是连官媒,安徽政府自己,黄梅戏专家学者,公务员试题答案都认可的,你们觉得不对,你们也可以劝国家把这个说法改掉
最近老是有些人带节奏,就搞不懂了,国家承认黄梅戏来源于湖北黄梅好多年了,我身边也有安庆朋友知道这些,黄梅戏回娘家有什么不好,其他戏种巴不得做大,安庆和黄梅曾经都属黄州(今黄冈)管辖,现在虽然分属不同省,但是也是邻居,不应该加强合作,把黄梅戏发展壮大吗?

古人失业,他们是什么岁数,后来又怎么样,举几个例子。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著名的《滕王阁序》大家很熟悉。16岁就当上了中央级别的公务员,体制内的。但是很快失业了,后来复官,23岁再次失业,他最著名的作品《滕王阁序》就是在失业途中写的。
苏东坡:唐宋八大家。42岁失业被贬。他总结自己的一生:黄州惠州儋州,六个字。前期伟大的作品不多,大部分旷世佳作都是后面20年所作。人生要豁达,要活下去才有希望。
李煜:南唐末代君主。38岁失业,然后失去自由。皇帝失业比我们正常人失业难多了。但还是写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知道李煜大部分是这首词。千古词帝。
人生总有舍和得。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33岁失业。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困难。给自己一个好的精神世界。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28岁基本失业状态。
《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水穷到云起,是心态,好的心性。很多伟大的人物,生前其实很不容易,甚至窘迫,但是有个美好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