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7宣城公务员成绩(2019年宣城市公务员笔试成绩)

6月23日,安徽宣城的吴女士的弟弟,高考分数是630分,比一本线高出70分。恭喜恭喜!!!!

6月23日,安徽宣城的吴女士的弟弟,高考分数是630分,比一本线高出70分。恭喜恭喜!!!!

吴女士陪着弟弟一起查成绩,激动的心、颤抖的手!隔着屏幕,我的心都揪着。

就像吴女士说的,就是很心动。想知道分数,又特别害怕。非常理解吴女士的心情,害怕考不好,害怕成绩不理想。这个场景,一下子让人回想起了自己高考的日子。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吴女士的弟弟查到的分数是630多分,比文科一本线高出70多分。恭喜恭喜呀!沾沾喜气!

小伙子棒棒的!!

今天开始,陆续开始可以查分啦!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再次恭喜吴女士的弟弟。#我在大学等你#

在头条,搜【高考】,掌握一手资讯!

【太激动!#一人高考查分全家手抖# 超线70分直拍大腿】6月23日,安徽宣城。全国多地高考成绩陆续出分,吴女士和妈妈陪着弟弟查询成绩。她介绍查询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全部都在手抖,等成绩出来时,开心地直拍大腿。其弟弟超出安徽省文科一本线70分,吴女士表示弟弟是全家的骄傲。

#安徽身边事# 昨天晚上,2021年芜湖、宣城、六安等市中考成绩全省率先揭榜,安徽省内其它地市的中考成绩也即将陆续揭榜,据不完全统计揭榜时间如下:

芜湖:6月27日19点正式开通 (查询页面:成绩查询)

合肥:7月初 (查询页面:合肥招生考试网)

安庆:7月1日 (查询页面:安庆市城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查询)

铜陵:7月3日(查询页面:铜陵市教育和体育局)

马鞍山:7月5日(查询页面:马鞍山市教育局)

其它地市,欢迎各位条友补充[爱慕]

2019年夏天,林万东正在工地上搬砖,一份通知书的到达,让工友们对这个普通的大男孩刮目相看,原来这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林万东的高 考成绩是713分,是当地的理科状元。面对工友们的羡慕,林万东却开心不起来。

在林万东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个高 考状元还在工地里搬砖?为什么考上清华大学却不能让他兴奋?

林万东,出生在云南宣城的一个偏远小山村,这个小山村,风景秀丽,但却非常的贫瘠,而林万东家,更是村里zui贫困的,一直是低保户。

他们家有三个孩子,他是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弟弟。对于有三个孩子的家庭来说,父母的压力往往也比较大。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因为腰伤和脑梗,一直做不了重活,一家子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在农村,获取经济来源往往都是靠体力,为了供养3个孩子读书,为了多赚钱,林万东的母亲放下地里的农活,选择去城里打工,在工地搬砖、背沙子,每次回来都是疲惫不堪,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她就瘦了30多斤。

看着母亲那么辛苦,林万东特别心疼,但是母亲没有任何怨言,她就一个愿望,把三个孩子都供上大学,这样子,三个孩子都可以走出去,不用像她一样,通过出 卖力气赚钱。

林万东很懂事,也很努力,他觉得,只有自己努力学习,取得一个好成绩才能对得起为这个家付出那么多的母亲。

但是,纵观这几年的高 考,考上名校的多是来自于大城市及其周边的,甚至有很多人感慨:寒门再难出贵子。

确实,跟城市里,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孩子相比,林万东的资源很少,因为家里贫穷,他甚至没有多余的钱去买教辅资料,更不要说补习班。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笨”办法,就是经常借同学的书本来抄,将重 点知识抄写到自己专门准备的本子上,以便随时翻看。

遇到错题时,林万东会把同类型出错的题摘抄在同一个处,这样可以随时提醒,保证之后不会犯同类型的错误。整个高中期间,林万东积累的错题本足足有20多本。

这是他分享的其中一个学习经验,类似的经验,林万东还分享了很多,都被收录在《等你在清华》这本书中。

《等你在清华》这本书,除了林万东,还记录了其他多位学霸们的成长经历和他们背后的学习故事。

每个学霸的分享,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读者在读他们故事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共鸣,会感同身受,会自己主动从他们的学习经历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家有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小学生,你都可以买来读一读,越早了解学霸们的学习方法,越早找到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将来孩子学习的道路会更顺,会走得更远。

2022年合肥市中考成绩怎么还没出来,好像26号阅卷就结束了,这效率也太慢了吧,磨叽啥呢,早一天出来就安心了,有多少孩子和家长们在等待和期盼!还是皖南效率高,

六安、宣城、黄山、芜湖、安庆都已经出来了,同学家孩子数学149,英语117.5,物理70,化学39.5,就语文考的差。

今天是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

闺蜜霞一早给我发来信息,说她家的这次考砸了,考得比平时成绩差多了!

下午的时候,霞又打来电话,约我出来,陪她谈谈心!

她今天受到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不敢相信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儿子,这次怎么考得这么差!原来在班上的成绩都是前十左右,这次竟然考了个倒数!

这个心理落差让霞快崩溃了,在家里,她也不敢多说什么!怕孩子承受不了!

小美同学明年才参加高考,如果小美同学能考到她儿子的这个分数,我都要开心死了!

我一同学的女儿也是今年高考,她说如果她女儿考了这个分数,她睡着了都要笑醒。她已经给女儿报名再复读一年!

#宣城头条# #翻开我的生活日记#

徐元太(1536-1617),《明史》作“元泰”,字汝贤,号华阳、华阳子、华阳山人、华阳主人等,宣城人。元太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七,与兄元气(官至南京右通政使)俱有名于明末政坛。

家世

徐元太一生受父亲徐衢的影响颇深。徐元太兄弟从小读书耽于游乐,不思进取,成绩很不理想,结果被县学除名。徐衢在浙江做一个典史的小官,因为冒犯了巡按御史,遭到责打。徐衢羞愧难当,辞职归里,又见儿子们不求上进,“每流涕,忽忽不乐。”元太兄弟跪问其故,徐衢将遭辱之事叙述了一番说,“你兄弟二人又都失学在家,功名无望,看来我是后继无人了。”兄弟们深受震动,从此发愤读书,终于双双考中了进士。

考中进士后,元太恰好被分到那位曾责打过自己父亲的巡按御史的家乡任地方官,他心想,这下可以为父报仇了。临行前,他在家大摆宴席,可是知子莫若父,父亲装病在床,不愿见客。元太很是纳闷,父亲告诉他:“正是因为御史的责辱,我才罢官回家,教育你们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他是我的恩人,而不是仇人。你去了那里,应该向他感恩;如果你要想为我报仇,就不是我的儿子了。”元太只好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初试锋芒

嘉靖四十年(1561),徐元太参加乡试,名列第二。嘉靖四十四年(1565)考中进士。初知江山县(今浙江),复知魏县(今河北),因为政绩卓异,不久就升任 铨曹主政,员外郎,继而升吏部考功主事。万历五年(1577),他担任会试的同考官,恰好权相张居正的三个儿子都参加这一科的考试。其他考官摄于张的权势,准备同时录取三人。但徐元太独持异议,结果张懋修、张敬修落榜,张居正大为恼怒,虽然没有立刻发作,后来还是找借口将他贬为山东参政。

西南平叛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死,旋被抄家。徐元太才得以由浙江按察使再次入朝,任顺天府尹、右副都御史。

万历十三年(1585)夏,四川松潘地区的少数民族发生叛乱,攻陷城堡,大肆杀掠,西南大震。朝廷决定派徐元太任四川巡抚,率军平叛。这场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万历十四年(1586)春至夏五月,平松潘。一到前线,徐元太就大集各路兵马,给叛军以强大的心理压力,然后采取分散、瓦解的策略,将少数顽劣分子和普通叛军区别开来。他在阵前树立红、白两面旗帜,下令凡是良民被挟裹为叛的站在红旗下,虽然参加了叛乱但是现在有悔改意的站在白旗下,可以免罪,既往不咎。这一招果然有效,既减少了无谓的战争伤亡,又很快将少数叛乱首领孤立出来。其首领国师-、湾仲等被捕获,初战告捷。官军又乘胜攻破丢骨、人荒、没舌三个实力最强的边寨,其他小寨眼看大势已去,或战或降,战事很快结束。

第二阶段,自万历十四年(1586)冬十二月到第二年秋七月,平建越。这年冬天,建昌与越巂邛部黑骨夷的少数民族又发动了叛乱。元太再次征兵一万八千人,派大将李应祥、参将朱文达等统领,直捣叛军巢穴,屡战屡胜。元太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征集了三千剽悍的盐井剌马兵,将前来偷营的建昌首领安守一举擒获。其他叛军首领逃往大孤山,最后全军覆没。

第三阶段,自万历十五年(1587)冬十一月至次年五月,平马湖。由于部将不听节制,深入到腻乃部,其首领撒假等乘机纠合一部分早就心怀不轨的部落首领发动了叛乱。徐元太第三次征集五万大军,很快又平定了叛乱。

长达三年的平叛战争,是徐元太一生功业的巅峰期,“公部署调度,悉中机宜,尤善用人,厉兵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维护边疆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平叛有功,徐元太升任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加二品服。临行前,为了边境的长治久安,他还“置安边以固封守,设抚彝以便分理,开县治以育残氓,改守备以据要地,设巡检以辖黄郎,定奠长以束邛彝,修武备以控要荒,设堡墩以严烽堠,正疆界以杜侵争,清土田以供边饷,撤守戍以省远徭,更敕书以专责任,遴守备以驭穷陬,简职官以裨始事。” 做好了善后的一切事宜。

退隐林下

徐元太回到京城,先后任户部、兵部尚书,后又任南京刑部尚书。但是,三年的平叛战争,他虽然劳苦功高,却也招致了一部分人的忌妒,吏科都给事中林材等先后-许元太。元太心灰意冷,万历十七年二月称病辞官回到了家乡,是年五十九岁,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一直到他八十二岁去世。

没有了烦琐的公务,摆脱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徐元太徜徉在宣城秀美的湖光山 中,心情倍感轻松。他关心地方建设,先后置义田千亩,赡养家族;他捐资为景德寺修建了藏经阁、观音堂;还捐资修建了长安坝,使农田旱涝保收,“万民咸食其德。”

同时,他更是集中精力,整理、充实自己的学术著作。他博览群书,广泛搜集,先后编著了《喻林》、《全史吏鉴》、《吟易编》、《平羌奏议》等,其中《喻林》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提要》称赞他“用心颇为勤至”,“元太是编,实为创例。其蒐罗繁富,零玑断璧,均足为掇文者沾丐之资,是亦不可无一之书矣。”

快了!合肥2022年中考分数线将公布,综合各方面推测,高分段可能会“挤爆”,而普高线或将维持在585上下。

目前安徽省的宣城、六安、黄山等市已公布中考成绩,高分段700分以上扎堆,如黄山考生700分以上达557人,宣城700分以上也较为集中……

由此推测,今年合肥700分以上考生较往年会增加,这也意味着,第一批次统招线可能会有不同幅度上涨。

普高线会不会大幅上涨?仍不好判断!因为合肥考生的市情与其他城市不尽相同,具体还要综合考虑。[思考][思考][思考]

根据往年实际,综合各方面信息,关于普高线目前有三个推测:

1、578-585区间;

2、587上下;

3、逼近600分…

究竟在何区间?即将揭晓。[小鼓掌][小鼓掌][小鼓掌][小鼓掌]#中考# #我要上 头条#

侄子昨天来合肥了,说是想提前感受一下这边几个大学的氛围。

他今年高考成绩是理科587分,昨晚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还是有些失落的,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好,平时语文都110左右,这次只考了95分。他的目标大学是合工大,他查了往年的录取分数后,有点泄气,说以他的成绩有点太悬,他不敢冒这个风险!

很多人建议试试合工大宣城区,也不知道分校的师资力量和合肥校区是不是一样的,他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如果有了解的友友们可以多给点建议!

对于填报志愿,他的观念是优先学校,专业其次!一个好大学的名气非常关键,虽然有些世俗,但很现实!

他说专业不喜欢,还可以辅修其他专业,甚至还可以转专业,再加上现在本科学历在社会上的价值越来越低,多数的可能是要考研的,所以还是先选个好点的大学吧!

不管怎样先祝福他吧,虽然离自己的目标还差那么一点点距离,但已经很棒啦,这只是人生的第一个入场券,真心的祝福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赛道开始新一轮的赛跑!#合肥头条#

#宣城头条#

看看大宣城中学的喜报吧。全省前55,光头!!

曾经也辉煌的宣城中学,已经被郎溪中学,宁国中学,广德中学逐渐赶超。现在每年喜报上面只有这样的字眼:全市文理前几名,我校有几人。有本事和合肥,芜湖,安庆等这些地方比一比啊!

宣城中学每年招收的大多数都是宣州区每个初中的高手。然而,每年的高考成绩却都是差强人意。估计再过个几年,只有和二中,三中,华星比了!

2022安徽中考五分一段年看看,中考成绩一张表,合肥市,蚌埠市,滁州市,淮北市,芜湖市,宣城市,安庆市等分数段表一张一目了然,值得我们学习。

2022年安徽各市中考使用的都是统一试卷,

就是总分有的市实验多10分,总分750或760分,2021年各市录取率和录取线,

2022年部分市已公布成绩和录取线,我将整理持续更新:六安,宣城,芜湖…

这是安徽省

2022年高考被隐藏成绩的55人的

地市分布情况:合肥以22人遥遥领先,芜湖第4,不敌安庆、阜阳,6市都是空白。

简单地说,这就是安徽省今年高考在考的最好的55人。

合肥作为省会,其基础教育实力自然不容小觑,以22人位居第一,几乎占到了一半。这也是很多安徽人去合肥定居的原因,可以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

芜湖第4。作为省内第二大城市,其被掩藏分数的人一共为6人,不敌安庆的7人,阜阳的8人。

有6市都是空白,这个有点尴尬。包括了亳州、淮南、宣城、池州、黄山、铜陵。

对此,你怎么看呢?

2022年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名单,安徽省代表队3人摘得金牌、15人获银牌,2人取得铜牌。其中,宣城中学再创佳绩,取得1金2银的优异成绩,三人均获得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胡力元同学另获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

大学同学R昨晚非要请我吃饭,说要和我分享一下喜悦,他说他儿子小R今年高考超常发挥,昨天估分600分左右:语文120分、数学103分、英语136分、理综245分。 小R平时模拟一般在530—550分之间,语文、英语是他的强项,数理化一直不愠不火,尤其数学很少能上120分。在今年数学超级难的情况下,小R能考103分实属不易!他的班主任也很惊讶,说小R的平时成绩也就上个省内的普通一本,如果高考能考600分的话,那真是一匹“黑马”了!妥妥的211大学如省内的合工大(宣城校区)、安徽大学和省外的福州大学、南昌大学、长安大学等肯定没问题。 卡耐基说过: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子女的失败!我为R同学感到非常高兴,陪读了十几年,儿子终于修成正果!七月初将填报高考志愿,我决定抽点时间好好地帮他参谋,争取走个理想的大学和性价比高的专业。#2022高考季# #高考填报志愿#

宣城,6月23日,发生了一件让全世界父母都深有感触的事情!在车间工作的母亲接到儿子电话后突然哭了,不停地用胳膊擦眼泪。同事们看到了询问,了解到了真相,眼睛睁大了,嘴巴也张大了。

原来这位妈妈刚刚在电话里拿到了儿子的高考成绩,情绪激动得在车间里忍不住喜极而泣。看着这个平时坚强的妈妈,她突然哭了,不停地抹眼泪。旁边的同事,我一开始还以为她出事了呢!

得知真相后,同事们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我没想到她会哭,因为她太开心了。后来,他们都笑着祝贺她,但内容忍不住酸酸的,感叹真是可怜的继承佳人!

其实每个炎热的夏天,家里有考试的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高考的分数。但是结果出来后,几个家庭是幸福的,几个家庭是悲伤的。如果考试考得好,全家人都会很高兴。但是,有高分有低分,也有一些分数,并不像预期的那样。

对于考不好的学生来说,心里肯定是百感交集,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这个时候,父母的表现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看到视频中的母亲,拿到儿子的高考成绩后,大家都开心地哭了。会不自觉地想,她儿子一定考得很好!然而,当同事问她儿子考了多少分时,她说她比两条线多了20分。

说实话,这个分数和很多人原本的预期相差甚远。在经常排在全省前几十名的分数中,母亲的儿子只得到一个“公平的测试”。但是,从视频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母亲的眼里,只有喜悦的泪水,却没有丝毫的不满。

虽然在别人眼里,这个成绩并不算好,但对于母亲来说,却足以让她流下幸福的泪水。

不懂的人可能会说,妈妈“真多愁善感”;知道的人可以看得很清楚,他们知道那个喜极而泣的母亲流下了喜悦、宽慰、宽慰和希望的泪水。

她很高兴儿子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她控制不住自己。她也为儿子在寒窗苦干感到欣慰,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日子。儿子高考成绩好,陪考以来一直悬着的妈妈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她笑中带泪,显然对儿子的未来充满希望。

可能母亲对儿子的情况很了解,对儿子的高考成绩不抱太大希望,所以对这一个比第二个高20分的成绩极为满意。但这不代表母亲是一个很知足的人吗?

她并没有因为儿子一本书没考上而失望,反而因为儿子能超过两本书20分而高兴。多么难得的母亲啊!其实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心。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高考状元”?然而,总有一些人不如别人,但他们更需要家人的肯定。我相信有这样一位母亲,他的儿子肯定是一个豁达的人。

其实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母亲只是在做普通的车间工作,但为了家人和孩子,她是“幸福”的。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父母都很关心他们的孩子。只要他们的孩子好,他们就会愿意受苦,愿意累。

愿所有的父母、孩子和他们未来的生活都知足常乐,哪怕不是顺风顺水,顺心如意!

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网友投稿:理科582分,全省排名18531名能不能上合肥工业大学?

按照合肥工业大学之前发布的招生预估情况,

合肥校区:理科要达到590分以上,文科要达到566分以上可以报合肥工业大学;

宣城校区:理科要达到582分,全省排名18892左右,578分以上可以冲一冲。

所以582分上完全有希望上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但这个成绩进合工大的话,专业肯定不是太好。

582分建议上安徽大学挑个好专业,或者上省外其他城市的211。

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

回不去的荻港

偶然间刷到一则繁昌荻港镇视频,一下触动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记忆闸门一下子被提起,曾经的过往一股老涌现。

1985年春节刚过,记忆犹新的《春牛》歌声中,我从家乡挤上火车再转小轮(当时芜湖来往于九江的一种小型客轮)来到依山傍水的江南小镇--荻港求学。初到小镇,人生地不熟很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虽然舅父及家人对我也还挺好,那个年代究竟如之何也不切实际,更何况其家里子女多,就是想照顾你也不能够。

学校是上海711修船厂职工子弟学校,全称是啥?也记不起来了。当时父亲觉得家乡中考压力大这个地方压力小,所以让我过来的。好像进学校舅父还托人找门路颇费了一些周折的。初到一个教学进度不一样的学校,话语又不怎么能懂,听课如同天书,成绩可想而知。好在还有表哥同班,免去许多麻烦。

许多老师现在也大抵忘记了,依稀记得的数学老师,是上海人,姓何,水平确实不错。只是我对带有上海腔的普通话难以听懂,成绩一落千丈,发展到最后只能作业靠抄同桌刘同学(一个宣城转来的外地生,我们算是惺惺惜惺惺吧)。英语谭老师是校长夫人,我本身在乡村学校英语底子就薄,成绩可谓一塌糊涂。好在谭老师有慈母般胸怀,总是无微不至关怀鼓励,现在想来真是有愧于她的一片苦心。当时物理,化学好像还马马虎虎,偶尔还能冒一下泡,为坐后排争下光来,赢得他们友好赞叹的掌声。

来到小镇,听着软语呢喃,实难听懂。自己家乡话也好像成了当地人追求“异国”话一样新奇,常常被他们逗乐取笑,让自己很受伤 ,有段时间干脆缄口。好歹有舅父一家语系相同与他们交流还算愉快吧。但随着时光流淌,也慢慢的与当地有些融入了,但终究不能溶和。记忆中有一个有着江南小家碧玉般的大姐姐叫“大妹”的,她好像很喜欢听我们家乡话那是真心喜欢的一种;很讨厌一个姓方的长舌妇人她很鄙夷我,讥笑我是江北佬,又土又俗。现在想来我都特别恨她,她给我心灵造成极大阴影很久很久不能抹去。

在荻港求岁月里:最难忘夜幕降临,50万伏过江塔上信号灯的闪烁,她暖暖的抚慰着我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孤寂的心;难忘沿着曲曲折折的江边小路,瞒着舅父去陶冲铁矿江边矿场俱乐部偷看电视剧《上海滩》,剧情内容现在也忘却了。但每每听到《上海滩》歌声时,过去就一幕幕就浮现如昨;难忘,携三五好友登临江边板子矶顶,俯瞰夕照下长江千帆竞过;更难忘舅父骑车( 现在犹如坐大奔难度)带着我去矿场澡堂去洗澡;还有那常去的邮局老街上的新华书店……

俱往矣,一幕幕自是难忘。一年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求学于荻港返乡,往事不堪回首在此不提也罢。

时光荏苒,2004,2012年也有过去小镇经历。记忆中山清水秀小镇,取而代之的是大车轰鸣天空灰蒙(听说这几年好多了)。故地重游,小镇已是面目全非,当初的学校,邮局,新华书店,江边矿场早已是人去楼空一片狼藉斑驳了。

三十多年恍然一梦,我也由一个懵懂少年步入知天命之年。再也回不去的小镇,站在回乡的轮渡上,面对滚滚东逝江水,望着渐行渐远魂牵梦萦的小镇我的眼睛模糊起来,再见了我梦里小镇……

2019年,一位70岁老人躺着病床上,他留下自己的遗言:我现在一身都是病,没有什么可用的东西了,我死后就把我的眼角膜留下来,捐给需要的人吧。

这位老人就是“魔芋大王”何家庆,他一生致力于脱贫,最后被他帮助的人都脱贫了,他走时却孑然一身。

1949年,安徽安庆的小村里,何家庆出生了,即使是男孩依旧没能给这个一贫如洗的8口之家带来多久的欢乐。

为了养家父亲除了种地,还兼职给人拉板车。

常常忙到见不到人影,可家里的日子却没有丝毫改善。

何家庆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后来考上了安徽大学生物学系,大学毕业后何家庆正式留任执教,这一年他27岁。

在学生和同事的印象中,何家庆是一个怪异的人。

他总是一丝不苟地穿着破旧的中山装,不教书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里,早出晚归。

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是18.65元,能够养活一家人。

别人在忙着写论文、评职称,想着怎么赚更多的钱改善生活,何家庆却剑走偏锋——他要去大别山考察,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何家庆在有了这个想法后,就一心扑到对自己想法的实践上去了。

他将自己婚后存下的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却也只有三千块,没有钱就无法动身。

这让何家庆感到了棘手,但是此时父亲听到消息却带着四千块赶了过来,依旧是乡亲们资助何家庆的钱,父亲将记满名录的本子和钱一起递给了何家庆。

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让何家庆懂得感恩,要为民众做一些事情。

1984年,何家庆踏上了全面考察大别山之路。

大别山的考察之路极为艰苦,在荒无人烟的山头上,食物消耗殆尽,何家庆只能靠着树上的野果充饥。

由于要在黑夜的山林里过夜,他还遭遇过狼群的围攻,危在旦夕。

他还被山里的蚂蝗袭击,双腿被啃食得鲜血淋淋,发炎溃烂。

还因为长时间的攀爬,双手和膝盖都被磨烂了。

何家庆克服了种种困难,半年多的时间,

走过了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共十九个县。

从大别山回来后,何家庆一直忙着分析带回的标本。

每一个再次见到他的人都满是震惊,在大别山奔波的200多天里,何家庆是在预支自己的生命。

回来后,他的体重一度只有40公斤,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成年男性的体重。

后面,何家庆的家人也努力帮他调养身体,可病根终究还是落下了。

他也再没有长胖过,每一件衣服都只能松松垮垮地套在身上。

1990年 6月,何家庆到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

两年后,他的学生章澄宇毕业回到绩溪老家工作。

  

得知何老师来到自己的老家就职,章澄宇几次到县政府拜访,每次都扫兴而归,原因是“何县长下乡去了。”

  

“这个副县长不爱坐办公室,天天忙着爬山头钻树丛。”章澄宇说。

在绩溪县,何家庆做得最多的,就是推广魔芋。

越是山区,越是适合魔芋的生长。

何家庆曾先后13次举办科技培训班,讲解魔芋的栽种知识。

他又自掏腰包1000块,从湖北引进种苗,亲自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种植。

两年挂职副县长,850天的岁月中,何家庆有697天是在村民家中度过的。

他留给老百姓的是源源不断的收益,越来越饱满的钱包。

当他离任时,百姓送给他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焦裕禄式的县长。”

一生能获如此殊荣,对于太多人是终点,可对何家庆来说,只是新的起点。

2001年,安徽省政府奖励他10万元。

他却转身捐给了“春蕾计划”,把这些钱用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用。

在那个时候,他完全可以用这笔钱在安徽买一套很好的房子。

那个时候,他还住在一个60平的破旧房子里面。

但是他说:“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技能上的教育,也要给予学生其他方面的帮助,包括物质上”。

2019年7月,何家庆晕倒在正午烈日下,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这时身边人才发觉,这位铁打的教授早已在岁月磋磨中变得羸弱不堪。

在病床上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何家庆心心念念的还是自己的老本行。

生命的尽头,他又将唯一能够移植的眼角膜捐,赠给了两位贫困山区的农家少年。

何家庆曾说:“谁给我一捧土,我还他一座山。”

他把这句话当作他一生的写照。

鲁迅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说:

“世界上的事是傻子干出来的。

那些聪明人为着名利而营,干了不光彩的事情,把世界推向黑暗深渊,结果他们也跟着沉沦了。

而世界仍然在傻子手里推向前进,世界是傻子的世界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39253/
1
上一篇陕西人报考甘肃公务员(陕西公务员报名条件)
下一篇 公务员夏天面试服装(公务员夏天面试女生穿什么衣服)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