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报名人数分析_衢州地区共报名309人,过审人数215人(截止17日16时)
2022国考报名人数分析_衢州地区共报名309人,过审人数215人(截止17日16时)-衢州中公教育网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分析汇总(报名期间每日更新,建议收藏)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分析汇总-衢州中公教育网
我老婆18年退休的,也有8千元,6000元怎么可能//@月嫂秋姐哄小宝:东北三省退休金低,年轻人的工资也低公务员退休金副县级才六千左右
社保解析Waqe四大经济强省的浙江排名第四,但2022年人均养老金(4055元)却远远高于经济总量排名第一名的广东4.(3497元),第二名的江苏3.(3559元),第三名的山东2.(3793元)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经济总量强省(1.广东,2.江苏3.山东4.浙江)和人均养老金排名正好调个了,友友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呢?#头条创作挑战赛#
人生七十古来稀,70来岁的年纪本到了颐养天年的人生阶段,但74岁的丁美灵闲不住,在外孙去上学时,还给自己找了份“兼职”。
丁美灵是浙江衢州人,父亲曾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从小父亲就教导丁美灵要“为人民服务”。
壮年时,丁美灵的丈夫就离开了人世,留下孤零零的她和4个孩子,坚强如她,独自将4个孩子都培养长大,还都有点出息,有当公务员,有当老板,家境都不错,对母亲丁美灵也是十分孝顺,每年都会给母亲几万元生活费。
退休后,丁美灵和众多中国父母亲一样,帮衬子女带娃。2013年,在外孙去上学后,丁美灵骑着三轮车来到一家敬老院门口,“我想到这里做护工。”丁美灵对院长说道。
“那你要多少工资?”院长问。
“我不要钱。”丁美灵说。
“工作还不要钱,有这种人?”院长将信将疑地留下了丁美灵。不曾想,这一干,丁美灵就坚持了8年。期间,不但没收过一分钱工资,还经常自费给老人买衣服和日常用品。
“她真是兢兢业业,不计报酬,我实在过意不去了过年时会给她塞一个红包,但她都拿去给老人添置日常用品或者买衣服了,真是一个好人。”院长说。
8年来,丁美灵和院里的老人们相处得十分愉快,她热心体贴,对老人们之间的矛盾都能温和化解,对生活上无法自理的老人,也都耐心照顾,帮忙洗澡。
“8年时间我送走了几十位老人,他们生前都和我很开心地相处过,他们的笑声话语声我都还记得,我觉得免费为他们服务很开心,只要我还能动,愿意一直照顾这里的老人。”丁美灵朴实地说。
不得不说,丁美灵的做法真的让人敬佩,照顾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是一项十分艰难和辛苦的工作,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毅力,况且不收一分工资,还倒贴着去照顾老人,真可谓是仁义善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很多老人因为种种原因住进了敬老院,他们心里或多或少会有失落感,有时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
希望丁美灵老人的善意能让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正能量# #养老中国# 欢迎关注@老年故事
大家认识她吗?她是二胎宝妈“年糕妈妈”李丹阳。浙大女学霸,从全职妈妈变身为营销额上亿的公司的老板,老公放弃80万年薪辞职给她打工,她凭什么。
她说,“我是一位曾走在绝望边缘的全职妈妈,我也曾迷失自己很久。”
雷军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而她,就是那个被风口幸运眷顾的人。
2014年,为了解决“睡渣”儿子的睡眠问题,切实地解决自己的育儿困境。
李丹阳苦学育儿知识,并将心得笔记分享在网上,因此吸引到数十万新手妈妈的深度关注。
2015年,为了创办公司,李丹阳卖掉大房子,举家下杭州,一切从零开始。
1985年,李丹阳出生在浙江衢州,一个很普通的家庭。
爸爸是退伍军人,后来转业成为公务员。
妈妈是家庭主妇,靠摆地摊卖小商品贴补家用。
李丹阳是家里的独女,没有兄弟姐妹。
从小,李丹阳的人生就是跟着父亲规划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走,父亲让她好好学习,她就拼命学习,终不负父亲,考上重点高中,而考上重点看中后,父亲又给李丹阳规划让她考上浙大医学科。她又开始拼命学习。
2003年7月,李丹阳拼尽全力,最后成功考上了浙大。
填报高考志愿时,她发狠地与爸爸正面对抗了一次,因为专业。她希望自己在大学,能读到新闻系,专业地修炼自己。最终在爸爸坚决的反对下她噘着嘴在志愿书上填写了爸爸的意愿:浙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
2010年7月,李丹阳熬到硕士毕业,终于可以选择做什么了。
但她还没来得及高兴,爸爸又给她安排完了往后余生的所有生活:
在衢州老家的街对面给她买了房子,让她毕业回衢州的医院工作。
然后在当地恋爱结婚,再然后生子......
而在男朋友林威的支持下,李丹阳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做主了,他要选择爱情,跟林威在一起,走向了不稳定的生活。因为林威的工作,要随着职位晋升不停地更换居住地。
2011年7月底,李丹阳和林威裸婚。
2013年,李丹阳28岁,新城市新职场新职位。
2013年底,李丹阳怀孕。
2014年4月,儿子小年糕顺利出生,李丹阳成功晋级新手妈妈。
她开始了全职妈妈的生活。
而彼时,丈夫林威刚刚30岁。林威顺利完成了又一次职位晋升,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营销总监,薪资80万。
29岁的李丹阳,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负面情绪与日俱增。
开始了祥林嫂式的抱怨。
她被儿子年糕折磨的不成样子,一次又一次,她终于开始决定改变。
她拿出怀孕时买回家的一本书——《睡眠圣经》,开始狂读。
几天后,李丹阳靠着详细的读书笔记,整理出了调整婴儿睡眠的实操方案,然后开始实战。
两周后,睡渣儿子年糕的睡眠被调整到了正常:晚上在婴儿床入睡,早上在那里醒来。
改变带来成就感,成就感让李丹阳找回了变好的勇气和信心。
闲暇之余,她将自己的笔记和实战过程分享在了自己所在的新手妈妈群。
没想到,奇迹发生了。
这个本心善意的分享,竟将她引上了一条创富重生的逆袭之路。
2014年7月31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李丹阳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公众号。
2015年7月,公众号更满一周年时,李丹阳的粉丝数已经积攒到50多万,10万+爆款更是数不胜数。
同年8月,李丹阳接到了创投新秀张泉灵的电话,希望她接受紫牛基金的数千万投资,举家下杭州,把公众号办成内容电商公司。
这一次依然是老公林威再次支持她。
2015年9月30日,林威辞去年薪80万的工作。
他与李丹阳一起忍痛卖掉了苏州的房子,举家搬到杭州。
至此,李丹阳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二胎宝妈李丹阳的故事告诉我们鸡娃不如鸡自己。
我们就是孩子的镜子,我们是什么样,孩子将来就会是什么样,我们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做。
我现在也是一名宝妈,不管生活多苦多累,我依然让自己不做一个手心向上的人,在生活更累的时候,我和老公也咬咬牙买下自己人生的第一套房,也在规划自己的往后余生。
未来的日子我无法确定我是否会成为一名全职妈妈,但是我很佩服所有的全职妈妈,她们的角色可能比爸爸更重要,一个好的全职妈妈也需要会更多的技能,才能好好的统筹管理好一个家庭。
都说妈妈是一个家庭的风水,我真的很认同。
(网图,侵删)
村民将户口迁至城镇转为非农户口的,能否参与原村征地补偿款分配?
村民将户口迁至城镇转为非农户口后,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被征收的,该村民能否参与原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按照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2009年印发的《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问题的会议纪要》的规定,农村村民迁入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所辖街道办事处或者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镇,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自取得非农业户口之日起,其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迁入其他城镇,转为非农业户口,且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或者事业单位编制的,其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但同时,该会议纪要还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的确认,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未改变户籍性质和退出承包地之前,一般不宜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也就是说,如果农村村民迁至重庆市以外的城镇,转为非农业户口,但并未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或者事业单位编制的,其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并未丧失。同时,基本符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的条件,但只要该村民未退出承包地的,一般也不会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
又如,根据《衢州市区集体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法》第10条的规定,被征地农村村民的配偶及其22周岁以下子女为非农业户口且未享受房改、政府保障性住房等政策的,可以被认定为安置人口,参与征地补偿安置。
综合上述重庆市及衢州市的规定,村民将户口迁至城镇转为非农户口的,并非完全不能再参与原村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具体要看其是否会因土地征收而造成财产权益的损失,如其是否仍有承包土地或者持有宅基地并建有房屋。村民将户口迁至城镇转为非农户口的,能否再参与原村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具体还需看所在地方的规定。
诗词文章里第一次提到西湖,是白居易,他有(西湖留别),(西湖晚归)等诗。
原先这座在杭州城市西边等湖,有金牛湖,明圣湖这类土包的名字,唐朝官方文件里叫它钱塘湖。白居易有一首全国小学生要背诵的诗,题目就叫(钱塘湖春行),你还会背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十几岁时,他家附近各类藩镇争地盘,打得热火朝天,少年白居易曾来杭州游历过。18、9岁时,白居易的父亲在衢州做司马,白居易跟随家人曾路过杭州。司马两个字后来成了白居易心头的痛了,他自己听了一会琵琶,就“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不过,白居易一生还是得瑟的一生。822年,50岁的白居易如他所愿,来杭州做了刺史。刺史是市长级公务员,而且他欢场里好基友元稹也来到了杭州不远的绍兴,两人可以互相介绍官伎。白大人逍遥得不得了,一会儿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一会儿写“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一会儿又“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全是吃喝玩乐。
白居易判案经常跟罚酒三杯很相似。遇到贫穷的人犯法,白大人就罚他到西湖边种几棵树,富裕子弟犯罪,也可以法外留情,去西湖里开垦几亩被葑草的田就行了。据说,几年下来,西湖边树木成荫,西湖里葑草被灭杀干净。看来,唐朝杭州人民犯案率有点意思啊。
白居易在杭州最大的政绩,其实还是他的两项民心工程。其一,由于杭州城市原先的生活用水,受海水打扰,又咸又涩。白居易之前有个后来做了相国的李泌,在杭州城里打了六口井,把西湖里的水引入井中,杭州人民可以喝“西湖水,有点甜”了。
地下引水的管道用的是毛竹,把中间的节打通,一根接一根蔓延。这种引水管叫做笕,杭州现在杭州地名叫笕桥。而岁月流逝似水年华,毛竹就腐败了。到白居易时期,引水渠道已经壅塞了,杭州人民又开喝又咸又涩的水了。白居易雇佣民工,换了一套竹笕系统,西湖水又快乐地流进水井里了。
白居易最大的业绩是修了一道白堤,当然不是现在断桥所在的白堤。当时西湖的水量非常充沛,常常祸害稻田。白居易就从今天西湖东北角开始,沿着曲曲折折的河道,修了一座堤,用来管理放浪不羁的西湖水,保护了成千上万亩良田。这道白堤早已不知所踪了,可杭州人民故意将错就错,把西湖里这道白沙堤特意说成白堤。
白居易有一首写道: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任三年。白居易对杭州依依不舍得有点伤感了。不过,三年其实已经夸大了,白居易在杭州仅仅待了二十个月。之后,白居易去苏州做刺史了。
白居易对苏州也是有点动心的。白居易七十来岁时,由于腿脚不变,只能用文字来无比怀念一番杭州了。当时,他写了三首(忆江南),这两句你肯定会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两句你可能哑火了: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宫指的是苏州,抱歉了苏州。
杭州西湖孤山脚下,还有一座祠,单单纪念白居易,苏轼。改天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