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自己是大腿,其实只是块遮羞布。
我不是在说艾克森,不是在说蒋光太,不是在说洛国富,不是在说阿兰,更不是说国足,我是说我的前同事老M。
老M人称地产的二线天王,郊县一霸;不但名气大,更是有实操战绩。唯一有点儿不好的,就是太认钱,跳槽比较频繁。
今年年初时,他就准备跳槽一家本土地产豪门,做分管营销的常务副总裁,直接对董事长和总裁负责,两人之下,几百人之上,且薪水丰厚。
我当时劝他,这企业家族性质严重,用你时,你两人之下,不用时,你连司机都不如。
而且这企业这几年搞多元发展,文旅、药业、农业项目都不成功,几乎耗干了现金流,主业已经有没落趋势。
老M对这不以为意,在他看来,项目遇到问题,外请高人很正常,自己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也没打算在这干一辈子,做做看吧,以他经验,项目有救。
没想到,老M在公司半年,徒有个空名,没一点儿实事儿。一方面,下面各职能部门不配合,出工不出力,但全是公司老人,要么有高层背景,老M一个都动不了,也就慢慢失了威望。
另一方面,名义常务,实则对其他分管副总没有任何管理权,各分管副总有自己一套体系,一套渠道,直通总裁。
老M实在想不明白,不让自己管,那又何必花那么多薪水养着自己?为啥各分管副总大会小会,总是大肆吹捧自己,可会后就全是白眼儿,变脸比唱戏的还快?为啥总裁待自己亲如兄弟,啥活都不用干,每天陪他唱茶聊天,奖金照拿?
这几天,看了国足两场球儿,他有点儿恍然大悟。正所谓,自认是大腿,实际就是块遮羞布,去那家公司的他,就是总裁带头,中层支持,忽悠董事长的工具人。
正如国足总挨骂,被扣上技不如人,态度消极的帽子。现在好了,归化了,归化的又都是各俱乐部的大腿,技术比别人强了,又有职业精神,可结果又怎么样?
外缓转内销,只要他不是梅西,不是C罗,那注定无法一手遮天,屡战屡败只能证明,之前的失败不是领导决策问题,不是教练水平问题,不是球员技术能力问题,这不,换外缓也不行不是?
根本原因是联赛问题,是那帮赞助商,那帮开发商,既没国际眼光,又瞻前顾后不敢砸钱,联赛水平上不去,直接影响国家队。
外援是拿着高薪的遮羞布,那和自己也算殊途同归,拿名声赚一份轻松的高薪,看开点儿,就没有一场球是踢不下来的。
前段时间,老板投资300万要成立新团队,安排3个管理层去工作,月薪6000,不料他们集体辞职。老板问为何离职,他们沉默不语,最后一个基层员工说了实话。
公司成立12年,做的IT行业代理商,在行业内也算知名,可这两年受疫情影响,资金不足,公司存在很多问题。往往多个项目进行时,协调沟通不善,效率低下,尤其今年五一前,行政和财务为了资质忙不可开交,而经营无所事事,就使得技术也清闲起来。
为此,老板和几个股东召集管理层开会,言明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包括经营部如何开展业务,安装技术部如何在清闲时拿到绩效,财务和行政部门如何提高整体水平。
其实管理层也知道公司存在很大问题,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板不放管理权,所有事情一个人决定,而所谓的管理层也不过是老板的传话筒罢了。
虽然老板这次是铁了心要整改,可管理层更多的想法是不变,因为自己处在管理层,是公司中层干部,拿着稳定的月薪多好,为何要改变给自己压力呢?于是他们就默不作声,做起了老好人。就这样几天的公司会议,都是老板在讲规划,管理层闷头记笔记。
无奈之下,老板和几个股东最后决定划分一个新的团队,成立分公司,独立场所办公,初始资金300万,其中一个股东负责分公司全部事宜。并且对业务进行了划分,总公司负责公司之前的产品销售业务,分公司就从厂商那里拿新的代理,然后独自开拓市场。
规划是好的,人员划分上却出了问题。几个管理层都不想去分公司,因为在分公司是激情创业,而这里是安逸上班?原则上没人乐意改变。
老板思虑再三,就自己定下了名单。其中有技术部副主管,经营部副主管,财务部副主管,当然在分公司就直接升职为主管。待遇统一为月薪6000加绩效。
想法是好的,这3个管理层不乐意了,在原公司,他们工资都5000多,加上绩效能拿8000。以前他们上面有主管担责,新的分公司虽说升职,可是手下无人,市场还需要自己开拓。虽然老板承诺一年下来不亏损就给他们2万奖励,可他们的绩效考核与年终奖却与分公司是否盈利有关。
都是明白人,新的分公司是为了提高应对风险而成立的,本就是试水公司,没指望盈利,只求站稳脚跟。可对他们而言,若没了业绩,提成也会大打折扣,于是他们集体拒绝老板的人事安排。
老板怒了,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说,你们来公司上班就要绝对服从公司安排,让你们去分公司是为你们的前程着想,别以为自己是管理层,是老员工就可以要挟公司,觉得公司离开你们就不行了,那是不可能的,你们回去再好好想想。
由于老板在公司一向都是一言九鼎,很有威信,自以为这次几个管理层肯定会乖乖地去分公司。没想到迎接他的是这几个管理层的辞职信。
老板找到他们问为何要辞职?他们沉默不语,非要离职。虽然知道他们有委屈,可他们辞职的信念很坚定,最后就同意他们离职了。而分公司的计划也泡汤了。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一个基层员工给老板说了实话,说去了分公司压力大,工资还没保证,凭什么去?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改变创新,安逸的生活不好吗?
老板听完之后,懊悔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公司想要创新突破,却无人可用,真是好失败。如果你是老板,又会怎么做呢?
以上是我大学同学公司里,正在发生的真实情况。
@职事指南 个人观点如下: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三个管理层作为老员工,对公司知根知底,很多问题了然于心,既然公司形势不好,更是难以找到突破点,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正常。
而老板擅自安排他们去新的岗位,本就不满的他们肯定会离职走人。来上班就是为了赚钱,而老板却总情分压人,殊为不智。既然他们提出了离职,也就没必要挽留。刚好趁势精简机构,调整部门,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职场中,不是所有的人都奢望创新改变,公司的存亡与否和员工无关,别想着大义在身,员工就要听从安排努力工作。既然有安逸的环境让他们去工作生活,为何要出力不讨好地去分公司?去面对一个未知的职场生涯?薪酬待遇更是大大缩水,怎能不选择离职呢?
不过,员工在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时,应该鼓起勇气,勇挑大梁,若不想去改变,一味的安逸生活,永远也无法得到提升,更是会断送自己的职业前途。
最后,作为老板,是整个公司的掌舵者,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开拓创新的魄力。既然公司存在问题,那就去调整与改变,安于现状的公司走不长远,与时俱进才是正道。
一方面,老板既然想改变,提高公司的容错率,达到抵御未来不可控风险的能力,那就果断点,这种创新与改变无需和下属们商量。适当给予压力,改变规章制度,自然很多人就会改变。
另一方面,不必为离职的员工惋惜,老板与下属本质就是雇佣关系,员工是上班赚钱,而老板是为自己事业奋斗。出发点不同,就不要奢望有共同目标。公司改变之后,优胜劣汰,留下的自然就是精英。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