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总局是主管税收的部委,2018年3月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铁军队伍越来越庞大[赞] 国税总局2022年录用9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8人,985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211有中财、北外、北科大。居然连加州伯克利的都来考公[赞] 近年来部委遴选和选调进人越来越多,国考反而不那么多了。
税务局工作5年的我很迷茫,我是89年的,2014年211大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当年考入中部某县税务局,1年后调入市国税局。工作5年多来,还没有找男朋友,介绍的也不少,但最后都没有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我性格较为内向,一般不主动跟别人接触,所在的部门跟其他单位交流也比较少,接触男的不多。二是很多男的都是外貌协会的,我长相平平,很多介绍的感觉可以谈谈的最后都没有然后了。三是我家庭条件一般,农二代,无车无房,条件好一点的男的也想找差不多的,条件差一点的男的就想找好一点的女的,可以少奋斗好多年。
因为这些,我一直被单着。因为单着,我就拼命的考试,拼命的工作,到去年,我先后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税务师考试、司法考试,工作也是走在全省前列。现在国地税合并后,职务职级短时间都不可能有什么发展,体制内的勾心斗角我也待烦了,也不想去参加什么遴选考试了,我想辞职去找个好一点的企业做财务,但家里人又反对,认为女孩子稳定一点的好,税务局也是个好单位,我的当务之急是把自己嫁出去。我自己也很犹豫,怕出去后不能适应或者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我该怎么办?(网友来搞)
我的建议是辞职先别急,毕竟辞了想再进那就难了。你虽然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律师,但这些毕竟是理论上的,离实际操作还是有差距的。你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建议你参加遴选考试,换一个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会更好。实在不行,辞职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调查,千万不要贸然辞职。个人重心还是要放在解决个人问题上,多参加一些活动,毕竟逃避永远不是办法。
各位网友,你们认为呢?
每天分享公务员,事业单位那些事,喜欢我,请关注@说公事 。
转发自一个网友:27 岁女生,公务员编制,上岸复旦研究生了,要不要辞职去读呢?
-------------------------------------
我马上27岁了,在生日之际,收到了复旦研究生复试通过的消息,这本是我期盼已经的,在真正达成夙愿的时候,我却感到有点害怕了。
我是2016年本科毕业的,学校不是很好,当时就准备继续深造,可是父亲突然重病,家里还有个刚上初中的弟弟。万般无奈之下我选择回到家乡参加公务员考试。当时只有一个要求,离家最近的单位就行,就这样考进税务局了,但是我本科是汉语言,对税收一窍不通,所以入职了也是做文字工作,在办公室做文秘,特别累,也很忙。我试图学习过税法什么的,一是没时间,二是真不会,后面就没办法了。
2018年我爸走了,我弟也上高中了,我妈陪着我弟去市里读书去了,我就常年一个人待在小县城,有多小呢,就是连肯德基麦当劳电影院都没有的程度,出去溜达半小时就逛完了。
我在平复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后,重新审视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我发现我年纪也不小了,可是我无法在这里解决个人问题,工作上也很难有突破和调动(尤其是在国地税合并以后,上升渠道非常狭窄),我也想过参加遴选,但是机会不多,岗位也没有特别满意的,有些比较不错的单位限制了必须在地市级以上工作过的经验。而且最主要的是,我真的不想再写公文,会议纪要,工作总结了。我实在就是喜欢我原来的专业,我想完成没有完成的梦想。所以我特别想考研,我也需要一个特别好的学校来证明我的选择是值得的,就这么冲动地报了复旦。
在这种情况下,2020年我一边上班一边自学,每天下班了都学到凌晨三四点,其实当时真的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成了固然好,没成的话,我努力过了,我也能接受一切后果,接受现有的生活。
没想到就通过了……
我现在看着复试通过的消息,却有点惶恐了。我真的应该去读吗,我能养活自己,能找到工作吗,年龄会成为我的限制吗?太多太多的问题让我恐惧,请大家给我分析分析,多谢!
推进大数据审计是向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
来源:浙江省审计厅
大数据审计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省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大数据审计的学习、研究与应用,推动审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更新理念,廓清认识。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审计工作,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目标,并对审计机关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审计机关要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实施联网审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信息海量累积,各种数据交织关联,审计的对象、客体和载体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通过大数据审计,有利于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技术方式;通过大数据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夯实基础,稳步推进。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推进大数据审计,获取数据资源是基础。获取审计电子数据,要充分考量其合法性、可靠性。一是适应审计工作需求,按照可用好用的标准,从有关单位获取相应的电子数据。要严格遵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定期报送审计电子数据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报送的电子数据予以妥善保管,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二是加强与财政、地税、人社、民政、建设、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了解业务数据的基本情况,建立数据采集的长效机制。三是积极与省数据管理中心会商,获取所需的审计电子数据。四是依托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来获取相应的电子数据。
建构队伍,增强后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推进大数据审计,人才是支撑。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审计干部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水平考试,参加省厅举办的计算机中级培训,组织好计算机审计后续教育培训,以提升大数据审计分析能力。要面向全省审计机关,公开遴选计算机审计人才,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人才要承担大量的数据采集、转换与分析的基础性工作,计算机专业领军人才要负责大数据组织指挥和技术指导,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质量审核等。同时,还要完善借力协审机制,加强和引进计算机审计专业力量,为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增添后劲与活力。
注重应用,提升价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数据审计根本在于应用。在应用领域上,要重点抓好预算执行审计、公务支出公款消费审计、市县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等审计项目。在应用方式上,突出抓好对数据的关联比对分析,特别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分析。要坚持吸收借鉴和创新应用相结合,不断拓宽思路,形成浙江审计指引。要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推广新技术与新软件。通过大数据审计的广泛应用,促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促进提升审计价值,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决策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