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很弧独!
十一黄金周阴雨连绵,疫情漫延。本就一个人平常还能出去散步运动或开车郊游,放松心情。聊以自慰,忘却烦恼。可这一周静卧在家,大门不出,郁郁寡欢,哎!要有个伴也行,相互说说话,也增加点生气。无奈!无语!想在头条上聊吧,不知道怎么聊。大家给出出主意。68年公猴公务员离异健康无负担。
#2022省考#【考前掌握】公务员考试写作常用结构汇总来袭!带你掌握写作技巧,为了进面!考前一定要学[春游家族]
1928年1月的某一天,南京城里寒风凛冽。此时距离“四一二”不到一年,南京贵为首都,地面却很不太平,不时听到枪声和喊叫声。一辆黄包车在空旷的街道上飞驰而过,车上的上校军官若有所思。
忽然,黄包车重重地晃了一下。
一名奔跑的青年慌乱中撞在车上,军官看清青年的脸,大吃一惊:曼梓,是你?
他回头看到七八名拿枪的士兵正举着枪,大呼小叫地追过来,瞬间明白了,连忙向青年伸出手:快上车!
军官名叫王振武,时任国军暂编第6军政治部主任,青年是他在芜湖民生中学的同事,名叫李克农,没错,就是后来的李克农上将。
王振武本是安徽督办公署的公务员。安徽督办马联甲支持曹锟贿选,热血青年王振武坚决反对,竟想出刺杀督办的馊主意,还没动手就被下狱,虽然后来马联甲下台,他重获自由,但他也丢了饭碗,只得四处找工作。
落魄中的王振武意外捡到一本票夹,内有二百银票和一张委任状,但他居然拾金不昧,找到失主归还。失主感动不已,请他吃饭,还叫了几个朋友陪同,其中就有李克农。
李克农正和阿英、宫乔岩等人筹办民生中学,他见王振武衣食无着,便聘他为体育教员。
“四一二”之后,李克农等革命人士不得不离开,王振武也转去皖军中谋职。不久,安徽的“皖豫国民联军”被蒋介石收编为暂编第六军,他也就顺理成章当上了国军军官。
军长派他去南京办事,结果意外遇见了逃难中的李克农。他将李克农拉上黄包车,吩咐车夫加快脚步,终于甩掉了尾巴。
王振武得知李克农是在安徽被追捕,潜行至南京,在下关车站被人认出,忽然有了一个主意:不如你给我当中校秘书吧!
王振武带着李克农回到了老家霍邱,他热情地给当地大小官员讲话:兄弟是坚决拥护蒋委员长的,谁敢窝藏“X匪”,休怪我无情……
三个月后,国民党县党部头目找到王振武说:你那个秘书是赤色分子……
王振武勃然大怒,拍案大骂道:胡说八道!
不过,李克农的身份确实暴露了。于是,王振武决定将他送走。他声称要郊游,雇了两顶轿子,大摇大摆地出了城门。
王振武和李克农一起坐火车来到上海,一直来到地下联络点春野书店,才依依惜别。
此时,特务们已经确认王振武的秘书就是李克农,经请示南京后,气势汹汹地扑向王家,他们自然是扑了个空。但王振武因为不可靠,被一撸到底,免去本兼各职。
后来迫于生计,王振武多方奔走,谋了个垦务局长的位子。
#费话历史#
1535年,抗倭名将胡宗宪还是私塾先生;一日大雪,主人为刁难他出一联:“雪压竹枝头扫地,只因腹内空虚”。胡公绞尽脑汁没对出来,羞愤而去!多年后他偶得一联,特意叫来这位故人,对方战战兢兢地来了,谁料他的一番话却让对方大吃一斤!
胡宗宪未成名时,为了生计在一大户家当塾师,可主人却嫌他无能,总想找机会嘲讽刺激他一下。一日天下大雪,主人大宴宾客,胡公也在被邀之列。来的宾客都是衣冠楚楚,但胡公却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而来,主人见他这身穿着,更看不起他。
雪越下越大,门外竹园中的竹子受雪压而垂地,主人灵光一闪出了一个上联,命胡公对下联:
“雪压竹枝头扫地,只因腹内空虚”,
说完又催促道,能则速对,否则我家塾师的位置就不再属于你了。胡公又急又气,憋得满脸通红却迟迟对不出来,主人宾客哄堂大笑,胡公羞愤而去。
几年后,胡公官至军门。一日春游,见柳枝为风所吹,飘飘忽忽,猛悟到:昔日雪压竹枝之时,我何不以下联对之:
“风吹柳叶背朝天,足见眼前轻薄”!
他十分高兴,于是命人邀故主前来。故主闻讯大惊,以为胡公要报当年嘲笑他的一箭之仇。他不知所措、战战兢兢地硬着头皮来了。
胡公一见面便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很久没见您了,我们应该握手言欢,您为何不来见我?寒暄片刻后又拿出对子给他看说:您出的对子太好了,费我思索这么多年。感谢当年您的收留,更要感谢您的对联,我回去后奋发图强读了好多书,这才有了今天。
故主松了一口气,羞愧难当。临走时,胡公亲自手书了这幅对联送给他,他心满意足地叩谢而归。
以上故事,出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事实上他写这部书,跟胡宗宪也有很大关系。这部书问世后,央视主持人董倩问他:你为什么偏偏写明史呢?
当年明月说: 这个朝代我很熟悉,而且这个朝代有很多被人误解的地方。像嘉靖年间的胡宗宪,他是抗倭名将,戚继光都是他的手下,一生精力都投入到抗倭中,可以说是非常有名有功的大英雄。
可是最后,他因为是严嵩的人被抓进牢里,死前他留下两句诗“宝剑埋深狱,忠魂绕白云”。我感觉他有很多话说不出来,我想用我的笔帮他说出来。整个明朝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胡宗宪,但他们在史书上就是一句话,有的人甚至一句话都没有留下。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1979年生于湖北宜昌。虽然是历史畅销书作家,但他学的却是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任职于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
2006年3月,他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板块连载历史随笔《明朝那些事儿》,创下近5000万的点击量。同年9月,《明朝那些事儿》正式出版,他也因此登上了作家富豪排行榜,报税收入过千万。
虽然在写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石悦并未辞职专心写作或研究历史。他接受央视专访时回答:“我觉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说,无论你出多大名也好,出多大风头也好,都得有一份正经工作。”
随后,他急流勇退,回去当他的公务员去了。直到2021年,一纸任命通知才将他重新拉回了公众视线:他已经是上海某单位的副厅级干部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定义的成功!
《明朝那些事儿》洋洋洒洒205万字,历史人物多达数百人。可在书的结尾,他却选择了以徐霞客收尾,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年明月说:我想用他来“定义成功”!
他在书中写道:徐霞客一生什么都没干,他没有娶妻生子,没有买房置地,没有过“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没有“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是选择了当个“驴友”,走遍大江南北,游历大好河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留下了一本奇书:《徐霞客游记》。
照世俗之人看来,这种生活“毫无意义”,“没有繁殖后代的生命是不完整的”,“死后坟头连个烧纸的人都没有”,一辈子白活了。
但是徐霞客选择了自己“愿意”的生活。每个人生于世间,其实都有自己“愿意”的生活,但是很多人迫于世俗压力,“不敢去,也不能去。”放弃了“愿意”的生活,过上了“不愿意”的生活,在磕磕绊绊中痛苦地度过了一生。
可悲的是,他们老了还安慰自己:“人活一辈子都是这样的,凑合过得了,还要啥自行车?”
徐霞客给所有中国人留下了一个典范: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就叫成功!
《明朝那些事儿》中也金句频出:
1、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2、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3、中国历史上共同创业的人,大都逃不过“四同”结局: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
历史学家毛佩琦评价他说:“他的历史知识丰厚,语言幽默,文字表达浑然天成,多一字狗尾续貂,少一字言犹未尽,是一部极好的历史读物和史料参考。”
如果你也爱历史、爱看书,这部佳作你一定不要错过。需要提醒你的是:看这书真会上瘾,请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熬通宵看哈!原价299的9本书仅需158元,戳这里下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