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6岁,考上税务局公务员,父母置办10桌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大家都夸我有出息。父亲是包工头,是村里第一个盖二层楼的人,我青岛农业大学毕业后,父亲找关系,让我在县城车管所上班,没有编制,一个月到手工资3000元,说家里也不差我挣的这点钱,女孩子体面最重要。
在村里,只要你是正式单位,他们都觉得好,不管你是不是正式编制,因为他们迷信关系,觉得时间长了,临时工也可以转正。村里人挂牌、违章、审车,甚至学驾照,都给我打电话,似乎只要跟车有关的事情,我都能办,泪奔。我单身,人缘好,所里同事都特别照顾我,才没那么尴尬。
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就刷刷公务员考试题,没想到居然成功上岸,父亲高兴的去给爷爷上坟,不知道啥逻辑。看到很多人呼吁同工同酬,与其不现实的抱怨,不如自己考进体制。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民政干部的生日宴会
二00六年,我们镇上的民政干部办了一个生日宴会,这我这个镇很大,三个乡合成的。这位民政干部的生日宴会办得可大啦,九十几桌,那时在镇上办酒席,办三二十桌的常见,五十桌的不多,九十几桌更是史无前例。不象现在公务员是不能随便办酒席的,只要你有那么多客人,就可敞开办,又没人过问你。因为民政干部原先是我们乡的党委书记,我也得到了一张大红请柬。
生日宴会这天,人可不少,你算一下,一桌十人,加上帮忙打杂的,唱歌跳舞的就将近千人。那时的人收入不高,不是直接亲戚,大都只出50元,出多了出不起,我当时的工资才几百元,2007年工改后,才上一千多元,出少了又不合适。
在生日宴会上,我一看,亲戚朋友再说四五十桌,其余的都是全镇的五保户,和复退军人吃定补的,几乎无一漏网。那时还没有什么低保户,如果有低保户的话,可能三百桌也坐不下!
50元,对我来说的确不多,但对于吃五保,复退军人定补的人,那可是一月的支出,吃定补有的可能每月还没有50元呢!你的事是人家办的,人家掌握你的命运,人家请你吃酒,是看得起你,盛情难却啊!
吃了酒席后,我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我想起了课文里的一首古诗: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辟精肉,蚊子腹里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真是活生生的写照啊!
近日在重庆巫溪一乡村里,有一夫妻办五十年结婚酒宴,镇干部出面劝退宾客。他说除了自己家的亲戚,其他人不准参加酒宴,因为这叫无事酒,给大家带来负担,还说如果参加了酒宴,以后孩子要考公务员,考教师等都会受到影响,参加酒宴的取消低保等。
因为现在在重庆,很多地方酒席特别多,有的人送礼已经不堪重负,我觉得这个乡镇执法力度还是有一点大,就是不知道他说要影响孩子考工作之类,这个说法对不对?#寄往2021的心愿# @2021小邮局 #重庆头条#
我哥结婚,我和老公千里迢迢回家帮忙,我妈却因为一个榴莲,在大街上对我大打出手。
我家是农村的,我爸年轻的时候学会竹编手艺,经常编竹筐去卖,也能养家糊口。后来竹筐这些东西渐渐淘汰了,我爸妈就回家种地了。
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我哥比我大两岁,从小不爱读书,非常贪玩,每天就知道约着小伙伴们下河摸鱼虾,上树掏鸟窝,成绩差得一塌糊涂。
我哥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出门打工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去“混社会”了,结果混到现在一事无成。
但是我妈重男轻女,对我哥是无条件信任,我哥说出门打工,她就给他车费生活费房租,我哥说回家,她就借钱给他盖房子开修理厂。
因为知道我妈重男轻女,所以想证明自己,我从小就比较听话,学习也努力,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二本,学了英语专业,后来考上了我读大学那个城市的教师,工作相对稳定一些。
毕业后,我认识了学校美术老师小方,小方家是城里的,父母都是公务员,各方面条件都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小方身高只有一米六五,而我有一米六三,站在一起实在有些不搭。
但小方对我非常好,记得有一次,我上晚自习下班晚了,天上下起了盆泼大雨,正当我发愁怎么回家时,小方递给了我一把伞,他说,他一直默默地关注我,发现我没有带伞的习惯,就随时都带着两把伞,就怕发生今天这样的事。
从小在家里我的存在感都是很弱的,无论我考上大学还是考上老师,别人提起时我妈都会嗤之以鼻:“一个女娃,能顶啥用!”
甚至我读书的钱,都是助学贷款的。现在我妈只有在我发工资的时候,她才会打电话给我,找各种借口跟我要一千两千的。
所以知道小方默默关注我的时候我感动极了,不久就答应了他的追求。
我们结婚时,小方家拿了八万块钱的彩礼钱,我怕我妈跟我要钱,就直接存进了我的卡里,结婚之后又直接首付了房子。
今年,我哥终于找了个女朋友,我妈高兴坏了,准备在元旦给他们办酒,日子一定下来她就给我打电话,让我跟我老公一定要提前一个星期来帮忙。
我和老公才刚到家,我妈就找了个借口支开了他,然后让我给她三万块钱。
我问她,这钱要拿来做什么,我妈说,我嫂子订婚的时候就要了十八万的彩礼钱,她到处借才借到的,现在要办酒了,酒店已经订好了,可是只交了两千块钱的定金,什么婚车、司仪都只交了定金,正等着我拿钱来办酒呢。
我当时就生气了,我结婚的时候,我妈一分钱没出,还让我老公家出酒席钱,最后收的礼金都拿走了,她不仅分文不出,还赚了一笔。
怎么一到我哥结婚,她东拼西凑借了十八万彩礼不说,还要让我掏钱给他们办酒?
我正准备说我妈的时候,我老公走了进来,我爸赶紧给我使眼色。
到了下午,我妈拉着我们和她出去买办酒用的喜糖等东西,结果她一分钱也不出,挑了东西以后就看着我,我无奈只好付钱。
走过路边的水果店时,我老公看到我喜欢吃的榴莲,就买了一个。我妈一听这榴莲要一百二十块钱时,上来就给了我一巴掌。
她一边打我一边数落,说我们只顾自己享受,买得起一百块一个的榴莲,就舍不得拿钱给我哥办酒。说我不安好心,巴不得我哥一辈子打光棍。
我当时被打蒙了,我老公上前拦住了她,说如果她再打我的话,他就报警了。
我妈听到要报警,顺势往地下一坐,开始撒泼打滚,一边哭一边说我如何不孝。
我老公拉着我,直接就回了家,我也下定了决心,和她断绝关系,我工作后她零零散散从我这里拿了起码两三万,就当是送她了。
(以上内容来自好友的倾诉)
@鹿伍周 重男轻女的母亲很多。她们为了儿子,有的把女儿当成了摇钱树,有的把女儿当成了取款机。唯独没把女儿当成一个需要关心爱护和尊重的人。
因为被所处的环境影响,所受的教育有限,这些母亲更把已婚的女儿当成了外人,仿佛娘家就是债主,女儿对这个家的付出是应该的,就是在还债。她们意识不到自己这样做,会把女儿的心击成碎片。
可是,面对这样索取无度的母亲,即使因为生气宣布和她断绝关系,又怎能真正的完全断绝呢?你不能忘了自己对她的赡养义务。毕竟她养育了你十几年,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每个人都不能逃避。
所以还是要提前做好以后给她养老的准备吧。
#情感#
很多年前,我们村一个老头的大儿子,考上还算知名的一所大学。按照乡俗,老头得大操大办庆祝一下。但是没有。可是六年以后,小儿子考了高职,老头儿竟操办起来宴席,预以庆祝。究竟为何,老人却说,凡事有例外,看他怎么自圆其说。
事情是这样的。大儿子那会儿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考的又好,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自然成了焦点。邻居对老头说:“这叫什么,光宗耀祖,你儿子这么争气,你不办几桌席,请上村里村外的乡邻,贺闹贺闹…”。老头儿却说:“考上的都在庆祝,俗礼儿。我们心里高兴就是了。我这儿子一门心事地只读书,换作年轻时的我,也一定能考上。他这次只能说考的好,还能说明啥,以后如何还不知道呢。我若贺闹鼓励的话,也不必了,哪一侧墙上的奖状和一抽屉的奖品,他我都知道就有这么一天…”。
老头儿说的是真的。儿子假期里平平常常去挣学费,后来就默默上大学期了。也许这老头儿是个乌鸦嘴,儿子大三那年,要考研究生,生了一场大病。考研dan搁了。只得回到所在地区,参加公务员考试,而且第一次没考中,后来复考一次才被录取…
村里说老头儿曾经利用儿子吹自己,还自诩自己能考大学!其实低调实则骄傲,还是一张乌鸦嘴。
马上又到小儿子高考了,这回考了个高职,村里其余三个,一个"九八五”,一个"二一一”,还有一个是二本。可是这回人家都举行庆祝,有的在洒店,有的在家里,老头儿也在家里举行"流水席”。一点不想示弱,是不是那个筋搭错了,是不是人如果上了年龄,想的也另类…
这回老头儿对村里人这样说的:“不怕大家笑话,活人不要比。我这小儿子,从不爱念书,和他哥没得比。但是他手底还能行,学个啥不成问题。我还以为他啥都考不上,结果考上了”…。
几年过去了,小儿子出来了。老头儿对人说,小儿子打工,做小卖买。有一年春节回来了,还开了一辆北京现代,虽不是名车,在村里人眼里很稀奇了。有人问老头儿:你儿子新车多气派。老头儿说:不就是比三轮车多了一个轮子吗!。人们有问:你儿子不是有酒店吗!老头儿儿说:哪是承包的!哪能有酒店?打工!村里这回又说,这老头家也许发财了,瞒着又张扬。村里人街头巷尾说说,有意无意,得有话题。
年前的酒席真的是多,如果不狠一点吃酒都吃不过来,何况是份子钱。
可是今天去吃酒席碰到了开心的一幕,别说我不地道啊,我反正工资快吃完了。
刚到亲戚家,屁股还没坐稳,就来了一帮疫情工作队,七八个人,穿着跟警察差不多,有个拿扩音器的应该是当官的,很严肃的叫着:
我告诉你们啊,现在疫情如此严峻,上面三令五申要求喜事不办,丧事简办,你们都当耳边风,敢顶风作案?!……
外地返乡的人员复杂,不扎堆不聚集就这么难做到吗?不为你自己也得为你的家人想想……
所有席面的酒水菜一律处理掉,请来了乡亲亲戚朋友们自行解散,各自回家!……
当官的在说,队员们搬的搬倒的倒,收拾完后没有拘留主人,只是警告了一下就走了。
我第一次没有反感我们的公务员,也不觉得他们的行为属暴力执法,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的人追求的目标真让人费解。
我舅舅家的儿子(表哥)考了几年编制,像范进中举一样,终于考上了公务员!这不得了,甚至办酒席宴请亲戚好友大吃了一顿庆祝!
表哥在乡镇基层工作,就是最苦的兵,风里来雨里去的被指挥得团团转,每月工资就三四千,只够他自己花,有时候不够,还要找舅舅拿点。
他平时住家里,开着舅舅的旧摩托上班。可舅舅一家却觉得儿子中了状元似的,逢人就炫耀,真心觉得非常荣耀。
曾经有次酒席,亲戚们碰面,舅妈自豪地又把她儿子拿出来凡尔赛一番,然后很关切地劝周围的年轻二代:打工不好,非长久之计!虽然你们现在有个1、2万,但哪天说没就没了,人又老了找不到工作了,哭都没地方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