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续)复习申论重要提示!
关于申论,上一篇说了吃透省考+国考最近5年十套真题后,下面就进入冲刺阶段。读、背自己形成的申论总结,申论语言,高度概括词等。
后期就是保持练笔状态,可以去试一下其他省市的真题,静下来,认真研究,都是互通的!另外还要坚持每天都看自己前期练习的十套真题。不断总结经验,注意什么样题型应该注意什么。另外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看看申论视频教程。听课—做题—总结—听课…穿插进行,边做边思考,吃透答题方法,吃透解题思路!
提示,申论不做模拟题!
我们首先明确做真题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出题人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方法,虽然每年的材料内容不同,但答题思路还是有章可循的!模拟题往往难度不如真题,材料内容也很粗糙,出题人的用心程度也远差真题!
学习必看心得有感
从第一次接触老师的课到现在也有三四个月了,最开始被《三天练好一手好字》所吸引,那时候虽然临近国考,但是申论没怎么放在心上,学起来也是只看视频不动笔,不动脑。直到看见了《C村的保护与开发》,以前觉得高大上的申论,感觉也不是事了。但当时还是眼高手低,抠字眼,口语化表达,急于求成,突击看视频,以至于国考申论很不理想。在后来的学习和平时的直播引导当中,才真正了解申论的含义,才把申论当成一件事,而不是文字和故事。
一、学习申论首先要整体阅读,不能死扣个别字眼。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前看申论材料逐字逐句地去读,就怕落下什么,对于一些不确定的,反复去扣,而且扣材料不扣题目,读题目不仔细,经常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些坏毛病在国考和江苏省考中暴露无遗,虽说答案来源于材料,但考试的时候完全变成了自己的想法,材料变成了一个小故事,不再是一件事情。按照主观臆断去答题结果可想而知,两次落榜,发现问题却解决不了,这也和以前的观念密不可分——申论就是给你问题让你解决,按照自己的想法解决,或者是平时背的对策,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材料本身,这次的心得也是一个开端,接下来要把系统课重新学习一次,哪怕是一个模块只学一两题,也要学透,不能走马观花,只注重看视频的多少。
二、要多角度看待问题,感受不同人群的需求,这对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每次看材料都能画出要点,但是一到下笔的时候,感觉这个不是我能管的,这个和题目也没关系,总结不出来,提取动词名词和状态词忘得一干二净,认不清楚自己的身份,最后瞎写还能写一大堆。江苏的第二题,完全是自己瞎写,第三题记住了其他机构的模板生搬硬套写了出来,考完再看老师做题,真是呆住了很长时间,明明很简单很清楚的,自己当时就是没看出来,源头就在于自己从自身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多个角度。其实只要把材料当成自己的事,各个方面都能考虑到,一旦当成一个目的,一个结果,考虑范围自然就狭隘很多。
距离联考时间越来越近了,又想起老师的一句话,哪怕就三天时间,一晚上时间,搞懂申论到底是什么,都能提分,材料学习不在背诵和死扣,只有你去贴合材料,把自己融入材料当中,才能体会到材料的用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自然水涨船高。
龙山学社 1109-皖-♂-应届-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