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房价大涨,盐城领跑全国,宿迁紧随其后,连云港、淮安也高居榜单前列。
前几天一个同学的爸爸说坚决不能去苏北,而那个同学家是内蒙古通辽的。我说苏北咋的也比也得比内蒙强吧。
我同学说她哥哥要考当地的公务员,我问那里的待遇咋样,她说一个月三四千一年也就几万吧。我说苏北的公务员咋的也有个十几万吧,苏北再不行也是江苏啊,不行也只是相对于苏南来说的。
#淮安头条##卷烟厂流水线上硕士学历员工超30%# ,普通高校研究生在淮安也只能去乡镇,学历贬值的时代,体制内最不缺的就是高学历人才。
淮安这样的三四线小城市搞的人才引进,门槛也拔高到了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根据今年的淮安市引进“名校优生”公告,只有一流大学或者世界排名前200大学的高材生才能报考市直岗位,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非一流学科专业研究生只能报县区直岗位,普通高校的即使是研究生也只能报镇街。
举个例子,即使你是南航的非力学专业研究生(南航一流学科只入选了一个力学专业),也只能报清江浦区城管局或者涟水县交通局这样的县区直岗位。而如果你是扬州大学这样非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那只能报名街道、乡镇岗位了。
淮安的“名校优生”政策名为引进人才,其实就是把一部分事业编岗位拿出来面向高学历名校毕业生,和事业编考试的区别就是免去了竞争激烈的笔试环节,服务期满可以完整拿到几万块钱补贴。可以说是戴高帽子、降低考试门槛吸引想进体制的应届毕业生和混社会的打工人。报名人员主要来自淮安本市以及周边县市,听熟悉的朋友说每年考上公务员或者觉得待遇不理想跑路的不在少数。
对于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选择进体制内躺平,从事着和专业无关的简单工作,大家怎么看呢?
近日江苏淮安的楚州中学成为新闻热点
一批北大的研究生拟被聘用为教师。
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已下沉到三线城市确实令人震惊!
通过这一新闻,我们至少看到四个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竞争加剧(2022高校毕业生1076W)。
一线城市卷不动就向二三线城市进军。
二、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拟被聘用的学生基本都是非热门专业,北大也不是万能的。
三、放下架子,稳中求发展。
在疫情与经济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公务员与事业编再次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大学生们越来越务实,先上车,再找座。
以稳求进,以不变应万变。
四、跨界打击!
师范生们要注意了,未来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同学,而是跨界。
淮安中年美女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