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宁夏自治区的科技部门刘处长到法国出差,出差结束后却径直走向了本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递交了辞呈,身边人无比诧异,后来才了解到,这位刘处长辞职后去种葡萄了。
很早以前,这位刘处长在宁夏科技厅任处长的时候接待了一位名叫张三的人,正是这个叫张三的人改变了这位刘处长的后来的人生发展规划。
张三是一个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葡萄酒的酿造,他回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适合种植酿造葡萄酒的葡萄种植地。他找到了贺兰山脚下这一块儿地方,心中大喜,此地种植葡萄甚好甚好!
就是这次接待机会,刘处长和张三彻底认识了,二人在贺兰山脚下秉烛夜谈,第二天一大早张三告诉刘处长,贺兰山下如果种植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品种,一定是品质最好的。
张三把贺兰山脚下这一片地方考量后得出一个结论,在这里圈出200亩种植葡萄,根据数据推算,200亩的葡萄可以种植出100吨的纯酿葡萄酒,这些葡萄酿成红酒的话不会少于40~60吨。而且酒的品质也是非常有保证的。
过了一段时间,刘处长跟着张三一起去法国葡萄酒的展会上参观,刘处长被展览台上一瓶一万美元的红酒给震惊了。他心想,贺兰山是一个潜在”种金子的地方“呀。
经过和张三的研究,刘老做出了让同事不解的举动,辞职种葡萄。
他直言,那些做出成绩的成功人士,哪个不是说干就干的,有造福宁夏本地的想法,就要大胆去实践,本以为可以大干一场,可现实却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们在没有清晰掌握贺兰山脚下的气候秉性,再加上在外国学的技术回来很多模板套不进去,间接导致了2002年的一场低温霜冻把整个百亩葡萄园差点就给毁灭了。刘老看着自己辛苦养育的”孩子“夭折半死,眼眶里的眼泪再也收不住了。
可创业没有退路可言,刘老与技术工人彻夜的研究再学习,葡萄园终于缓过神来。
后来有记者采访刘老:”您刚培育葡萄园的时候,那一场致命的低温霜冻差点把所有的心血毁于一旦,您当时有想过放弃吗?“
老爷子端起茶杯,笑了笑:”当时我辞职开始种葡萄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我疯了,既然我被认为是疯子,那我做事情肯定不能按照常人的思维呀!你见过哪个疯子做事情中途会放弃的“。
当我把第一杯精酿的葡萄酒展示给大家时,人们才缓缓点头,刘老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刘老继续说道:”记得当时他脱下白衬衣,穿上工作服,往葡萄园一低头就是一天,太阳不落山腰都不带起的。那个时候贺兰山下还没有这么多植被,风沙特别大,一天喝的沙比喝的水还多。“
边说这话,刘老边看向远处的贺兰山,脸上有淡淡地笑意出来。他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贺兰山下,所以我相信贺兰山下一一定可以种植出让全世界惊艳的葡萄酒原材料的,这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定要充分高效的利用起来“。
有人觉得刘老的言论夸张,在小编看来,与其说是夸张,倒不如说是对贺兰山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葡萄种植的这份坚持。
2005年的时候,刘老在贺兰山下种植的葡萄酿造出了第一瓶红酒,他邀请了国内外多名品酒师进行品尝,获得了高度的好评。
在2011年9月,刘老的酒庄酿造出的加贝兰2009在著名的”Decanter”国际葡萄酒大赛荣获了金奖,这可是迄今为止”国产酒“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奖项。凭借这一奖项,贺兰山以及刘老爷子的名声传到了世界各地。
现在国内的葡萄酒大多数还是以宁夏的葡萄居多,因为贺兰山下的气候适宜,种出的葡萄甜度适中,酿造的葡萄酒才会比较甜美醇香,喝过的朋友都连连称赞。自贺兰山的葡萄酒出名以后,包括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在内的许多欧洲家庭也开始收藏我们贺兰山的葡萄酒了。
很多喜欢喝葡萄酒的朋友总是有一种”外国月亮圆“的错觉,喜欢购买法国、意大利他们国家的红酒,其实我们宁夏地区经过这二三十年的沉淀,现在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已经可以和世界多数国家媲美了,喜欢喝葡萄酒的朋友没有必要通过代购等特殊渠道去购买所谓的”洋酒“。我们宁夏贺兰山东麓红葡萄酒的口感比那些进口”洋酒“好喝多了。原材料品质有保障,酿造人才有背景,品质当然毋庸置疑了,大家可以放心地品尝,亦或者当作赠礼。
(注:文中的刘老指的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产业办公室副主任王奉玉先生)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的看一看购买这款宁夏红贺兰山东麓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