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鲁迅来到了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成为了一位民国“公务员”。最初,教育部给鲁迅开出的工资是每月60大洋,后来涨了几次工资,每月可以拿到360块大洋。
如今的人们并不清楚110年前民国时期360块大洋是怎样的工资水平,也可能因为鲁迅的文风,人们会下意识觉得鲁迅过得相对清贫,事实上,在民国时期,像鲁迅这样的收入,绝对是社会上的高薪阶层。
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这个数值其实并不确定,因为民国年间社会不安定,所以一块大洋的价值也几经变化,但是相对于后来发行的各种纸币,大洋已经算是购买力相对稳定的货币了。
1914年的数据显示,一块大洋在上海地区能够买到大约44斤大米,折算成现在的物价,一块大洋大约值150元人民币。
而1914年的鲁迅,拿着360块大洋的工资,如此算下来,他的工资在当今应该是54000元左右,即便放在现在,月薪能够达到5万以上的,也绝对算是高收入家庭。
而且民国时期的生活消费比现在要低得多,根据统计,有些北大的年轻教授每顿都下馆子吃饭,一个月下来在餐饮上所花的费用也不过是九块大洋,鲁迅的360块大洋,足以让他天天去饭馆吃豪华套餐。
除了吃之外,这360块大洋,也能够让鲁迅在住房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民国时期房价也没有现在这样膨胀,虽然对于穷人而言,想要有一个容身之处难如登天,但是360块大洋在北京基本上是想租什么房子就租什么房子。
根据当时的广告,一座位于北京三环内,有17个房间的大宅院,一个月的租金不过20块大洋,如果要买房子也十分的容易,当时北京西直门的一处大宅院,大约有五十多间房子。
如果想全款买下来的话,需要五千块大洋,再算上杂七杂八的装修费、电费、水费等等,一套房子的价格也不会超过5500块。
所以,鲁迅如果想在北京西直门这样的繁华地带买套房子的话,节省一些,奋斗两年差不多就能拿出这笔钱了,和现在动辄二三十年的房贷比,鲁迅在民国买房子实在是幸福的难以想象。
那话又说回来,鲁迅360块大洋的工资在民国是不是已经是最高阶层了呢?其实如果放在同阶级的同行里,鲁迅的工资只能算是正常水平,因为当时北大开给大多数教授的月薪都是300到400大洋之间,如果算上写稿子赚来的外快,这些教授一个月能够拿到500-600块大洋的收入。
1918年的时候茅盾出版一本书,出版社送来的稿费就是400大洋,而且这还只是初稿的稿费,后续的版权之类的还是一笔大收入。
胡适1919年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因为这本书实在太受欢迎,所以从1919年到1923年,这本书为胡适带来了总计6600块大洋的收入。而这么一笔巨款对胡适来说还算小钱,因为他自从担任北大文学院院长之后,每个月的工资是600块大洋。
鲁迅已经足够有钱了,而胡适拿到的工资却比鲁迅还要高出一截。鲁迅先生一辈子的著作加起来,他能得到的收入恐怕几万大洋不止,而且鲁迅除了在教育部工作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的业务。
在各个大学教书、开讲座、自己写书,同时帮人家设计封面等等,所以在生活方面,鲁迅是完全没有任何压力的。
每到发薪日,鲁迅通常就会拿着新到手的钱,到自己最喜欢的点心铺去买自己最爱的小零食。
考虑到民国时期中国的识字率本就低得可怜,像鲁迅这样的大师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作为那个年代金字塔尖上的一批人,鲁迅、茅盾、胡适他们成为社会上收入最高一批人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并不能够代表民国整体的收入水平。
就比如说,在教授之中几乎堪称最有钱的胡适,每年光是坐黄包车的花费就将近40块大洋,然而事实上民国时期,一个黄包车夫一年的收入只是90元,注意此处车夫所赚来的90元并不是胡适手里的大洋,只是民国发布的纸币。
按照民国物价最稳定的时候计算,车夫手里的90元纸币最多只能换了两块大洋,两块大洋对于民国的高收入阶层而言,简直什么都不算。
即便同为教育工作者,工资水平也天差地别。北大的教师每个月能得到几百块大洋,但是普通的中学教师一个月的薪水可能只有16块大洋,这已经算是工资水平较高的,而且民国时期很多身份平凡的教师都要面临着拖欠工资的问题。
虽说16块大洋写在他们的聘任合同里,但事实上他们的工资四、五个月可能才发下来一次,即便如此,这些教师身为民国时期难得的知识分子,生活水平在普通人之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贫穷在民国时期早就成为寻常事,几百块大洋是很多穷人一辈子耗尽生命也挣不来的财产。
而鲁迅最可贵的地方大概在于,作为富裕阶层的他,明明可以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但他却仍然能够看清祖国的现实,并致力于冲破重重黑暗,这才是鲁迅成为被人们尊敬的大师的原因。
事业单位合同来了呀!不知道考了多少次,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快三十岁了,一事无成,不知道现在坚持还有何意义,真的很恼火![捂脸][捂脸]
你们考了多少次呀,考上如何?
#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
最近参加了几次婚礼,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某一桌有个公务员,即使他和其它人没有任何关联,未来也绝无可能发生任何交集,但某些人却对他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尊重。这大概就是小地方和大城市的区别,大城市的公务员就是个普通再普通的职业,而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县城,公务员成了人们眼中最神圣的工作。小伙子如果是个公务员,只要五官安排不是过于随意,都能娶个好媳妇,而女生如果是个公务员,找个好婆家简直易如反掌。
鲁迅为何让别人感觉很穷!是什么原因!
1912年,鲁迅在中华民国教育部开始任职,成为了一位民国老师,同时也是“公务员”。
最开始只给鲁迅开出,每个月可以收到60大洋的薪资,最后也涨了好几次,每个月可以领到360块大洋。
那你可以想象一下,在110年前的时候360块大洋是现在当今社会上属于什么收入水平呢?是不是你只是感觉他很穷,其实不是呢?
可能是他生活方式比较简朴,所以人们会下意识觉得鲁迅过的很清贫。你还记得鲁迅的课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