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行业,还不如国足,只是国足天天在面上,其它没秀出来。
要不然不会公务员那么热
答网友问:为什么这两年公务员考试这么热?
不是这两年公务员考试那么热,而是公务员考试一直都比较热,这两年更热了而已。公务员制度改革也有一些时间了,但改来改去没有人会拿刀革自己的命:公务员的待遇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不会受疫情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是稳定提升的;第二就是公务员的待遇相对较高,除了工资属于全社会各工种的中上以外五险一金,以及其他的福利措施都不错(当然有的部门福利已经砍的差不多了)。 用两个字来概括公务员的待遇,一是高,二是稳。
最近两年特别是在疫情反复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之下,经济出现一定的波动,社会底层人员的收入很难保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员工随时面临失业降薪; 第二,一些现行的政策的调整,比如双减政策,导致社会上产生大量的待就业人员,部分行业的企业面临破产裁员等严峻的形势,所以社会上的考生在增多;第三,随着前些年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900万,根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1,000万,待就业人数空前增加;第四,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各级公务员部门及事业单位部门,适当的增加了招考人数,从客观上也促进了报名人数的增加。
根据目前的社会现实预测未来2~3年公务员考试的热度只涨不跌,竞争会更加激烈。
2021年11月28日,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正式开考,报考人数突破200万大关,报录比达68:1。2022年大学毕业生突破1000万大关,公务员报考人数占比20%,竞争可谓相当激烈。
考公热最近几年愈发高烧不退,究其原因,一是体制内相对稳定。疫情之后,各行各业都不景气,不确定因素激增,大学生们对体制外工作的不确定性充满忧虑。
二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作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下一句则是读而优则仕。体制内除了旱涝保收,社会地位也很高。身边有个例,有个朋友在IT行业就职,薪水颇高,也奈不住家里的老父亲年年喊他回老家考公,朋友甚是苦恼,老家的公务员一年的工资也就抵我一两个月的。他不知道他的老父亲到底在执着些什么。
三是小确幸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植于当代的大学生心灵生处。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大都是千禧年左右出生的,从小生活无忧,即使生活在农村也不必为生活烦恼,吃穿总归是不愁的,像北大才女写那篇卖米中所描述的心酸肯定是没有经历的。他们不必为生活发愁,自然就比前辈们佛系一点,希望安逸一点。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应尊重别人的选择。体制内也需要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来把握宏观政策的走向,需要有大智慧的人才掌握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高素质的人才都流向了体制内,尤其是优秀的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第一选择是考公的话,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真正创造新的价值的是科技、是制造,我们需要把更多优秀的人才放在科技创新的位置。
2022年国考总人数超过200万成为热门话题,一些人指责说,这是我们高等教育的失败,大学生就业观扭曲,都想着做官,而不是潜心科研,或者投身实业!也有人不无痛心的指出,公务员热说明国内内卷越来越严重!
可能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也多少不符合事实,也有点坐而论道!一是从大的道理来说,政府管理和各个企业发展一样,也都需要高素质人才。而且,政务事务关乎每一个的利益,选拔优秀人才赴岗合乎情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参与人才竞争再合理不过。二是落实到每个大学生来说,有选择就业方向的自由,选择报考公务员也是个人事项,不用什么说教来裹挟。更为关键的是,国考竞争激烈,淘汰率相当高,很多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的同时,也在多方投递简历。即使以200万报考人数计算,最终只有2万人如愿,剩余的198万依然会进入企事业单位。
所以,对于国考热,我们既要乐见其成,也要平心看待。与其热炒报考热,不如关心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毕业生思想觉悟提高,都想为人民服务“河南58万人争抢8000个岗位,公考热为何持续升温”引发热议
现在“国考,省考”成为社会最热门话题,看看网友怎么说:
#都想为人民服务,人民思想觉悟高,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