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省一个普通地级市发布公告,面向全国公开选调60名公务员,范围是本市以外党政机关(含中央、省驻单位)在编在岗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身份人员)。
大体看了看职务表,招考单位主要是市、区委和政府各部门,职位为三四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要求本科以上。
普通的地区、一般的职务,相对来说很难吸引外省或经济较好市区的优秀公务员。外地公务员回乡、两地分居公务员团聚和周边市县基层公务员应该是此次报考的主力军。
最近多地区开始探索面向全国选拔公务员的新遴选模式,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公务员跨省、跨市调动等提供了有效路径。
公务员回乡或夫妻团结后卸下思想包袱,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希望有需求的公务员好好把握机会。
【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2022年度拟录用公务员公示公告】

各地霸气的驻京办大楼!
多以酒店形式存在[大笑]
那里都能吃到家乡特色美食[捂脸]
我也想去看看[害羞][害羞]
#体制内# #铁饭碗# #公务员的# #吐槽#
驻港部队的转业,都能进深圳的公务员编制,待遇比军队好得多。
皖北軍哥谭善爱,曾经担任香港回归中方交接仪式指挥官,如今已是一名警监。#热门# #退役军人#
基层工作者看《县委大院》是什么感受?
作为一个驻过村的基层工作者随便谈一谈。看到很多人说假,首先先说观点,这个剧不算雷,偏写实风格,严格说的话,电视剧都是假的,想看真的,可以考个编制自己去看,也不算是很高的门槛

一、关于县级领导下去不带人的问题。
这种事情,本来就只有眼见才能为实吧,只是文字肯定很多人不信,但是我们这边,某县的县委书记下去督导,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开车去,就一个人,不带秘书,一人一车一手机,下去到村里看见啥不对,直接拍照发调度群,谁的锅谁出来背上,整改后,整改情况发调度群。所以,一个领导一个风格,如果认为领导下去必然是前呼后拥,那是对县一级领导有点脸谱化了。
二、关于县级领导亲自下场解决具体问题
这种一般都是局机关领导上交的问题,几乎都是疑难杂症,不会说很简单的事儿不干让县级领导去干。这种事情的话,基层太多了,类似的影视剧也有表现,比如《我不是潘金莲》,这些具体事儿都是书记县长经常要亲自过问的事儿,不稀奇。如果认为领导每天都是和商人老板交谈,思考的都是项目工程,那也是有点脸谱化了。

三、关于基层的工作节奏
电视剧里体现的一点也不夸张,拿两办作为一个切入点是对的,因为两办是最忙的,当然,其他多数单位现在也几乎没有闲的时候(不比十年前了),但是,忙的价值,说实话,有时候为让人 心态崩了,其实就是 不要高估自己能够达到领导要求的能力。比如 你准备了5年的数据,准备好以后,你觉得自己已经很棒了,领导你不得表扬我吗?我想着你应该也就看最近两三年的,我做事多么稳妥啊,给你准备了5年的数据资料,哈哈哈,内心成就感满满。结果领导说:十年的,我要看十年。你:???好的,我去准备。(艹,又要加班了)。这一点在基层很常见,不要太高看自己,不然真的会崩溃。关于材料,更是简直了,一般开小会的小材料还好,领导不在乎,照本宣科用就行了。开大会的大材料,前后用时一周,改十几遍的稿子很正常,有时候相关单位改完,秘书科改,秘书科改完,领导又不一定用。嗯。。。有时候你拿着定版的稿子坐下面,听着领导发言,会陷入自我怀疑中。。。我这几天干了个啥。。。

不过,时间久了就觉得很正常了,领导要的是框架和思路,至于内容,胸中自有百万兵。
#头条#
#职场干货# 同样一个专业,三种不同人生。
小徐,毕业后考到基层单位,结婚生子,不满足于现状和老公一起考省考国考遴选,先后考到省直机关,如今做到省直单位副处长。
小康,毕业后也是考到市一级部门,工作几年后考到中央部位,老公在企业,成功调入北京。
小张,毕业后进大学当辅导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辅导员的职业上做的很好,现在是高校的学生处处长一级。
小丁,毕业后直接去异地高校从事专业工作,考博士做研究,如今已经是副教授。
小牛,毕业后考入基层单位,十几年如一日在一线默默奉献,驻过村,下过乡,写材料做业务,十几年副科都还没混上。
小秦、小李…………………
十几件了,其实都已经是40不惑的年纪。
昔日同窗,人生早大有不同。
我常常和身边的90后讲,有机会一定要考出去
不要像我没有机会了独自生闷气[捂脸]
#江西纪委驻交通厅纪检组调查周劼事件#从这个事件看出,大家普遍对事业单位、公务员招录表现出极大的信任,这种信任的建立来之不易,再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