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务员学位目录(公务员报名学位名称)

“我们只看第一学历”,博士生应聘工作被拒,原因值得深思! 我国一共有3000多所高校,在所有的高校当中,985高校占据了39所,211高校占据了116所,这两类学校也被称为重点高校。但凡能够进入985或者211高校的学生,

“我们只看第一学历”,博士生应聘工作被拒,原因值得深思!

我国一共有3000多所高校,在所有的高校当中,985高校占据了39所,211高校占据了116所,这两类学校也被称为重点高校。但凡能够进入985或者211高校的学生,在高考过程中都发挥出了较高的水准,获得了较高的分数。

能够被这些重点高校所录取也证明了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学习上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但由于重点高校的数量相对较少,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只能进入普通高校。

一、博士生应聘知名企业屡屡被拒

有些高考失利的学生,无法进入重点高校,也并非代表着他们的前途就一片黯淡,虽然高考过后他们可能只被普通的高校录取。但是只要后期通过努力,依然能够进入一本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学业之后,如果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依旧有较强的兴趣,还可以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虽然博士研究生的录取率并不高,但只要学生静得下心来,并且付出足够的努力。读博似乎也会变得“一帆风顺”。

在山东有一名叫做王晓的博士,通过三年的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原本以为凭借着博士的学历去找一份“大厂”的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虽然他的简历早已被大厂收录,但是在面试环节时,HR的一句话却问得他哑口无言。

原来负责面试的人事对王晓的第一学历进行了询问,在他们看来,第一学历直接决定着他是否能够被招录。而王晓的第一学历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高校,在国内也并没有什么大的名气,因此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他也变得唯唯诺诺。

也正因为他糟糕的表现直接被面试官淘汰。而相同的情况,在王晓身上发生的还不止一次,因为他本身具备了最高的学历,所以所投的简历几乎都是国内的著名企业,可这些企业对于应聘者的第一学历似乎过度地关注,与他的博士学历的表现一般,这也让王晓感到十分无奈。

按照官方的说法,其实并不存在第一学历,但是在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认为通过高考之后所进入的高等学府,以此获得的毕业证书即为第一学历。举个例子来说,如果高考后直接进入了交通大学,第一学历就是大学本科。如果高考过后直接进入了一所大专院校,第一学历就是专科。从不同的学校毕业,也证明着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

之所以很多著名的企业对于应聘者的第一学历如此关注,还在于高考的性质。高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分开来,但凡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一般在高考中都能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在高考中基本上很难发挥出超常的水平。

作为知名的企业,在招聘应聘者时,都希望自己所招收到的员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毕竟企业要发展,需要靠人才。虽然博士的学历已经达到了最高等级,可这并不意味着博士一定就能够找到心满意足的工作。我国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上也进行了扩招,拥有博士学历的人也开始逐渐增多。

作为博士的确在某个领域内的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学识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但是是否能够与市场相融合,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作为博士生在找工作时也应该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不应该好高骛远,要求过高,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

大部分考公务员的学生都只有专科或者本科的学历,当然在其中也有极少数的硕士研究生,而博士研究生可谓是少之又少。如果博士学历的人去考公务员,不仅能够在笔试成绩上获得较高的成绩,在面试环节也会受到面试官的青睐。

除了公务员以外,事业单位里面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也实属不多,尤其是博士的数量更少,因此拥有博士学历的人,如果选择考事业单位,基本上都能够轻而易举地通过。

虽然从国家层面上不存在第一学历的说法,然而在社会上很多知名企业非常看重学生的第一学历,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也是因为高考的性质所决定的。高考能直接体现出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还能体现出他们对于某件事情的专注程度。这也难怪第一学历被知名大厂如此看重。

名校优生选调生是从985、211工程或双一流等省内外重点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中,选调那些已经或即将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工作。

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提前锁定体制内稳定的“铁饭碗”,这也太香了!

2023年的名校定向选拔有部分省份已经公布了,通过对网络上公开的信息进行整理,得出以下信息:

山东省:C9+武汉大学,省内的高校只有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

安徽省:985的top前30中划定了21所,外加上中央财经大学(211);

四川省:向来比较包容,入选学校比较多;(详见名单)

江苏省:前2档21所985大学+国科大;

辽宁省:这个太猛了,只要前两档15所985,真是虎;

吉林省:要25所985,另加其他10所高校,不过却没选一些比较好的985;

综合来看,想要先声夺人,抢先锁定公务员编制,大学层次越高,选择的面越宽。果然,高考是含金量最高的考试,没有之一。

详见图表。(图表来源:星球数据派,侵删)

#教育##名校##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与现代的

“学士、硕士、博士”有什么区别?[呲牙]

古代科举考试与现代高考、考研、考博,不是一个概念。

秀才、举人、进士,是考取“功名”。

学士、硕士、博士,考取的是“学位”。

大体的区别在于,参加科举,只要考中功名,哪怕只是考中最低一级的秀才,那也能获得当官的特权。

考生既是在考学位,也在考取了一个现代“公务员”身份,为日后当官,或者成为乡绅富户奠定基础,从而一举与平民百姓划出了界限,成为特权阶层。

进士,可不得了。

汪洙《神童诗》中说: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是说早上还在种地呢,晚上就成了天子门生,朝廷命官,最低也相当于处级干部。一步登天,鲤鱼跳龙门!

举人,虽然不算是天子门生,但保底也是个妥妥副县级,也可以出仕为官。

因此上说,科举制度更像是高考+研究生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综合体,所以说更加复杂,就有了父子同考,也有了范进中举的极端现象。

总部在赣州的央企-中国稀土集团,此次校园招聘只招10人。并且要求硕士学位以上。一是数量少,三是学历要求高。这哪是招聘,简直就是公务员的“选调生”。将来前途也不错。

哲学在职考研人进!这些不卷易上岸党校速收藏1⃣️


有「在职考研」需求的小伙伴请举手,今天小编带来的两所学校,绝对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快来看看吧~

首先!何为【党校】呢?
各省(市)委党校的教育体制不同于一般高校,大多数只培养研究生,授予硕士学位。大多数党校仅招收全日制脱产研究生,但也有部分党校招收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

党校研究生毕业后的选择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或金融机构以及考取博士或公务员。

在职考研为什么要选择党校?
理由:招收非全日制,党校适合体制内工作,职位晋升认可度较高。

以下是院校详情信息:
1⃣️2⃣️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
3⃣️4⃣️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

我相信考研大军中不仅仅有踌躇满志、死磕名校的考生,也有些一心求稳的考生以及对哲学满怀兴趣的在职工作者。

希望可以帮到在职考生走进哲学学术大门,或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祝愿大家都有学可上!

古代举人地位到底是什么样的?举人又有什么特权?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系统,而涉及到科举体系内的各样专属名词比如状元、秀才、进士、举人这一类,我们时常在古装影视剧中能够看到,有时候却又不能完全了解这几种仕途学位之间存在着到底怎样的关系。很多人都想知道,科举制度中的等级到底是怎样划分的,每一级别又有着怎样的待遇呢?

  吴敬梓的传世之作《儒林外史》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桥段自然是范进中举了,吴老先生是清朝人,在他的作品中虽然并未直接点名朝代背景,但大致上与明清时代的特色是相吻合的。既然吴敬梓是清代人,那么就以清代的科举制度为例。

  清代科举读书人首先要参加的考试叫“院试”,是由清代的学历机构提督学院所主持举办的。院士考过之后的读书人就可以自称为秀才了。当然秀才只是刚刚起步,在未来还需要经历几次大规模的考试才可以做官。到了院试之后的乡试中则列分有两榜,就是所谓的甲榜和乙榜。

  考上甲榜的人名为进士,十分了不得,考完之后不久既可以直接当官了,所以甲榜又名“登科”。考上乙榜的学生则名为举人。书中范进中举,中的就是乙榜举人。考上乙榜的举人就日后还要参加会试,不过无论举人们在会试中能否胜出,都已经不需要在参加乡试了,举人们可以无限制次数地去参加会试,并且也是可以做官的,不过乙榜举人的官大多数会比甲榜进士低一些。

  而无论进士还是举人们,在考中之后都会得到一个学历称号名为“出身”,范进中举之后就有了举人出身的称号。出身是一种终身制的学历,除非犯了大罪,否则政府是不会取消这种学历的。中举之后,朝廷会让户部给考生下发旗匾银子20两,作为对中考者的奖励,此外还有各种衣物和生活用品。封建社会产力低下,举人能够得到这样的赏赐,就已经比饭都吃不饱的普通百姓的生活要好很多了。此外各地政府在本省有人中举人在之后还会举办一次鹿鸣宴,来奖励这些含辛茹苦的学子。举人们吃完鹿鸣宴以后,还会再得到顶戴、衣物一类的嘉奖。

  秀才们考上举人之后,即使在接下来的会试之中没有考中也是有官做的,清政府管这种名额命名为拣选或者大挑。如果举人有意做官不想再考试了,那么一般就会在各地政府中做推官、知县、通判一类的职位。知县大家都熟悉,就不必说了,推官和通判也有六七品大小,掌管着一地的粮草、河防、农业。在县、府等大型古代事业单位里做公务员,这在老百姓眼里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古语说,不怕县官,就怕现管。那些常常要在乡里边与老百姓们接触的下层官员,自然而然地成为十里八乡的百姓们争相巴结的对象了。

  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范进考了多年后终于考上了举人,这就意味着他以后必定会成为一名高级政府官员,此后多半范进还有着管束百姓的职责。大家都这样想,因此才有了后来的乡人们态度大变样,连一向瞧不起自己的老丈人都变得唯唯诺诺了。不过后来范进自己也争气,在举人考过之后,又去参加了会试,同样高中,成为了一名进士,最后又被政府看重,钦点为山东学道。在吴敬梓的笔下,无数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富贵功名,抛弃了面子与亲情,小说刻画了科举制度下的人生百态,实在不失为一本了解古代社会的必读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37034/
1
上一篇公务员危机情况调查(经济危机对公务员的影响)
下一篇 江西公务员好嘛(江西公务员有什么岗位)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