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头条#西方的圣诞节,东方的春节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两个节日的内涵复杂繁琐,不胜枚举,比如都要提前筹划准备。经济状况好的,可以轻松应对,生活窘迫的人,过年就是过年关。
时代不同了,心态却是一样。喜儿的二尺红头绳,对心情的压力,无异于现在的新衣,新车,新房。富人的幸福感,与穷人及时拿到工资,结清欠款,一家人欢乐团聚的幸福感是一样的。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法定7天假,实际上应该不止7天。很多国营民营企业已经放假了。公务员们虽然还在坐班,但已经是过年的节奏,很多事已经不办了,留给过年后。大家也心知肚明,一般不去打扰了。
现在说祝大家春节愉快,正当时,一点都不早。
#结婚门当户对重要吗#
我今年69岁了,有婚姻生活40年,我们没有刻意追求门当户对,可是,在我身上实实在在发生了门当户对婚姻。
1969年3月,随母下放农村,当时我只有16岁。下放时还在读初中,户口就下到农村。
1972年2月,高中毕业后才回农村当知青。本年8月中旬,村联合中学的校长找到我,要我去中学代课,他中学教理化的女教师请产假了,找不到老师顶课,在区中学领导推荐下找到我。心想,教书比干农活强,一口就答应了。
9月1日正式开学了,老师早到几天备课,我教的是初中毕业班,有40人,有男生有女生。年龄大的与我同岁(19岁),年龄小的只有14岁。
教学很辛苦,待遇很好,每月工资35.50元,其中20元交生产队记工分,余下15元交母亲补贴家用。
教学中发现一个女生,没有一点学习用品,做作业时找同学借。我主动花几元买齐学习用品送给她,鼓励她好好学习。
1972年年底,全班进城参加全县统一升学考试,大部分考起县一中。她也考中了,讲了许多感激我的话,我也为她高兴。她叫晓悦,16岁,一朵待开的山茶花。
1973年春节过后,休假女教师回来了,我又回到农村干活。
1977年10月中旬,我从县《五七大学》结业,分配在锦滨公社林场,场部就设在紫金山大队。场部离晓悦家只有100多米。
由于我俩认识,所以走得很近,五年不见她变化很大:165cm高个,五官秀丽,亭亭玉立,全身散发青春气息。
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平时也眉来眼去,久处生情。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成了恋人。
通过了解,她也是随家庭下放农村的,同病相怜,关系更铁了。
1978年年底我招工回城,随后知青大返城开始了,她1979年9月也返城了。通过努力打拼,我进了县轻工业局,晓月进了县税务局。在城里我俩正式恋爱逛街,公园,沿河大道都留下我们身影。
1983年5月1日,我们结婚了,婚后育有一女,计划生育国策不可违,领了独生子女证。
工作期间,我也上电大(首届)三年,获大专文凭,晓悦上了株洲财会学校,二年后获中专文凭。
婚姻生活几十年,风风雨雨,每当遇到困难,两颗心总是紧紧贴在一起,战胜困难。
现在我俩都退休了,更奇的是所有待遇一样,都是公务员副科级别退休,退休金也相差无几。
门当户对的一对好姻缘,从师生关系开始,到相濡以沫老人,真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