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宰相天下痩,司农常熟世间荒”
在这副工整的对联里,包含着两个极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分别是清末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以及清流首领翁同龢,两人虽然同朝为官,却是死对头,最近几年,李鸿章的形象越来越偏向于实干兴国,而翁同龢则越来越偏向于庸臣误国,那么在历史上,应该怎么看待翁同龢这个人呢?
翁同龢是咸丰朝的状元,又是同治、光绪帝的老师,家学渊源,算得上是一个高水平人才,从私德来说,他公忠体国,严于律己,在公务上,他担任过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务,对当时的国际环境比较了解,所以相对于晚清的极端顽固派来说,翁同龢眼光还是比较开放的,他很明白这个千疮百孔的古老帝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险境地,自已也愿意顺应改革潮流,做了一些有利国利民的事情,比如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反对重修圆明园、支持中国创办自己的银行、举荐康梁等维新派骨干等。

虽然如此,相比于同光时期的其他名臣,例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人,没有带兵和洋务经验的翁同龢又显得眼界浅显,做出了一些让今人感觉不可理喻的事情,所以才有了空谈误国的说法。
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翁同龢参与双方交涉事宜,他举棋不定,一面进兵,一面议和,从而贻误谈判良机、失去合适战机,被朝廷罢职。
光绪十六年,户部尚书翁同龢以国家开支艰难为由,请求暂停海军向国外购买军火,致使北洋海军多年来未能添购一舰,新式快舰被日本抢购,成为在甲午海战中击沉中方军舰最多的“吉野号”。
甲午战前,从未涉足军事的翁同龢迎合上意,力主开战,还对光绪说出这样的话:“李鸿章如果能打赢,乃是朝廷之福,如果李鸿章输了,则治李鸿章督军不利之罪。”甲午战败,从不上谈判桌的翁同龢站着说话不腰疼,向李鸿章提出“不割地、多赔钱”的建议,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清流,在务虚的事情上从来都很务实。

李鸿章前往日本谈判,知道必背骂名的李鸿章邀请翁同龢一起去,被翁一口拒绝,理由是,“若余曾办过洋务,此行必不辞。今以生手办重事,胡可哉?”这个时候知道自己没干过洋务不插手了,在他心中,书生的面子可比千古骂名重要得多。
然而翁同龢最后也没能保住自己的面子,光绪愤恨翁同龢误国,在翁同龢生日当天用一纸诏书勒令其退休,永不叙用,这两位的师生情谊就此完结,晚年翁同龢以几亩薄田聊以果腹,甚至以卖画、借贷度日,最终在常熟老家去世,享年74岁。
如果早出生几十年,翁同龢可能会做一个太平宰相,即便如曹振镛一样做一个庸臣,也可以图入紫光阁,去世后极尽哀荣,可是遭逢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堪大事的一介书生偏偏站在了中心舞台,他的“庸”就会成百上千的放大,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所以恭亲王奕䜣才会说“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翁同龢难逃爱国贼之名,真乃时也命也。#头条创作挑战赛#

紧盯重点人群关键岗位严查公务活动餐饮浪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驰
“针对派驻纪检监察组提出公务接待存在食品浪费的问题,我们研究推出了多套简餐菜谱,都是本地家常菜,根据用餐人数合理安排分量。”“五一”前夕,吉林省图们市纪委监委派出督查组,前往市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抽查反食品浪费工作落实及整改情况。
盯紧公务活动、制止餐饮浪费是纪检监察机关纠治“四风”的重要内容。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费法,明确公务活动需要安排用餐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节俭安排用餐数量、形式,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进一步营造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
机关食堂是公职人员日常就餐的主要地点,也是监督的重点。河南省郑州市纪委监委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对市行政中心机关食堂职工用餐、后厨备餐、剩饭菜处理等情况开展不定期督查,重点查阅食堂采购、餐余垃圾处理等费用情况。目前,该食堂日均食材消耗量与年初相比下降10%,日均餐厨垃圾量减少30%。

针对公款接待造成的食品浪费问题,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纪委监委依托大数据监督平台,对涉及食宿、酒品等公务接待发票进行比对,综合分析研判,着力发现数据中的异常现象,同时公布餐饮浪费举报电话,收集群众举报信息,查处违规接待典型案例1起,通报曝光浪费现象4起。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完善公务接待规定,倡导餐厅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推动全区公职人员强化公务接待餐饮减量节约、自觉自愿打包的意识。
制止公务活动中的餐饮浪费,需要抓住重点人群、关键岗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纪委监委对被监督单位分管财务、后勤、食堂等具体工作的领导干部开展常态化集中谈话,紧盯各级机关公务接待工作,把好公款支出、公物使用等环节审批关。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纪委监委对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分管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督促其履行好主体责任。

营造厉行节约良好风尚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还注重加强对违规公款吃喝的警示教育,形成有力震慑。黑龙江省大庆市纪委监委通过印发文件、媒体曝光等方式,以违规公款吃喝的身边人、身边事给公职人员敲响警钟。江苏省常熟市纪委监委开展违规吃请收礼专项整治,结合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遵规守纪、节约粮食的自觉性。
“帽子”: 一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老人丢失的故事,故事的见证者叫小冯,下面是他的自述。[呲牙]
昨天上午11点20分,我从朦朦胧胧中睡醒了,竞然发现,精神上有点问题的妈妈不见了!我一下子呆坐在沙发上,思想上顿时紧张起来!
妈妈今年81岁,有5个儿女,除了一个女儿我姐,其余举家都在常熟打工,以前妈妈都是一个人在家,打理自己,由于年龄渐大的缘故,身子骨开始不听使唤,再加上长期地生活在比较孤独的环境中,脑子开始有点迷糊,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这种情况还是被邻居大婶发现的,知道后,5个儿女经协商,由老2作出决定,把老小我调回老家,专门看护妈妈,工资由老2出,8000元一个月。

我考虑了一下,和家人商量好,就答应了下来!
各位看官,也许看到这里,你会生出疑问,这么多儿女,为什么把妈妈一个人丢在家里,接到常熟跟孩子吃住在一起,不是很好吗?
没错!我们兄妹都试过,把妈妈接来不到1个月,她就要走,到哪里?回家。她就要回老家,回她的锅台小灶旁边去,回她的田地小菜园里去,那是她几十年来早已习惯了的地方![捂脸]
她只要开口说走,任何人都无法挽留!就算你拽下她的行李包袱,把门反锁,她也会趁“老虎打瞌睡的时候”,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颠出门外!
这一次,我从家里把她带到姐姐家里玩几天,才来5天,她的老毛病又犯了。没办法,昨天上午,我突然觉得疲倦,姐姐临时有事走亲戚去了,就我和老妈在家,我想睡会儿,按贯例,把大门反锁上了!
大约半个小时后醒来,我发现妈妈就不在屋子里了!

我呆了片刻,先给姐打了个电话,然后我就冲出门外,在小区里一片一片地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索!
与此同时,姐姐也慌了手脚,但又苦于不在身边,一下子又回不来,只能干着急,没办法,她如实地把眼前的十万个火急的情报告诉了老2。[大笑]
没想到,老2一听说,勃然大怒,电话里大喊大叫,“你们两个人都看不好一个妈,那还叫什么一回事啊?”!
姐姐也无语,只得听老2的,马上通知所有在家在附近的亲戚火力外出寻找!
一下子,2姨2姨夫,大姑小姑门,哗啦地破门而去。
每个人一片区域,开始了火力大搜索,为了摸清妈妈的套路,我第一反应就去找物业管理处调摄像。
偏偏,此时物业就一个小伙子在值班,其余人都外出执勤公务去了。小伙子说,他不能调录像,这事得要领导在才行。[捂脸]

这一说不打紧,我更加着急起来,便催促这个小伙子,让领导赶紧回来一趟!
还好吧,很快,领导知道情况后,快速地赶到了!
摄像头里终于发现了妈妈的行踪!她沿着常走的小路来到小区大门口,但后面的情况就不清楚了!此时已是中午1点15分,我们忙于寻找,饥肠辘辘的,也顾不上吃饭!
于是,我飞快地赶到小区大门口,询问了保安大叔,大叔也摇头晃脑地说,他确实看到了一个老婆子,肩上还挎着个布包袱,勾着腰,一个人走出了大门,大约时间在此一个多小时以前。
现在面临的情况,己经清晰了,人在小区外,但搜索的难度徒增,范围扩大,且不知朝哪个方向,因为老妈一到街上,从来不知东南西北![呲牙]
此时,我反而不再慌张,先通知姐和亲戚们目前的情况,交待完毕!我并没有急于寻找,第一时间飞奔当地派出所,同时拨打了110。

接到110的指示,我们同样在派出所调起相关摄像,等待奇迹的出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现在是2点21分!
在各个可疑的路线搜索!
到现在还没有着落!我们又开始着急起来,担心妈妈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又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她没事!
与此同时,派出所把情况通知到市里蓝天救援队,蓝天救援队也开始了行动!
我们只好又外出搜索。
也不知是不是应了那句话,“吉人自有天相”,半小时后,3点05分,我们接到了常熟2嫂打来的电话,说妈妈找到了!
惊喜就这样从天而降!这时已是下午3点10分。我们突然感觉到肚子好饿![捂脸]
原来,妈妈曾经在常熟也跑丢过,派出所早已登记在案,一调摄像,与现在的本地派出所发现的影像一比对,正好吻合!
这真好!有诗为证!——

老妈丢失大半天
提心吊胆嘴冒烟
物业公安来帮忙
化险为夷赛神仙
感谢社会风气好
党的政策为民先
网络技术更先进
好人好事谱新篇
谢谢![心]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一群女人一出戏,群里都是凡尔赛。
这几天中考、高考分数陆续出来。同学群里的宝妈们又开始吃饱了没事做。
小学群里,一些女同学拿不定主意:儿女毕业到底是考研还是公务员去,还是当老师当医生,为了这个操碎了心,请我们群里的同学为他们出主意。有的同学急切得说,学校要给保研名额,到底要不要读,还是自己考个南大或者华科大。还有的同学在问,暑假要不要参加学校国际交流还是去世界500强公司提前实习?
初中群里,一些女同学顾虑重重请我们拿主意:孩子到底读清华还是北大,还是随便就去读个复旦、浙大吧,将就点,就南大吧现在不出国了。有个同学在问到底选五星高中国际班还是伟长班,还是去读少年班?也请大家拿主意。
高中群里,女同学开始发愁,几个北京户口的女同学说,看看周边都是读清华、北大,她好忧虑啊。还不如回江苏南京、苏州读书吧,在北京太难了,都是读清华北大,好着急。有些已经在南京或者苏州安家的同学焦虑得说,还不如回家乡读高中吧,苏州南京居大不易。有个昆山的很捉急在问,昆山太不容易了,还不如回常熟读中学吧,然后开始问学区哪个好,怎么房价这么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