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选双一流,立刻从北京大学挖人,这所高校有点牛。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叶闯,决定“西进”,全职加盟刚刚跻身双一流的山西大学。叶闯教授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哲学界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山西大学、聊聊山西大学的哲学实力和研究生招生机会、聊聊哲学的就业方向。
①山西大学的哲学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山西大学的哲学获得了一个“B”。别小看这个“B”,排名可是全国并列第17,与东北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这些传统的985名校评级相同。在即将公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有理由认为山西大学的哲学排名会上升不少。
2017年的第一轮“双一流”评选中,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哲学学科入围。2022年的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中,北京师范大学和山西大学成功作为“新来者”入围(北京大学未公布一流建设学科)。
目前,山西大学的哲学已经进入山西省的定向选调范围之内。由于它入选了第二轮“双一流”,未来可能进入更多省份的选调名单。
考研国家线刚刚公布,不为人知的是,山西大学的哲学还是一个考研上岸的好选择。2021年,山西大学的哲学学科计划招生95人,最终录取了110人,超额15.8%。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计划招生14人,实际录取20人;中国哲学计划招生8人,实际录取8人;外国哲学计划招生28人,实际录取35人;伦理学计划招生7人,实际录取7人;科学技术哲学计划招生38人,实际录取40人。
②哲学专业的就业
很多人说,学哲学不好就业。实事求是地说,哲学的确不像大多数工科那样,有着明确的就业方向,它更像是一种能让你“活得更明白”的学科。可是你知道吗,眼下可能是哲学比较容易就业的历史阶段。
最近几年,很多高层次院校都在建设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这就需要聘用很多人才。横向比较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可能是进入大学,谋求教职比较容易的专业了。此外,考公务员进机关或者到国有企业后勤行政部门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不少哲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公考培训机构当老师。
③山西大学的历史
山西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它成立于1901年。它成立两年之后的1903年,清政府命令各地将学堂改名为高等学堂。全国范围内只有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和山西大学堂,使用“大学堂”的名头。
山西大学有着多舛的命运,上个世纪50年代,医学、财经、矿业、法律、纺织等科系纷纷被拆走,损失重大。211工程大学评选中,山西大学没能入围,从山西大学剥离的太原理工大学成功入围;此后的第一轮双一流评选中,同样的结果再一次重演。
好在山西大学足够坚韧,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先后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部省合建”,屡屡斩获科技奖项,终于在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中扬眉吐气,成为第二所入围双一流的山西高校,入围学科数量达到两个。
你看好山西大学未来的发展吗?对山西大学哲学学科的建设,你有何评价?来评论区聊聊吧。
更多教育观点,请关注@缪老师妙笔生花
#太原头条#
袁世凯在天津的两个“钱柜”
1902年,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1859-1916),奉命调往直隶,接替不久前去世的李鸿章出任总督。
直隶处于拱卫京师要地,直督历来为各省督抚之首,袁世凯这一升迁,用当下时尚的语言,可以说是其人生道路的一个重要“拐点”。
此时的天津,已是仅次于上海的北方最大的商埠,但刚刚遭受八国联军的破城洗劫,烧杀抢掠,瓦砾遍地,已是一片废墟;
百姓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商家、官府的银两被侵略军抢掠达数百万吨;市场萧条,物价飞涨,经济十分困难,社会尚不稳定。
初来天津到任的袁世凯,颇觉“受命于危难之中”。面对此情此景,要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作为官府,曾有人形容已是“库无银,档无册,书房无吏”的惨淡局面。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因制钱(辅币)奇缺,竟然出现用纸条、竹签来代替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
曾在山东协助袁世凯创建山东大学堂,并首任学堂总办的周学熙(1866-1947),因其父周馥接任山东巡抚,
依朝廷定例,父子不得在同地为官,于是也来到天津,继续在袁世凯手下效力。
周学熙接受的头一项任务,便是被袁世凯委派,出任银圆局总办,铸造铜圆,以应市面之急。袁在赴保定前对周说:“我月余归来,冀见鼓铸成功。”
周学熙迅速行动,选定大悲院残址,招募技师、工匠,又在机器东局废墟中“搜求机器”,“精心构思,设法修配,昼夜兼营”,仅用70天,
“房屋机器,一律告成”。袁世凯自保定归来,“诧其神速,推(周)为当代奇才”。
同年12月,便已铸成“当十铜圆”150万枚,于是“市面赖以接济,物价顿平,人心大定”。
因其式样新颖,便于携带,颇受欢迎,至1907年3月底,所铸成“一文、当五、当十、当二十四”各种铜圆,折合“当十”面值铜圆达68218万枚之多。
铜圆的问世,不但满足了市面的需要,更带来了出乎意料的丰厚利润。
据史料记载,北洋银圆局自1902年开铸铜圆,至1907年3月底,不到5年的时间,共获利银193.4万多两。
这就为袁世凯主政直隶,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财力。
当年,正值朝廷推行“新政”,练新军、办学堂、振兴实业,无一不需要财力支持,而朝廷于“庚子事变”后,承受巨额赔款,自顾不暇,
地方事项多赖自筹,银圆局的盈利,正适得其时。
据此,袁世凯以周“心精力果,为守兼优”考语,呈奏朝廷“留省序补”。也如周本人所言,“蒙袁公深赏,遂逢知遇,叠绾要差”。
此后,周学熙一路顺风,先后出任过淮军银钱所会办、工艺总局总办、北洋支应局总办、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多项要职;
在袁的支持下,创建了启新洋灰、滦州煤矿两个大公司,并亲任总理。奋力周旋于官、商两个舞台。
周学熙于1903年曾奉袁世凯委托,赴日本“考察工商币制”,见识了近代银行业务的经营。
因此,出任官银号督办后便着手制定《天津官银号总章程》,整顿改组,把银号引向近代商业银行方向发展。
《章程》定名它为“天津银号”,以“维持市面,振兴实业”为“宗旨”;资本额400万两,分两次筹集;
规定省内公家官款必须在此入存,“官款所得息银”只准“督宪(即袁世凯)提用”;
以及改革人事、薪俸制度……等。此后,又创办了“博济储蓄银号”,吸揽民间零散钱款,扩大了资金来源;
增设“官栈”,方便客户抵押物品存放,降低放贷风险。
这样,就使“死钱”变为“活钱”,支持了实业的发展。
它的放贷借垫,既有对启新洋灰、滦州煤矿、京师自来水公司等每笔四五十万元(两)的巨额款项,也有对造胰公司、牙粉公司一二千元(两)的借款。
特别是官银号还为袁世凯扩建北洋新军,发行了债票银480万两,以6年为期,连同息银140余万两,均由官银号汇总、收发、拨兑。
如此巨额的公债,由省级举办,在当年还属首创,它为袁世凯解决了扩军经费的大问题。
天津银号还曾印发包括银两票、银圆票、铜钱票等纸币,都为它充实了资金,也接济了市面的需要。
作为省财政,自然还有包括田赋、盐税、关税……等数十种捐税收入,
但上述“北洋银圆局”、“天津银号”则称得上是袁世凯主政直隶,有别于其它省份的两个特殊的、丰厚的“钱柜”。
使得袁的“北洋新政”干得最为出色,以至于成为全国的“模范”。正因其“政绩突出”,数年后便奉调入都,升任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成为中枢重臣。
至于尔后成为北洋军阀的首领,祸国殃民,则是当时任何人都无法预料的。
正是周学熙于直隶辅佐袁所表现的出色理财才干,当辛亥改元,袁世凯登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宝座后,“征召频频,函电纷至,策使临问”,两度任命周为财政总长。
幸好,周学熙“大事不糊涂”,当袁世凯野心称帝时,周“坚不附和”,与袁分道扬镳。不久,袁称帝失败,在万众唾骂声中死去。
周学熙也离开官场,专心经营他的实业去了。#传奇# #说TA# #历史#
作为一个中专毕业生,一个满打满算读过十二年书的人,肯定不能算是文化人。
中专学历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特色,按理说一个学生最起码要接受高中教育,高中毕业后,好比建房子,地角粱和圈梁已经打好,至于将来房子建在哪里?建多少层?就是大学和专业方向决定的。
一个中专毕业生,其实不如高中毕业生,在那个一考定终生的年代,多少学子为了一张铁饭碗饭票子,放弃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初中毕业进入中专学校,经过三四年的学习,拿到一张派遣证,进入工作单位,捧上铁饭碗。
从应试教育的紧张环境里,突然解放,完全放松,没有了压力,中专三四年,没有多少人踏踏实实学习,一无所成的混日子。
有人说社会是一个大学堂,纯粹是扯犊子,学习的年纪,三观尚未成型,过早的介入社会,没有免疫力。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特别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进去以后,一张报纸一杯茶,温水煮青蛙,最终无所事事,荒废了青春年华。就像当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概率考取公务员,把最顶尖的人才推向政府,去当官,若干年以后,我们会发现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我就是这样的人,大好的青春年华被荒废,喝酒,赌博,做尽荒唐事。如果不是社会发生大变革,被国企扫地出门,也许一辈子就在体制内浑浑噩噩度过,临了,一张A4纸讣告,宣布一辈子落下帷幕。
曾经抱怨老天爷的不公,把我踢向市场,让我一无所有,回到原点。
人好像是弹簧,压的越紧,弹得越高。
虽然经历失败的打击,一贫如洗,遭受白眼,短暂的颓废以后,痛定思痛,重新开始,一路走来,艰难险阻,罄竹难书。命运就是那么神奇,经历重重磨难之后,脱蛹而出,重获新生。
回头看看,感恩老天爷的巧妙安排,让我度过财劫、情劫和生死劫,三劫过后尽开颜。如今的我,心平如水,一切释然,安之若素,泰然处之,任凭岁月的潮水拍打心之岸。
如果让我用最少的字来诠释中国文化的精髓,我想只有四个字,“顺其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几千年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深刻体会到自然的力量,世界万事万物不外乎“道”。人类和自然的发展轨迹,无非就是“依道而行”,顺其自然就是最基本的“道”,道法自然是大道。
回首往事,可以反思自己,修正行为,磨砺自己。展望未来,可以增强信心,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用顺其自然的心态,追逐梦想。
【台湾“情报头子”被舆论轰为“学阀”,专门“养小鬼”做跟屁型研究,徒子徒孙满天下!这次可能面临“诛十族”】
民进党桃园市长参选人林智坚遭指控硕士论文涉嫌抄袭,现在中华大学及台湾大学都已经开始进行校内调查,两个月才会宣判结果。不过,媒体、名嘴及社会各界似乎已经给林智坚定罪了。 林的指导教授即台湾情报头子、现任“国安局长”陈明通(图1)第一时间护航。
陈明通从1995年到现在,一共指导过173位硕博士,学生不乏民代、县市长和官员,包括桃园郑市长文灿、屏东县长潘孟安、“立委”高嘉瑜、前“国发会主委”陈美伶、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绿营“立委”邱志伟、郭国文、沈发惠等,一时被讥为学阀。
学阀,即学术门阀,指的是在特定的职业或组织中,由同一院校毕业的校友或隶属于相近学术圈的同僚所形成的排他势力,是朋党的一种。 这种学阀不只是台大“国发所”,二三十年前,南部知名的公立大学某所,已经发扬光大了。 学阀常常会因为规定或是常年的惯例需求,造成组织里的长官通常都在政坛位居要津,而得以维持。 要形成学阀,不一定要传统名校或是学力强的学校,在某个地区或职种上影响力大的学校也有可能形成学阀。 陈明通的“国发所"虽未必是排他势力,但他是蔡英文的红人,同一挂门生挤搭同一艘船,也是可以想像的。
门阀是中国封建制度里的另一种形式。 这种排他势力,逼得知识分子一定要“靠边站”。 东汉的“党锢之祸”,一边是宦官; 另一边是太学生、外戚和大臣。 原因是宦官专横,朝政日坏,士风尚气节,发清议评朝局。 其结果造成士风殆尽、黄巾之乱。 唐代的朋党之争,一边是牛僧儒、李宗闵; 另一边是李德裕、李吉甫。 植因于出身不同,以及对藩镇态度不同。 其结果造成勾结宦官,朝政日坏。
宋代的新旧党争。 一边是以王安石为首; 另一边是以司马光为首。 原因是士大夫偏好议论,对变法与否各执己见。 影响所及,引宦官参政,使政治大坏,反开边衅,招致金人南侵,北宋沦亡。 明代东林党争。 一边是东林党顾宪成; 另一边是非东林党的魏忠贤,因倡立太子不同,导致全国书院被毁,朝中善类一空,以抨击为事,致使国家沦亡。 直到清代的“戊戌变法”,光绪年间、康有为、梁启超因守旧派不喜改革,慈禧与德宗嫌隙,结果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均遭废除。
东晋南北朝时门阀达到极盛,百年的门阀政治中,曾经居于权力中心的士族只有几家,后代所称五朝门第,以王、谢为其代表。 东汉世家地主是其前身,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累世经学,世代高官,门生故吏遍天下。 当时门阀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造成“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台湾的学阀之说也并不少见。 前台大心理系教授黄光国就曾指控“中央研究院”某院士,说他是学阀,专门“养小鬼”做一些“跟屁型”的研究。 《新新闻》曾对学阀做了专题报道“台湾学阀传奇”。 学阀的领导人甚至与蓝绿政客交好、或因政府政策研究之需要,而保有影响台当局决策、官员人事甄补的权力。
“国安局长”陈明通在台大“国发所”里面“子孙满天下”,几乎所有绿营人士都由他指导,由于陈明通本身政治倾向偏绿,大家跟他很合得来。 这次林智坚抄袭疑案曝光之后,陈明通指导过的硕生,虽不至于被“诛十族”,但以后大概也不好意思跟人说起自己的“恩师”是何许人也。
(来源:台媒 作者:郑春鸿)
#V光深评#
【22考研,农业硕士(植物保护),华东华中地区考生如何择校? 】
资源利用和植物保护专业是农学类专业的一个分支,在考研中属于较为冷门的专业。该专业报考人数较少,上岸可能性很大,并且就业前景好,还适合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就业方向。接下来一起和必尚考研来看看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的招生院校分析吧!
华东地区
1、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简称农科院(CAAS)。中国农业科学院不属于高等学府,它是农业农村部的副部级事业单位。必尚考研查询发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在2021年招收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招生30余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检验检疫与生物安全、耕地质量培育与提升、肥料加工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与生态治理、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植物检验检疫与生物安全、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农药管理及安全使用等。主要考试科目除了公共课政治和英语外还有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和835植物保护学、833高级土壤学、834植物营养学等,不同的研究方向的专业课不同。整体来看,中国农业科学院考研难度较大,专业方向招生人数不多,并且该单位地处北京,又是事业单位,想要报考的人会很多。各位考生需要综合自身学习实力来选择是否报考。
2、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Hebei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是河北省省属重点大学,建校历史悠久,适合农林类专业考生报考。根据必尚考研查询最新资料可见,河北农业大学在2021年招收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考生12人。主要研究方向有:(1)农业资源技术与应用(2)农业环境技术与应用(3)植物保护。主要考试科目除了公共课英语和政治外还包括;339农业知识综合一、824资源与环境概论、825植物保护概论.根据不同专业的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该校初试录取分数线为国家A区线,整体来看,该校考研难度不大,适合河北省内以及周边考生报考。
华中地区
1、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农大,河南省省属重点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建校历史悠久,学校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必尚考研最新查询消息,该校在2021年招收资源利用和种植保护专业有招生名额六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保护、资源利用。主要考试科目有公共课英语和政治,为国家统一出题,专业课有339农业知识综合一、921植物营养学、914植物保护通论。根据研究方向不同专业课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该校的初试录取分数线为国家A区分数线。综合该校整体水平来看,考试难度不大,报考人数不多,出题比较浅显,适合河南省内以及周边地区考生报考。
2、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该校的源头可追溯至1989年清政府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该校在农业类专业排名靠前,是一所考研性价比非常高的学校。必尚考研查询最新院校消息发现,该校在2021年招收非全日制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7人。主要研究方向有:1、作物病害综合治理2、作物虫害综合治理3、农药学4、菌物资源及其利用等。主要考试科目有公共课英语、政治,专业课339农业知识综合一、813土壤农化分析、902植物保护通论。其中公共课为教育部统一命题,专业课为院校自身命题,主要专业课内容根据研究方向有所不同。综合来看,该校考研难度稍大一些,主要是每个研究方向招收名额较少,报录比相对高一些,考生如果选择报考该校应该在专业课上面加大学习力度。华中农业大学适合湖北省内或临近的考生报考。
总体来说,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考研难度不大,但是该专业还是建议有农学背景的考生来考,不建议考试科目跨度过大大考生来考试。国内近年来一直重视植被环境保护,所以这个专业毕业的同学就业面向广泛,各位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报考该专业。#2022考研##考研咨询##在职考研#
#江门头条#江门的中小学生的寒假已正式开学,教师的放假问题也开始被网友讨论了。老师们该不该跟着学生一起放假呢?
很多人认为老师的假期长,工资照领,不公平,要取消老师的假期!此话在网上一岀,引来激裂讨论,我见到大多数的老师对于取消寒暑假也认同,但也说必须也要跟公务员一样,朝八点半晚五点半,五点半后的时期完全是自己的,不要管上级下达的学习任务,也不用接家长打来的语音,更不用看学生发的疑问!对于要晚自修的老师而言,最最最好还要取消全世界只有中国实行的晚自修!!!
中国的寒暑假是伴随着晚清学制改革一起出现的,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最早对寒暑假进行明文规定的是1901制定的《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每年春季,以正月二十前后开学,小暑节放学,给暑假;休息至立秋后六日开学,十二月十五以前放学,给年假。然后发展到如今的寒暑假制度。
寒暑假的历史由来已久,它出现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们劳逸结合;二是适应教育规律;第三是考虑到了天气原因。学生们如果不在学校里,让老师留在那里,有何意义?从来没有哪一条法律法规规定:只有学生能过寒暑假,老师不能过寒暑假!
那么你认为老师该放寒暑假吗?#我要上微头条#
中国大学(九十八)
西北大学在西安。
西安的大学太多了,光是211就有八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时为985工程高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虽然这几年的招生分数一直走低,但是不可否认,这着实是一所非常好的农业大学,虽然我们是农业大国,可是学生却不愿意学农,不光谷贱伤农,分数贱了也伤农。
从目前的就业看,农业大学里,很多专业就业率是很高的,前景也好,可惜,很多考生和家长看不到这一点,学生愿意看的是专业:计算机,经济,法律;家长愿意看的是职业:医生,教师,公务员。大人孩子没有喜欢"农"字的。
在西安的这些大学里,西北大学显得不太出众,论一下出身,它是陕西本土最早的大学。
西北大学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
1900年,国家动荡,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科技不够倡明,华北农民以为教堂的塔尖和电线铁道,把地脉和云气都吸走了,这才天下大旱,这引发了农民的愤怒,终于酿成大乱。
1900年以后,中国各省开始兴办大学堂,提倡新学,倡明科技,西学东渐。
1901年,山东大学堂,奉天大学堂兴办,后来,这两所大学堂分别发展成为山东大学和东北大学。
1902年,英国传教士提西摩太建议清政府,在山西建设了中西大学堂,发展到今天就是太原理工大学。
也是在1902年,光绪皇帝让陕西兴办陕西大学堂,辗转发展,成了今天的西北大学。
有一说一,西北大学开始的二三十年里,成绩真的不算大。
1924年,陕西当局邀请一批北京,天津的名教授到到西北大学来讲学,其中有鲁迅,还有蒋廷黻,蒋廷黻在回忆录中说,西北大学的学生年龄偏大,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师资水平也不够高。
1937年,抗战爆发,西北大学迎来了自己的一次发展机会。
那一年的9月10日,教育部命令成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研究院从北京,天津迁到了西安,让他们和西北大学联合,组成西北联合大学。
抗战期间,有两所联合大学,一个是远在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是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联合的,另一所便是西安这一处西北联合大学,后来,西北联合大学从西安迁到了陕南,在汉中城固一带。
东北大学也迁到了西安,在西北大学借地读书。
这个时候,大量的外来老师到来,让西北大学名师云集。
西北联合大学联而不和,不久就散了,几所学校又分道扬镳,即使如此,西北大学还是得到了一次发展和加强。
西北大学第二次发展,是1952年到1958年的院系调整,在那一次院系调整中,西北大学虽然也有些院系被调出去,和其他学校组成陕西师范学院,就是今天的陕西师范大学。法律系也被调出去,和延安来的延安公学组成了西北政法,毕竟,还是调进来的多,尤其是1958年,西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中科院陕西分院联合建立了化学、物理、半导体、生物、地理、历史、考古、原子物理、电子学、计算数学等10个研究所室,这些研究机构,极大地增加了西北大学的力量。
也为它后来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打下基础。
今天,西北大学最好的国家重点学科是:
地质学。
这一点是很多考生没想到的。
再次一点的,国家二级学科有:
政治经济学
专门史
植物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
还有一个学科是很特殊的,也很好:
科学技术史
西北大学在山东的招生量不大,山东的考生也不太注意它,但是,这确实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
因为西安的好大学太多了,所以它才显得名气不大。
2018年,我到学校里看看,觉得学校风气还是很好的。
只是近两年,这所大学有一位校友给这所学校带来的负评价太多,就是王宝强的前妻。
还有一位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某一个作家的女儿,写诗尿尿的那一位。
其实,西北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很多的,著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就是这里毕业的。
还有像企业家冯仑。
这所学校培养出很多院士,说明它的学风还是很踏实的。
(以下西北大学的照片都是笔者2018年拍的)
仅有一百零三天的“戊戌变法”
时间的脚步终于来到了1898年。
6月9日,光绪借去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的机会,正式向慈禧提出自己的变法计划,慈禧表示同意。在慈禧看来,这样的变法和维新,是大清帝国不多的机会了,能改变一下,总比坐在这儿等死好。
挨了这么多次揍,慈禧总算是清醒了一些。
一天后,光绪命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送给慈禧审查,慈禧批准。
两天后,光绪宣布开始变法。
六天后,发生了两个重要的人事变动——翁同龢下岗,荣禄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巧合的是,前几天“顽固哥”刚毅升任国防部部长(兵部尚书)。也就是说,荣禄和刚毅几乎控制了北京周边全部的要害军事部门。如果再联想到这两个人是慈禧太后的死党,那就很好理解这次人事变动了。
慈禧同意变法,但她信不过这帮维新派,她要掌控变法全局的步调,以备不测。既然如此,那提拔亲信掌控要害部门,将激进的维新派旗帜人物翁同龢踢出局自然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但对于光绪来讲,翁同龢的出局,毫无疑问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慈禧让两朝帝师翁同龢老先生下岗的理由是其“结党私政”、“揽权误国”。
七天后,光绪皇帝召见了康有为,这是康有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皇帝。
光绪接见康有为长达两个小时,除了说明君臣二人谈了很多话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康有为的广东口音让光绪听不太懂,两人交流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
两人交流的结果是:光绪将康有为从中央建设部的一名普通干部(工部主事)位置上平调至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也就是在总理衙门当个临时的秘书,是一名六品官员,大概相当于处级干部。
不过皇帝的召见还是给了康有为极大的鼓舞,瘦书生变成了拥有无穷无尽精力的精壮男。他疯狂地写折子。
据统计,康有为以各种名义、各种渠道向光绪递交的奏折,加起来足有一人之高。可惜激进策略太多、太急,把年轻没有经验的光绪推进了深水区。
……
9月21日,变法突然终止。
这是迷雾笼罩的一百零三天。
在这一百零三天里,光绪发布了二百四十多道最高指示,范围涉及经济、文化、军事的方方面面,变法的决心之强、规模之大,震惊了整个世界。
可是一百零三天后,变法突然终止,光绪皇帝被终身软禁,“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除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被保留,其余新政均被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