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成员的提问和集中回答。对本周小组部分成员的提问进行回答,主要是因为少数的提问话题回复后,小组内没法显示内容。现回答如下,供大家参考:
1.真诚生活家☀提问:刚考法院法官助理,工资应当怎么套改的?
答:事业编制,新就业人员应实行试用期12个月,试用期工实行见习期工资标准,满12个月后,转正定级,岗位工资按照所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依据学历确定,本科学历薪级为7级、研究生学历薪级为9级、博士生学历薪级为11级。
2.沐之源 ☀提问:一级检察官(法官)调入纪委监委,应该确定为几级主任科员?
答:一级检察官任职2年以上,调入纪委监委机关单位任职,可确定为一级主任科员。
3.生活从来不止一面 ☀ 提问:除了车补话补,公务员收入比事业编多哪些补贴奖金等?
答:公务员工资组成法定,工资额规范,其规定是清楚的,并不存在秘密。目前,区别为:公务员工资包括年终一次性奖金(额度有具体规定),而事业单位没有;事业单位有绩效工资,而公务员没有。
4.蒙毅☀提问:事业单位转岗难吗?转岗后薪级工资怎么样确定?
答:转岗工作应该纳入单位日常人事管理工作,结合年度考核工作或者工作需要开展,出现空缺岗位应该组织转岗,贴着公开招聘。转岗后薪级工资按照所转岗位确定,如果转岗前岗位的薪级工资高于转岗后的薪级工资,保留转岗前薪级工资。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机关# 。。#体制内工作# 。。#体制内# 。。#机关事业单位那些事# 。。
考研笔试已经结束,考研的孩子及家长们终于可以暂时舒缓一下紧张的心情了。想想去年这个时候,我家熊孩子一连几天都没吃早饭,就知道睡睡睡,睡得我都替他头晕[捂脸]
儿子考研失利后,本想先入职,再读个在职研究生,但事实证明,在职研究生并不好选,费用高不说,学习时间安排、交通、住宿等都不方便,这个计划只好暂时搁浅了。
上班几个月来,儿子还是对读研一直耿耿于怀。我就此和儿子谈了我的看法。
其实,考研并不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安身立命的唯一途径。早上班有早上班的好处。一般研究生学制三年,而如果早上班三年的话,不光会积累社会经验和人脉,而且就业竞争压力要小于三年后,再就是,如果在体制内上班的话,这三年工龄套改的工资基本和研究生学历套改的一样。我们单位就有这样的例子。
去年,我们单位招录了几名事业编,今年转正定级的时候,研究生学历的和工龄三年的工资基本持平。研究生学历的小姑娘得知这一情况后说,看来我这三年学白读了!还少挣三年的钱[捂脸]
所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考研增长的是知识,早就业积累的是经验,都会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既来之,则安之嘛!只要三观正确,积极上进,就一定会未来可期,人生向暖!
通过疏导,儿子对我的观点开始认可。不知道我的观点大家是否赞同,欢迎留言交流看法!
体制内,嘴上说对提拔晋升不感兴趣,那还真不能相信!
朋友李姐,市级单位主管会计,已经48岁了,整天满足于应付本职工作,上班也是混日子,用她自己的话就是,咱又不图着升官,混到退休就好。熬着资历,在6年前,单位给提拔了一名副主任科员,职级并行套改四级主任科员,最近单位组织二次晋升,刚参加工作仅4年的一名小丫头(研究生学历)晋升了三级主任科员。王姐就不高兴了,找到领导说,我提拔副主任科员时她还没参加工作呢,现在凭什么给她晋升还不给我晋升。
别人说,你不是不图着升官吗?李姐说,升官咱是不指着,但晋升职级不是要按照资历来吗?我资历够了,为什么不给我晋升?我放着涨工资的机会干嘛不要?
@事儿多多 人,只要在职场中,说对晋升提拔不感兴趣的人,还真是不能相信。因为是人都需要认可,无论是对自己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还是个人人品和工作资历,都是要有所体验。所以,不论是评优评选,还是提拔晋升,谁也别说自己不在乎。但至少还是在乎自己的工资待遇和退休金的,是吧?#职场直言# @事儿多多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些年来,上世纪60年代的生人们,已经开始进入了退休高峰期了。作为与中国大陆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相与交集的一代人,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几乎同步并行的一代人,这些人的经历,可谓是极富戏剧性,也堪称是极其幸运的一代人。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就来说一说自身亲历过的一些时代印记和印象。
首先的一个印记便是时代所赋予的半个农民经历。为什么会说是半个农民呢?因为这其间我不仅仅有放牛牧羊的经过,也有跟班农活的垦荒耕地插秧,乃至于还有过砍柴劈草采药摆摊的历练,烧火作饭乃至于拾粪及恶作剧的打打闹闹,不仅仅让自己感受到了与饥饿抗争的年代感,更是品味了许多地道的烟火气,也让身心在年少时便接续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地气。而之后,又遇到了恢复高考年代的特别际遇,也便挤上了那道众多学子争挤而过的独木挢,从一个道地的农民变身为吃国家粮的居民了。
第二个印记则是国家统包统配的就业机会。当时,无论是大中专生,还是本科生研究生什么的,一毕业也就同步就业了,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失业的概念。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全体毕业生都由国家统包统配,每一个人手上端着的是一只金饭碗或铁饭碗。毕业季一到,毕业生人手一张毕业生分配报到单奔赴单位的场面,可是那一时代所记录下来的特殊名信片!而其时,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时的月工资并不高,也不过就是个几十元。不过当时的人民币币值真的很大很值钱,其现实购买力的比值也很强。记得当时国家对于水上专业学生们二十多元的伙食补贴,用于购买食堂的菜品,那伙食可是相当地丰盛。而这,或也说明了当时国家对于蓝色海洋及其海洋的经济开发那是相当地重视了。且当然,能够分配到商船上工作,可是大多数人优先争取的方向。因为当时的船员海员工资及其待遇,相比较于其他行业来说真的很优厚,况且当时就已经可以优先接触并享受到一些如大三件的进口免税商品,这种待遇着实让许多人为之艳羡!也正因如此,虽则要忍受聚少离多和行船走马三分险的现实问题,但当时的许多姑娘对于嫁给船员海员还是心往向之的。这些,与时下的现实境遇,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第三个印记,则是得以享受福利房的事情了。当时的福利分房,虽则条件极其严苛,特别是要求夫妻双方的户口必须同在一个地方,不可两地分居而导致户藉分离,且福利分房时也是按照不同的职务级别进行次序选择和分配的,但这种福利却是实实在在的享受。无论面积大小,大多数符合条件的人起码当时都有房子住,且也不用交上价格不菲的房租和物业费。于是,有的人从一房一厅而二房一厅而三房两厅,乃至于分到更为宽敞的住房,其住房面积也在不断地随着职务的升迁而渐次改变,及至于最后迎来了房改房的对应套改时代,在补交了一些土地契税之类的款项后便成为个人拥有的完全产权房了。而相比较于当今每平方米动辙好几万元甚至于上两位数量级的商品房房价,房改时每一平方米不用千元的房价,这种福利对比那可是非常地实在了。当然,相比较于后来的学区房价格,有的分到老城区的老破小房子的同事,又怎么会想到自己当时一不小心便捡到了一套现在炙手可热的宝贝学区房呢?!可见国人讲的"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俗语,实在应验得很呀。
反观时下商品住房高企的房价,以及当下年轻人同事至多能够补助的每平方米1500元的购房补贴,折算一下足够买个1到2平方米的岛内住房,再想一想这一代为数不少的月光一族,仔细计算一下房奴生活状况下的那种承压重量,又怎么能够期望被债务缠身的心灵不被扭曲呢?!那种亟待获得财务"自由"的冲动和渴望,恐怕又会让不少当代人再次体会到被逐利资本所奴役的困境,以及现代"奴隶"在商品社会中的举步维艰吧!再想一想近当代那些经济危机的出现,又有哪一些和房价的崩跌没有关联呢?!而于月光族们而言,其低下的购买力又怎么能够支撑住那些高昂的物价呢?!如此的资本逐利和过度异化,恐怕会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危机,在现在看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当时享有福利房的那一代,也就是能够拥有最后一批房改房的这一些60年代之前的人们,起码可以免除自己身为房奴的债务重压啊!
还有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大多数的上世纪60年代生人,大多或再也不必为会不会遇见延迟退休的划线时间而再去思考打算今后的人生安排了吧。并且,大多数人相对丰裕的退休金(包括不少地方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金),也足够这些退休人员的生活所需了。虽则,这其中还有不少人仍然也要尽其所能力所能及地帮衬下一代,但毕竟自己身上的压力在过去的时代来说,真的还不算太大。
时光荏苒,岁月流苏。年不假与,云烟过眼。海天依旧,江河奔流。花可解语,事无两难。真假难辨,是非多方。只有自然,执于自然!
一九九八年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同寝室的三个战友一位响应号召去了西藏边防部队卫生队,一位分配中部三线城市干休所,还有一位去了军区医院……
一九九八年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同寝室的三个好朋友,老张是班干部,党小组组长,积极响应号召,荣立三等功,戴着大红花去了西藏边防部队卫生队做了一名基层军医。
老李分配去了中部三线城市,去了一所干休所卫生所,服务离休的革命老干部。
老王最幸运,去了军区总医院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卫生队军医老张边防奉献二十多年,由于军改缩编自主择业回到了家乡,四十多岁的他头发花白,心脏不好,干不了重活,在家接送孩子上下学,做些家务活,承担起家庭妇男的重担。
干休所军医老李服务老干部,现役文职干部医师,主治,副主任医师调了六级,军改套改军衔,又成了专业技术大校军衔。
军区总医院老王上了研究生,硕士,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年骨干专家,科室主任,研讨会,交流会,杂志审稿人,忙得不亦乐乎!
我以教师为例,以我亲身感受和对苏北盐阜地区的了解,对教龄、工龄、养老保险年限及与其相关的民办教师教龄、代课教师教龄、大专及以上学龄、军龄、知青插队年数、社教队工作年数等作用,作一介绍,以释网友不少疑问和错误理解。
比如,有人说读书没用,拿的工资不如早工作甚至不如上社教和知青插队。这情况就个体讲以前存在。但要看到,社教、知青是特殊年代遗留问题。还要了解,现在教师薪级工资中主要依据是"套改工作年限",为什么有"套改"二字,是因为正式参加工作年限外,要加大专(3年)本科(4年)研究生(7年)的学龄。另外,评定职称学历也重要。所以,读书有用的。
教龄是指正式从事教师工作的年数,算实龄(年一年)
工龄即正式参加国家规定的以工资为收入并享有退休待遇工作的年数,我们这原都是算虚年(年一年十1)。现在计算养保险年限算到月。
养老保险年限即实际参保年数加上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前(企业上世纪92年前后,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前)的工龄,也视同缴费年限。
军龄即部队服役年限,退伍后有正式工作(无论早迟)均算工龄,但做教师的算工龄不算教龄。农村的无工龄,现在农村的60以上老人享受有关补助。未到龄的无论在何地,未参加养老保险或因下岗等脱节的,按服役年限可以补交(恐己完成)。
民办教师(含耕小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其民办教龄也算教龄。转行的不一定,在于各地规走定。
代课教师转正(上世纪72年)的代课教龄算教龄。少量公办代课转正也算。但大量临时代课不算工龄。
现在,曾经的民办教师老无退休,各地均有点补贴,一般以教龄补贴。代课的我们这无补贴,有的省市有也一样。
社教工作队工作年限,我们这做教师的,算工龄也算教龄。
插队知青插队年限算工龄。
具体以各地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