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啃老方式或已出现,比要钱还反感,不少老人被蒙在鼓里
很多人对啃老族都没有什么好脸色,年纪轻轻不靠着自己的双手奋斗,反而问父母要钱,让父母供养自己,这样的人很不受待见。原本以为问父母要钱的啃老族已经足够令人不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又出现一种新的啃老方式。
这种新的啃老方式,对大众而言,比直接向父母要钱还要令人反感,可这种新的啃老方式有迷惑性,即便是很多年轻人已经成为啃老族,但他们的父母却还是不清楚,不少老人仍然被蒙在鼓里。所以这种新型的啃老方式究竟是什么呢?
啃老族
最早出现啃老族这个词是在英国,彼时英国有很多年轻人,完全不愿意工作,在家混吃等死,依靠父母的收入来生活。以前我国很少有啃老族,人们都努力地劳作,就为了能够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
可是后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有一些年轻人的思想层面出现了问题,他们不再愿意靠自己的双手,想要靠父母。由此,我国也出现啃老族。发展到现在,全国范围内超过65%的家庭都存在啃老的现象。在我国城市地区,这样的现象更加严重,超过30%的当代年轻人是啃老族,靠着啃老生活。
啃老族有两种分类,第一种是没有收入,完全靠着父母进行生活的人。另外一种啃老族就是明明有工作,也有不错的收入,但仍然入不敷出,需要靠父母每月给钱。这类人主要是有着高消费的行为。现代社会有新的啃老方式。这种新的啃老方式和原本的有比较大的差别。在很多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是积极进取,殊不知他们的本质只是想当一个啃老族。
努力积极的啃老族
这类啃老族在大众眼中展示的形象是积极努力奋斗的,实际不然,他们是情况更加恶劣的啃老族。在如今这个社会,知识就代表着能力,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以及收入,有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会选择考研,希望能够深造。还有一部学分学生会选择考公务员,总而言之,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在父母眼里都是极好的出路,他们会鼎力支持。
去年我国有377万人选择报考研究生,与二〇二〇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10%,在二〇二二年,我国报考研究生的数量超过400万,研究生的录取率在1/5,也就意味着400万人考试最终有320万人会落选,成为陪跑的人。
公务员岗位竞争激烈,今年贵州的公务员报录比数据惊人,有一些岗位的报录比甚至达到2102比1。也就意味着2000多人报考公务员,最终只会录取一个人。绝大部分的人考公以及考研都没办法上岸。可很多人在落考之后,仍然会选择继续备考。
在这些备考的人群当中,有一些是因为发挥失常,没有准备好,坚信自己来年能考上,他们心里有着远大志向。有一些人则只是拖延,他们不想去工作,以考公或者考研作为借口,希望让父母继续支持自己。
很多人将这种学生称之为新型啃老族,而且这样的现象并不夸张,只要到大学里面询问那些为什么想考公考研的学生,就能够听到他们回答说,是因为不想上班。传统的啃老是问父母要钱,让父母支持自己,但新型的啃老,明明是在啃老却还理直气壮,因此,这样的啃老族更加令人感到可耻。
结婚之后的啃老
很多年轻的小夫妻在结婚之后,同样也有着啃老行为,比如说将自己的孩子交给父母抚养。一般来说,将孩子交给父母抚养,小夫妻应该出生活费、学习费以及父母照顾孩子的费用,但有一些小夫妻,直接就将孩子丢给父母,平时孩子的各项开销都靠着自己的父母,现在很多老年人有养老金,给孙子孙女一些物质支持,他们并不在意。但年轻人这样的做法就令人感到可耻,将自己的责任让父母承担。
因此,结婚之后的这类啃老行为同样也比普通的啃老族更可恶。有一些父母经济宽裕,愿意照顾孙子孙女就无可厚非,但有一些父母和自身经济条件都比较拮据,为养好孙子孙女,他们往往还会节衣缩食,子女却还要责怪父母将孩子养得不好。
那些嘴里嚷嚷着要考公务员,要考研究生却在考试的时候不认真准备,落榜之后还要再战的人,就是拿考试当借口,不愿意工作的年轻人,属于新型的啃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