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天里,一个叫张杉杉的人已经传遍了互联网。
发现张杉杉有35家核酸检测公司,覆盖全国,而且都是近几个月注册的,引起了大家的高度警惕,认为这里的水一定是关于核酸检测的浑水。
出于好奇,我通过公开渠道查了张杉杉的来历。
首先,张杉杉不是这些公司的股东,而是“监督者”。
也就是说,张珊珊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公司的股东是谁?
拿天眼查一翻就找到了,最大的股东是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叫张核子。
在《超越》节目中,张说的父亲是学理工科的,所以三兄弟分别叫核子、电子 原子。
估计他的节目本来是用来招商的,面试节目一直在公司总部流传。现在估计他肠子都悔青了。
2020年,随着中国的爆发,核基因公司再次快速发展。
2021年1月17日,河北省邢台市卫健委通报隆尧县核酸检测结果虚报情况:
隆尧县第二轮核酸检测太忙,委托厦门华西医学检测公司承担核酸检测。该公司采集点负责人翟某某于1月14日向县卫健委谎称所有样本均为阴性,1月16日又上报样本为阳性。
18日,龙岩县开始对全体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并对厦门华英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0年4月,厦门华西因未将感染性医疗废物放入专用包装被处罚,这是第二次。
这家厦门华西医学检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张的妻子巴英,核基因的二股东。
《南方周末》2021年1月曾报道过这家公司。据记者当时测算,2020年仅半年时间,核酸检测业务半年就达到4.5亿元,100多家合作代理商盈利超过百万。
一位核基因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他“前几天刚去了河北廊坊,那边一个代理接到政府的单子,一共30万人,两三天就赚了几百万。”
网友后来发现,兰核华西公司实际成立于2022年8月8日,成立仅三个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0元实缴。那是一家空壳公司。
然后我们发现张杉杉的名字出现在35家核酸公司中,找到了62家与张杉杉有关联的“核”和“华西”名称的医检公司。然后我们顺着这条线,找到了张核和八英的总公司。
有意思的是,我还发现了这张巴影的宣传图,上面写着“全集团承担了4亿人的测试,全球第三。”
现在,按照老习惯,我们要戴上侦探帽,叼着烟斗,手里握着经济链分析法这一法宝,来对事物进行分析。
这才是我们这个号写时事热点时存在的价值。
对于网上抨击核子基因的“核酸作假”,其实不止核子基因一家发生这种事。
核酸造假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核酸检测市场,其规模达到了每年1.45万亿。
最近十家核酸检测上市公司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十家上市公司总营收为485亿元,净利润总和为163亿元。
巨大的市场容量让检测公司想尽办法从中获益。除了“正假”的增量法,有的公司还会从降低成本入手。
然而,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从4月25日起,金准公司将10人的管改为30人的管。只吸出一个试管中三分之一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进行检测,利润激增。最后推翻了。
核酸检测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链,大量的公司和个人在这个利益链中获利,他们不愿意离开这个经济链。
对了,这是本次新闻解读的重点。
一大批形形色色的人准备依靠这次疫情产生的经济链条发财,造成了很多奇怪的现象。
2022年,共有5家核酸检测公司过会,分别是康威世纪、大可威、山治生物、瑞博生物、彭飞生物。
这里的第一家公司是达科他公司,经营核酸检测管。2019年至2021年,其主营收入分别为4.3亿元、6亿元和8亿元,2020年和2021年净利润分别增长488%和27%。
而这篇文章的主角,已经拥有46家子公司和31个实验室的核基因,2022年上半年启动IPO,准备上市。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核基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突然注册了几十家公司,还公开宣传要“承担4亿人的检测”。
大踏步前进,高调宣传,都是为了上市。
如果错过了疫情的这个时间点,以后这种机会就不会再来了,营业额和利润都会暴跌。所以全国所有依靠疫情产业链的公司都渴望上市。
因为上市成本很大,如果每一家上市公司都上市失败,对公司财务是很大的损失。
其实按照商场老狐狸们的心思,事情一般都是低调再低调,核基因这次这么拼命,说明是真的着急了,来不及慢慢玩了。
所以这一波新闻事件背后的逻辑已经很清楚了:
1.有可能是公司预测到疫情会有很大变化,紧急加快了IPO。
2.为了大流水,核基因匆匆注册了公司,也扩大了业务,意图赶在关门前上市。
3.但这一波核基因,未能如愿经营,掀翻了兰车,引发了张杉杉事件,最终暴露在公众面前。
没什么好说的了,就请沪深交易所的看门人控制好所有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尤其是那些过于依赖疫情产业链的公司,以免给股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经济链分析法真的很有用,我们又破案了。
2000年,福耀有名20多岁的员工,生了重病。医生说治不好了,经理打算给他打几万块钱,回家养病。曹德旺说:“不行,他还年轻,只要还能救治,要不惜代价。”
一天早上,曹德旺正在吃早饭,集团副总裁打来电话,告诉他:“曹总,有名销售部的员工,喝了一些酒,肚子疼,被诊断出肝癌晚期。医生说治不好了,已经打电话给他父亲,让人事科给他打几万块钱,回家养病?”
曹德旺听后,说道:“肯定不行,他才20多岁,不能看着他躺在床上等死,要不惜代价救治,钱公司出,你先安排他转院,我马上到。”
随后,他通知公司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立即让员工住进省肿瘤医院。并及时交了医药费。
这名员工叫白丁贵,家住龙岩农村,他的父亲接到电话后,着急地带来两个人赶到公司。
曹德旺安慰白父说:“很不幸,孩子生病了,我们已经安排他住进了医院,他在医院的花费,我们全部承担,只要能救活,不惜代价。”
白父听后,哽咽地说道:“曹总,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全家没齿难忘。本来以为孩子的病你们不会管,还特地请来村干部帮忙交涉,真是惭愧,孩子是遇到贵人了。”
曹德旺扶起白父:“没什么,我理解您的心情,我也是一个父亲,放心吧,您就安心照顾孩子,钱的事不用担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公司花费了20万元医药费。但可惜的是,白丁贵的病情没有好转。医院通知,病人时间不多。
无奈,白父提出办理出院,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曹德旺虽惋惜,但他尊重白父的决定,安排救护车把他们送回老家。
这件事之后,有人说曹德旺傻,在明知道救不活的情况下,还花几十万救一个员工,这不是傻是什么?然而他不这么想,他认为,别人有困难了,自己能帮助就帮助,何况是自己的员工!
这是记录在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中的真实的事情。
而这并不是头一次遇到,早在2007年他也做过同样的事。
2007年,他的公司有一名20岁的实习生,被确诊白血病,家里没钱治病,只能回乡等死。曹德旺知道后二话没说,派人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告诉曹德旺:“白血病不好治,不管能不能治好,费用至少80万元!”
所不同的是,由于他的坚持,原本打算回家等死的员工,很幸运地做了骨髓移植,一年多后康复了。
年轻员工名叫田军,河北乡下人,和母亲一起生活,家里条件非常艰苦,刚从学校毕业。
2007年3月底,面试进福耀玻璃北京分公司,在钢化包装车间实习。
五一前,田军就感觉身体乏力,去医院检查竟是白血病。
白血病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田军和母亲在医院抱头大哭。
医生建议他去北大第一医院治病,但他家庭贫困,根本没有条件治病,田军只能选择回家。
五一假期结束后,他没来上班,大家这才知道他生病的消息。
车间管理者将他的情况,告诉给了北京公司的总经理桑总,桑总又将情况告诉给了曹德旺。
曹德旺没有半分犹豫,说道:“直接送他去医院,费用全部公司出。”
桑总为难地说:“曹总,他还没有和公司正式签合同,而且救治白血病的费用很大。”
曹德旺坚定地说:“救,只要有口气在,都要全力去救。费用由公司一力承担。”
桑总听了指示,立马派人将田军从老家接来北京治病,他的母亲感动的热泪盈眶。
不得不说,田军很幸运,他通过骨髓移植,一年多后康复了。
他的主治医师感慨道:“我见到过太多病人因没钱而失去生命,却从未见过哪个单位像福耀,给一个实习生治病花费那么多钱,福耀为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
这些都是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中记录的,是他的亲生经历。
曹老的人品受人尊敬,他帮助了很多人,一直不改初心。
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看完之后有种通透的感觉,你可以从这套书里面学习曹德旺为人处世的智慧,也可以从中学到创业赚钱的方法。
无论你是企业老总还是职场中人,都建议您读一读这本曹老的自传《心若菩提》增订本,看看成功的人为什么能成功,也许会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
对这本《心若菩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入手
喜大普奔!
字节跳动为大学生提供超8000岗位!
真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字节跳动2022校园招聘连续三年扩招,从8月12日-10月31日进行投递简历,然后笔试时间分为两大类,研发大类从8月22日-10月24日每周日,11月3日,而非研发类,8月18日,每周三、周日。
至于面试时间则是8月中旬开始,且提供研发、产品、运营等8大类职位,总有属于你的萝卜坑!
最主要的是招聘的城市开放到20+,北上广深,杭州,厦门,龙岩,乃至于我所处的福州也有!
所以,千万不要错过了哟!
#字节跳动为大学生提供超8000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