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同你的观点,体制内大部分法官、检察官的业务好于律师,因为体制内的法检办案数量远超过律师,接触案件类型也多过律师,进入法检需要经过公务员考试、入额考试,这些是很多律师未必是能通过的。
法院的聘任人员通过法考后,一般都是立马辞职,先到律所实习。因为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做律师不确定性因素也太多,现在公务员考试开始了,他们也会报考公务员。
对于职位选择上,他们首先选择的是要求法考A证的职位,这些职位竞争压力会小很多,在职位层级选择上,首先考虑省级,其次市级,再然后才是基层法检。综合考虑后,如果自身实力不行,选择市级、县级的还是比较多,毕竟竞争压力会小点!
最为关键的选择报考部门,首先选择的是检察院、司法局,最后才会考虑法院!
为何这样?因为在基层法院干过的都知道,现在的基层法院实在是忙,与收入待遇差不多的检察院相比,检察院的性价比是最高的。谁也不想拿一样的工资,干更多的活!因此,才会出现基层法院招考计划报不满的现象发生!

我一个朋友,在基层法院做聘任人员7年多,因为工作太忙,复习时间不足,法考连续考了5年都没通过,年龄也过了30了。去年在他老婆的支持下,心一横直接辞职,专心备考,复习5个月,法考一次性通过!
现在他在律所实习,这次公务员省考他也报了,报的职位也是检察院。看来都是对基层法院的工作量望而生畏啊!
法检,特别是基层的法检,可能逐渐在被法学生们抛弃,很多地方的法检招录都达不到开考的报名比例。一方面是要求全日制法学➕A证,另一方面是大量做不完的案子,这似乎让“高贵”的法学毕业生们倾向于去选择其他更高薪或者相对轻松的岗位。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吃苦了,更想躺平和追求投入产出比了。#公务员考试# #法院#
河南省2022年公务员报考已经结束,这些岗位设置的是1:5开考比例,但是都没有达到开考标准,要么减少录取人数,要么取消岗位从这些岗位来看,法检岗位真不少。也许是由于法检报考要求比较高,必须通过法考,本科以上毕业,而且5年内不能辞职。5~10年内难以入额,所以一批考生不会选择法检岗位,如果从事律师行业5~10年都已经可以单独执业并且带徒弟了,法检岗位的老员工又要拼死拼活的干活了,没有新人来了。#公务员#

朋友们,法学专业就职是考公务员好还是做律师好,孩子倾向律师,家长倾向法检公务员。
一位同学今年年初从律所辞职后,连续考了省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全都名落孙山,最后在法院当了聘用制法官助理,他说:“自己对律师工作提不起兴趣,而且总感觉不正规,还是想考法院,有属于自己的单位”。
我在宜昌做律师之五:黑暗期[捂脸]
在律师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律师都知道,律师行业有个三五八定律,说的是入行三年,能够靠自己养活自己,那就算是在这行立住足了,否则就要出局,改行考公务员入法检,或者找个大型点企业做专职法务。入行五年,才混的像个律师,入行八年,才称得上是一个成熟律师,每个入律师这行,必须要经历这三个阶段,无人可替代,无捷径可走。

现在回过头来看,入行头三年真的是黑暗期。不过我当初踏入律师行,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也不知道三五八定律,也没有认识到这是黑暗期。就像一个先天性盲人,从出生就没有见过光明,在他心里他是认识不到黑暗的。只有后天失明的盲人,他见过光明,他才知道有黑暗。我当时对律师的认识就像先天性盲人一样,不认为头三年是黑暗期。这样反倒让我心无胆怯无知无畏,只管向前。
案子是零零碎碎的,接手一个案子,不知道下一个案子在哪里,有没有,有时接连一个月二个月都没有案子。当时饥不择食,什么案子都要接都要做,毕竟刚出道,没经验,根本不可能挑挑拣拣,总想着能成案签单律师费进帐。开囗报价,心里盘算着别人报价,总是采低报价,心想低价竞争,以利客户选择自己成单,头三年单个案子收费都不高。生怕喊高了客户货比三家跑了。当时的生存环境,生存为大,没有喊高的底气和本钱。总归想,低点就低点,总比闲着强,至少能顾吃饭,还能拿案子练手练心,与法检办案人员打交道,从中学到一些技巧和经验。

头三年的日子,说实话,亲戚朋友介绍过来的真有限,也不是说没有,但是也别指望太多。后来呢想明白了,没有人是主动帮你,找你做案子是被动帮你,是他有麻烦事自己搞不定,需要律师帮助他,并不是他来帮助律师。再说,他们各有各的熟人,各有认识的其他律师,并不是只认识我一个,他们也在货比三家,从中选择,并非是冲着请我李律师而来,我李律师只是一个备选项。
虽然我在宜昌下面的山区县工作了17年,其间在检察院工作12年,但那都是在体制内,体制好像一道围墙,体制内的人都在围墙内生活工作,拉拉扯扯勾心斗角,跳过围墙与外面社会直接打交道的机会还真不多。宜昌市对于我来说,还真是陌生的,一个人都认不倒,无人脉无资源无渠道,唯有一颗做律师的心和一点法律专业技术,除此之外别无所有。
当时来宜昌租房子住,金家台,北门,这两处我都租过房子,大概租了几个月,五六个月,还净赶房租便宜的租,只要有一个睡觉的地方就行,租的二室一厅时,还当过二房东,出租空下的一间房收点房费分摊点压力。没租到房之前,在最便宜的果园一路住过旅社,一天十几块钱,4人间,公用厕所和洗澡间,经济窘困舍不得住二人间一人间。在街上吃盒饭,四块钱五块钱相差一块钱,还要掂量掂量,吃四块钱的吧。

为了熟悉宜昌市区环境大街小巷,我在修自行车的彭师傅处,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他说一百块钱以八十块钱成交,我骑着车子跑宜昌市区大街小巷,找各区公检法单位地址。你要熟悉啊,以后与客户交流,心中至少知道哪里是哪里,大致有个方位概念。自行车我骑了三四个月,熟悉了环境,我就又到他铺子卖给彭师傅了,多少钱记不得了。彭师傅在得胜街租的一个楼梯间,安了个门,当修车铺。我来宜昌到现在17年了,彭师傅的店铺也一直在那里开着,我上下班要经过,时不时的打个招呼。彭师傅是秭归人,人不错。
骑自行车过过东山隧道,街上车子川流不息,我在隧道旁边人行道上骑。有时候晚上骑逛大街小巷熟悉环境。骑的多了,时间长了,我做律师,做着做着就在想,做律师这条路好比进隧道,进隧道有一段黑暗期,隧道有多长,黑暗期有多长,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能看见隧道出口的亮光?我不知道,也很想知道。

有时骑车晚上在街上遛达,遛着遛着,徒然有一天晚上,看着街道两旁高楼大厦万家灯火从窗户透出的点点灯光,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也在宜昌市区拥有一盏灯光?
苦逼的日子,总得过,难熬的日子,总得熬。不过我当时虽然觉得日子苦律师业务难,案子不多,也有苦闷和困惑,但好像精神头还蛮足的,也没有打过退堂鼓,反正想着怎么搞案子,也许是心里存着隧道尽头的亮光和高楼大厦的亮光吧。
自己从事律师17年了,也小有成绩,也看到了隧道尽头的亮光,拥有了高楼大厦里面的一盏灯光,还不错,与自己在单位比,有进步。现在回头看,好像很轻松,几句话就写完了,但当时的日子,可是一天一天煎熬着过来的。
作者介绍
李铁祥律师:执业30年,宜昌前检察官12年,刑事部主任。只办刑事案件,专业敬业勤勉,同行和客户誉为铁律师。全国代理毒品犯罪、刑事案件辩护。
#域见中国 引擎美好# #宜昌# #域见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