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汪老师,给我聊起来北京阜城门的事儿,先说说虾米居吧。
阜成门瓮城及城外的关厢的热闹景象。清末民初,阜成门内买卖众多,非常繁华,而且还很有文化气息。
那么,也就不得不提到吊桥西边的《虾米居》与《阜成园》。
据记载: 虾米居与柳泉居都是老北京著名的黄酒馆。(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柳泉居今犹存,早已改为饭馆。
虾米居位于阜成门瓮城外,临护城河,上世纪40年代初停业。
虾米居后墙临护城河,窗为扇形、桃形、菱形,倚窗远眺西山,近俯清流,均能形成“框景”,使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为“酒”增添了不少“情趣”。
虾米居临河网取活虾,将欢蹦乱跳的虾米呈客人验名正身后烹饪成佐酒佳馐,给小店增加了远离市尘的“野趣”。
文人雅士们不远十里到虾米居来喝一壶绍兴黄酒,不是买醉而来,追求的是情趣和境界。留连上半日,目的是幽静清新,闹市取静。市井脱俗的风雅情韵。

阜成园
阜成门内关厢吊桥以西路南第一家是个老戏园子名为阜成园 。这里不接待普通戏班,而是内务府和升平署遴选艺人的地方,一旦选中就可以成为内廷供奉。
当年位列同光十三绝的程长庚、徐小香、杨月楼和谭鑫培、及后来的杨小楼,余玉琴等人,都是从这里被挑选进皇宫的升平署。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收罗民间艺人,以为宫廷应承演出。庚子之后这里就再没恢复选秀
由于阜成门附近戏曲风气浓郁,民国以后这里出一代京剧大师——马连良。马连良祖上经营茶馆,“门马茶馆”开在阜成门外檀家道胡同(现天意的位置)老马家酷爱京剧。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唱戏。父亲决定将他送入当时还叫喜连成的著名科班(后改名富连成)科班学戏。在科班他有了“马连良”的名字。 (汪纪亮)
#北京头条# #春意大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