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为民发声#
安徽省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岳喜环】提议:将农村妇女领养老金年龄提前到50岁。现阶段我国普通女职工50周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而农村妇女60周岁才能亨受养老保险福利待遇,时间较城镇女职工晚了10年。
全国人大代表岳喜环:建议为适龄女性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全国人大代表岳喜环是安徽省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1985年,她从社区团支部书记干起,至今,经岳喜环调解的矛盾、纠纷已有600多起,成功率达98%以上。她被群众亲切称为“小巷总理”。今年两会上,她带来了为适龄女性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加快社会救助立法进程、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推深做实法治进校园等九个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岳喜环。
为适龄女性免费接种宫颈癌疫苗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感染性、高致命性和可控性的特点,我国25~59岁成年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同时,它又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癌症,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岳喜环说,目前全球已有3种预防性宫颈癌疫苗上市,即二价、四价和九价宫颈癌疫苗(HPV疫苗)。虽然HPV疫苗已被国家列入Ⅱ类疫苗,可以自愿自费接种疫苗。但由于HPV疫苗预约难、接种难、接种费用较高,致使适龄女孩的HPV疫苗接种率低。除了疫苗供不应求之外,主要是年轻人群不够了解和重视。此外,群众对接种HPV疫苗存在明显误区,不少人认为接种价数越高的越好。实际上,二价和四价疫苗接种年龄范围更广,在九价疫苗“一针难求”的情况下,尽早接种二价和四价疫苗,才能有效提升疫苗防护覆盖面。
岳喜环建议,全面加强宫颈癌防治的科普宣传,从宫颈癌疾病的发生、预防、治疗、危害等方面进行广泛宣传,全面提高群众对HPV疫苗的认识。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对适龄女性免费接种国产HPV疫苗,实现早接种、早受益。
建议加快社会救助立法进程
“社会救助法是政府实施救助的行政规范依据,是对公民各项救助权利的法定确认,是一部重要的社法,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客观上依赖于完善的法律规范和合理的制度设计。”岳喜环建议,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程序。在她看来,社会救助一般是一种依申请而进行的行政给付行为,在社会救助的申请和给付中,容易发生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情况。
岳喜环认为,社会救助法是一部权利保障法,但同时还是一部救助机构的程序法、权力控制法,建议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政府的办事规则、给付程序,包括困难人员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救助机关的申请受理、审核的做出决定等,均应明确相应的时限;作出不予救助决定的,要书面说明理由;同时,立法赋予公民对社会救助机关的监督权利,确定救助信息公开的方式,明晰举报、投诉等具体监督的程序,给予救助对象以妥善的程序利益保护,确保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有效救济。
同时,要明确各类救助基本标准,包括救助标准应当涵盖的生活项目、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标准的浮动等,避免地方立法的随意性,保证救助标准的合理化。保持社会救助一定的开放性。除了对政府的社会救助行为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之外,还应当从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鼓励政策,拓宽政府与社会之间良性互动的途径,在把握社会救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保留足够的弹性空间和伸缩余地,明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入社会救助工作,为建立一个兼具现实性、系统性、前瞻性的社会救助体系打下基础。
多到农村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亿万家庭幸福安宁。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政府、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岳喜环说,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大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在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增强学校师生权益保护、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及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进城区学校多,进农村学校少;授课时间短,受众学生少;活动形式单一,互动交流少。
岳喜环建议,推深做实法治进校园活动。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多到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法治进校园的覆盖面、受众面,有效提升法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让更多的未成年学生得到呵护、受到教育。同时,切实加强法治副校长管理。结合即将实施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心教育工作的检察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建立常态化教育监督管理机制,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兼任法治副校长的检察人员要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履职能力,加强检校互动,掌握校情学情,充分专业能力和特长,更加能动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责,切实帮助中小学校、未成年学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岳喜环说。
江主席的父亲江上青:如果爱国有罪,那么我引以为荣。牺牲时年仅28岁,革命精神永远值得人民铭记。
江上青原名叫做江世侯,于1911年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江石溪是当地的一名中医,后来在一家轮船公司上班。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江上青从小就对文学诗歌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不仅热爱阅读欣赏诗歌,还经常自己创作。
江石溪从小教育儿子,什么都能丢,民族气节不能丢,江上青耳濡目染,在13岁时就参加了反对军阀列强的学生运动,并在其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这个人人自危的节点,江上青却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次年,江上青在参加青年运动时被国民党逮捕,但是年仅17岁的他却没有丝毫胆怯与退缩,而是挺直了腰板说道:“如果爱国也能算作一项罪名,那我引以为荣。”
在被释放出来后,江上青考入了上海文艺大学,学习文学专业,这也正是江上青一直以来的理想,在上海文艺大学就读期间,江上青表现优异,时常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但江上青绝不是一个只懂得风花雪月的诗人,他有抱负,有理想,在诗歌文学中,他尽情的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与幻想,在现实生活中,她则是一个有胆有识的热血青年。
在郁达夫等人的带领下,江上青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而由于表现太过突出,于是在1929年,再次被国民党抓捕入狱。
在监狱中,江上青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折磨和痛苦,但是虽然身体是冰冷的,他的一颗心却热的滚烫。
两次入狱,已经让江上青的身体状况变得十分糟糕,为了让自己能够支撑下去,看到革命的曙光,江上青先后写下了《饿是武器》、《我重新来到了这里》和《冷漠的世界》等优秀诗词作品,而这些作品同时也激励了许多革命志士。
当1930年冬天,江上青被释放时,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但是为了革命,他来不及过多休养,就重新投入了战斗。
江上青在仪征、扬州等地的中学都担任过教书先生,一边给学生们传授知识,一边借着工作的掩护,为共产党暗地里传递消息,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任务。
凭借着超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江上青将地下工作完成的十分出色,他也因此得到了党组织领导的信任,委派给他的任务也愈发艰巨。
1938年11月,江上青被被任命为皖东北特别支部的特支书记,和国民党专员盛子瑾一同负责抗日根据地的准备工作。
盛子瑾曾经是戴笠手下的人,但却因为在仕途上被排挤,所以不得不来到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和共产党合作。
起初,盛子瑾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合作的诚意,但是随着盛子瑾和江上青共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他逐渐对江上青产生了十足的信任。
江上青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让盛子瑾十分折服,没过多久,盛子瑾就再也没和江上青唱过反调,而是唯他是从,一切由江上青做主。
除此之外,为了取得盛子瑾的信任,江上青尽力说服了与之争权的王尔宜,劝说他放弃眼前的虚名,不要执着于官位,听从领导的安排,去接受新的岗位。
王尔宜听懂了江上青言语里的暗示,便接受了上面派给他的新工作,离开了这里,而江上青的的这一举动也大大博得了盛子瑾的好感,使他对江上青更加言听计从。
在江上青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党组织做出过无数贡献,投入了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在江上青的影响下,有无数青年学子纷纷投身到革命浪潮里,为革命的成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不幸的是,1939年8月29日,江上青和盛子瑾在从灵璧返回根据地的途中,被当地地主的一支武装力量攻击,江上青等人躲避不及,他身中数枪,在安徽泗县的小湾村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江上青的牺牲对于共产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他曾为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生命却终止在了大好的年纪里,这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2009年9月14日,江上青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拼将瘦骨埋锋镝,常使英雄祭血衣。”他的革命精神和战斗热情将永远被人民牢记。
曾祖、祖母、二爷险遭活埋
二爷出生前,即1946年的10月上下,我的祖母已经临近产期。此时,作为家里主要食物之一的山芋也到了收获的时刻,在外面跑反(躲避国民党反动派追杀)的祖母没奈何只有回到家里,一家老老少少还得吃饭呀!我的大姑被送到她的婆家,本村的李家,尽管她死活不干哭天抢地,还是拗不过大人被送走了;我的父亲被收藏在东边隔着一户人家的蒋道先家(宗亲关系我叫他“三老太”,曾祖辈),他的儿子蒋晚昌(我的祖父辈)与我的父亲年龄相仿可以模糊别人,更主要的是两家关系非同寻常,人家才冒险这么做。
这一天晚上,天上的月亮被乌云遮挡得忽明忽暗。祖母要把山芋切成山芋干,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穷人的天物。为了提高效率,祖母腆着肚子走到宅后的吴家,借他家的山芋推子一用。东西借到后,祖母意图回家干活,急着与女主人客气告别,比祖母年轻的女主人一把拽住行动迟缓的我的祖母,“大姐,坐坐再走!”。两家虽然是近在咫尺的邻居,祖母近几个月因为跑反一直不沾家,此刻这位我叫她“吴大姑奶”的长辈,留下我的祖母拉拉呱、说说话,在物质丰厚的今天是不值一提的话题而在那个时代实在是一种奢侈的交往方式了。吴大姑奶的娘家是本村的肖家,在村里老辈人的记忆里,肖家几代都是穷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实际上穷人更珍惜感情。吴和肖姓都是村里的“独一家”姓氏,肖姓的吴大姑奶奶嫁到同样不富裕的吴家,也是门当户对了。
真的感谢吴大姑奶八辈祖宗!只因为,吴大姑奶这一拽,将我的祖母我的二爷从鬼门关拽了回来,从还乡团魔爪下拽了回来。此时刻,国民党反动派的铁杆帮凶“还乡团”一帮人正在我家张网以待,目标就是抓获我的祖母。
还乡团头目叫陈刚,我家西北角的一个恶霸地主,淮泗县没有建立之前,在当地是个有钱有势的人物,众人公称他“钢四老爷”,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一个家伙。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祖父蒋理任共产党砂明(即《泗阳县志》中记载的砂嘴村、启明村)乡乡长、书记的时候,和他打过多次交道,这家伙对我的祖父一班人很有积怨。此刻这家伙趁着我根据地武装人员撤离时刻,挟国民党反动派进攻根据地的威风,狐假虎威反攻倒算来了。实际上,陈刚如果是个开明的绅士,能够从民族大义出发,是不应该对我祖父一班人有积怨的。为了抗战,祖父和他的战友们积极贯彻落实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如,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民特别是更多的穷苦人投入抗战,共产党政权积极实行“二五减息”、“三五减息”等等。二五减息就是原来交地主100斤地租,现在交地主75斤,其余的25斤留着劳动者特别是政府使用,用于以抗战为主的目标所需。三五减息同理。我的家乡至今也不过160多年的历史,她是黄河决口的产物,那个时代的人们尚称这块土地叫“新滩湖”。陈刚的家族较早来到这块土地上发展,他的祖辈积攒了一定的财富。到了陈刚这一代,他是砂明乡的第一大富户了。因此,祖父这些革命者积极实施党的方针政策,自然触及他的利益了,迫于形势迫于压力陈刚只有乖乖按照祖父他们的要求办理。但是,陈刚是口服心不服,一直等待机会。此时,我的祖父蒋理已经是黄圩区武工队指导员,与他的战友们站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最前沿。陈刚这些还乡团迫切想抓到他们,抓不到他们就抓他们的家属,也可以起到瓦解斗志敲山震虎的效果。
寻找姐姐,我的姐姐叫张莉,出生于1990年7月18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草沟镇人。身高159,性格开朗,大眼睛。2007年2月10日从家走失。
2006年初中毕业后,姐姐去我们泗县县城打工,在一个饭店里当服务员。2006年年底,姐姐和同饭店的厨师在一起了,两人提着东西去我们家见家长。当时因为男的比她大几岁,个子不高,又不是我们本地的人,家里就没同意。一开始没什么异常,后来姐姐不见了,到晚上我们才发现她被男的带走了。走得匆忙,连身份证都没有带。
听我姐说过一次,男人好像叫陈辉,淮北附近人。姐姐自从走后一直就没信息,到处寻找也找不到。家里人已报警、采血,但是一直没消息。 后来打听在徐州一带有个开饭店人和姐姐长得有点像,但是去本地了也没有找到。
姐姐,过去了这么多年,家里就想知道你在外面过的怎么样,现在父母年龄慢慢也大了,你始终是他们心里的牵挂。逢年过节看见别人家里团团圆圆的,他们就会默默的伤心流泪。希望姐姐看见消息,能够早日回家,家人都在等着你。
希望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看见能帮忙留意一下,帮忙转发,让更多的好心人看到。谢谢大家。@头条寻人 @寻人故事
1939年,凤阳县安清帮首领安排手下徒子徒孙投靠伪军,进入各个日伪军据点。这些徒子徒孙们扛上汉奸的枪,安清帮首领下令:“都给我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们。”新四军得知消息,夸赞安清帮首领:“干得好,真是老骥伏枥。”
安清帮首领名叫梅子明,1884年出生在安徽泗县,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在他很小的年纪,泗县遭了灾,梅子明和父亲靠着乞讨为生,流落四方。他受过白狗子的鞭打,受过恶霸地痞的欺辱,和父亲来到凤阳红心铺一带。
红心铺的乡亲们心善,收留了这对父子,他们才有了落脚地。梅子明父子勤勤恳恳劳动,渐渐有了积蓄,买下了几亩田地,成了当地的庄稼汉子。梅子明开始学习武艺,教授拳脚功夫,有了一大笔家业,成为红心铺一带有名的乡绅。
在旧中国,有许多为富不仁的乡绅,靠搜刮民脂民膏,来满足自己贪婪的享受。而梅子明受过苦,知道底层百姓的困难,尽力帮助乡亲们。比如遇到灾荒年,梅子明就让家人拿出粮食,做成干粮,发给饥饿的乡亲们。
乡亲们领到干粮,纷纷说:“梅老爷,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呀。”还有一次,梅子明的邻居家有人生重病,想要向梅家借一笔钱。邻居主动提出,把地契抵押在梅家,借钱看病。梅子明让管家拿出钱来,把钱借给了邻居,却不肯收地契。
邻居坚决要留下地契,梅子明只好收下,嘱咐邻居:“不要担心,好好去瞧病。”可惜邻居病情太重,去往县城治疗后,还是不治而亡了。梅子明得知消息,让管家把地契拿来,让管家把地契还回去。
管家转达梅子明的话:“我们老爷说了,这笔钱不要了,你们好好生活吧。”邻居一家听说了管家的话,各个哭成了泪人,感念梅子明的功德。因为梅子明为人仗义,当地著名的帮派安清帮找来,请梅子明加入帮派。
梅子明欣然接受,成了凤阳安清帮的首领,肃正了帮派的风气。梅子明制定了帮规,要求帮众:“不能欺负弱小,不能见死不救,不能欺男霸女……”因为有梅子明在,安清帮得到了凤阳百姓的支持,成为当地第一帮派。
1939年,梅子明召集帮派首领们,下达了一道令人诧异的命令,那就是派徒子徒孙们去当伪军。当梅子明说明原因后,安清帮的帮众们各个呼应,纷纷去找关系,来到凤阳日伪军据点当“伪军”。
原来,新四军4支队挺进团来到凤阳一带,开始进行抗日活动。挺进团从老百姓的口中,听说了“子爷”——梅子明,团长成钧亲自登门拜访,受到梅子明的热烈欢迎。成钧说明了新四军的抗日主张,梅子明感慨万千,决定同新四军合作。
在成钧团长的安排下,梅子明派遣徒子徒孙们打入日伪军内部,获取日伪军情报。从此,凤阳日伪军一出动“扫荡”,挺进团就早早收到消息,事先设下埋伏。日伪军连连遇到伏击,伤亡惨重,再也不敢发动“扫荡”了。
在梅子明的命令下,安清帮潜伏帮众还使用离间计,离间日军和伪军的关系。几支伪军部队因为受不了气,选择弃暗投明,带枪参加了挺进团。梅子明本人则散尽家财,秘密给挺进团捐钱捐枪,派安清帮帮众参加新四军,壮大了挺进团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已近花甲之年的梅子明选择加入我党,成为我地下党员。新四军4支队司令员亲自来信,夸赞梅子明老先生:
“如此高龄,尚能为国家民族尽力,真是难得,诚所谓老骥伏枥也。”
等到抗战胜利后,梅子明又被任命为苏皖边区参议会常委和华中分局驻鲁办事处委员,他积极为解放事业做着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梅子明当选为新中国的干部,把全部心血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来。
1950年8月,因为积劳成疾,梅子明不幸病逝,享年66岁,走过了辉煌的一生。皖北当地政府亲自致哀,夸赞了梅子明一生的功绩,皖北人民永远怀念他。
这“两会》联合开展公益活动
2021年元月30日,泗州收藏协会联合泗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开展“送春联”公益等活动,知名老书画家们不畏寒冷,做公益事业兢兢业业,暖暖的热情感动了许多人,让我们大家为他们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