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正确看待公务员(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认识和看法)

大家是怎么看待公务员这个职业的[捂脸] #考公# #找工作# #什么是幸福的人生#

大家是怎么看待公务员这个职业的[捂脸]

#考公# #找工作# #什么是幸福的人生#

如何看待考公浪潮?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公务员工作?

在美国,3%的大学生愿意考公务员;

法国,是5.3%;

新加坡,有2%;

日本,公务员排在第53位;

英国,公务员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

而在朝鲜,76.5%的大学生愿意做公务员!

最近遇到的应届毕业生,无论在校招,还是社招群体中,大部分应届毕业大学生都会考虑未来1-3年考研或考公,一半会选择留校,或者真空全力以赴考公。

欧美发达国家,最宏伟的建筑主要是教堂,因为那里存放着他们的信仰——博爱、自由、平等;

日本,最奢华的建筑主要是学校,因为那里存放着他们的信仰——知识、技术、进取;

朝鲜,最宏伟的建筑主要是政府大楼、银行,因为那里存放着他们的信仰——金钱、权力、傲慢。

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可能是出于传统家庭教育,父母大都希望子女工作稳定,收入不需要太高;另外一层是基于这批大学生出社会1-3年,感受到了职场,社会的风浪,希望回归校园生活的平静,安全模式趋势。

对于考公,你怎么看?

引用文章

“公务员,看起来很美?

这两年,考公务员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

这不难理解:

越是不确定的年代,人们越要抓住确定性的东西,来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考公,考编,考进体制,就是大时代下很多年轻人的必然选择。

但,公务员是不好当的。

尤其是动不动上纲上线、拿放大镜审判的网络时代。

尤其在这人心动荡的特殊时刻。

中国自古就有句老话:

当差不自在,官身不由己。

说的是,在官府里做事的人,往往身不由己。

你想要领俸禄,就要接受单位的纪律,领导的训斥,同僚的排挤,下属的作妖,群众的监督。

这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

“我不喜欢人际交往,我不会巴结领导,不会和同事套近乎,也不会对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在体制内怎么生存?”

答案也不复杂:

做好本职工作,把业务和专业搞到无可挑剔。

凡是领导交代给你的任务,你都原原本本、踏踏实实、保质保量,甚至超值超量完成。

只要你做到这一点,你就稳了。

即便你无法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但你照样可以有一席之地——任何单位,都需要干事儿的人。

李少莉这次被骂,恰恰是在如此严肃的发布会上,她作为发言人,业务不精,发言不行。

她提前没有熟悉稿子,没有了解全市疫情动态,念稿子的样子比识字的小学生还费劲。

她被质疑,实属不冤。

如果她出口成章,发言铿锵,饱含深情,那么百姓对她的苛责,也会少一些。

李少莉被骂,恰好以反例印证了这样的时代真相:

当万人都争过“考公”这座独木桥,让公务员成为香饽饽的同时,也让这个职业成为高危职业——

面对更多监督,接受更多挑战,面临更多凶险。

好在,万变不离其宗。

这“宗”,便是一个人外在展现的能力,和内在心灵的温度。

有能力,有温度,有同理心,有洞察力,愿意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起,才真正配得上“为人民服务”。”

——-作者刘娜

#郑州官方致歉# 有些人就是不愿意面对现实,公务员就是比一般老百姓过得好,何况人家还是领导。这是事实,只是不愿意放到台面上而已。现实里,如果有人和你说一个县长过的不如普通百姓,你肯定不信,但是出现在媒体上,就刺伤了很多人的心。

刚刚,看了一篇《如何看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考公务员?》,看完恍然大悟,醍醐灌顶。

有网友表示,公务员和体制内工作现在对大部分人而言有点高位接盘的意思了,不会饿死,但性价比越来越低,除非真是能卷到最后的那小小一撮精英。

也有网友表示,公务员恒定800万左右,不存在当所有人都想考就会贬值,因为每年控制的招录数量只有那么多,想考的人越来越多只会导致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卷,而不是职位待遇下降。

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人钟情于公务员,无非是以下两点:

一、私企现在越来越卷,996、007层出不穷,对应的福利保障、薪资待遇却不成正比,有些行业还面临35岁后被优化的危机。

二,当前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各行各业都迎来了裁人、降薪、欠薪、失业等,再就业时市场又对你很不友好,比如有的岗位直接要求35岁以下,有的岗位虽然不会明文规定但是了解到你是属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后就没有然后了,等等。

但如果你是公务员,那就不用担心35岁以后会失业,不用担心生育小孩失去工作,不用担心身体不好组织会放弃你辞退你。能安安稳稳的过完一生,对许多普通人来说已经是最大的福分了。

有人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和编制,你觉得呢?

我是喵喵咪阿菜,职场宝妈,房地产从业者

热爱生活,热爱奋斗。与你分享育儿感悟、职场经验。

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所有公务员,爱美之心人人有只要她的钱来得干净人家穿戴什么是人家的自由。

平静多彩

网暴是对国家公职人员最不公正的行为近日,副局长李少莉因为在疫情大会上指读、妆容精致、佩戴30000多元的耳钉和4000元的丝巾被网暴,这是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网友纷纷指责李少莉作为发言人,业余不熟练,提前多念两遍稿子不就熟练了吗?连熟悉稿子的时间都没有?她的时间都去哪了?这样的工作作风如何去指导疫情?这不是尸位素餐吗?这不是渎职吗?这个评价太极端,谁说指读一定是业务不熟练?她50多岁了,是眼睛不好?不至于,老花眼又不戴老花眼镜,指读也没用,这为什么不是她担心读错,认真的表现呢?业务不熟练?难道能念来稿子就是业余熟练了?小学生的念背功夫了得,能念来稿子,难道小学生的业务最熟练?这只是她的一个习惯而已,没必要上纲上线,业务不熟练能获得众多荣誉吗?能被上级认可吗?网友竟然指责李少莉,一个国家公务员戴奢侈品耳钉和丝巾,有损公务员形象,请问一个国家公务员就应该穿得土里土气吗?齐耳短发?中山装?唐装?这个价格的耳钉、丝巾也叫奢侈品?哪个女人买不起呢?近几年,中年女性青睐金镯子,戴金镯子的中年女性已经随处可见,一个金镯子不也是2万多吗?好的玉镯子那更贵了,难道到了这个年龄,戴个金镯子也是戴了奢侈品?金镯子和耳钉只不过是大小的区别罢了,不要只许自己戴金镯子、玉镯子或手链,网暴别人戴耳钉,只不过戴的部位不同罢了。

更有网友“猜测”她的工作经历,1984年,16岁(或者18岁)的李少莉在内蒙纺织厂工作,作为一个织女,竟然只呆了一年,就得到了到卫生间举办中医学徒班学习,在医院“混”了13年,37岁拿到大专文凭,调入卫生局中蒙医科工作,期间读了电大,40岁,升为副科长,43岁,当了卫生局行政审批办公室副主任,正科级,这一步步平步青云,“估计是漂亮,会来事,或者有后台”。不要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任何人,各行各业都有工作业绩突出的人,为什么一定要以貌取人?爱美的就一定是“混”日子的?没有证据就不要冤枉一个好人,就不要跨过法律去随着网暴他人。如果还有迷途不返的,李少莉应该拿起法律武器证明自己的清白。难道她的业余能力就被熟视无睹吗?她带领科室创新出“一审一核”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她助学贫困,在工作岗位上因为人少工作到晕倒被120拉到医院,这些难道是只专注于自己的美貌、妆容精致、佩戴奢侈品、业余不熟练的人能做到的吗?她的众多荣耀难道仅凭一个“大概”“可能是因为漂亮”就能评价的吗?这就是对一个国家公职人员所有奋斗历程的合理评价吗?如果她真存在什么行为,自有法律来评判她,都不是张嘴就来,凭主观想象和推测。#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日签# #我要上微头条# #微头条打卡# #今日头条微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34554/
1
上一篇模拟公务员大赛活动(模拟公务员大赛新闻稿)
下一篇 武威公务员补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