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的真实故事,28岁的儿子已经待业两年了,985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年辞职考公务员,至今也未如愿。高考时,都说考上985大学就前程似锦了,殊不知当今连学历都贬值了。公务员虽难考,但一旦考上,一辈子的工作就稳定了,也好踏踏实实去干别的事情。看完之后,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位人间清醒的爸爸,知道当今内卷严重,考公务员难考,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即使考了两年没考上,但依然支持与理解孩子,这是很难得一见的,这种心态与想法是值得家长们学习的,多给予孩子支持,比一言不合就抱怨要强,你们认为呢?#奇妙知识季# #头号周刊#
看到很多人都在说银行压抑,辛苦,没盼头的,然后去考公考事业编,完了进行对比,得出银行业不值得进。
这里我想说一句公道话,在目前这个经济下行的情形下,所有行业有几家能比得上体制内呢?
公务员是美差是个人都知道,大家也都想去考,考上当然美滋滋,但没考上的人呢?
每年报考多少,上岸了多少,我大学同学,17届毕业到现在一直在考公,一直没上岸,到现在是骑虎难下,一来考了这么久了,放弃好不甘心,二来接连的失利又让他心里没底,这种煎熬我想都不敢想。
说回银行,不去对比公务员,对比其他行业,银行依旧是好的选择。
我17届毕业,当时准备考公,但因为报名时专业搞错了,导致没考成,迷茫之际我在平安普惠的表姐叫我去充个人头,她增员有压力,自己家人帮一下。17年8月入得职,本来打算拿了年终奖就走,没想到一干就是两年。
各位说银行压力大,辛苦,怎么怎么,我只想说那是你们没见过其他的金融机构,没有最黑只有更黑,业绩达不成自己花钱买,冲指标之前所有人交押金,没完成钱就给你扣掉。
这些都不算什么,精神上的折磨才是最惨的,业绩达不成,周末上午去检视,拿着ppt当着领导的面数落自己,这还不算完,领导听完觉得你哪里数落的不够彻底,当场改ppt再数落一遍,数落完了让你自己再定目标定改进措施,一搞就是一天。
而且这类金融机构规章制度都不太完善,你头上的小领导只要对你有意见,他可以整的你欲仙欲死,360度全方位的折磨。
经营渠道还需要自己掏钱,公司说起来物料齐全,拿出来都是一些纸巾洗手液,送人人都不要的那种,到底还是得自己花钱。
干了两年明面上工资不少,仔细算下来除去生活成本,一分钱存不下来,完了还欠了一堆信用卡,有时想想真的不知道这两年自己到底为了啥?
终于到了今年3月,下定决心离职,凭借自己两年的信贷抵押经验,准备去考银行。
没想到这破公司竟然还能把我最后一个月工资也给黑掉?!当时真的是出离的愤怒,但是冷静下来,为了几千块去闹,自己的时间经不起折腾,吞了这口气准备考银行。
终于在年中考进银行,工作至今觉得,银行确实不如很多想的那么轻松且高薪,但对比其他真的好挺多的。
和公务员比当然比不了,但是能考上的又有几个?考不上在家待业吗?还不是的找个工作先稳定下来?
现在去看招聘,除了销售还是销售,韭菜割完一批又一批,与其去上这个当,我觉得银行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
网友: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待业一年全职考公,期间考过法硕,突然前段时间他发了一个在某五院四系的定位给我,我以为他跨考法硕上岸了,恭喜他,结果他发了一个没有岗位也没有地区只有名字的截图我,说实话我还是看不出来这是公示表我以为是研究生录取名单,我问他大学生活怎么样,结果他说他考上公务员了,轨道分局的jingcha,我一下子语塞竟不知说点什么,我问他发定位是干嘛,他说坐公交车经过发给我看一下,我实在气从中来我说你考上什么大大方方承认不就好了然后把他删了
为啥现在的大学生这么难找工作呢?
说实话,现在的大学生压力还是挺大的,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证、学位证都有,但是很多都处在待业中,有的焦急的准备着公务员、事业单位,有的在努力的想办法找工作,有的失去自信心了,整天浑浑噩噩的。
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了,普通本科生找不到工作很正常,有人说没找到工作是选择了冷门专业。不得不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想说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能力的竞争,学历只是敲门砖,只要你真正有能力了,还是很容易找到工作的,虽然待遇不一定很好,但是养活自己和家人还是可以做到的,我同学好几个都是专科毕业证,现在他们一样混得很好,有车有房,都已结婚生子,生活一样过得有滋有味。
大学生一定要记住,找工作的时候不能差的工作看不上,好的工作又够不到。待遇差,工作艰苦的工作,自己可以先干着,这可以作为自己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途径,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上去了,就不怕找不到好工作。
#教育听我说#
#2021加油带头人#
#2021生机大会#
同事的女儿武汉大学毕业,考了三年公务员,现在还在家待业,同样考公务员的她的同学其他学校毕业的好几个都考上了,所以同事觉得不知道女儿高中时候的努力到底有没有用?
当初考上大学,家人和女儿都很高兴,毕竟是名校,想着一个女孩子毕业出来怎么也能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也能轻松养活自己吧?可是没想到的是,孩子毕业后遇上疫情,很多企业受到影响,所以他们和孩子商量之后决定先不工作,一心备考,毕竟虽然公务员不能暴富,但至少旱涝保收,也不用担心突然被裁员了。没想到考了三年还没有上岸,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有状况。
现在考公也卷的厉害,好点的岗位竞争激烈,不好的岗位自己又看不上,你觉得你优秀,还有更优秀的人是你的竞争对手。此时名校的光环好像也不好使了,一条本科毕业的线划下来,网罗的范围就无比巨大。
这样一来我也想到自己家的孩子,从初中到高中,比别人努力,比别人吃苦,如果最后还要为一个月三千块的工作挣扎,真的不知道这些年的经历有没有意义!
[大笑][大笑]杞人忧天有感而发~
现在大学生就业有多难,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2022届学生已经离校3个月了,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就业。今天和本地一个大学班主任聊天,他告诉很多文科专业就业率还不到一半,理工科好些。保守估计还有300-400万大学生未就业。
分析原因主要是:
1、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就业,选择二战考研,考编考公务员。
2、很多专业的确没有合适岗位,只能在家待业,或者送外卖快递等临时救急。
3、一部分学生不愿接受低岗位,有就业岗位,但是不愿意上班,而是先在家呆着,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慢就业。
4、很多00后独生子女,条件也好,不需要他们上班挣钱。
9月份开学2023年的秋季招聘会又开始了,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行动起来吧,抓住就业机会,先就业后择业。
2021年临海市录取99名公务员,26人工作单位为“待业在家”,占比26.26%,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每年大批年轻人拼命考公务员,追求的就是找一份一辈子都不会下岗的工作,为此有些考生放弃所有就业机会,由父母供养在家里,一心一意考公务员,有的父母甚至愿意花几万甚至几十万让孩子去报各种公考培训班,真是望子成龙心切啊,也折射出当前社会官本位思想太过浓烈。
有些孩子在家专心备考,五年十年都没考上,事业没了,最佳结婚年龄也错过,跟同学的差距逐渐拉大,可他们毫不着急,很相信上天会眷顾自己,一定能端上铁饭碗,30岁以后,不断降低自己的体制门槛,报名的目标从厅级降到了乡镇,再考不上的话就先考个事业编,反正先把自己装进安稳的笼子里。
全社会都这么搞的话?谁来撑起制造业,谁来搞科研?
本次临海市的公务员录取出现了985毕业生,他们选择去乡镇机关,说句难听的,人才浪费了,985大学生进乡镇不一定能取得好仕途,相反更容易被排挤和边缘。去了企业就完全不同,那里你可以尽情施展才华,得到的票子也是公务员的好多倍。
希望社会提供更多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让大学生心甘情愿的深入各行各业,而不是把考公务员当作一份职业。
一位河南的网友发文质疑:称211大学生毕业就失业,这大学还用上吗?邻居的儿子从211大学毕业后,三次考研、多次考公务员都没有通过,而且还不愿意出去找工作,父母帮忙找的工作又看不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在家待业,心安理得的啃老。
看完之后,只能说这是孩子能力的问题,明显眼高手低,和是否就读211大学一点关系都没有,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自身能力才是关键。
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要认为自己上了211大学就有多了不起,放下身段,先找一个工作养活自己,不管干什么行业,前几年工资都不尽人意,只要有了工作经验,再加上可以吃苦耐劳,以后走到哪里都不会混的太差,你们认为呢?#教育听我说#
3年的疫情有上千万人失业,我也没能熬过这3年的疫情,今天领导谈话整个部门全部裁员,那这3年丢掉了饭碗的人现在都去哪了?
无非就这四种情况:
第一,待业在家,这几年大环境不好,短期内想找到好工作比登天都难。
第二,灵活就业,大把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选择一个灵活就业先度过一段时间,长得好看的就去做直播,有点文笔的写写文章,没啥技能的送送外卖或跑跑滴滴。
第三,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但是也只有刚毕业或这两年才毕业的大学生可以选择,像我们这种三十多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就不用想了!
第四,逃离大城市回自己老家,但是小地方又没有太多的产业,还有很大的收入落差,回到老家收入从一万块跌到两千块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的了。
现在的我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只能希望疫情早日过去,生活早日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