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很多人都在抱怨政府的动态清零政策,,天天都在过度核酸,浪费公共资源,天底下哪有免费的核酸,都在用我们的社保!
我的觉得这些人不是小白就是精致主义?大白做核酸不用给工资?大白在医院的工资是病人给的,现在是换成医保给的不行吗?难道钱可以凭空变出来?还有我身边好多公务员朋友,医院工作的朋友去年没有年终奖!中国特色是统筹资源,兼顾公平!大家别以为损失大了,如果一旦放开,核酸不免费,得了新冠也许免费,但是新冠引起的基础病不可能免费的。中国经济现在在转折点,你以为政府不着急?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别和其他人瞎起哄,要独立思考!
有疫情的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普通封闭大众一样工资归零,疫情立马就会减轻
昨天看到一则很扎心的新闻: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艳梅称,对低收入、无收入等生活困难群众,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按照每人3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我就想问问李秘书长,每人300元的标准,和实施社会救助实现兜底保障是否冲突呢?如果是针对普通困难群众,每人资助300,虽然不能算是雪中送炭,但也能给予目标人群一些温暖,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但这个300元的标准,是针对低收入和无收入的人群的。敢问李秘书长,一次性300元,是否可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呢?300够他们买几天的馒头?300是否可以帮他买到一套过冬的冬装呢?我们现在不是1981年,而是2022年,在物价高涨的今天,300够干啥用的呢?您的一套衣服价值几何呢?我还想问问李秘书长,乌鲁木齐封城100多天之后,无收入和低收入人群总数是多少,需要用到多少救济款?全员核酸花了多少钱?建设方舱花了多少钱?公务员人均工资又是多少钱?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同意一直清零下去。因为上不上班都按时发工资。
“清零派”和“放开派”现在在网上吵开了交啊。
清零派认为一旦放开就会引起医疗挤兑,可能自己一旦染病会得不到救治。
放开派认为疫情三年,地主家也没余粮。还没得病自己倒先穷死了。
我想“清零派”大部分是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的人吧,反正旱涝保收。而“放开派”应该就是广大的劳动者。
其实2派的争论点应该就是老人和小孩,因为他们是对病毒抵抗最弱的。接下来3个月应该就是保护老人和小孩最关键的时刻。
我认为也不太必要争论,“清零排”在接下的3个月继续自我隔离就行了(建议国家搞个停薪留职啥的)。而“放开派”就大胆的外出赚钱。
各位都愿赌服输,出现啥结果谁都不怪谁!
石家庄全面严格落实新防疫20条,大家投来了关注的目光,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第一、开放是必须要走的路
疫情防控不可能长期静默封控下去,必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没有钱怎么继续生活?另外就算你有退休金的不着急,但是不要忘了退休金的钱从哪来,没错税收,封控下去企业不赚钱或者倒闭,你找谁收税呀?没有税收保障,公务员工资怎么发?
第二、全世界都开放了,我们也没啥好怕的
其他国家都开放了,世界经济是一体,如果你不能和世界同步,很容易被边缘化!出口也会受影响!另外国外的伤亡都是在第一波疫情冲击下导致的,三年了,最近也没有听说哪个国家死亡剧增。
第三、防疫措施进入新阶段
不因为过度防控影响大家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学习,动态清零,但不是彻底清的一个没有,而是在正常生产生活下,发现一起处置一起。严格落实隔离标准。
第四、人们自律性提高,都自觉做好防护了
以前老头老太太聚集打麻将,跳广场舞,不戴口罩的都是这些人。目前你会发现这些人不聚集了。不上班的,在家呆着,少外出了。
大家街上都开始戴口罩了,并且很多人选择了N95口罩!大家也开始备感冒药了!如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布洛芬,阿莫西林等。
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石家庄充分顺应民意!
百姓:我不能总封控在家,我要上班,要养家糊口
政府:好的,咱们有序解封!
百姓:天天做核酸,都捅出茧子了,有聚集风险
政府:好的,咱们不要求做了,自愿做!
百姓:孩子在家不好好学习,什么时候开学啊
政府:好的,各学校准备开学
百姓:我还想做核酸,集中医院做核酸太不方便了
政府:好的,咱们部分恢复免费核酸检测点
封控你骂街
解封你胆怯
做人不能里外都是自己对!
不过放开是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是我们早晚都要面对的问题!
20条又不是给石家庄单独定制的,未来全国都得严格落实20条,也就是都会和石家庄一样的政策落实。
这是防疫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后疫情时代必须把新冠纳入一般疾病诊疗体系,社会才能真正恢复正常生产学习生活!
如此执行下去,2023年五六月份自由呼吸是可以期待的!
59岁烟草公司科级干部,因酒驾被开除公职,退休后能领养老金吗?
能不能领,就要看此人除视同缴费年限之后,缴纳保险费年限够不够15年。即使是够15年,此人也肯定是按企业员工养老保险核算养老金,退休待遇不会高。
烟草公司虽然是企业,但因为其特殊性,其个人职级,也有相当于公务员序列的科级、处级之分。这也是国企央企领导,可以非常顺畅地担任地方领导职务的原因。不仅如此,企业还有例似于公务员“职级并行”的政策,只不过是在领导中执行。可以说,公务员有的,他们有;公务员没有的,他们也有。
醉驾开除公职,这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中,在国企央企职工中,已经成为定性事件。许多人觉得不理解,但无论是酒驾、醉驾、危险驾驶导致严重车祸的,必定受党纪政纪处分,严重的直接开除公职,不仅有法有规可依,而且处理非常严格,奉劝大家还是不要以身试法。
公职人员,包括国企央企按公职人员对待的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里面,年限最长的依然是视同缴费年限。违法被开除,视同缴费年限清零,许多人缴费年限就非常少了,大概率不满足15年的最低年限要求。这时候,要么把账户里面的钱退回来,自己养老;要么就是继续缴费,直至缴够最低年限15年,别无它法。即使是在职时工资高,缴得再多,不够年限,都是白搭。
如果实行当地有疫情,当地公务员就停发工资,无疫情才有工资发,这样全国的疫情不用一个月就全部清零,而且会很快消失!
新闻1+1:蔬菜滞销,疫情下的“物流梗阻”怎么治?
22:48现在继续坚持动态清零确实有点不合适了,老百姓的心态已经变了,而且中国的经济和老百姓的口袋已经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但是既然政策不变,我们就应该继续支持国家政策。第一,开放是最简单的方式,国家也轻松了公务员也不用加班了,大家都可以上班了,但是国家没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国民健康?第二,一旦开放了,大家都得新冠了,谁还去消费?上班让你去吗?就算让你上班,周围的人都新冠,你还愿意去吗?第三,那些说做核酸做口罩是利益集团,更是不长脑子,真有关系的,放开时候随便接点政府工程,不比这种最低级的活赚钱?靠采核酸这种最低级的产业能赚几个钱?而且这个钱是赚政府的,老百姓一分钱不用花,政府哪有钱给他们?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旦开放,就彻底回不去了,一旦失败了,今天叫嚣着放开的人,会肆无忌惮的反过来指责放开,严重影响整体稳定,而且到那个时候,可能国家稳定都不中重要了,因为大家都在家躺着发烧了。
还是要实行以省市县为主的14+28天隔离制度,为了能清零总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虽然我是公务员影响不大。
聊城日报社聊城日报社官方账号@所有人!“码”上行动 疫情防控不放松
受疫情拖累,不少地方的企业经营不景气,甚至关门歇业,地方政府财政赖以维持运转的土地拍卖又出现流拍、楼市不景气的状况,整个经济增长呈现无力感。
面对疫情动态清零的目标,地方政府又为核酸检测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作用下,一些地方债台高筑,出现公务员工资断供的局面。为破解财政困局,一些地方只得想尽一切办法把资源变现,努力维持脆弱的财政运转,由此出现动员公务员购买商品房提振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象,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可见整个经济大盘已面临深度调整的考验。
#湖南一城管当街掌掴拄拐商贩被拘#哪来的仇恨?“杀父夺妻”之恨也不过如此。看到标题中“城管队长当街掌掴拄拐商贩”字样,你一定是异常的愤怒。
该热点新闻说的是,12月5日,湖南邵东市一名城管脱掉制服当街掌掴拄双拐的商贩引发关注。视频显示商贩拄双拐站三轮车旁边买东西,一名穿制服的城管多次对其扇耳光,商贩并未还手。
同情弱势群体,这是人类最基本的良知。只要是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良知。可十分遗憾的是,湖南邵东市廉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这名城管队长,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对“打不还手”、拄双拐的商贩频频下狠手,多次对其扇耳光,这种为人类所不齿的“怂人”竟然还是一名公职人员、一名城管队长,这严重地败坏了政府形象,理应严肃处理。
稍微令人欣慰的是,湖南邵东市廉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回应称,打人者已被开除公职并被拘留5日。工作人员称这件事反映出他们监管失职,他们已对受害者进行赔礼道歉,并购买了受害者的全部橘子。
邵东市这样的处理速度,至少表明了政府对该事件的态度旗帜鲜明,执法者必须文明执法,绝不能肆无忌惮地践踏老百姓的尊严。而一些习惯于“护犊子”的地方政府,别想网民对你们有好印象。一旦这些地方的领导落马,网民都会“翻旧帐”的。
这名城管队长为自己的鲁莽,为自己缺乏人性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知道,如今公务员招考基本上是“百里挑一”,竞争程度用“惨烈”形容毫不为过。这名城管队长一时冲动,不但丢掉了自己的前程,更丢掉了自己及家庭的未来。要知道,公务员被“双开”后,连2018年前参加工作期间对对应的社会保险待遇都“归零”了,晚年如何生活?
这名城管队长受到的处理,也为那些依然信奉暴力的执法人员提了个醒。尊重他人人格,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
#乡镇公务员工作了10年,现在38岁,可以辞职出去闯一闯吗#
可以当然可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慕然回首......
围城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都对未知充满好奇。
体制内的稳定和体制外的灵活,大家遥远地眺望着,既有岗位产生的优越感,也有一切相对性的羡慕嫉妒恨。
1、做好职业规划,有的放矢
职业规划是职业发展的导航图,能够为理清职业发展思路、明晰个人职业定位、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划分职业发展阶段、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奠定好基础。
如果我们出行,心中一定会有个目标和计划,要去哪里,先去哪里再去哪里,怎么去,如果没有,出了门连向左向右都不知道,肯定是哪里都去不了。
38岁,10年基层公务员经验,完全具备了制定好个人职业规划的基础和能力,先做规划,再来决策。
2、做好风险防控,心中不慌
为什么会有闯一闯的想法或者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心里没底,所以想寻求一个案例、理论或者力量的支撑。
我们恐惧的不是困难,而是未知、不确定的风险,因此风险防控是谋定而后动的最重要方面之一。这个情况下辞职,最大的风险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不适应体制外的职场生活。
应对就需要先做功课,事先进行充分的了解、学习,甚至调研和尝试,把方方面面的可能性都考虑到,然后想好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3、做好心态归零,从容面对
无论什么性质的工作,经验大多具有共性的地方,这些可以在不同的体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进行嫁接和改造。
同样,也有一部分经验是个性化的,离开特定的环境就失效了,所以要开始新征程,就必须有归零的心态,把自己当作新环境中的小学生,以学习的心态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和新的人。
如果带着自己10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势去面对新环境,可能就会产生问题,甚至造成麻烦,成为笑柄。
4、做好家庭安置,后顾无忧
这个年纪,应该是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家庭是大本营、大后方、根据地,稳固和支持非常重要。
因此,这个新的职业动向,一定要和家里的每个成员充分沟通,并做好对应的预案,比如体制内外的上班时间不同,接送小孩的问题;压力不同,家务分担的问题;应酬带来的健康作息问题;照顾家庭时间减少带来的理解问题;减少在家时间导致的成员沟通问题......
只有家庭安置好,才能没有闯的后顾之忧,才能安心、沉下心来面对新的工作。
5、做好预案设计,退可安守
这个预案是万一的退路。
太多人踌躇满志地从体制内出去,然后撞得鼻青脸肿却没有归路。
当然,也不乏到了体制外顺风顺水万事如意大获成功的例子,具体看个人吧。
我个人的建议是:
(1)最好先停薪留职。
等到事业发展都适应了,有了起色,再正式辞职,这个对自己影响可能最小,万一不行,退回来也有个稳定的去处,至少退休待遇还是相对不错的。
(2)要有一笔基金。
就是说有点积蓄,万一一开始的职场之路不顺利,至少自己家庭的生活品质不受影响,小孩的教育、老人的医疗保健和家庭的日常开销都要能够照顾到,至少要保证半年的生活无忧。
(3)要有几个智囊。
同学也好,长辈也罢,能够在关键时刻分析问题,给出方案,拉你一把的人,最好这些是你心里认为比你强的人,而不是七大姑八大姨之类,自己的生活都没有搞明白,却整天给别人出谋划策、指手画脚的家伙。
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疫情严峻,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尽管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编制内人员的工资收入目前还算正常,但如果疫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如果短期内不能清零解封,体制内的人员也说不准工资会有下调的可能。
这两天,看到网上晒养老金的退休老人不少,这应该是最不受影响的一个群体。想想自己也属这个群体的,昨天下午,养老金也提前发放到账,还是挺开心的。现在想想,退休真好,“躺平”数钱的日子真幸福。
尽管退休养老不受“疫情”影响,养老金会按时足额发放,可我们也要自觉遵守“防控”要求,配合“防控”措施,不给“防控”添麻烦!
不明白为什么政府不放开确诊病例救治流程及现场情况?目前大家都靠各种小道消息乱猜测,一部分认为应该按之前的静态清零严格管理,以公务员和事业编教师群体为代表。还有广大底层人员要求全面放开,也可以理解,经过三年的隔离防疫,很多隔离就没有收入,再不放开吃饭都成问题了。再加上今年到处的负面新闻,现在很多民众都不愿意相信政府代表们了,产生了大量的对抗情绪。既然一些专家和政府代表也说这个疫情已经变成自限性疾病了,看国家的态度也有逐步放松管控的迹象,为何不放开确诊病例的救治流程?现在自媒体时代,等放开管制,大量确诊人员发布治疗和康复流程,不管是真的如大家所说年轻人像得了一场重感冒,还是有基础病的会发展成重症。感觉广大老百姓就想知道真相,而不是完全靠猜测,躲在角落里上不见天,只能听到一些流言蜚语。感觉我们就像要过河的小马一样,分别听了松鼠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