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号,长江流域大洪水仍然在持续。六岁女孩小江珊紧紧抱着树干艰难求生,坚持了九个小时后才获救,这一幕深深感动了很多人。二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的小江珊已经长大了。
一九九二年,江珊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里,他和姐姐、父母还有奶奶一起生活在这个小山村里。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贫困,但也健康快乐无忧无虑。然而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彻底改写了他们一家的命运。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二号开始,长江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八月份长江上游的强降雨进一步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洪水考验。
八月一号,江珊所在的小山村遭遇了洪水的洗礼。洪水来临那天,江珊正跟村子里的小伙伴玩耍,洪水毫不留情地将他卷入激流中,没来得及反应,他小小的身躯就被洪流裹挟着飘远。
奶奶拉着江珊爬上树等待救援,可是这树枝太细了,看起来根本无法承受两个人。于是奶奶决定将这个生存的希望留给孙女,她放手前叮嘱江山孩子抱紧这棵树,永远不要放弃,等头上有五角星的人来救你。
年仅六岁的江珊抱着树在坚持了九个小时后,终于有头上带五角星的武警消防官兵出现了。这段救援视频也很快在电视上播出来。无数国人被小女孩顽强的意志所打动,也将江珊称为抱树女孩。
也许从那时起,小江珊就觉得自己的生命以后会有更高的价值,她也在心中埋下了一颗警察梦的种子。
江珊爆火后许多爱心机构和单位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经过商议一个北京的学校愿意接纳江珊。这个消息对当时江珊一家人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
但是江珊因为北京离家太远,也不想离开父亲自己独自生活,也不愿意在那里上学。父亲知道了连忙劝解她,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好好读书。
江珊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学校里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也是遥遥领先。二零一零年六月七号,江珊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最终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江山选择了郑州警察学院,最终他如愿收到了郑州警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二零一四年七月份,江珊从郑州警察学院毕业了,她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市铁路公安局录取了。从那时起江珊圆梦了,也成为了一名警察。
二零一五年,江珊和自己的同事结婚了,并且生下了一位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着无比幸福的生活。
由于业务能力出众,二零二零年的一次单位人事调动中,江珊凭借优异的表现走上了派出所副所长新岗位。
二零二一年三月六号,江珊登上了央视回声嘹亮的舞台,在舞台上讲述了他这二三年来的变化,出现在节目中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穿着警服的女警花。
曾经那个抱树女孩已经成为了一名警察,无数网友感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最好的传承。回忆到当年的情景时,江珊的眼中含着泪水,还特意为大家解释了当年大家看到的场景。
你们看到的那棵树并不是当时的那棵树,而是第二棵树。怎么讲,是我和奶奶抱着的第一棵树倒下以后,然后我们都一起沉到了水底。
然后当我沉到底下的时候,脚碰到的都是泥土泥沙。然后当我滑得很累很累,手脚酸痛的时候,后脑勺好像被一个东西突然敲打了一下。然后我就条件反射地转过头去,看到的就是另一棵树。
当江珊再次见到救她的王明华叔叔时,她哭成了泪人。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可能冥冥之中在江珊心里,王叔叔的地位就像是他的父亲。
两岁开始看新闻联播,七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超一百篇文章,获得的近三千元稿费都做了慈善。二零一一年,武汉一名叫黄艺博的小学生火爆网络,他气质十足,小小年纪,一副官老爷外形,左边肩膀佩戴着耀眼的五道杠。当时网友们给他起了一个形象的称号,五道杠少年,如今十年过去,那个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如今怎么样了?
一九九八年,黄艺博出生于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中,但其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父亲黄红章是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公务员,母亲马小丽则在军工系统工作。七岁时王艺博开始每天阅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权威报纸,并在这个时候,父母开始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由于从小培养的气质和组织能力,黄艺博子上学后就开始担任班长,并且在学校内担任学生会主席等职务。
课外之余的王艺博非常关注时事政治,经常写文章,发表学习心得,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一百多篇文章。除此之外,黄艺博还是一个相当有爱心的孩子。他将之前发表文章所赚取的稿费以及自己的压岁钱全部送去了福利院、孤儿院等机构。就这样因为自己的善举和在公共活动上的专注。
进入初中之前,黄艺博就先后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湖北省十佳少年称号,武汉市优秀学生干部、武昌区政府奖学金等等。武汉街巷热议的别人家的孩子,而让黄艺博瞬间爆红的则是一张照片,二零一一年,当时的黄艺博正在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就读六年级。当时他因优异表现被选为武汉市少先队副总队长,这张照片就是在黄艺博当选当天拍摄的。
二零一一年四月三十号,黄艺博系着红领巾,佩戴着五道岗队长标志阅读文件的照片出现在微博上。随后这张照片被大量转发,网友纷纷表示太有范儿了。之后黄艺博的另外一张照片爆出,他左肩依旧佩戴着五道杠标志,胸前依然系着红领巾,但他穿着大号羽绒服,双手插在裤兜里。网友看了这张照片后,纷纷表示官相十足,难道这个孩子当官了?
人们没有讨论黄艺博的文采和爱心,关注更多的则是他的官相十足。之后又有几家媒体相继报道了黄艺博的故事,他们中大多对黄一博的描述是,两岁看新闻联播,七岁阅读人民日报。对于民生的关注超过了公务员的父亲。这一系列报道让黄一博火爆网络,一时间这个孩子被捧上了天。
但是他的父亲对于儿子的爆红却一时间难以接受。甚至他觉得媒体报道过于虚幻。那些天里,父亲黄红章甚至专程请了一天假,待在家里反思,他和妻子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公众突如其来的爆火。虽然媒体们都在积极向上的写文,但是文章底下的评论却都是声讨黄一博的。多数人认为黄艺博故意模仿大人,很讨厌黄一博官像十足的照片。
也有一些家长讨论,明明是青春纯真的童年时代,却要培养成这个样子。对此,父亲黄红章表示,儿子是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还有一些管理的职责,他成长的环境所接触的人,有些时候还要出席一些正式场合。和一般的小孩子不一样,大家所说的官位,也许是这些环境中慢慢养成的。
对于儿子两岁看新闻的事情,黄鸿章表示,我不认为儿子是天才,但黄红章还是坚信自己的培养方式是正确的,但是突如其来的爆红却让黄艺博受到了同学们和网友的偏见。在东方卫视的一则报道中,黄艺博的同学向他投来了不屑的目光。这个镜头大家应该也很熟悉,当初这个小孩甚至也被带红了。网友们称他为不屑弟。
二零一一年八月,黄艺博来到湖北华一技术学校,就读于初一四班。进入初中后,黄一博仍然经常面临记者采访,也时常出席公共活动,这让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一般。全校五百多名学生中,也就只能排在两百多名。不过文采还是有的。王艺博一上初中便是班长,更是年级学生会主席,组织策划能力非常突出。
中考时,黄艺博发挥一般只能在武汉市一所很普通的高中就读。不过黄艺博的初中母校还是极力推荐黄一博到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该校系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省级师范学校。该校的招生办主任在采访时透露,黄艺博中考时并未考上该校,后经其所在初中历届才得到破格录取。
不过,黄艺博进入学校后,在行政方面依然展现了自己的天赋,他在高中里担任了该校团委副书记,这期间还荣获了武汉市优秀学生干部、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在管理方面的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二零一五年九月,黄艺博因为在社会活动方面的优秀表现,获得了武昌区政府奖学金两万元。这两万元他没有交给父母,而是捐给了湖北省水果湖高中树人教育基金。
二零一六年到了黄艺博参加高考的日子,黄艺博的才能自然也受到了985名校武汉大学的青睐。最终,武汉大学向黄艺博发出邀请,黄一博可以参加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但当湖北省高考成绩放榜的那一天,黄艺博却只考了四百七十七分。这个成绩在湖北连个二本都上不了,最后黄艺博只能进入武汉当地一所民办大学武汉学院。黄艺博原本就是一个普通人,他和我们之前了解过的神童完全不一样,他在学习上始终没有展现出任何天赋,他的不幸更多源于一些媒体的无脑捧杀。
红岩烈士黄楠材:为国读书,为国扛枪。黄楠材(1907—1949),中共党员,重庆云阳人,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毕业。1928年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女子师范学校、云阳中学等校任教,利用教师身份从事革命宣传活动。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开设云开书店,以此作为地下党联络点,出售进步书刊,秘密销售报刊《新华日报》《群众》。1949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监狱,同年11月14日牺牲于歌乐山(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时年42岁。
川东行政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的四川地区省级政权机关)1951年10月27日给黄楠材同志的结论是“意志坚定,临死不屈”的革命烈士。作为普通人,黄楠材深爱着妻子李世荣,对妻子细心关切,温柔体贴,希望妻子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怕妻子担心,还说自己在狱中“一切起居饮食与家中并无多大差异。
黄楠材一九四九年被捕后,托人给妻子李世荣带去了一封家书,在狱中遭受了各种酷刑的黄楠材不愿家人担心自己,说自己一切均好。早已做好准备,愿为革命牺牲一切的黄楠材在监狱中最担心牵挂的是六个尚未长大的儿女。但千言万语最后也只能给妻子说一句,盼你好好抚育孩子。二零一五年,黄楠材的女儿黄承志才第一次看到父亲亲笔写下的这封信。此时,距离黄南才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六年。
黄楠材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开县县委书记、中心县委负责人兼特支书记等职。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五日,担任中共开县城乡特支书记的黄楠材武装起义失败,在开县被捕。在当年的四月十五日这天深夜黄承志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黄楠材打开家门,一大群国民党特务冲了进来,翻箱倒柜进行搜查。王先生请跟我们走一趟吧,黄承志最后的印象就是爸爸的背影消失在这一个黑夜当中。
一九四八年,川东把工作重心转到农村,准备发动武装起义,而黄楠材所在的地区也是武装起义的一个重点。但他当时因为他开展了大量的活动,他自己知道是已经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了,所以他预感到自己可能会出事。他就告诉自己的妻子,一共是十二条嘱咐。这十二条嘱托既是一个丈夫向妻子托付家事,也是一个革命者,向同伴交代自己。
黄楠材被捕后,被关押在开县的监狱里。到了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解放军进驻开县,十一岁的黄承志,每天都带着三个弟弟到城外,盼着迎接父亲回家。结果有天他们回来,就看到家里我一堆人给大家哭成一团。黄承志这时候才知道,父亲已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在重庆解放前夕与江姐等人同时被杀害于重庆歌乐山,年仅四十四岁。
黄楠材牺牲后,李世荣独自抚育六个子女,黄楠材留下的十二条嘱托,李世荣抄了一遍又一遍,完成这十二项嘱托,也成为他最大的人生支柱。母亲确实很坚强,所以那个时候他才好多岁,三十四岁,确实这么一个段子,一个人要要六六个孩子,还加上个父亲这样的担子,还有原来书店的一摊子李世荣啊,当年为了云开书店的正常运转,也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借了很多钱来补贴书店。
解放以后,政府是准备把这些钱还给李世荣。李世荣却表示拒绝,她要用自己的劳动挣钱,还这一笔钱。李世荣积极投入社会工作的同时,也对子女严加管教。做人清白待人要诚实诚恳,不要攀比,不要谈你是个什么环境,是个什么条件,你就自己努力改变自己的状态。在黄楠材的嘱托中,有一条是要教育儿孙,为国读书,为国扛枪。
于是家中的六个子女有四个被李世荣送到了部队,为国扛枪。哥哥就在开县第一批招收那个军干校区他就参军了。那就是五一年元月份了,刚满十五岁,不到十六岁,七十多年过去了,黄楠材烈士的六个儿女各有所成。他们中有工人、有技术人员,有教师,有公务人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始终牢记父母的教导,清白做人。
一九四六年春,黄南才与全家一起在云开书店合影留念。这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多年后,黄承志给自己起了微信起名云开枝花,以此作为对父母和过去那段难忘的岁月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