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送的钻石项链掉色了!”近日,湖北宜昌,刘女士发现“军官”男友送来定情信物价值3万余元的钻石项链却掉色了。
据悉,袁某通过某网络平台购买数套军装、军衔、军车通行证等作案工具。随后通过在社交软件注册了昵称为“兵哥哥”的账号,结识了刘女士。
袁某自称自己是公务员身份,已经当兵12年了,现任宜昌某部队副参谋长。而父母在武汉从事医务工作。袁某为了让刘女士相信自己,还给刘女士发了些自己身穿军装佩戴少校军衔的照片。
通过二人的聊天记录显示袁某自称:
我是公务员,现任副参谋长。
我们除了双休之外,每年有个28天的年休假,这是我们特有的。
到时候你随军,我们单位会在军分区给你安排一些文案或者文职工作,待遇和我的级别挂钩。
这样的优秀的男生,哪个女孩不动心?不但嘘寒问暖,还能帮自己解决工作问题,嫁给他简直是前生修来的福气。
刘女士很快就坠入了爱河,二人也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袁某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女士的“爱意”便送了刘女士一条价值3万元的钻石项链。这也让刘女士对袁某的感情进一步升温。
随后袁某便以借口修车、给领导送礼等理由向刘女士索要16650元。
突然刘女士发现这没戴几天的钻石项链竟然掉了色!这一下让刘女士警觉了起来,赶紧向派出所报警。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袁某不但是个冒牌货,更是个前科累累的骗子,先后以诈骗罪、强奸罪、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多次入狱,今年5月刚刚刑满释放,所以袁某对刘女士实施的手段也是故伎重施了。
袁某再次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侵害了群众的利益,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和国家经济秩序,而且严重损害军队声誉和军人形象,干扰了军队的正常工作,影响了军政、军民关系,更是损害了军人的威信。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人民群众与人民军队就像鱼和水,双方谁也离不开谁。人民群众都相信军人、崇拜军人,不法之人就抓住这个特点,去实施行骗。这个案例警示广大女性,网上鱼龙混杂,交友要谨慎,不但要守住钱袋子,更要学会自我保护。#头条热榜##普法行动-律师来帮忙##宜昌头条#
某天,湖北宜昌一个老实木讷的公务员激动地摇醒睡梦中的妻子,大喊:“老婆,我们有钱了!”他妻子迷迷糊糊地随口问了句:“多少钱啊?”“4100万!”他妻子被吓了一跳,一咕噜翻起来。让他老实交代是不是犯了什么错?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老公你不会贪污了吧?那咱们赶紧去自首,这样还能少判几年!”老婆揪着公务员的耳朵警告道。
公务员委屈巴巴地说:“我一个基层公务员,哪有本事贪污这么多钱?这是我写书赚来的,清清白白。”
妻子脸色一变,激动地抱起老公说:“天哪,老公你也太棒了吧!我知道你热爱写作,可没想到你竟然还能出书!”
公务员名叫石悦,从小就特别喜欢历史,五岁就开始读《史记》,《上下五千年》,就连文言版本的《古文观止》,他都能倒背如流。他发现自己对明朝的历史更感兴趣,所以又读了很多关于明朝的史书。
“明”字,是他最喜欢的字,他解释“明”就是明事理、明是非,这是是一种大智慧,一种了解世界万事万物规律之后的通透,而“明”离不开大量的知识做基础。他还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当年明月”,源自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006年,石悦用笔名“当年明月”在天涯论坛上发布了一篇帖子。凭借着长久以来的积淀,浓厚的历史底蕴,石悦的一篇篇文章简直跟壮观的孤塔一般在网络独立,每日“顶贴”之人不计其数,没多久,点击率就直线飙升,甚至高达300万次,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现象级的存在,粉丝每天呼吁让当年明月出书。
他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明矾”,3年后把连载的内容集结成《明朝那些事儿》,一经出版就迅速占领排行榜畅销位置。三年销量破3000万、版税破4000万……连央视都点名怒赞,柳传志等商界大佬也大力推荐这套书。
当时,领导听闻他的“丰功伟绩”后大跌眼镜:这小子不显山不露水,在单位就像空气一样,同事都不正眼瞧他,如果不是因为被央视报道,领导根本就不知道单位有这个人。真没想到,木纳老实的他还有这般能耐。
赚了4100万放在银行吃利息,这辈子都不愁,可石悦仍然朝九晚五上班。低调踏实地做好眼前事,不被虚幻和繁荣的假象迷惑。这也是石悦从历史中学到的:人生短短三万天,要学会收敛锋芒。
这套书后来成为国民史学读本,被评为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持续风行十余年,累计畅销3000万册。每次翻阅这本书,我都会从中受益良多,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比如:黄金家族的覆灭,反映了斡难河旁部落的兴衰;明太祖废除宰相制,象征着与天下掰腕子的勇气;
李贤的复仇,证明道义永远不会缺席;郑和七次下西洋,这是和平友好的丰碑……这些历史事件看似能用几段文字一概而过,但当中的过程却是那般波澜壮阔、振奋人心。
在《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当年明月写到了徐霞客,用这样的一段文字结束了这部205万字的煌煌巨著:
“从俗世的角度,徐弘祖是个怪人,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按很多人的说法,是毁了。我知道,很多人还会说,这种生活荒谬,是不符合常规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问题的。”
“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是吃饱了撑的,人只活一辈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这辈子浑浑噩噩地没活好,厚着脸皮还来指责别人,有多远,就去滚多远。”
有人评价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比正史好看,比野史靠谱。看完《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会惊叹:第一次发现,原来历史可以写得这么好看。
它表面上嬉笑怒骂,但本质上确实是一部正经的正史,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有史料出处,当时有同学还拿着二十四史中的《明史》及《明实录》比对过,各种细节都对得上。
比如:如实记录了张居正的经济问题,比如那顶32人抬的轿子;还有戚继光经常给张居正送礼,可见自己没少白嫖下面官员的礼物,但这不妨碍他们成为英雄.......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人物,大家都是一样的有欲望的人。
石悦在《明朝那些事儿》里,也金句频出:
一、中国人合伙创业都逃不过四个阶段: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
二、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三、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著名史学家毛佩琦、阎崇年称赞说:“他的历史知识丰厚,语言幽默,文字表达浑然天成,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又言犹未尽,是一部极好的历史读物和史料参考。”
俞敏洪说:《明朝那些事儿》写的不止是历史,而是官场,情场,精英,高手的思维,和处世智慧,在历史中明白人性,看透人生,很值得年轻人多读。
读史使人明智,如果你想学习古人的智慧,或想和孩子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到历史知识,不妨读一读《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有着极强的可读性,读起来不会有丝毫的沉重感,反而觉得幽默风趣。有需要的朋友,戳下方蓝色文字或【看一看】即可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