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辍学少年逆袭成大学教授#
这是个真实的激动人心的励志故事。
宋远升,70后,出生于山东临沂兰陵县的一个小山村。14岁初二辍学,搬过石头,下过铁矿,进过煤窑。亲眼目睹工友被石头砸死,立刻意识到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太难。于是及时改变人生大方向,重回学堂。走上人生的快车道,逆袭成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教授。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17岁才进入校门,学习非常刻苦。别人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常常这样勉励自己,最终成为世界名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宋远升从兰陵县司法局的公务员到今天的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路走来,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取,终于收获满满,成为人生赢家
整个社会就是一座大金字塔,有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有的人生活在社会高层。从底层到高层,取决于你的智慧和毅力。
宋教授的励志人生,不但激励当地的学生,也激励我们这些满足于现状的人。
同是来自农村的寒门学子,14岁的煤炭工,逆袭成大学教授;而另一个考上中国政法的大学生,却毅然退学,甚至开始怀疑知识到底能否改变命运。读书真的只是简简单单的读书吗?
真实案例一:
出生于山东临沂兰陵县小山村的70后宋远升,初二便辍学,18岁在矿井干活时,因亲眼目睹工友被石头砸中头部殒命,才意识到苦力也许无法改变命运,还可能丢命。
18岁,他同学已经在准备高考,而他开始重读初中,困难可想而知。已经辍学四年的他开始玩命的学习,因为他再也不想回到靠卖苦力的人生轨道中沉沦。除了努力,别无他选。
中考时,他成了学校四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其中之一。
高中,从高一的排名十几,到高三稳保前三,靠的不过是拼命学,别无他法。最后他成为1995年的兰陵县文科状元,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选择了学费相对便宜的西北政法大学。
大学时他就有了出国留学的念头,硬是把牛津英语词典翻烂了。
1999年,他赶上包分配的末班车,成了县公务员。
家人开心,他却不甘心。他离开体制,考了律师资格证做了三年律师,又开始备考,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读研第二年,大学圆了他的留学梦,留学看重托福分,托福满分677分,他考了639分,是当年华东政法大学出国留学最高分。
2006年,宋远升从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
接着又考取了复旦大学的法学博士,2010年重回母校华东政法大学,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七年后依靠努力,凭借过硬的学术成绩,评上了教授,成了硕士生导师。
而另一个形成鲜明对比的案例:
2014年,唐尚珺26岁,已经参加4次高考,正在准备第5次。
前面几年他虽考得不好,分数却一次比一次高。前一年他过了一本线,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但是他放弃了,因为成绩一年比一年高,他的期望值也更高了,他想考更好的大学,才不负他这么多年的坚持和努力。
春节他借着酒劲说:“我现在怀疑知识改变命运那句话是不是真的,小时候开始蒙了我好久。”
但他依然坚持复读,因为生在小山村,好像除了读书也没有更好的路可以选。
这年高考他考上了吉林大学,因不接受专业调剂,又放弃了。
2016年,第七次高考,他的高考人生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625分,考上中国政法大学。
瞒着家人复读多年的唐尚珺,郑重地对家人说:“妈,我今晚想告诉你一件事。我今年考上了北京一个名牌大学,才敢跟你们说实话。”
母亲看不懂录取通知书,却端详了一会,说:“瞒着我不怪你,我还是开开心心的。父母都希望儿子有出息。你不要操心你爸,操心也没用,专心读书。”
因为除了高考被录取的喜悦,同时迎来的是父亲得癌症的噩耗,并且已经扩散。
父亲说:“虽然他瞒了我很多年,但那种毅力是值得尊敬的。儿子让我感到自豪。”
上了大学,也办了助学贷款,却从政法大学退学了,因为有学校出20000元复读费,父亲化疗需要钱。他觉得亲情比上大学更重要。
最终父亲还是走了,唐尚珺的高考路还在继续,573分,619分,重庆土木放弃,继续复读……有人说他今年还在复读。祝福他今年考出好成绩,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南珞洛 珞洛也只上了一个普通二本大学,怕父母负担太重,我放弃填报需要多读一年,且费用较高的建筑设计专业,最后调剂到一个自己想都没想过的专业。但我接受了,只要还想努力,我想总能找到机会。
我想说人生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是不用怀疑的。但更重要的是懂得在遇到机会时,做出正确的选择。若做出不合适的选择,盲目的努力只会让自己更加茫然,感伤付出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甚至怀疑人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您选择用上大学来改变命运了吗?对复读有什么看法?欢迎关注@南珞洛 留言讨论。
#高考季# #人生#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