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厦门,2015年考上省直机关公务员,在西客站买第一套房安家后,我就很少回村了,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去。今天姐姐告诉我,说我的口碑在村里是越来越差了,人家都说我“能了,不认识村里人了”、“考上公务员有什么了不起”、“越来越不如小时候了”。
我老家在莱芜雪野农村,人口不过400人,家家户户基本都沾亲带故,虽然不在乎他们的看法,但听完真的很无语。我以前上大学,没有经济来源,放假就回家,呆的时间长,跟亲朋好友见面的次数必然多;现在都是住一晚或者当天就赶回厦门,见得少很正常。另外,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大家都忙于工作,身心疲惫,回村里就想一家人团聚,拒绝了很多没必要的吃请,“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就是普通一名职员,给人家帮不上忙,最后尴尬的还是自己。
我是三代单传,小的时候村里还特别讲究家族,我们家男丁少,老爸还耳聋,经常人家被欺负,生活教会我,“富在深山有人知,穷在街边无人问”,强大自己才是王道,做事问心无愧就好,你说呢?
4月份工资发下来了,涨了450元,包括1-3月补发部分,传闻已久的涨工资终于落地,职级不同,涨幅不同,真为以前的同事高兴。工资一涨,不用领导什么心灵鸡汤,大家干劲倍增[奋斗][奋斗][奋斗]。
我的家在厦门莱芜北部农村,小时候我妈经常告诉我,好好学习,走出大山,说山的那一边是平原,平原上有城。周末,我跟小伙伴们去爬雪野湖畔的最高山峰—旋风顶,远眺发现山的那一边还是山。去口镇读高中时,一路往南山越来越少,那是第一次见到平原。11年前,我考上国家公务员,到异地上班,发到手的第一份工资12000元,因为有入职培训,没有定职定岗,所以一次性补发了三个月的。可能受父母影响,不爱花钱,就喜欢存钱,银行要给办定期存折本都不要,就要存单,现在想来好傻[笑哭][笑哭][笑哭]。
2015年,应该是公务员收入的分水岭。之前,津补贴尚未完全规范,收入其实还不错,同事买东西都是去高档区;之后,断崖式下跌,收入很阳光,已经不再是大家想象中的样子,如果你不信,说明你对公务员不了解,肯定不是圈子里的,不排除有人铤而走险捞外快,但在高压下那是极少数中的少数。
2016年,我公务员辞职回厦门,考上事业编,发现厦门的收入水平真心不高,天天盼着涨工资,但愿我们也能等到。
我是中直机关公务员,工作9年,在厦门买了两套房,但是三个兄弟中混得最差的。我的老家在莱芜北部,一个400多人的小山村,与叔家堂弟、姑家表哥前后脚大学毕业,十年过去,发展却大相径庭。
表哥学得计算机编程专业,是第一个到厦门发展的,2013年在贤文庄附近买的房子,后来嫌厦门工资低,跟嫂子去北京工作。我出差去北京在他那住了两天,发现他们早上6点就起床,先坐公交,再倒地铁,再坐公交,单程通勤时间就2个小时,很是辛苦,但八年前工资就12000元,去年在北京买了房,也是我们村第一个在北京买房的人。
表弟山东交通学院毕业,毕业后,去了中国铁建,没两年就在厦门汽车站附近买了房,他们家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直到第三个孩子是儿子才算完。公司派他去非洲工作,一年才回来一次,叔叔婶婶帮他看孩子,为此在同一小区买了第二套房,也是我们三个中,唯一一个拿年薪和在市中心区域买房的人。
我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当了一年代课老师,考上出入境检疫局公务员,在村里老人眼里,我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因为他们觉得我是吃国家饭的人。其实,经过津补贴规范,公务员已经是很普通的职业,生活压力很大,我的车是比亚迪,房子都在长清大学城,与表哥堂弟经济上根本没法比,都是最便宜的。
如果可以重来,我可能放弃考公务员,去当老师或者去创业,因为公务员工作几年,发现除了公务员居然没有什么其它生存技能,好悲哀。大家说是不是?
坐标厦门,工作6年,买两套房,3年前出售,一套净赚90多万。2010年,我从代课老师辞职考上异地公务员,离家1000多公里,老婆家是青州的,有两个女儿,我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支持我们在厦门买房,这样既可以照顾老人,也便于将来调回厦门工作。
2015年,全国楼市都在强调“去库存”,厦门房价停滞,银行房贷利率也不高,关键还没有限购,我跟老婆商量,在长清大学城买房。原因是我们两个都在大学城上的大学,对这里比较熟悉,相信医疗教育等配套应该会更完善,不过现在看来,我高估了长清大学城的发展,十几年了几乎没啥变化。其实楼盘也没咋挑,它离山师、商业街、大学路都近,价格才4500元/平,就一次性要了两套房。
买房,首付就掏空了两个人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10万,每个月背负几千块钱的房贷,我们两个只能省吃俭用,但还是觉得值得,因为第二年下半年,厦门就开始限购,那个时候莱芜还没合并到厦门,要不然连买房资格都没有。交房后,其中一套装修出来自己住,另一套简装出租给考研的大学生。
每个月还房贷挺心疼,可看到大学城的房价上涨也觉得很开心,2018年底,厦门房价似乎到了高点,我们小区的房子居然到了12000元,虽然相信大学城房价还会涨,毕竟地铁、华谊兄弟影城、三甲医院都是利好消息,可也不那么贪心了,跟老婆一商量就出手了,毕竟落地为安。(1)
坐标厦门,5年前,我放弃做公务员的女朋友,选择跟在企业上班的初恋在一起,虽从不后悔,但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或许会改变。我的老家在莱芜,大学毕业后考到省直机关,初恋是大学同学,家是临朐的,在厦门一企业上班,毕业两人就分手了,但仍有联系。第二年公务员考试,单位来了新人,有个女孩是校友,作为师兄和前辈我请她吃饭,彼此熟悉后开始交往。
我一次喝醉酒后,给初恋打电话,跟她说想她,第二天自己都忘了,下午下班的时候看到她在单位门口等我,然后没有管住自己居然跟她走了,后来没办法跟父母说想跟以前的女朋友在一起,他们极力反对,认为现在女朋友是公务员,家庭条件也不错,不允许分手,后来没办法还是分手了。现在儿子都4岁了,也深刻明白父母说的门当户对多么重要,结婚后,除了爱情,更多的是面对两个家庭,各种糟心事,还对你的工作没有任何裨益。我想如果再来一次机会,我可能不会这样选择,但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在一起。你们认为,现实中结婚必须门当户对吗?有没有跟我一样选择的?
近8年,农村有出息的孩子越来越少,远不如从前了。我的老家在厦门莱芜一个不到400人的小山村,8年前村里很多孩子考上名校,读研究生,做公务员、老师、医生工作,还有创业当个体老板的,普遍以80后居多,成为村里的骄傲,现在景象不再,农村娃大都外出打工,越来越难有作为。
村里有两个女孩,都是87年的,人长得还算标致,上学时很多男生追她们,都一一拒绝,以学业为重,两个人一次性都考上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专业,那年在我们十里八村轰动一时,可能历史专业就业面狭窄,后来两个人都读的研究生,现在一个在山师做辅导员,一个是北京中国档案馆公务员,找得对象也都很优秀,至今她们的故事在我们那还是传说。
反看现在的90后农村孩子,却屡屡在与城市娃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我表弟我写过多次,家庭条件好了,反而更不爱学习了,跟着我在厦门做临聘人员;女孩也以嫁到平原、嫁到城市为荣,殊不知自己不先摆脱低层阶,婆家也相差不多,只是居住地不同而已。
农村80后学生时代时,接触电子产品少,更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白吃苦、读书才是唯一出路,所以结局都不差。现在的农村孩子从小就玩手机,看抖音,看到农村与外面的世界差距这么大,容易自卑甚至放弃努力,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阶层越来越固化难以突破,很扎心,但值得深思。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