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头条写作很长很长时间了,虽然每天辛辛苦苦推送文章,但是因为不懂自媒体写作的规则,写出的东西不接地气,无人问津。今日头条要求用大白话写文章,语言越直白越受欢迎,内容越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展现量越高。
可是,由于读书太多,满脑子理论,我不会写直白的文章。从小到大,老师告诉我,作文最怕写成一条直线,一潭死水,平平淡淡,人见人厌。文章应该像河流,九曲十八弯。应该像山脉,既有高峰,也有低谷。像海洋,一会儿安静,一会儿喧嚣。
进入网络时代,一切都变了。阳春白雪被冷落,下里巴人受追捧。普通老百姓读书并非为了修身树德,陶冶情操,而是为了寻求刺激,消遣娱乐。房贷车贷压力山大,教育医疗没钱免谈,在这样糟糕的情况下,怎么可能静下心来欣赏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呢?
渐渐地,有人告诉我,自媒体的主题内容必须垂直才行。写什么就专门写什么,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试图取悦每一个人。连续好些天,我专门围绕男女的不同写作。每天写三五篇文章,争分夺秒,废寝忘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垂直写作和自由写作一样,我的文章依然无人关注。
除了尽人事听天命,我还能做什么呢?不是我能力太差,而是高手太多啊。
对下面这片文章说说看法:
文章总体上说的比较客观,作为公务员应该勤勉、自律、务实,但是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作为公务员那些衣着简朴,做事低调的公务员就都是人民的好公仆吗?那些衣着光鲜一点,做事高调一点的就不是好公务员吗?就李副局长来说,有的人说她在读文件时用手指着,一字一字的读,文化水平欠缺,可是你换一种思路想一想,一个五十六岁的人,如果眼睛近视或者眼睛花了,不用手指着看不清楚,是不是就得用手指着?那有的人又说了,眼睛花了可以戴眼镜啊,我想说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想法也是不同的,有的人不拘小节,时刻戴着眼镜,可有的人就是想在大众面前表现的形象好一些,不想戴眼镜,这不是自己的爱好吗?为什么非得按吃瓜群众的想法呢?说人家指着字一个一个的读没文化,怀疑人家的水平,你可以怀疑但是不能侮辱人家,不能造舆论,人家是不是一个好的公务员,组织自然是会搞清楚的,请大家不要担心。
跟一个体制内的朋友聊到李局事件,他说李局这次一点都不冤,他说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公务人员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尤其在反腐倡廉方面,几乎是不留死角,都是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但是李局在公开场合,尤其还是在疫情发布会上的表现他很难理解,按道理这样一位老同志应该有对政策和社会大环境下,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提倡做,什么事情杜绝做,都应该有很好的环境判断,他举例说,现在的公务人员哪怕是跟群众一起吃饭都很少有叫的动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收礼更是几乎不可能,别说公务人员,就是国企的干部现在也非常自律,因为这两年大环境不好,老百姓生活很艰难,人就怕对比,如果你一天衣着打扮什么都比老百姓要舒适要好,那就别怪老百姓骂娘了和不满了,如果收礼的话,一点小恩小惠,万一那天送礼的人生活上不如意,你答应人家的事情没办成,一个举报纪委就必须介入,何必为了一些小恩小惠搭上自己的前程,还有他说现在老百姓找到政府部门办事情,只要是合理的,一般都会很热情积极,因为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动不动掏出手机录个视频,或者来个录音,回头倒霉的还是自己。
不过他说这是好事,从侧面让公务人员回归初心,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很多时候即使现在没风险,搞不好十年后你要了你的命,所以都很自觉,至于李局这样的,他说很不理解,老百姓本来就是因为疫情被搞得很不舒服,结果她还出来穿金戴银的刺激老百姓,这样的不倒霉谁倒霉,总之我平时接触的公务人员这几年变化很大,这是实情,大家都在共克时艰,而云淡风轻,风景这边独好的是少数,而且基本上最后都栽了,只是不像李局这样搞得人尽皆知。
美女官员李少莉已成网红,目前还无定论,站在公正立场上讲,一,在正式公务场合必须讲究着装,这是礼仪之要,也是公务之要,但穿金戴银肯定不合适,这是公务员例行公务活动一个基本要求。同时会务上是正规场合着丝巾也不易提倡,尤其是艳色名贵。这应该是少莉同志失误。二,对于朝本宣科,指字念稿,一方面是不成熟,一方面是认真。说明业务不熟悉。不是明错特错大错。三,就以上两点我们抓住不放,总感生态氛围不好,纠辫子,打掍子,我们吃的亏还少吗,如果就凭这两点去做文章,非弄个丁卯来,非搞个水落石出,掘地三尺,搞的四面楚歌,这种政治生态不易提倡,何况少莉同志是一位优秀工作者,是一个崇尚美德,天性爱美的女人。所以,我们应该秉持保护同志,爱护干部,促进工作大局出发。就事论事。批评教育,谈话提醒。纠错鼓励去处理。
#大学毕业后应不应该考取公务员# 公务员队伍作为政府的管理者和执法者需要高素质人才,国之幸民之福。但一个投机腐败分子钻进来则国之悲民之愤。现在就会一个本科生是走向社会的基本条件,当好一个公务员是需要综合素质而不过高要求专业。当领导要求组织和领导能力,通过文章口才行动把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充满信心完成任务,达到目标不是每一个本科生就能做到的,也需要高智商的研究生博士生。所以一个本科生考公务员只叫找了一份工作不存在应不应该的问题。
公考如何选拔尖创新人才呢?
我们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的路线确定后,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就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公务员考试也要重视选拔拔尖创新人才,而申论是衡量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公务员考试中应加大申论的分值比重,至少占总分值的70%以上,申论要写成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见解独特,材料繁丰、论据充分,逻辑细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规范。
#公司辞退员工,已经办理完离职手续,公司不给离职证明,怎么办?#
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可要求赔偿因未开具离职证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问题】公文写作中怎样规范使用汉字?
【解答】我们知道,汉字有10万多个,但是常用的汉字也就是有3500个左右。公文是文章,而文章又决然离不开使用汉字,它是构成一篇公文的最基础元素。
关于公文中的用字问题,《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有明确规定。即“公文中使用的汉字……,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第十九条中还进一步规定:公文要“表述准确,文字精炼。”这些,就是对公文中文字使用的规范化要求。
那么,公文用字怎样才能做到规范呢?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制定并正式颁布的用字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写繁体字、异体字,更不随意滥造简化字。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包括公务文书中的文字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公文写作实践中应当严格遵照执行,以确保公文用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此,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是不写繁体字。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公布并分批推行后,繁体字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即凡面向公众的社会用字必须规范化,要使用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只能用于古籍整理出版、文物古迹、书法艺术等方面。据此,公文用字应以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为准。
其次是不用异体字。废除异体字是国家文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955年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除翻印古书或用作姓氏以外,一般不能再用。对此,公文写作也需依照执行。然而,在实践中,这些不规范的异体字仍时有所见,应当坚决加以纠正。
再次是不要滥造简化字。公文中使用简化字应以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的《规范汉字表》为准。凡是不符合此表中规定的简化字,都是不合规范的,不能使用,更不能随意滥造。公文中如果运用不规范的简化字,或者随意滥造简化字,势必影响各类公务信息的传递,甚至严重损害公文的质量和效用。
紧张什么?真金不怕火炼!请不要混淆视听——请问:穿戴奢侈品炫富,符合国家公务人员的着装要求吗?!//@左大摄影:最最有良心的文章,为你点赞!没办法,这年代,关键是喷子们心里阴暗![捂脸]
道法自然王恶炒李少莉的“喷子”们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