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文化|黄姓科甲簪缨轶闻
江夏郡紫云堂
(1)黄孟伶七十岁中进士
黄盂伶,宁德崇,又字广成,湖北安陆人,生于唐高宗仪凤丙子(676年),是黄棉十六代孙。黄孟伶一生勤奋,学问渊博,但不得志,屡考不中,直至唐玄宗天宝丙成(746年)七十高龄时才中进士,官任西台御史之职。
(2)黄得礼父子荣登状元
黄得礼,字执中,宋元褚三年(1088年)中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去世后葬于江西临川鹤仙峰。娶妻范民生六子:长子黄彦辅,宣和辛丑(1121年)状元,官至朝列大夫。次子黄彦弼,任承仕郎。三子黄彦方,南宋绍兴十二年(1141年)中进士,官任鄂州教授。四子黄彦平,宣和辛丑年(1121年)中进士、榜眼,官至吏部郎中,朝议大夫,著有《三余集》。五子黄彦正,与兄彦平同登进士,高中探花,官至朝议大夫。六子黄彦直,进士出身,走上仕途b
黄得礼家一门二状元五进士,个个为官为宦,时人传为佳话,使丰城黄氏更为显赫荣耀。宋徽宗赵佶亲自接见黄彦辅(长子状元),黄彦平(四子榜眼),黄彦正(五子探花)三兄弟,并御赐诗一首予以赞扬。诗日:“黄河曾见几番清,未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魁星昨夜朝金阙,皂盖今朝拥玉京,胜似状元并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
(3)黄惟寅八子八尚书
黄惟寅,为丰城黄氏第十二世孙,其官至六部总尚书,封银青光禄大夫。全部是尚书,都走上了仕途。长子黄敏学,任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次子黄敏功,任户部尚书,赠荣禄大夫。三子黄敏中,任礼部尚书,奉仪大夫。四子黄敏景,官居兵部尚书,赠朝散大夫。五子黄敏凝,任刑部尚书,赠通仪大夫。六子黄敏亨,任工部尚书,赠奉仪大夫。七子黄敏仍,封兵部尚书,赠通仪大夫。八子黄敏礼,封礼部尚书,赠奉仪大夫。
黄惟寅一门八尚书,还有一个女婿也封户部尚书,朝散大夫,一个侄子黄敏德官任登仕耶,真是二个大富大贵的官宦家族。这时正是南宋晚期中国社会多事之秋,元军逐渐南下,丞相京党向皇帝上奏,力荐黄惟寅父子领兵抗元,京党奏日:“皇帝陛下,黄惟寅八子一婿,俱谋略深沉,骁勇莫敌,应起义师,首领克敌,自是暗度众志成城之良策也。“南宋皇帝阅奏后,即下一道圣旨,在金銮殿召见黄惟寅,封他为六部总尚书,银青光禄大夫,授命他统帅全军抗击元兵,为国效力,保家卫国,黄惟寅老当益壮带领子婿,亲赴前方,血战沙场。后来去世,举行国葬。皇帝还特命金紫光禄大夫,开国公徐经孙为黄惟寅撰写墓志铭。
(4)黄均九子十尚书
黄均,字君章,官任柱国将军,后又赠大中大夫。他培养出九个杰出的儿子,名扬天下。
长子黄德阳,考取宋景德丁未年(1007年)进士,官任吏部尚书。次子黄经阳,高中宋咸平辛丑年(100 1年)状元,官任户部尚书。三子黄节阳,宋祥符乙卯年(1015年)解元,中齐、贤榜进士。四子黄政阳,与三哥节阳同榜进士,官任刑部尚书。五子黄瑛阳,与三哥四哥同榜进士,官任工部尚书。后殿试状元,任通议大夫。六子黄俊阳,宋嘉祜丁酉年(1 057年)章柯榜进士,任礼部尚书。七子黄锦阳,中嘉枯丁酉年举人,初任给事郎,后任礼部尚书。八予黄绣阳,宋嘉褚辛丑年(1061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九子黄文阳,在皇祜年间考取进士,荣任刑部尚书。还有一个女婿陈氏,也官任尚书。因此,世人给予“九子十尚书“的美称。九个儿子都当上尚书,其中还有两个高中状元,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5)黄元吉一门十三进士
黄元吉,字德中,黄瞻之长子,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英雄豪杰。虽一生未入仕途,但十分关心子孙的培养,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娶妻刘氏,生三子:长子中理,赠光禄正卿。次子中顺,三子中雅,官大理寺评事。有七个孙和两个曾孙及四个玄孙高中进士。七个孙是黄茂宗、黄茂谒、黄渭、黄浃、黄灏、黄注、黄浚,两个曾孙是黄庠、黄序;四个玄孙是黄公麟、黄公虞、黄公骥、黄大同。黄元吉一门十三个进士,创造了黄氏历史上罕见的奇迹。 .
(6)黄石一封家书表忠孝
深圳沙头下沙名人黄石,号秋崖,生於宋嘉定十四年(122 1),三十八岁登开庆元年(1259)周震尖榜进士;是当地最早的一名进士,初任梅州程乡主簿,升参军,敕赐迪功郎。
民间流传黄石的一首《勉子》诗:
亲在从来不远游,除非不已坐沙头。
北堂天冷频调养,南麓春回迂早秋。
我去只知为国计,尔归宜作处家谋。
一门忠孝须全在,莫学圣贤习下流。
此诗成于宋末,黄石为了护卫宋室,抗击元军,转战南北,为国尽忠。同时也为了家乡的亲人,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黄敏政,送回家乡尽孝,于是写下此诗勉励儿子,一扎家书诗笺,充分体现了黄石爱国思乡的真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