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
老婆没回微信,来了场“突然袭击”】
“老婆大人,跟你说一句迟到的新年快乐呀!”2月14日,正月初三,天台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鲍东来给妻子发去一条微信语音。
今年春节,除了大年三十在家里匆匆吃了顿晚饭,鲍东来几乎都在派出所里度过。
发完后,他盯着屏幕等了几分钟,但一直没等来回复。“她可能忙着吧”,他有些不舍地关掉了微信。
鲍东来的妻子张萱平也是民警,在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做后勤。对这对夫妻来说,“把节日过成工作日”已是婚后生活的常态。
记者手记: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对年轻的警察夫妻是平凡的,但也正是这份平凡,让我窥见了人民警察的付出与伟大。
诚然,穿上那一身藏青蓝之后,坚守岗位、守护平安便是每一名警察的责任。但责任之下,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心甘情愿”和“无怨无悔”。

采访鲍东来和张萱平的时候,他们挂在嘴上的话是:“这份工作就是这样的,没有办法,习惯了。”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在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没有一点点抱怨。
我们说起警察,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他们穿着警服、威风凛凛的样子,却很难想到在一些看不到的角落,他们也会因为没法陪伴父母爱人,见证孩子的成长而暗自蹉跎。
这也是一种牺牲。
收到意外惊喜
鲍东来万万没想到,没回微信的妻子,居然带着两个孩子搞了场“突然袭击“。
中午1点不到,草草吃完中饭的鲍东来一头埋进工作。“鲍东来,你老婆孩子来啦!”同事的叫喊,让他有些懵。
那头,张萱平牵着两个孩子,笑盈盈地走了进来。5岁的儿子和7岁的女儿互相“推搡”着,抢着提一个蛋糕。

看到鲍东来,两个孩子冲了上去一人抱着他的一条腿撒娇,张萱平轻轻说了句:“去年一年辛苦了,节日快乐!”
“不是应该你给老婆过节日嘛,怎么反过来了?”看着幸福的一家子,同在派出所值班的同事打趣。“他忙嘛,谁给谁过都是一样的。”张萱平悠悠地说。
“功勋章”里有你一半
张萱平的父亲是警察,或许是因从小在警察家庭长大,她对丈夫很少有时间陪自己这件事,从来不埋怨,反而常常跟丈夫说:“你忙案子就好,家里不用担心,有我。”
鲍东来回忆,为了不打扰自己办案,妻子生大女儿的当天,没有告诉他,等他赶到医院的时候,孩子没几分钟就落地了;小儿子出生的时候身体不太好,一落地就被送去治疗,那时自己没时间多陪陪伤心的妻子,第二天就回到单位工作。
“在她最艰难的时候,我没有陪在身边,哪怕老婆不怪我,哪怕是以工作忙作为理由,我也不能够原谅自己。”鲍东来说。

“就算你要陪我,我也会催你去工作的。”张萱平在一旁听后,马上“反驳”了丈夫。
这些年,鲍东来连获“十佳人民警察”“办案能手”“优秀公务员”等荣誉,他说,这些“功勋章”里有妻子的一半功劳。
“照顾好自己身体”
“有人在附近银行闹。”就在一家人开开心心吃蛋糕的时候,城南派出所接到一起警情。
“注意安全啊!”见丈夫拿上警用装备出警,张萱平叮嘱道。
鲍东来匆匆赶到现场,得知当事人是位卖面皮的阿姨,做生意时误收了6张100元假币,拿到银行存钱时,被告知假币要被没收。
卖面皮是小本生意,赚的都是辛苦钱,阿姨急了,死活说自己不存了。鲍东来到达现场后,耐心跟阿姨讲解了假币流动市场的危害,并留下她的号码,告诉她以后有需要会多去买她的面皮,这才让阿姨的情绪平稳下来。

鲍东来处理完警情回派出所时,张萱平仍在等他,得知是起普通警情后,张萱平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有好几次出完警他回家来,我看到他手臂上有抓痕,还有牙齿印,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我很担心。”张萱平说,2014年,鲍东来在一次出警时,因为太着急,在楼梯上摔了一跤,导致左膝受伤,本以为只是小伤,可没想到去年旧伤复发了,“怎么会有你这样的人,自己身体情况怎么样都不知道嘛?”在张萱平的印象中,这是她为数不多对丈夫发火的时候。
2月14日下午,张萱平在丈夫办公室陪着他工作了好一会儿才离开,她向丈夫要了一个新年承诺: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当晚,鲍东来要在派出所通宵值班,临走前,张萱平再一次嘱咐:“晚上有时间能多睡一会儿就多睡一会儿,别硬撑,听到没有……”

人生能做到这三件吉祥的事,就是福气
平时我们送祝福,喜欢说“祝你好运,一生好运。”
怎么做才能吉祥呢?概念往往很模糊,甚至很多人说了就忘了,不把它当回事。
战国时期,楚王喜欢各种各样的鸟。大臣们投其所好,不仅送鸟,还频频称赞。
只有荀卿不以为然,说:“听说君 王有三吉:圣人为上,丰年为下,凤凰麒麟为下。”
不难发现,人生中最吉祥的东西应该是以下三样。这样做是一种福气。
01
第一件事:遇见上级,合作共赢。
“贤者为先”的初衷是广纳贤才。
有了一群贤人,国王才能运筹帷幄,拥有领导天下的智慧。
三国时,刘备遇到关羽和张飞,从此有了左膀右臂,为霸权打下基础。后来身边有诸葛亮,庞统,赵云,文官武官等都拥着。
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是因为他身边有管仲、包、宁启等人。当管仲、包等人相继去世后,的霸权也就落寞了。他死后,几百天没人关注。

在刘邦结识了张亮、韩信、萧何等人之后,他的人生理想逐渐清晰起来。在任何一个十字路口,都有人替他选择,都是对的。
国王需要贤惠的下属,普通人需要精诚合作的聪明人。
我同学小李大学学的是兽医。毕业后去了很多地方,都没那么称心如意。进厂打工也累,他也不太愿意;公务员也没考上。
他的一个农村亲戚经营一个养猪场。他主动提出帮忙。
本来亲戚也只是“瞎折腾”,没觉得自己要发财。但在小李的帮助下,养猪场效益迅速上升,规模迅速扩大。
现在,小李成了养猪场的股东和技术员。他的亲戚已经赚了很多钱。
好马配好鞍。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必须遇到一个高人,一次“成就对方”。
要学习,遇到好老师,彻底改变自己;创业要有好的伙伴,并且进行到底;有个好家庭,互相尊重对方是客人。就是养老,也得遇到好保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人生就会吉祥,万事皆顺利。
02
第二件事:事业皆顺利。
事业稳居,顺利赚大,必须是吉祥的,但你要清醒地认识到,事业的顺利努力和运气也都是必须要有的。
种过水稻的人都知道,如果收成不好,再怎么努力也收获不了多少。夏天持续干旱导致稻田无水,无能为力。秋天下大雨,稻子在地里发芽,令人心碎。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天气的变化对他们的收入影响不大。“好天气”主要体现在发展机会、工作导向等方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即使你极其聪明,也只能一事无成。
南宋时,宋高宗为宋孝宗掌权腾出了空间。
每当临安下雪时,宋高宗都很高兴,也请文人写诗。宋孝宗紧随其后,以官方的名义收集漂亮的文本。
有一个叫甄龙友的书生,在大臣于手下做官,。他笔墨一写,写道:“双玉杯深,五云阔,不妨常醉。看来不是飞花,而是大丰收。”

雪花纷飞,既是宫中的幸福,也是人间的繁华。甄龙游的诗让宋孝宗非常高兴,他一举手,就被任命为翰林院的修订官。
收获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更是一个人的格局。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年初的时候,我们安排了大家的工作,分配了收入和支出。到了年底,要举行庆功宴。
每个人都有存款,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窗外有雪,家里有暖气,心里有温暖。这是你在过年期间得到的“好运”。
当你把自己的致富经历告诉亲朋好友时,真的是“送好运”,比一句空洞的祝福好一百倍。
03
第三件事:有希望,人生有定数。
凤凰和麒麟,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战国时期,楚国的王子养了一只猫头鹰,然后用梧桐树的种子喂它。他希望鸟儿能发出凤凰的声音。

沈骏说,“鸟类有一种天性。不管他们吃什么,他们永远不会改变。”
王子不听,还是用原来的方式喂鸟。
春秋时期,孙氏叔叔的马夫去砍柴,得到了一只奇怪的野兽。
大家都觉得不吉利,就扔了。
孔子看后,以为是麒麟,曰:“天子布德,太平之时,林凤贵龙必先吉。”
古人的说法和做法有去了解一下,麒麟和凤凰代表的希望你也就明白了。好事我们也都希望他的发生,也许我们一辈子都得不到,但坚持下去就会有积极的人生观。
有句话叫心中有希望,人生不凄凉。一盏灯不能照亮整个世界,但它可以指引方向,驱走恐惧。
晚上加班回家,看见门口亮着灯,顿时觉得暖洋洋的。这是一个美好家庭的期待。
读书的时候,我们想成为“飞出山沟的金凤凰”。长大后,做龙凤胎是一件幸运的事。
04
要获得“好运”,必须从改变日常生活开始。

当好事发生时,问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来带来好运?”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问问自己“你犯了什么错误,导致你的好运失去了?”
如果你不能做你想做的,你可以做你想做的。有了严格的修养,一切吉祥之事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善待他人,好好赚钱,有明确的方向,这样最好。
【潇洒桐庐擘画“县域法治首善之区”实践蓝图】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2006年4月,浙江大地,春意正浓,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战略部署。号角吹响,桐庐闻令而动。15年来,法治带来的改变悄然呈现在桐庐县域治理的方方面面。
在2021年最新公布的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名单中,桐庐名列前茅。
“重要窗口”显担当,风起扬帆正当时。当前,桐庐始终坚持狠抓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将法治思维贯穿党的依法执政、政府决策行权、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奋力朝着“县域法治首善之区”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为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找准全域法治建设要点,桐庐建立全面依法治县督察制度,探索党委巡察与法治督察有机结合,实现对49个单位督察全覆盖。县域法治督察制度被省政府评为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
法治建设是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法治观念要在社会上养成,首先要在执政者心中养成。桐庐以提升“关键少数”法治意识为突破口,努力带好依法治县的“火车头”。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自2014年开始,桐庐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为主导,陆续推出“行政负责人讲法”,新晋公务员、法治队伍、乡镇干部履职能力系统提升计划等各项工作机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围绕会议研究讨论的重点议题展开学法活动,树立起“依法决策”的理念,让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职人员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到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截至目前,累计学法百余次,在全县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尊法、学法、讲法、守法氛围。

2020年7月,合村乡招投标中心工作人员刘女士听了一堂“普法课”,讲师正是原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以前我们对村级工程管理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缺乏专业、全面的理解,县里了解到我们痛点和需求后,开始有计划地安排普法课。先学法再开展工作,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刘女士说道。
执法有尺 推动法治与改革并行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近年来,桐庐陆续建立起政府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重大行政决定合法性审查制度,把合法性审核作为政府发文流转的必经环节,推动法律顾问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化。推行“数字+决策”,建立县乡两级政府决策事项电子信息平台,重大决策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全程网上运转,全程数字归档。2018年以来,县政府200余项决策全过程网上运行,把住了程序关。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聚焦“三大领域”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桐庐梳理出的12张问题清单成为“浙江建议”,经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助力国家层面打通改革与法律法规衔接“绿色通道”的重要依据。
通过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开展掌上执法全省首批试点,桐庐打破了监管“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的协同监管高效运行。目前,全县执法单位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网上办”、简易程序“掌上办”均实现100%。
桐庐还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化省级试点合力,建设行政执法监督数字平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诉讼败诉率逐年下降至3.2%,为杭州案件最少、败诉率最低的区县。
健全机制 探索基层治理新“招”
乡村治,百姓安。近年来,桐庐从县域法治建设末梢入手,将法治乡村和数字乡村、创业乡村等5个领域乡村建设作为打造美丽乡村3.0版的核心内容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说到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桐庐县村村有好做法、乡乡有金点子。针对乡村自治制度约束不够等问题,桐庐全面推行基层民主协商、矛盾纠纷民主评议等制度,实施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五议两公开”,实践探索出“楼下书记”“君山议事会”“合意庭”“爱莲堂议事”“芦茨红议事+”等基层民主协商品牌,法治乡村建设的制度基础不断夯实。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为抓牢法治乡村队伍建设,桐庐建立起村(社)干部候选人任前测试、村干部任中培训、年终述法制度,提升村社负责人法治意识;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选拔优秀村(社)委会干部、居民区楼道长、村民小组长作为基层法治“领航人”;推进“法检联村、律师结村、协警驻村、部门援村”,力促村(社)末梢微治理法治化;将“签合同找律师”“有纠纷找调委会”“有疑难找司法所”的理念植入村民日常生活,让普法更鲜活、用法更接地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对于法治建设的未来,桐庐已绘就出清晰的轮廓。潇洒桐庐将秉持夯基固本、实践创新、融合集成的理念,努力把县域法治建设的先行优势转化为领跑优势,擎画“县域法治首善之区”的实践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