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优势分析
公务员
优势一:研究生可以报考限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岗位,相对本科岗位,竞争小一些。如果加上有工作经验或基层经验,那么会比本科岗位更加有优势。
优势二:国内部分重点高校的同学,直接通过定向选调的路径考入省直机关。竞争难度比省考低,发展前景好。
优势三:部分省公务员考试限制本科生户籍必须为本地,研究生部分不限户籍。
全是重点!人民日报发布的《学习纲要》阅读笔记,公务员国考、省考都能用得上[飞吻]
#四川省直机关公开遴选选调公务员194名#(人民日报)
跟你说说的我的遴选小技巧 --乡镇公务员上岸干货
首先:
满足乡镇最低5年服务年限
连续3年考核等次称职以上
年龄不超35周岁
本科及以上学历

其他具体要求见招考公告
一、密切关注当地内容,找准“信号塔”
省直、地市遴选的重点一般是结合当地重点工作。一定要通读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基本情况和特色口号,比如报告中带双引号“”的表述;一些被政府及主流媒体点赞的先进工作经验,XX视察当地的重要讲话精神,关注当地政务党务公众号、政府网站,学习省、市主要领导讲话精神,视察重点工作信息等等,了解清楚当地特色工作,可以大大提高预测题目的命中率。
二、归纳总结最新热点,打好“基本功”
结合当地实际和自身理解,把每个热点总结一套万能框架,按照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分析原因或者存在问题)——怎么办(解决对策)的框架,一定要选取你觉得最出彩并且能记住的进行归纳总结,考试时只写一套答案,所以多背无益,只背一套即可。

三、反复加强背诵记忆,用好“笨方法”
背背背!!!概括性的小短句,小标题,XX重要论述,各种公文框架,段落内容,万能对策、名言警句等等,都需要加强记忆背诵。在考试中在极短的时间内,任何人能苦思冥想写出非常出彩的答案都是非常难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巧用“拿来主义”,将一些好词好句,亮点表述合理借鉴一下,填到自己的答卷中。背诵方法无非就是一个词“反复”,背一遍有个大概印象,背两遍能记住个大概,背三遍四遍基本通顺了,再背五遍六遍加背写,基本上就可以落到纸上了,每天睡前再过一遍,考前再看一遍,总能记得住,用得上。
四、找准方法精准发力,不做“无用功”
俗话说功夫用在平时,遴选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靠运气上岸的人少之又少,反而是已经上岸了的会谦虚的说自己只是运气好而已。所以说要找准方法,多听课、多做题、多总结,每个题型都有做题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种题型。建议多听听直播课,不推荐录播课或者网上视频课,一般可以拖动进度条的课程,你不会认真听,大家会觉得反正可以倒回去再听,就很难集中精力,一会儿玩会手机,一会儿吃点零食,导致听课毫无效果。所以说备考时不要假装很努力,有的同学说我课也听了、题也做了,可是就是没考上,那么我反问你一句,课听了记住知识点了吗?题做了掌握住方法了吗?再做这个题你会了吗?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自欺欺人,假装很努力,深夜发个朋友圈鸡汤,配上埋头苦读的照骗,感动了自己。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看似努力学习了,可是结果会告诉你答案,依然上不了岸,祥林嫂式的向家人朋友哭诉自己有多努力努力,这种学习方式断然不可取,同学,你清醒一点啊!一定要避免“无效学习”,没有人为你的“伪努力”买单。

五、争取多方支持鼓励,搞好“后援会”
一旦下定决心要遴选,一定要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很多同学面对工学矛盾和家庭因素干扰,很难专心备考,时间大打折扣,那么质量肯定也不能保证。建议工作上一定要争取领导支持和同事理解,一般单位领导同事是比较鼓励遴选的,争取适当调整工作分工,寻求同事帮助,挤出时间进行备考。生活上和家人达成一致的目标,丈夫妻子或者父母适当分担一下,最大限度的争取学习时间不被打扰,全力支持拟遴选。这一点确实很难,但是一旦你定好目标朝那个方向走,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在为你让路,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就有所体现。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从“选调名单”看大学含金量】各种大学排行榜很多,985,211,双一流都是对大学水平的参考。今天咱们换一种角度,从地方选调公务员的入围名单,来看某地区心目中的名校标准。这是要真金白银给编制给安家费的,我认为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近日江西省发布了选调公务员的学校名单,除了照顾省内高校,省外几乎都是名校,还是以985为主。
北京13所,上海5所,陕西、湖北、江苏、四川各3所。
可以看出一个特点,财经类院校还是很受重视的,中央财经,上财,西南财经虽然不是985,都入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