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干部工作都很繁杂,疫情期间就下沉一线,都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对他们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吧!
应该没这么简单,根据我在全国的走访问答,大部分公务员都说自己不想干乡镇基层工作,鸡毛蒜皮的事太多太杂太累又难往上升,许多市里公务员跟我聊起在乡镇的工作经历时,都是一种长长舒出一口气的庆幸感,当然,摆烂的除外,摆烂的你没法开除他,你也不敢用他。
作为基层公务员,觉得《县委大院》的编剧真的对体制内工作和分工不熟
我陪厅领导下去调研很多次,基本就是县长、分管常委、副县长陪同,几乎没有县委书记陪同。
召开各类全省先进县遴选、考核工作,县委书记答辩都是加分项,因为大部分都是县长、副县长答辩。

面对分类复杂的上级调研、考核尚且如此,书记怎么可能过问这类拆迁户和上访具体问题?
如果过问,就是出现非常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了。
而且此时也只是过问,不会具体指导。
因为一方面工作本身有县级领导具体负责,另一方面指导就有责任。
书记为什么冒风险越俎代庖、吃力不讨好?
所以现实里,大部分问责,都是问责分管领导,直接问责县长很少
但这部剧其实也有很真实的地方
大家都觉得胡歌当县长太年轻,没有这么年轻的县长,其实这并不对。比他年轻的县长多的是,一些地方90后都当县长了,是胡歌没演好这个角色而已,这个和刻板印象有关,觉得他就是个鲜肉演员,而大家印象中的县长都是老干部形象。
而且剧中的三个县级以上女领导从打扮上看也还比较符合实际,包括援藏的乔市长(大概是县级市)。一些地方的县级女领导打扮也可能会比较光鲜,但正常情况下一般是属于朴素中透露着有一定审美的那种档次,毕竟县级领导,又是女同志,不可能穿得多寒酸。

退休老干部钉子户的打扮看起来有点过头,其实除了他胡子实在太茂盛以外,其他方面还可以,特别是手串,有那个味儿。
剧中我觉得演绎最恰当的,一个是市委组织部长,从妆容和言行举止上看,最符合市委组织部长这样一个厅官的形象。一个是副县长、公安局长,有点啤酒肚,衬衣搭上确实很像现实中的情况。
这是基层的公务员的确工作时间太长!
巨浪教育北京巨浪视线科技有限公司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称:我不建议今天的孩子都去考公务员

《县委大院》的这一幕,太真实了,在乡镇工作的同志直说内行,乡镇公务员私车公用,道具组是了解乡镇公务员的。
艾鲜枝是县委副书记,到乡镇调研检查工作,开的是公车,可以看到书记坐的车车门上喷着“公务用车”这四个字。
李来有是乡镇党委书记,开的车,车门上没有喷“公务用车”的字样,是自己的私家车。虽然说镇长陪同县委副书记检查工作,是公务行为,但是只能开自己的私家车。
这是为什么呢,私车公用,镇长岂不是吃亏了?
原来,改革之后,每个乡镇公务员都享受车补,一般的乡镇都不配公务用车了,平时下村、去县里开会、陪同检查的,就只能用自己的车了。
车补是按照级别定的,以广西为例,科员是650元每个月,科级是750元每个月,当然,每个地区也会有所不同。
说实话,650元一个月的车补,对于乡镇公务员来说,远远不够用。乡镇的朋友说,现在油价上涨了,一个月油钱至少1000,基本是一周一箱油。

基层公务员工作压力大!身边一个在法院上班的朋友,他是负责法院的基建科科长,我们看他是风光无限,虽然我面试沿海三线小城市,但基层公务员的收入相对私企来说还是比较可观的,在我们偶尔调侃形容他现在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时,他也会有累成狗的感叹,常常说压力大,工作环境固化,甚至偶尔会有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下海去私企的冲动。其实生活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看看又不敢出去。
据说这是普通乡镇公务员的一天,看起来不忙啊,工作还挺轻松的,不过也有人说,乡镇公务员天天写材料,经常加班到深夜累成狗,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有谁知道?
#我要上头条# #微头条日签# #公务员#
八大最辛苦公务员岗位#上岸# #2022省考# #公考上岸指南# #公务员# #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其实很艰辛,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觉得他们能得到好处#

找工作难,我估计还得持续一两年(最少)[单身狗]。
至于考公考编,我只能说,即便考上,也没你想象那么好。
经济差的时候,基层公务员就是受夹板气,也没你想象赚得多[看]。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是一名基层小吏,通过上学跳出泥巴窝,实现了从后备农民到公务员的转变。我混得平平淡淡,内心坦坦荡荡。
上班这么多年,之所以还是小吏一名,就是因为有时“冒傻气”。今天就冒了两次。
上午,xx局发了一个材料,我在那里认真学,猛然,我发现材料里面有一个错别字,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写材料时,我是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我转过头对科里的小弟兄、小妹妹说:“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xx局发的材料有一个错别字。我们写材料时,要避免出现有错别字这种情况。”

话还没说完,单位老大正好走了进来,他听到了后半截话,他问我:“哪个材料有错别字?”
我只好回答他:“不是我们的材料,是xx局今天发的材料有错别字。”
“哪个字错了?”老大问。
我拿出材料,翻到错别字那一页,指给老大,“就是这个字。”
老大看了一眼说:“还真是呢!”
然后掏出电话,给xx局的老大打了过去,“老兄,你单位今天印发的材料有错别字,第x页第x行那个x字不对。是我们单位xx(我的名字)看材料时发现的。”
这操作弄得我有点不好意思,还有点吃惊了。怎么把我说出去了?xx局写材料的哥们和我很熟,早知道这样,我给哥们说一声多好啊,现在捅到领导那里去了。但是也没办法,我也不能阻止老大打这个电话啊。
一会儿,xx局写材料的哥们打来了电话,“老兄,发现错别字给我说啊,怎么捅到我们局长那里去了?”

这时,我们老大还在旁边,我说:“一会儿给你打回去,我现在有点事。”
哎。怎么给哥们解释呢?我很头痛。还不如不逞能,发现了当做没发现呢!
下午,手机上的微信叮咚响了一声,我拿起手机一看,是办公室主任发的一条通知,可是他发错群了,应该发到我们单位机关干部群,他发到了我们系统干部群。
于是,我在微信上给他说:“宋主任,你的通知发错群了。”他没有回复,通知也没有撤回。我估计他没看手机,于是,我发起了微信电话,响了几声后,那边接了起来。我直接切入主题,“主任,你的通知发错群了。”“是吗?我看看。”办公室主任说。
一会儿,宋大主任微信上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超时撤不回来了。你发现后发什么短信啊?干嘛不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我?”
得,好心当成驴肝肺了。嫌通知他晚了。
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当个不多事、不多话的“木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