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
这是2011年12月江泽民同志为《领导干部外事用语丛书》这部书写的序言。
那么江泽民同志会几门外语呢?说法不一。但比较统一的是,他精通英语和俄语。有人说他能够用流利、娴熟的英语与外宾直接对话,能够用英语和俄语写作。他在外事、对外经济管理部门和国外工作过,他粗通罗马尼亚文、法文和日文,能看懂这三种语言的书籍;有的报刊说他会的是英、俄、法、罗马尼亚语。总之,江泽民同志是一位精通外语,开放型、世界型的领导人。
江泽民同志展现英语的高光时刻是2001年在上海,他用英语主持了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对话会,并用英语宣读了《2001年APEC领导人宣言》,会上他与布什讲英语,与普京讲俄语,与小泉讲日语,游刃有余。
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掌握这么多门的外语,真是难能可贵的!如今的大学生们,多少都败在了英语四六级,更别说其它外语了。当然也别提英语口语水平了,真是自惭形秽啊!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1963年,我国一名翻译随团在日赴会期间,因酒后失言,叛逃到苏联驻日大使馆中,引发亚太地区政治地震,几乎将日台关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日本政府更是焦头烂额三个月。
那么,一个小人物为什么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呢。
1963年9月6日,应日本油压机械工业协会的邀请,中国油压行业组成了一个八人代表团,前往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和行业经验交流。周鸿庆作为日语翻译官,参加了这次访问活动。
10月6日晚,访问结束,日方为代表团举行践行宴会。宴会中周鸿庆酒喝多了,他讲话就开始不注意措辞,流露出了对日本那种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赞美和羡慕。
中国同僚感受到他言语的不慎,可碍于礼仪,在席间又不好提醒。回到酒店以后,他同寝室的一个人叫赵尔恭就说,你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显示出对日本资本主义这种糜烂生活方式的向往,这是非常错误的,我回去要向单位领导反映。

在今天看来,这种话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来说,这是非常严重的政治错误,那个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就是最大的政治斗争。
周鸿庆深恐回去以后会受严重处分,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越想越怕。第二天凌晨五点钟,他趁着赵而恭还没有醒来,偷偷溜出门叫了出租车试图要跑。
他首先想到的是去找台湾驻日使馆,要求政治庇护。但是司机也不知道台湾大使馆已经换了地方了,就将他载去了老地方。
又怕又急的周鸿庆不知道该怎么办,突然,他发现离他不远的地方就是苏联大使馆。由于时间太早,苏联大使馆还未上班,大门紧闭。情急之下,周鸿庆翻墙进入了使馆内,想寻求苏联使馆保护。其结果当然是却被警卫拿下。
而那时恰好被一名路过的东京警察看到,误以为苏联随便抓中国人,而当时苏联和中国的关系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东道主的日本方面知道这会出大事的,警察厅高管赶紧亲自跑到苏联大使馆,要求引渡周鸿庆。

起初,苏联方面不听任何理由,蛮横直接拒绝引渡。这引起了大量华侨的抗议。迫于各方面压力,苏联大使馆只好将周鸿庆交给日本警方。
1963年10月8日蒋介石接到一份来自台湾驻日大使馆的密报。
其中写道:10月7日清晨,中国访华代表团翻译周鸿庆逃出宾馆,乘车赴台湾大使馆求庇护,但因路途不明,随转到苏联大使馆,现被苏联关押。
看完密报的蒋介石非常兴奋,他觉得这是向大陆泼污水的最好机会。
蒋介石为了争取把周鸿庆引渡到台湾,一边下令台湾舆论工具大肆宣传:周鸿庆要逃出共产党政权奴役之下的奴隶社会,投奔自由中国。一边亲自写信给日本亲台分子,要求他们在此事件大做文章。还派出一名日本律师面见周鸿庆,极力劝说他前往台湾。
中国方面也在这件事上极力周旋,与日本政府沟通的同时,也及时与周鸿庆的家人取得联系。后来,周鸿庆收到妻子的来信,希望他回国,家人在等待他,国家也会宽大他。

其实周鸿庆很想回家,就怕回家后被关起来。而中国承诺:只要他回国,继往不究。
这时的周鸿庆经过几个国家的争来抢去,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棋子,而只有自己的祖国才是最安全的,他十分后悔自己的言行。于是他更加强烈要求回国,并且以绝食的方式表明归国的决心。从这点看出他还是有爱国之心的。
于是,中国政府与池田政府沟通之后,于1964年1月9日,将周鸿庆遣送回中国。并且是由日本专机互护送,中国还专门派了军舰去进行护航,把他接回到他的家乡。
台湾方面知道后非常之愤怒。日本将周鸿庆遣送回国使蒋介石阴谋破产,再加上之前与池田在中日贸易,反攻大陆等方面的争端,蒋介石的怒气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要求立刻采取严厉手段对日本予以报复。
不久,台湾派住在日本的重要官员全部召回,日台间的经济业务来往也被叫停。甚至有十几名台湾青年打砸了日本派驻在台北的外事机关。

而池田方面立刻还以颜色,表示日本将停止购进台湾大米等相应措施。台日关系濒临崩溃。这就是一个小人物引发的经济战争。
回国之后的周鸿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还对于他能抵抗住诱惑的爱国精神进行了表扬。这就大国处事的风范!
谁也没想到一个小人物的言行,竟然影响了多方国际政治势力。我们同样作为一个中国小人物,但是我们也代表自己的国家,在面对外国人时,我们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招待会”在沈阳康莱德酒店三楼大宴会厅隆重举行,东北三省政府、涉日商务和企业界、大学、社科院等科研单位、社会人士等200多人莅临现场,一起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难得的50周年,共同见证东北地区50年来对日交流与合作历程,展望冲破阻力再续辉煌的新合作机遇。】9月21日14:00-15:30,“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招待会”在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1-1号的康莱德酒店三楼大宴会厅隆重举行。来自东北三省各界的200多人莅临现场。本次活动由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主办,分为日中嘉宾致辞、观看视频祝福、各界品尝日式饮食及自由交流几个部分。在致辞环节,首先是奏两国国歌,然后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片江学巳代表主办方致辞,辽宁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罗丽代表中方致辞。视频祝贺时,大屏幕播放了日本新泻县知事花角英世、山形县知事吉村美荣子、神奈川县知事黑岩佑治等从地方政府交流与合作角度,对此次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50周年送上祝福,展现情怀、畅叙友谊、展望合作。笔者在参加新泻县、新泻市与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举办的东北亚经济会议时,曾在新泻的朱鹮大厦与新泻县知事花角英世有过面对面的交流,当时他还希望我们智库人员能为促进新泻县与黑龙江合作多提设想和建议。

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片江学巳在致辞中引用去年10月两国领导人电话会谈中习近平主席的“中日是近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对两国恢复邦交50周年的契机深化理解与合作指出——中日经贸额度在去年实现了创纪录的3912亿美元,中日建立的友好城市超过260对。总领事馆在促进东北三省发展对日关系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东北地区建立的对日友好城市多达78对。感谢莅临现场的各界人士为扩大对日交流和合作给予的支持和理解。辽宁省不仅在对日合作上地位重要,还有两个值得自豪的纪录,一是学习日语者居中国第一,二是赴日旅游者大幅高于其他省份。辽宁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罗丽在致辞中祝贺中日迎来恢复邦交50周年,在回顾了辽宁省对日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与硕果、日企对辽宁省的投资合作的同时,希望中日能贯彻两国领导人共识,以50周年为契机克服阻力,展现合作魅力和韧性,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机遇。现场展示的涉及东北三省外事交流的老照片令人忆起黑龙江省与日本北海道、黑龙江省与日本新泻县建立友好关系等很多往事,瓷娃娃福原爱在辽宁省体校练球的清纯照片更是让人感叹岁月如梭,人生犹如倏忽之间。中日关系又何尝不是呐!

为配合此次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活动,现场精心布置了多个展示和品尝区域——一是展示了辽宁省赴富山县访问团的摄影展。在宴会厅的入口走廊处设置了数排摄影展示区,很多照片很专业,抓拍日本的山川风光、街头景致都很到位,视角也很独特,展现了辽宁与日本摄影等交流的缩影。二是领事馆新闻文化处提前向日中各界人士征集祝福留言,在招待会现场设置了展示祝福寄语的手写祝福展板。来自东北三省大学、科研机构、对日交流友好团体、沈阳日企、日本相关市县的友好人士纷纷以手写形式抒发祝福。三是日本相关县市的旅游指南和招徕品展示。随着日本政府宣布放开接受外国游客限制,现场展示了东京都、大阪府、新泻县、山形县、岩手县等用中文制作的旅游指南。新泻县特产地图让笔者想起了2006~2007年在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工作的很多往事。四是日本岩手县铁壶等特色地产品。疫情暴发前,岩手县南部的铁器受到中国游客青睐,此次也展出了该县长文堂古风铁瓶、沁心工房茶壶、清光堂小枣铁瓶等精品。五是日式清酒和啤酒品尝区。与耳熟能详的“越乃寒梅”、“月桂冠”、“松竹梅”、“八海山”、“獺祭”等相比,此次试饮区的清酒增加了很多新的品牌,“神乐”、“无量山”、“无法山”、“奥密境”等,笔者都是第一次品尝。

年轻时有许多的好玩事儿。玖拾年代初,唐哥导游一车日本游客,途经中山广场。股票公司前上千人在倒卖股票证,人山人海、声势浩大。一日人就问,这是些什么人啊? 唐哥说此是yabu们,顺便讲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做yabu的人越来越多了………满车日人呆逼了,互视无语,全都挤到车窗边狂拍。开车的杨师傅是个高人,看着我幸灾乐祸地说,日语里股票叫Kabu。你说的Yabu,是庸医的意思,你犯了外事政治错误,很严重的。我吓尿了,这个司机的武功如此之高,是哪个糸统的人呢? 只好把购物回扣多分了几成给他,使钱息人、安然无事。
想像成百上千的庸医们聚集在一起,这是神马诡异的场面儿。当年亲历此景的日人,估计今天也想不通这是哪一出戏儿。
【日本前防相等7名议员月底组团窜访台湾 将见蔡英文并谈所谓“台日安保”】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民进党当局外事主管部门7月21日称,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滨田靖一等7人,7月27日至30日将组团窜访台湾,预计拜会蔡英文、赖清德及台防务主管部门等单位,就所谓“台日安保”议题交换意见。民进党“立委”郭国文鼓吹,美日前防务官员相继赴台,凸显“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蔡英文日前派赖清德前往日本吊唁,当时民进党当局所谓“驻日代表”谢长廷透露,“有7位国会议员即将在月底访问台湾”。所谓“台湾日本关系协会秘书长”周学佑昨天宣布,由石破茂等跨党派众议员组成的“思考日本安全保障之会”,将于本月27日到30日组团窜访台湾,“访团”共同团长为石破茂和滨田靖一。
石破茂在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任内担任过防卫大臣,历任防卫厅长官、农林水产大臣、自民党干事长等职。滨田靖一则在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任内担任过防卫大臣,历任防卫厅副长官、众议院安全保障委员会委员长。窜访团成员包括日本前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前防卫副大臣长岛昭久、前防卫副大臣渡边周、参议院总务会副会长清水贵之及前首相辅佐官北神圭朗等7议员。

据报道,窜访团将拜会蔡英文、赖清德,并会晤台外事主管部门负责人吴钊燮、“台日关系协会会长”苏嘉全,以及台行政部门、立法机构、防务部门及相关智库,就所谓“台日双方安保议题”进行意见交换。
由于窜访团中有4人曾担任过防卫省要职,引发外界关注。周学佑声称,台日民众情感“深切友好”,在各领域逐步展开互动自属正常。
被视为“日本通”的民进党“立委”郭国文则吹嘘,美日的前防务官员最近相继赴台,凸显“台湾的战略地位重要性”,也显示美日同盟对区域安全有一定共识。不过他又称,窜访团成员过去虽担任内阁要职,但都已卸任,此次只是以议员身份交换看法,不会有实质讨论。
台湾辅仁大学日文系教授何思慎表示,“台日安保合作”是所谓“台日关系”中最困难的一块,这些议员关切日本周边海洋安全体制和台海情势,尽管过去曾担任要职,但无论美国或日本官员都是卸任后才敢来台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窜访团此行对当前日本内阁和政策不会有任何影响。他呼吁民进党当局不要每次都用这种方式大内宣,很多都是言过其实。

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此前曾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日方以任何借口同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领土完整和核心利益,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日方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中明确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充分理解并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立场,仅同台湾维持民间或地区性往来。如果日方执意挑起事端,企图在对台关系上搞突破,甚至在高度敏感的军事安全领域做文章,将造成严重后果。我们敦促日方不要以任何形式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多做有利于促进中日政治互信、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
#台湾##日本#
编辑| 杨艳娜 来源| 中国台湾网
郑州:街头现日语宣栏与日本国旗

官方:拍摄者已被处理……
制作者逍遥自在,拍摄者竟被处理……合适吗?
[打脸][打脸][打脸]
制作宣传栏者——郑州高新区双桥办事处回应:“接到反映已经在处理。宣传栏是在枫杨外国语学院周边,其实周边还有英文韩文等多国语言对郑州进行宣传。视频只截取了中文和日文。拍摄者已经删除了,公安机关已经对他处理了。”
就是为了什么马拉松——马拉松已经结束在猴年马月,外国国旗长展于郑州街头,谁之过?
写几个外语宣传栏,没什么不好。但是,在郑州街头长年展示的宣传栏上印上外国国旗,没有外事活动——只因在外国语学校周边,彰显是外国语中学,就合适吗?——不说日本国旗,还是英国、韩国国旗等,至少各国法律不同,违犯人家的法律吗?

【用阿Q描写蔡英文,这是侮辱阿Q!】
美国佩洛西窜访台湾后,大陆在台湾周边举行声势浩大的演习。8月7日,台湾地区前外事官员介文汲在节目“新闻大白话”中说道,蔡英文告诉人民,说大陆的演习没有事,不用紧张,实际上是“阿Q精神胜利法”,是在粉饰太平。
【我的评论】
阿Q是旧中国社会底层人士,不会写字,只会画圈,一生都没吃过几次饱饭,人却正直,根本不敢设想到去国外喝洋水,去拿个博士假文凭忽悠人。
蔡英文自小锦衣玉食,会几种外语,平素里最喜欢用日语向日本表忠心,用英语向美国示爱意,她从来不知道阿Q的饿肚子是什么感觉。所以,用阿Q去描写蔡英文,对阿Q是个侮辱!
我在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找寻,感觉一个人与蔡大小姐的比较相像,他是拉曼却地方一个乡村的小绅士,他名叫吉桑诺。他很顽固,也有好多梦想,甚至有梦想的爱人和情人,但是他在生活中屡屡碰壁,被沦为笑谈。他的官名叫“唐·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小说《唐·吉诃德》中的形象。具体唐·吉诃德的情节与蔡小姐有什么相似,请大家看小说原文,顺便提升一下我们自己的文学素养。[呲牙][呲牙][呲牙]

当然,堂吉诃德是男的,蔡英文是女的,所以在汉语中其实还有个成语也比较形象,叫“猴而冠”,不学无术,但人模人样。哎,真要致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啊!(陕西西安张岳琢)
普通家庭民办大学真的是上不起啊!
同事家孩子西安外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日语专业,光学费一年就25000元,其他加起来5000多,还没上学就得准备3万多。这还不包括生活费,生活费按每月2000元计算,一年就是2万。总共算下来,孩子上大学一年花费5万,大学四年就是20万,一套房子的首付都快出来了!
陕西本科二批即将填报,一批次征集专业可为你选择专业提供借鉴!!!
以陕西一本征集志愿为例,文科参与征集志愿的专业基本以管理类、语言类为主,管理类如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当然还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以上专业基本都参加征集;语言类如英语、日语、韩语等专业征集较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还没热几年,今年很多一本高校几乎都未完成招生计划。
陕西本省参与本科二批次招生的公办院校除了榆林学院、西安航空学院外,均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民办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均开设学前教育专业。
理工类主要是土建类(土木工程)、机械类(机电一起化)、材料类逐渐变冷;医学类主要是护理学、助产学缺额较多。
2022年7月28日,陕西本科二批次开始填报志愿,说实话,各学校专业基本雷同,所以请考生站在同类院校整体考虑专业,再考虑学校,切实选择合适专业。
苍海战龙|想了解周恩来总理的外语水平如何?——总理经常阅读外文报刊,能听能说日语、法语、英语、俄语等多种外语。在与国外元首、外宾、记者的交谈中,常常不用翻译帮忙,都能从容应对,且具有很高的警觉性,能发现外宾在表达上的问题,也能发现译员的翻译错误。

1972年1月,美国总统特使亚历山大·黑格将军为尼克松访华打前站时,当时黑格在会谈中提到苏联威胁的时候说:“The U.S. government is concerned about the viability of China”,翻译章含之将之译为“美国政府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周恩来对viability 这个词有疑问,现场虽没有提出,之后即要求章含之找来各种版本的韦伯斯特、牛津大辞典,查实了 “viability” 这个词的含义确实是“生存能力”的意思,周恩来再次会见黑格时,就当面指出黑格上次用词不当,用这种词中国不能接受,因为中国不需要别人关心自己的“生存能力”。
后来,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访,章含之在翻译尼克松的致辞时译错了一个词——尼克松当时说中美之间的距离很近,才1.6万英里,章含之现场将它误翻译成了6万英里 ,坐在旁边的周恩来总理当即指出来后,章含之随即进行了纠正,译为:“通过1.6万英里这样一个距离,把我们二十二年来由于敌对的情绪而隔开的区域,建立一座桥梁。”

周总理的智慧,还表现在使用外语应对各种复杂的场合和局面。 比如,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记述了他1954年亲眼目睹到,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之后经过莫斯科,参加苏联人举办的一个酒会, 酒会上有赫鲁晓夫、米高扬、莫洛托夫等苏共政治局成员,以及当时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外国使节,包括英国和印度。 当周恩来用英语向米高扬祝酒时,米高扬以不满的口气对周恩来说:“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流利嘛!”周恩来的回答是:“你怎么不说中文呢?”
周恩来总理在青年时代及后来坚持学习使用外语,在将外语作为对外交流的工具上,是我们大家学习的优秀榜样。对于我国的对外翻译工作,总理还特别关心,经常在会见外宾前后,通过口译或陪同人员对翻译工作提出要求,以提高翻译的外语水平,尽管日理万机,还经常想到翻译。他甚至多次批示,要求翻译处的同志每天要有3个小时练基本功(听、说、写、读、译),互相用外语对话。那时国内没有收短波的收音机,不能听外国电台的广播。为此,周恩来特批为翻译处从国外买了几台有短波的收音机,这样翻译处的同志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围着这几台收音机听英美的新闻广播。有时,在外事活动间隙,周恩来还经常结合地理知识、历史知识、背景知识等方面,对翻译人员进行“考试”。他说:“翻译不只是一个传声机器,翻译是人,是革命干部,要有自觉性和能动性……”他强调翻译要熟悉业务,对提高翻译工作者的翻译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附件:周恩来使用外语的珍贵视频,请点击链接:《周总理罕见高清影像,他身兼外长会几种外语?珍贵原声令人动容! 》周总理罕见高清影像,他身兼外长会几种外语?珍贵原声令人动容!收起查看图片
南京惨案发生后,南京城日军一高层宴会中发生一起投毒案,差点团灭日军高层,虽然最后只毒死两只日本官员,但此事却在南京掀起一股反抗日军暴行的热潮。
而有此壮举的正是抗日志士詹长麟,老英雄直到2008年才离世,真是杀鬼子的都长寿。
詹长麟还有个哥哥詹长炳,他们就是南京人士,自幼家境贫寒。詹长麟15岁当兵,并参加了淞沪会战,后来回到了南京。
在动荡的年代,詹家的过得十分艰难。1934年4月,父亲一位老友给年轻的詹长麟介绍了一个工作,就是去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应试当杂役,每月有8块银元的收入。

日本总领事亲自对詹长麟面试,因詹长麟不懂日语,又是南京本地人,外貌俊秀,做事麻利勤快,这让日本领事十分满意,让詹长麟担任自己的仆从。詹长麟干活来卖力,也逐渐为日本领事所信任。
后来,南京警察厅外事组的租长赵世瑞找到了他,目的十分简单,就是帮助南京政府刺探日本情报。
当时中日关系已经十分紧张,日本已经加紧对我国的侵略,占领了东三省,还逐渐向内地蚕食。詹长麟想到日本对中国越发猖狂的侵略活动,也想起淞沪会战与日本人战场上拼命,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赵世瑞的要求。
从那以后,詹长麟利用自己是日本总领事仆从的身份和便利条件,日本总领事馆里的各种动向,包括总领事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詹长麟凭着自己的机灵能干,为国民政府刺探了不少情报,有些情报还在关键时局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深得上级的认可。

后来,詹长麟通过关系把自己的哥哥詹长炳也拉了进来,俩人互相掩护,共同刺探情报。
1937年12月13日本鬼子占领南京后,实施了惨剧人寰的大屠杀,三十万中国同胞倒在日本刺刀下。詹长炳、詹长麟兄弟目睹日寇的暴行,且家中也有亲人遭到杀害。面对着国恨家仇,兄弟二人虽怒火万丈,但他们因重任在肩,国家需要他们,于是不得不咬牙忍辱负重,继续潜伏在日本总领事。因为替日本做事,兄弟二人戴着汉奸的骂名,受尽老百姓的白眼。
到了1939年6月,日本外务省次长清水及随员三重到南京总领事馆视察。日本公使兼总领事花轮义敬要在领事馆举行一场大型酒会,欢迎清水次长及随员三重,参会的基本上都是侵华日军的高级将领以及汪伪政权的反动官员。
机会难得,詹长麟赶紧将此事上报。在得到消息后,军统局南京区决定进行投毒,而这个任务就交到了詹长麟身上。宴会正式开始前几分钟,詹长麟偷偷将毒粉倒进了酒瓶中。

詹长麟看着敌人将酒喝下去才找机会离开,与哥哥会合之后,借着自己身份的便利迅速出了南京城,再由军统特工将兄弟二人送到安全的地方。
只可惜,毒酒虽毒倒一片,但只毒死了两个日本领事馆官员,差一点就让这帮日本高层畜生和走狗们团灭。
虽然这次行动没有带来预期的成效,但是却也也日本高层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极大地羞辱了日本侵略者。当这兄弟二人的壮举传开后,南京市民都暗暗拍手称快,也极大激励了其他的爱国者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抗战胜利后,詹家二兄弟回到南京。为了褒奖詹长麟的壮举,国民政府给了五万元的奖赏,以及一只“忠勇杀敌”银盾。詹长麟离开了军统,用这笔钱在南京中央门外开了一家旅馆、一家饭店、一家杂货店。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前夕,兄弟二人曾经的上级国民党军统局的赵士瑞,劝说詹长麟一同去台湾。但詹长麟这次却没有答应,和自己的哥哥一同都留在南京。直到2008年,九十岁的詹长麟辞世,给世人留下了一段抗日的传奇佳话。

#致敬英雄#
长者的外语水平,或许已经远远的超乎了你的意料之外。
先说英语,长者年轻的时候在上海交大读书,据他回忆:教科书、实验报告、讲课和考试全部用英语,这一切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语言技能。长者十分好学,他长期订阅了《华盛顿邮报》,并且特意购买了英文版的《毛泽东选集》,而且还坚持收听中央台的英语广播。坚实的基础加上勤奋的学习,使长者的英语水平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1997年访美,长者在哈弗大学全程用英语演讲。2000年,在美国记者华莱士对他历时4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全程用英语作答。2001年,他用英语主持了APEC领导人的非正式对话会。有人这样总结道:长者的普通话至少还夹带着一些乡音,而英语却说的非常流利。
俄语,长者在长春一汽工作的时候,曾经前往苏联学习和实习过,这个时期,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充分掌握了俄语技能,可以和苏联专家用俄语毫无障碍地交流。

1995年访俄,他深情的用俄语朗诵了苏联诗歌。1998年,长者造访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全程用俄语做演说,重要的是里面掺杂了众多的专业术语,比如: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
罗马尼亚语,长者十分喜爱罗马尼亚文学,基于此原因,便学习了罗马尼亚语,在中南海,他经常用罗马尼亚语与翻译对话,这个习惯,长者坚持30多年,在摩尔多瓦总统沃洛宁举行的晚宴上,他用罗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事后,有很多的罗马尼亚朋友如此评价,世界上一共有三位国家元首会讲罗马尼亚语,一位是本国的总统,一位是摩尔多瓦的总统,一位就是中国的领导人。
日语,长者在建国之初的时候就报名参加过单位组织的日语学习班,但是鉴于历史的原因,他对学习日语有所抵触,即使如此,2009年,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评价道:他的日语讲得非常流利。访日时,长者也多次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

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长者做一机部外事局局长的时候,负责对外援建的事宜,而法语又是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官方语言,所以,学习法语又成了长者日常的生活之一,通过起早贪黑的学习,他的法语水平用作日常交流是完全没问题的。长者进行电器专业研究时,德语的专业期刊是必须要看懂的,他工作的研究所还专门成立了德语学习小组。长者后来出访德国的时候,还用德语进行过脱稿演讲。西班牙语是长者75岁的时候自学的,为此,他多次请教过外交部的译员,有时候为了一个发音反复练上几十遍,后来在访问智利时,长者曾经用西班牙语做了一个长达40分钟的演讲。
2011年,长者在《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一文中提到:语言是人类交流交往的工具,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需要在学好本国语言的同时,认真学习外语。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1年在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长者用英语主持了对话会,在会上,他用英语和布什交流,与普京用俄语交流,用日语与小泉交流,自由转换,游刃有余。他9岁时开始学习外语,90岁的时候仍然沉浸其中。总之,长者是一位精通外语的大国领导人。

【又媚日?台媒曝:台外事部门最新预算案,删除为“慰安妇”争取权益字样】台湾《联合报》21日消息,台外事部门明年的预算案中,竟删除为“慰安妇”争取权益的字样。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外事部门过去在年度预算案编都列有协助“向日本索偿各项债权及‘台籍慰安妇受害人’补偿费”,2021年还保有相关追偿所需预算,但2022年同一预算项下,这项“台籍慰安妇受害人”追偿已被取消,成为“补助民间团体办理索偿经费”。
国民党“立委”陈以信批评,预算案中“补助民间团体办理索偿经费”的说法,非但无法涵盖“台籍慰安妇受害人”补偿费,“只有民间,没有政府”,显示“政府”为受害“慰安妇“对日求偿的立场已然松动,这是一件错误。
陈以信进一步表示,民进党当局宣称追求“转型正义”,不应放弃对日争取受害者的权益,则形同对台湾人不正义,对不起这些当年受害的台湾“慰安妇”。

民进党“立委”罗致政则辩称,预算案文字的转变不尽然即代表“政府”政策有所转变,而台日关系面向多元,相信“外交部”在预算审查时会作解释。
台外事部门对此给出的解释是,2022年预算项目“补助民间团体办理索偿活动经费”是整合各项对日本求偿相关经费名目的统称,实际内容仍包含办理“慰安妇”、台籍日本兵及对日债权等历史求偿案件,“今后将持续补助相关民间团体活动,提升国际社会对此案的关注”。
报道称,日本在二战时期强征台湾“慰安妇”上战场,马英九执政时期曾全力支持妇团协助“慰安妇”对日求偿,但并不顺利,在日判决始终不利台方,但“政府”持续补助妇团争取对日求偿。
对于台外事部门预算案删除为“慰安妇”争取权益的字样,台湾《联合报》质疑民进党当局“媚日”,也有岛内网友想起了“媚日代表”谢长廷。

台湾的“慰安妇”铜像由国民党台南市党部在2018年8月14日主导设置。但时隔一周后,台“驻日代表”谢长廷在社交网站发文,以中文、日文暗指国民党不断扩大“台日矛盾对立”,设置慰安妇铜像、发起禁止进口日本食物的投票,作用在于破坏“台日关系”,认为这“令人忧虑痛心。” 谢长廷的言论在岛内引发议论,有学者和政界人士质疑他已经变成“助日代表”、“媚日代表”,甚至要加入日本籍。
对于此次台媒报道台外事部门预算案删除台籍“慰安妇”对日求偿项目,也有岛内网友讽刺民进党当局:“台独日寇,数典忘祖,好孬种。美国霸权走狗,谄媚卑贱,好窝囊。”
还有网友为民进党当局的优先次序排了序:美国人、日本人、民进党、台湾人。
1939年6月10日,南京日本侵华领事馆宴会厅里歌舞升平,又戒备森严。总领事堀公一检查了安保,以及酒水、菜品后,暗自点了点头,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今晚,他将在这里宴请来视察的外务省次长清水留三郎。除了清水留三郎外,还有不少日伪高层将出席此次宴会,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就在众人觥筹交错时,“不好,酒里有毒。”突然,有人大声喊道,话音刚落,宴会现场已倒下不少人,另有不少人口吐白沫,现场一片混乱。
堀公一一边联系医院救治,一边安排军警包围领事馆及南京各处城口,缉拿案犯。然而,案犯却神秘消失了。几天后,日本军官宫下、船山死于此次投毒案的消息,引发一片哗然。
就在堀公一气急败坏寻找案犯时,他收到一封信。信中交待了投毒经过,并告知他正在前往香港的路上。信中写道此次投毒不是私仇,而是国恨,是对他们侵华的报复。署名“詹长麟”。
堀公一顿时暴跳如雷,他万万没想到下毒之人竟是在领事馆工作了6年的中国仆人。
詹长麟是如何在戒备森严的领事馆内做到这一切的呢?事情还要从1934年开始说起。

1934年,23岁的詹长麟被介绍到领事馆当仆役,每月8块银元。那时,日本对中国已是野心勃勃的了,招仆役自是层层考验。想要到领事馆工作就要满足四个条件:
一、不会日语;二、要有家小在南京,便于控制;三、要长相周正俊俏的;四、要做事勤快,干净利落。
当时,面试詹长麟的须磨领事见他第一眼后,就非常满意。就这样,詹长麟被录取了。
詹长麟原是一名士兵,与日本鬼子真刀真枪地干过。一二八事变后,他留在了南京,他的心里充满了对日本人的仇恨,渴望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不久后,这个愿望实现了。
这天,他下班回家后,一个身穿黑衣的男人来找他,打量了他一番后说:“詹先生,请跟我来。”詹长麟犹豫了片刻,还是随来人走了。
在南京鼓楼旅舍二楼的一个房间,詹长麟见到了一个中年男人。男人介绍自己说是警察厅外事组组长赵世瑞。

原来,赵世瑞想让詹长麟借工作之际收集情报。詹长麟听后一口答应了下来,成为了潜伏在敌营的情报工作者,及复仇者。
要想在戒备森严的领事馆窃取情报,是何等的困难,詹长麟觉得他需要帮手,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日本领事馆缺仆人,他便将自己的哥哥詹长炳介绍了进来。詹长炳被分配在南边的办公楼里工作,北边用于招待高官的公馆,由詹长麟负责。
兄弟俩人开始通力合作传递情报。他们用明矾水在白纸在写字,纸张干后,字迹就消失,待再一次浸入水中时,字迹方显现。
靠着此法,詹长麟将总领事馆外部的邮件抄录下来,放入家中关公像背后的小洞里。那里成为他们传送情报、接受任务的联络点。
一份份情报通过詹家兄弟传递出去。转眼间,南京沦陷,日军制造了大屠杀,因为兄弟俩在日本领事馆工作,詹家幸免于难。当时的南京沦为了鬼城,满大街都是同胞的尸体与鲜血,兄弟俩看着这一幕幕惨剧,恨极了日本人。

詹长麟告诉自己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是一股抗日力量。
时间来到1939年,这时,詹长麟也能听懂、看懂日语了,获取情报更容易了。
6月初的一天,詹长麟像往常一样做着杂役,便趁办公室无人之际,他在抽屉发现一封信。这时,他听见有人接近门口,赶紧放了回去,假装擦桌子。
一位叫木本的军官走了进来,他见詹长麟在里面,便打了他一巴掌,詹长麟默默承受。他用余光看了木本一眼,发现他还在盯着自己,詹长麟告诉自己以后行事要更加谨慎了。
当木本发现他没有任何异常,便走了出去。詹长麟快速拿出信件抄写下内容。这封信正是外务省次长清水留三郎要来视察的信息。
几天后,詹长麟发现日本领事馆发出大量的请柬,邀请名单几乎囊括当时驻南京华中派遣军的一干首脑,及维新政府的所有高官。种种事项表明,总领事堀公一将在6月10日,为清水留三郎接风洗尘,举办宴会。

詹长麟将消息传出后,军统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遂决定投毒。这天,詹长炳将一小瓶毒药交给了詹长麟,告诉他这是美国货,只要一点点就能毒死人。
6月10日这天,詹家全家一起吃了个团圆饭。饭后,除了兄弟俩人,其他人将被秘密转移至江北。下午5点宴会开始,早在中午时,詹长麟就将毒药倒入了酒中,为了防止其他人误喝,詹长麟将酒瓶放到厨房柜子里边锁起来。
5点宴会开始了,詹长麟亲自将毒药倒入了会场日本人的酒杯中。看着日伪高官、军官将酒喝下去后,詹长麟借口肚子疼,要去医院。日本人见他脸色发白,似是很痛苦,便让他走了。
詹长麟从后门离开领事馆,如往常一样从侧门推出自行车走出大门,赶去与詹长炳会合。兄弟俩冲向城门,此时玄武门前日本士兵还在嬉笑打闹,俩人下车冲他们鞠了个躬后,便前去与接应人员会合。

此后,詹家兄弟消失在日军的视野当中,抗战胜利后,兄弟俩的壮举受到了国家的表彰。
这起投毒案给了日军沉痛的打击,让他们明白中国人是打不垮,杀不绝的。中国人抗战的决心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一栋19层公寓楼发生火灾,造成至少19人死亡,当中包括九名儿童。
岛内外事机构反应迅速,又以所谓的“官方形式”与《纽约时报》互动,表达对受火灾影响人们的哀悼和祈祷,与纽约人民站在一起。
每次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大选、任命或者发生事件时,台当局总是第一时间出现,以英语、日语等发文蹭存在感。#媒体人周刊#
外甥也算成功上岸了,五年前从江西南昌(老婆弟弟公婆都在南昌开店)读完初一,成绩不是一般的差(除了语文80分左右外,其余的成绩不高于50分)。原计划从江西过来后让他读初一,因学籍问题不允许,所以只能跟上初二,当时通过关系在我们老家广西一个县城普通初中上学,当时的班主任刚好是我同学,她说:“这种成绩能混到初中毕业都不错了,而且上课经常睡觉”,床上一堆课外书,被老师没收了几次;说实话我对他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他数学、英语特别差(基本是2、30分左右),初二,初三星期六、日请老师帮他补课,也通过他自己努力,中考成绩(总分B+)还算可以。

通过关系让他上铜州中学,在高一高二我儿子也抽时间在星期天下午或月底假帮他补了数学及英语,但进步还是不大,对英语提不起兴趣,刚好在高二下学期可以换外语语种,学日语。一路关注他的高中阶段成绩,说实话看不到上本科的希望,后来改学日语后,总分总算接近380分了,目前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院校阅档中。
青岛大学,1985年7月5日由国家教委批准建立,校务委员会主任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 岛市委书记刘鹏,设有中文系、历史系、外语系、数学系、 物理系、化学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环境科学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管 理系、对外经济贸易系、国际关系系、旅游系等14个系,汉语言文学、历史、英语、 日语、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电子精密机械、环境规划与管理、企业管理、 计算机及应用、国际贸易、外事管理、旅游经济等17个专业。 1990年,有教职工851人, 在校生1894人,毕业528人,招生741人。

“延安第一美女”吴光伟(叶芳贵)
[赞][赞][赞]
——“我渴望从事革命工作,并想知道我最适合做什么工作。我获悉有可能到延安学习,就在1937年2月19日来到了这里。我期望经过全面训练之后能成为一名党员。”(中国社会出版社《吴光伟自述》)
吴光伟,生于河南,本名吴广惠,又名吴宣晨、叶芳贵,英文名Lily Wu,译为吴黎黎、吴丽丽、吴莉莉……复杂吧?
她按受过良好的教育,留美留日,熟悉英语,略通日语。到延安后在抗大学习,同时参加外事接待工作,担任英语翻译。
1937年3月底4月初,美国合众社驻天津记者厄尔·利夫(Earl Leaf)到延安采访毛泽东、朱德,吴光伟担当翻译,并留下工作合影(图二)。
吴光伟命运转折点,起于早期延安的“吴光伟事件”。

事件直接后果是:贺子珍出走,史沫特莱、吴光伟都被“礼送”出了延安。
离开延安后,她随丈夫张砚田到了重庆,再到台湾。
【#晶报说·快评# 丨一条多语种小视频里藏着抗疫“外援力”】一条特别的小视频火了。
从深圳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墨西哥女孩Sofia,和做志愿服务的朋友一起策划,邀请在深外国人和深圳人一起用汉语(普通话)、英语、法语、日语、韩语以及方言录制了一条短视频,号召在深居住的中外人士到居住点附近进行核酸检测。
从1月7日开始到11日,Sofia总共做了4次核酸检测。Sofia说,“排队做核酸的人不少,但没有人有任何抱怨,听从志愿者和医护人员的指引,现场检测有条不紊。”
这样的外籍志愿者,为深圳的国际化色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据悉,目前深圳常住外籍人士有3万余人。一方面,为了让在深外籍人士及时、准确地接收到官方防疫信息,帮助其加强自我防护,参与联防联控,深圳外事部门很早就建立了跨部门协作、市区联动的英文信息发布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期间,深圳许多外籍居民积极投身到抗疫工作中,组织捐款、集体捐赠口罩、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深圳抗疫的“外援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他们与城市的关联。正如墨西哥女孩Sofia所说,外籍人士也是深圳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家共同努力把深圳建成安全又漂亮的城市。
这也可以看成是深圳在疫情中的一种国际互动。疫情面前,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每一个生活在深圳的人,无论国籍、肤色,也都是命运共同体。这样一条包括汉语(普通话)、英语、法语、日语、韩语以及方言在内的多语种短视频,不但进一步强化了深圳的国际化特质,也再次传递了这样一种朴素的理念。#深圳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