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关系,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不是一本书,而是两本书
- 2、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关系
1、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不是一本书,而是两本书
十三篇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名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国家大事,关系百姓生死、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不可不慎重对待。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为将者,需具有智慧、诚信、仁爱、勇敢、严格的品质。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敌人贪心就以利引诱。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敌人实力雄厚就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避锋芒。敌人易怒,就挑逗他,使其丧失理智。敌人小心谨慎,就骄纵他,使他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骚扰他,使他疲劳。敌人团结,就离间他,让他分裂。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用兵没有固定的方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能依敌情变化而取胜,可称得用兵如神。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等的用兵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兵力击败敌人,下策是攻敌城池。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国君不可因为愤怒就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气恼就出阵求战。对国家有利才能出兵,不利就停止行动。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凡用兵作战,都是以正兵对敌,以奇兵取胜。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将帅有五个弱点,只知硬拼,就有被杀的危险,贪生怕死,就有被俘的危险,气恼急躁,就有被轻侮的危险,清廉自好,就有被污辱的危险,宽仁爱民,就有被烦扰的危险。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不要侥幸敌人不来侵犯,而要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随时应付敌人侵犯。不要侥幸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的强大实力使敌人不敢进攻。
孙膑兵法,战国时期孙膑所著,是孙武的后代。
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
名言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有一个没有得到,就算打了胜仗,也会有后患。
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势,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
用兵的道理有四个:兵阵,兵势,机变,兵权。懂得这四个道理,才能打败强敌,捉拿猛将。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不是一本书,而是两本书,大意之下,很容易混淆。
2、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关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和刘备、孙坚三个出身寒微的人,在一大群士族子弟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曹操乃是宦官之后,刘备是卖草鞋的小贩,孙坚乃是小吏。
曹操和刘备、孙坚的对手,是四世三公的袁绍和袁术等人。曹操和刘备、孙坚为了抬高自家阀阅,纷纷把金光闪闪的祖宗抬出来。
曹操的祖父是太监曹腾,靠他肯定撑不起门面。曹操也不含糊,满世界宣称自己是汉朝开国丞相曹参后裔。这件事情,典出《三国志》原文是:“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曹操的父亲曹嵩,好歹当过汉朝的司农,也是部级大员。刘备的爹,真的是拿不出手。刘备也不含糊,满世界宣称自己中山靖王刘胜后人。这件事情,出自《三国志》,原文是:“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曹操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孙坚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他的出身跟刘备差不多。孙坚一开始,就是一个小吏。孙坚靠着精湛的武艺,和不怕死的作风,打出了“江东猛虎”的威名。孙坚的爹,实在是拿不出手。孙坚也不含糊,满世界宣称自己是孙武后裔。这件事情,出自《三国志》,原文是:“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一说到孙武,大家就清楚了,他是《孙子兵法》的作者,也是乐安孙氏的三世祖。笔者现在就根据《三国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记载,讲一下乐安孙氏始祖孙书,二世祖孙凭,三世祖孙武,四世祖孙明,五世祖孙膑的历史事迹。
首先说一下,我今天说的故事,都是典出《史记》《三国志》《新唐书》三部国家级正史的记载。我所讲的事迹,都是典出有故,至于是不是真的,我可不敢保证。这种事情,反正是见仁见智,从古至今就不乏质疑者。
孙坚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齐景公的时候,手下有个名将,名叫田书。田书的儿子,名叫田凭。田凭的儿子名叫田武。田书是善于用兵的将军,田凭是个吃嘛嘛香,干嘛嘛不成的纨绔子弟。田凭虽然不成器,但是他的儿子田武,隔代遗传了爷爷的优秀基因。
田书看到大号练废了,就重点练小号,田书把一身武艺和兵法教给田武。田武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六岁就把家里的藏书背得滚瓜烂熟。田武十岁的时候,齐国和莒国发生战争。齐国的部队战事不利,齐景公只好派田书挂帅出征。
田书为了让田武有实习机会,把不成器的儿子田凭留在家里,却带十岁的孙子去攻打莒国。田武跟着爷爷,去感受了战场气氛,目睹了爷爷田武活捉莒国国君的胜利。前线的捷报传来,齐景公就要犒赏田书。
齐景公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齐景公把乐安赏给田书,并且赐田书姓孙氏。田书变成了孙书,田凭变成了孙凭,田武自然就变成了孙武。孙家定居乐安,就成了乐安孙氏。于是乎,我们就看到《史记》记载说:“孙子武者,齐人也。”
孙武是齐人,但是他成名在吴国。事情的起因是,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的过程中,发生了田家与鲍氏、栾氏、高氏四大家族的火拼事件。这样的争斗,田氏要是输了的话,就要灭族。田氏代齐的过程步步惊心,孙书怕田氏会输,就让孙子孙武去吴国发展。
孙武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离开祖国齐国,来到吴国寻找机会。孙武到了碰到伍子胥,伍子胥见了孙武,那是惊为天人啊。伍子胥把孙武引荐给吴王阖庐,阖庐就是吴王夫差他爸。
孙武把《孙子兵法》给吴王阖庐看,阖庐是啥反应呢?《史记》记载,吴王阖庐看了《孙子兵法》,问道:“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伍子胥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孙武也不客气,就把吴王的宫女当成士兵操练起来。吴王最喜爱的两个妃子,不听从号令,孙武就下令斩了她们。
《史记》记载,吴王赶紧求情:“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斩也。”
孙武开口就是兵家名言:“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吴王没办法,只能眼泪汪汪地看着两个心爱的女人被砍了。从此以后,“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古代的结婚早,三十几岁当爷爷是正常现象。孙武在吴国成名的时候,孙书还是齐国名将。吴国跟齐国打仗,孙书率部跟孙子对打。孙书虽然是名将,但是孙子是兵圣,祖孙二人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
孙武把爷爷暴打一顿,孙书就当了孙子的俘虏孙书被俘之后,跟着孙子在浙江富春一带生活。孙子的后代,在吴郡富春一代繁衍生息,号曰南孙。孙凭带着家人,在乐安一带繁衍生息,号曰北孙。
南孙的代表人物,有孙膑和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孙皓等人,其中的孙权、孙亮、孙休、孙皓还是皇帝。北孙却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人物,在后来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北孙子孙,也自称孙武后裔。
孙权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最后再来说一下孙武和孙膑的关系,《史记》里面说道:“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到了宋朝的时候,欧阳修等人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时候,又考证出孙武的儿子名叫孙明,孙明的儿子名叫孙膑。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了:“孙膑是孙武的孙子,孙权等四位皇帝是孙武的后代,此事可信吗?”
我只能告诉你:“在这些事情是司马迁、陈寿、欧阳修说的。如果你相信刘备是刘胜的后代,如果你相信曹操是曹参的后代,你就可以相信乐安孙氏的谱系。如果你不相信刘备是刘胜的后代,如果你不相信曹操是曹参的后代,你就不必相信乐安孙氏的谱系。至于我个人的观点嘛,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本文史料来源:《资治通鉴》《吴越春秋》《三国志》《新唐书》《史记》。
本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有什么关系,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在哪出土震惊海内外,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哪个早,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一本书吗,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一样吗。这就是关于《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关系(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