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了一下易烊千玺那个老祖宗子彬公的履历,有点意思。
易子彬,南宋庆元二年(1196)进士,任云南大理知府,1224年任满后,致仕归。
看出问题来了没有?
第一,古人致仕是70岁,子彬公做官28年,也就是说易烊千玺这位小镇做题家的老祖宗,考公考到42岁。
第二,知府任前没有其他履历,要么,不大好看(比如,贾雨村如果有后人为其作传,贪酷罢官这部分也会略去),要么,没有(南宋冗员一直是个问题,公务员考试常有,编制不常有)。
第三,云南大理知府,呃……不知道现在小朋友还看《天龙八部》不?如果看过,就能知道,云南大理彼时属于大理国,而不是南宋。
也就是说,在南宋的时候,有一位小镇做题家,考公考到42岁,一直在等编制——按照《梦华录》的演法,可能编制给教坊司拿走了吧!(假的)——到70岁退休的时候,光荣退休证上写了个首尔市市长。
一千年以后,这位小镇做题家的后代,正在争取教坊司编制。
此处配乐:一千年以后。
南宋的平庸之君——赵扩
宋宁宗赵扩(公元168年至公元1224年),是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光宗赵惇的次子。
赵扩自又生性仁厚,并且喜爱读书,因此深受宋光宗的喜爱。但赵扩的脑子似乎有点儿愚钝,尽管很努力地去读书处事,但仍然显得愚蠢。因此使人怀疑赵扩的智力有点儿问题,这为其以后的失败做了铺垫。
公元1194年,赵扩被权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等人推上皇位,并将宋光宗推为太上皇。实际上就是发动了政变,废掉了宋光宗。
赵扩继位后,任命赵汝愚为宰相,韩侂胄为枢密使,从此赵、韩俩人成为朝中权贵,但赵、韩二人由于政见不同时常发生矛盾,而宋宁宗对此却全然不知,足见赵扩对政治的不敏感。
公元1195年,韩侂胄在韩皇后的帮助下,使是赵扩倒向了自己这边。赵扩在韩侂的建议下将赵汝愚一党全部罢免。至此,韩侂胄在赵汝愚的信任和支持下,成为南宋实际的掌权人。
同时,在韩侂胄的打击下,南宋朝廷将道学和理学定伪学,并罢免朱熹等一批思想家,并禁止他们当官,史称“庆元党禁”。
这其实是韩侂胄用来铲除异己的政治报复。
赵扩对南宋与金国的关系十分不满,认为金国为蛮夷之国,南宋不应该给金国岁币,从这一点上来讲,赵扩还是不糊涂的。而韩侂胄也是一位有理想有作为的愤青,于是韩侂胄主张对金国强硬,这也迎合了赵扩的口味,故二人一拍即合,开始准备对金作战。
公元1204年,赵扩追封岳飞为鄂王,并将秦桧定性为卖国贼,为对金作战打好了政治准备。
公元1206年,赵扩下诏北伐金国,在韩侂胄的一手指挥下,南宋分三路大军同时进攻金国。由于南宋是不宣而战,宋军北伐初期,击溃了许多金军并略有小胜。之后,金国开始大力反扑,三路宋军攻击受挫,最后先后兵败南溃。此时,吴曦在四川反叛北宋,自立为王,南宋最后的反击力量叛乱,导致整个北伐失败,并被金国攻占了许多土地,史称“开禧北伐”。
公元1208年,赵扩不得不主动和金国议和,并再次签订屈辱的合约,史称“嘉定议和”。
此时的赵扩心中十分愤怒,虽然十分的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而以史弥远为代表的主和派逐渐占据了上风,于是在史弥远等人的策划下发动政变,将韩侂胄杀害,并将韩侂胄的首级献给了金国人。
赵扩对此事一无所知,当赵扩听闻韩侂胄被捉之后,本想下令将其释放,但遭到杨皇后的阻止,赵扩只好作罢。足见赵扩是一位没有任何主见的无能之君。
赵扩执政后期,朝政大权实际落入权臣史弥远手中,赵扩听从史弥远的意见,将韩侂胄时期的一批改革政策和人事处理,全部进行了废除和平反,史称嘉定更化。
但实际上,赵扩被史弥远当枪使了。其更化举措并无实效,更像是政治清算。而史弥远将南宋政治推向了黑暗和腐败的深渊,使朝堂之上奸臣得势,而实干派却被清洗干净。
在赵扩最后的几年时光中,赵扩基本上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道教修炼之上,而身体健康状况也日渐恶化。
公元1224年,赵扩因病去世,享年57岁。
赵扩是一位昏庸之君。纵观赵扩的帝王生涯,基本上被权臣所左右,对于政治斗争可谓一窍不通,虽然能虚心接受大臣的批评和意见,但对识人和用人方面可谓一塌糊涂,造成了整个南宋政治的塌陷,这为以后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独钓孤海一只鱼
喜欢就请给个关注吧!原创实属不易,欢迎点赞评论和转发,我是独钓孤海一只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