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大灾大难时,我对最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有信心!
中国每遇大灾大难时,在普通老百姓中,都会英雄辈出。每一次大灾大难,都是一次将一盘散沙的民众重新组织起来、众志成城的机会。
我的家乡在洪湖的西岸,地势低洼,在1983年前,十年九水,跟我同年代的兄弟姐妹都有流离失所,逃荒讨饭的经历。
我的家乡叫王垸村,占地5000多亩,四面环水,是洪湖中的一个人工孤“盆”。这个“盆子”叫王垸。我们王垸村人世代渔民,从江西鄱阳湖迁徙到洪湖,解放后在洪湖西岸开始围湖创建家园,历经30多个冬季浴血奋战才创造了安居乐业的家园——王垸村。在这个过程中,英雄辈出、可歌可泣!当时如果有穆青这样的文人将王垸人的创家史写成报告文学,应该比兰考人治沙的故事更感人。
我1982年毕业分配到家乡的人民公社工作,1985——2000年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经历过很多次洪涝灾害,从来没有丝毫的畏惧感,因为我相信村组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劳动模范、积极分子及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面对大灾大难时,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团结起来同生共死的集体主义精神,依靠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把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组织起来,众志成城,民力无穷,几乎没有过不去的坎!
我的经历告诉我,当面对大灾大难时,如果在领导同志的脑子里只有公务员可用、只有专家可用、英雄只出自干部、英雄只出自专家,认为人民群众都是弱者、人民群众都是乌合之众,几乎没有不狼狈不堪的。
现在的问题是,官僚们普遍不相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不懂得如何依靠人民群众,不会组织人民群众,甚至认为人民群众是政府的包袱,总以为自己是人民群众的“救世主”,总以为老百姓听命顺从于自己就是唯一的正路和活路。
当以千万人之力,从十四亿“疑似分子”中纠察“羊人”、清零“羊人”的努力失效之后,下一步怎么办呢?几乎就没有什么有用的新招了。因为官僚们不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真理,也不懂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群众路线及其工作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但是法宝几乎失传了!
但我相信,大灾大难面前,高手多在基层,高手多在民间,智慧和方法也多在基层、多在民间。我相信,最基层的干部会找回群众路线及其工作方法,一定会凝聚起战胜疫病的灵慧和伟力!
我相信,大疫一定会止于乡村,止于千千万万普通基层干部群众的众志成城。
#李昌平#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 #疫情防疫抗疫# #基层干部# #疫情防控要坚持群众路线#
#驻马店头条#去年女儿报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对她说:我们家世清贫,无权无势,无人无靠,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公务员,那是党的政策好,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要是真上岸了,我们全家驾车去江西井冈山旅游,看看毛主席战斗过的地方,吃吃红米饭、南瓜汤,忆苦思甜;然后从井冈山去韶山冲,看看毛主席少年生活的地方,顺便尝尝正宗的毛氏红烧肉!
那时候我只是随口说说,以为她根本考不上。没想到,女儿一路过关斩将,顺利上岸了!顺便说一句,公务员考试特别公平,凡是说可以找人活动的都是骗人的。你过了,是他的功劳;,你不过,是你太差了,他退给你钱。这事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大家千万别上当!
本来春节期间去呢,因为疫情耽误了。这次利用五一假期高速免费,全家来场说走就走,走哪玩哪的旅行。我把路线规划好了,沿途有哪些好玩的风景,好吃的特色菜,请朋友们指点一下,多谢!
#我要上微头条#王永红欠债800亿出逃国外,带一女明星和61亿,亲爹过世也没回来
1972年,王永红出生于江西的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他前二十年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多么特别,按部就班的读书学习,顺利的考上了大学,但是大学毕业后的王永红毅然放弃了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机会,收拾行囊来到北京,成为了一名北漂。
不甘于平凡人生的王永红的北漂之路并没有多么顺利,初来乍到的他是汽车加油站的一名小职员,每天面对的就是汽油的臭味和各式各样的汽车。虽然工作辛苦且收入微薄,但他并没有选择混日子,而是静静地等待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加油站打工的日子,王永红发现了洗车这一商机。随着汽车产业的扩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人都有了自己的私人汽车,但是在汽车清洁这一方面的服务还存在着缺失。
因此王永红果断辞职,回到家乡和亲戚一起投资开了一家汽车保洁公司,由于独特的眼光和开创性的做法,汽车保洁公司有着广泛的客源和极大的收入,之后王永红又不断地进行业务拓展,接连开了多家汽车加油站,由此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为后期的投资积累了较多的资金。
资金充足的王永红有了更大的底气和更多的勇气,他不满足于在区区汽车产业的发展,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当时还较为沉寂的房地产市场,斥巨资购入9000多套房产,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举动,仅仅八年之后,这一看似疯狂的举动就为王永红带来了巨大的利润。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开办,房地产市场一下子掀起巨大的热潮。
王永红手中的近万房产成为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人们纷纷加入购房大军,9000多套商品房不消多时便售罄,为王永红创造出50多亿的收入。
此时的王永红,早已不是一无所有的大学生,不是贫穷寒酸的加油站打工人,也不是小有名气的汽车保洁公司的小老板,而是全国闻名的房地产大亨。在2013年,王永红的资产就已有足足60多亿,在江西富豪榜上位居第二,一时风头无两。
除了积极进行投资拓展业务之外,王永红还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经营企业获得成功之后,每年都会向家乡以及其他贫困地区的小学、中学捐助奖学金,还成立了“桑梓情”基金会,修建图书馆等公益基础设施,致力于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在汶川地震后多次向灾区捐款捐物,积极回馈社会,光荣事迹为人称道。
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正是每个人都孜孜以求的人生巅峰。此时的王永红,产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又因为毫不吝啬,积极回报社会,在业界有着极好的口碑,名利双收。
事业如日当头,感情也不能落后。已经经历过一段婚姻的王永红疯狂迷恋上了十八线小演员韩熙庭,韩熙庭曾出演过电视剧《最美的时光》和《金陵十三钗》,虽然名气一般,但青春貌美,活泼可爱。
王永红不自觉坠入了爱河,对这个比自己小15岁的姑娘百般宠爱,各种名贵礼物送起来毫不手软,甚至在香港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一掷千金,用价值1.2亿的清代古董作为求婚礼物当场向美人求婚,获得美人芳心,韩熙庭大受感动,决定以身相许,甚至退出娱乐圈,一心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此时的情场得意未必也是商场得意,沉浸在温柔乡里的王永红没有意识到,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已经在逐步走下坡路,大厦将倾,难以挽回。
大厦倾颓
房地产行业投资的成功给了王永红极大的勇气和自信,他大胆地借助自身积累的财富开启多轮投资,涉及地产、旅游、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选择性不强,投机性极大,这种”豪赌“的心态和投资方式使得王永红手中的资金逐渐不再宽裕,公司的流动资金也逐步减少,公司发展走向了下坡路。
投资的失败并没有使王永红变得警醒,他没有转变投资方式,也没有放缓脚步恢复元气,而是铤而走险,将举债募集到的大量资金全部投入了三亚半岛山的一个地产项目中,以谋求翻身的机会。
但是由于项目过于冷门最后并没有创收,投入的钱一下子成了打水漂,王永红的最后一条路彻底断了,再无翻身的可能。
此时的王永红负债近800亿,过往的财富已成为泡沫,拥有的只剩下累累的债务和新婚不久的妻子。面对公司的惨状,王永红没有站出来力挽狂澜,而是趁人不备套现61亿,带着妻子和钱财逃往国外,将空壳子一般的公司和不尽债务留给合作伙伴。
患病的父亲听说这一消息,一下子气的撒手人寰,葬礼现场围困着众多追债之人,恐惧的王永红最终没有赶去参加父亲的葬礼,真正成为了一个不忠不孝之人,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令人唏嘘不已。
逃亡的王永红并没能过上舒服的生活,由于私自从上市公司划走61.5亿元以及中弘股份数百亿的债务,2019年,47岁长期流亡海外的王永红最终归案回到了祖国,百亿财富一时间化为乌有,他终于吃到了资本运作的苦头,不知道此时的王永红,回顾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会有何感想。
王永红的人生故事已经画上了句号,他成于自己聪明的头脑,果敢的性格,绝佳的运气,也败于自以为聪明的头脑,自负的性格,不佳的运气,等等等等,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去领会,去引以为鉴,也引以为戒。
看了对象的工资,我感触良多,可能我确实不能和她继续在一起了。
我家四川一个小县城的,父母都是打工的,她家江西南昌的父母都是体制。爸爸公安局退休后是正处级,妈妈是高中语文老师,今年省考没参加四川的,参加的江西的应届生,然后第二名落榜,然后灰头土脸回家了。
现在在备考家里事业编,然后又延期了,我真的突然感觉吧,我确实从一开始都配不上她,我知道她很喜欢我,我很喜欢她,她说想和我结婚,但是我现在觉得越来越不可能了,不知道怎么说了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差距确实挺大的,我还在备考别人都已经月入7000了而且才第一个月,我也想和她继续走下去但是总感觉非常难了,有种连异地都坚持不下去的感觉了,大晚上矫情一下,大家别介意,晚安,继续加油明天。
江西一位网友发文说,小姨的女儿考上了研究生,正开心准备去读研,又收到了公务员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很纠结到底读研还是去上班?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去上班比较好,虽然好不容易考上研,但是目前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其次,即使读完研之后,依然也要面临找工作。
所以,现在既然考上了公务员,那就果断去工作要紧,没必要在每日每夜学习熬三年,而且现在考公务员也竞争激烈,很多人考好些年都考不上,现在放弃去读研,那就太可惜了。
如果真想读研,可以边工作边读研,这是一个最稳妥的选择了,听周少一句劝,当今就业大环境不好,已经成功上岸公务员,不要纠结,不好犹豫,果断选择工作错不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大家说,该放弃公务员选择读研还是直接参加工作呢?#家长百问百答# #教育听我说#
国家公务员考试算是非常公平公正,只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可为什么考上部委公务员的多是重点大学分毕业生呢?
工业信息化部机关及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公示:
录取32人,其中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南开大学、北航、北师大、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华中科大等985大学毕业13人;
北京科大、合工大、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河海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苏州大学、西南交大、中国地质大学、宁夏大学等211大学毕业11人;
特殊院校,香港理工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美国西北大学、韩国水原大学等毕业4人;
只有4人毕业于“双非高校”,分别是山东财大、天津工业大学、江西财大、首都经贸大学。
其实这四所高校也不差,天津工业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山东财大、江西财大、首都经贸也都是经济类较好的大学。
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进企业有优势,难不成在公务员考试方面优势也这么大吗?
真是太气人了!江西一位网友发文说,二叔当年师范大学毕业没去学校,去了企业,现在每个月退休金四千多点。当年同样是大学毕业,老师、公务员现在每个月退休金七八千。企业职工也是兢兢业业为国家做贡献,退休工资可远远没有公务员及事业单位高,心里真是很不舒服。
看完之后,不得不说从该网友的话语中,都能感受到对于退休金跟公务员和老师的差别太大很不满,觉得企业员工也是兢兢业业为国家做贡献,退休金就不应该差距这么大,其实,非常能理解这样的心情,谁做谁都会有点怨言。
但是,话说回来了,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甘蔗没有两头甜,在那个年代,教师是非常不受待见的一个职业,薪资低,教学环境差,很多人都受不了纷纷转岗进入企业当工人,最大的原因就是工人薪资高,待遇好。
所以,在那个年代当老师都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尤其是很多的乡村教师,那个环境与薪资待遇可想而知,我觉得退休金高一点也是合理合法。再者说,你作为企业员工在那个年代就已经享受到了应有的待遇,不能因为现在退休金低就抱怨,谁让你当初选择进入企业,放弃当教师呢?
对于企业员工退休金比老师低这样的情况,大家怎么看呢?#家长百问百答# #教育听我说#
如今有几个网友想和我深交,我该选择谁?
一个是西安人,58岁,教师。
一个是江西人,48岁,行政工作。
一个是北京人,52岁,公务员。
一个是云南人,63岁,退休人员。
一个是杭州人,54岁,医生。
一个是湖南人,61岁,退休人员。
一个是重庆人,53岁,事业单位人员。
…………
我是当局者迷啊?[捂脸]
#上岸##政审流程##公考##大龄公考#
从报考—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政审-公示,可能因为疫情的原因,历时半年的时间。从我准备公考以来,已经整整两年了。今年终于上岸了。
从2019年7月创业失败之后,回归家中开始准备公职考试,我是一年80后末位大龄考生。无论是从年龄、精力、压力等方面跟小年轻都有些差距,再加上专业不好,一直以来只能考三不限职位,异地考编又不能报太差的,所以考公经历了多次失败。
从参加考公务员公职以来,一共进入了五次面试,三次笔试第一、一次笔试第二、另外一次是外围。先后参加了山东、浙江、广东、江西、河南、江苏几个地方的公务员笔试,这两年估计行程几万公里是有的,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等等,我笔试没有报过班,不过有在网上找免费的视频学习,属于“白票”,面试报过两千多的网课跟一个线下课,这几年花在公考的费用应该也有好好几万,光酒店住宿都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整个将近两年的时间,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每一次进面,然后又被逆袭,沮丧、不断的怀疑自己又不断的安慰自己,自我疗伤。我想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第二天下午把政审的组织部领导送到高铁站正式告一段落。调查人员一共在我这里待了两天。现在我把整个政审的流程跟大家讲讲,可以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我这次是录取南方某省某市级部门(处级)单位。
体检通过之后,接到电话之后叫我开始准备材料,主要是毕业证、证书、辞职证明、户籍所在地无犯罪记录(包括家属、父母)、家属单位的个人证明、我由于没有工作且满两年了,户籍所在地村委出具的证明。
然后他们通知来我所在社区调查个人作风之类、与邻居的交谈,社区跟邻居各安排三个人调查我个人的情况。第三步是与我个人的交谈,主要看我的思想之类的,还拍了录像,第四步去我档案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查我个人的档案。
由于是邻省,两位调查人员一共在我这里待了两天。整个过程中除了与我交谈之外,其他的时候我都不能参与。他们到来的时候除了我提供酒店的选择,他们有组织纪律,吃饭、住宿等等都不准让我安排。我就买了几瓶水,买的水果都退给我了[捂脸][捂脸]。最后送他们去高铁站还是说我顺路,否则人家不坐,不得不说纪律性真强。
整个过程还算顺利,领导说只要政审材料没有什么问题,一般不会有什么难为人的。
如果有需要的,尽管问我,知无不尽。也希望考公的考友们都能够早日上岸,为人民服务。
#郑州头条##郑州疫情# 如果郑州放开了,普通老百姓怎们办?
据媒体统计,《二十条》新规出台3天时间,就有广东、海南、福建、陕西、江西、辽宁、安徽等多地宣布取消区域性核酸检测,连北京、上海都在尝试跟进。石家庄更是第一个吃螃蟹,全面放开,引起了不小轰动。现在看来,这是大势所趋,郑州跟上,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如果郑州放开了,普通老百姓怎们办?
一是要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国家已经做到了所能做到的极限,优化防疫20条出台后,我们个人必须转变思路,开始学会自己面对病毒威胁。尽管已经没那么可怕,没有那么致命,但也不要天真的把它当做大号流感。既然国家已无法完全兜底,那我们就要靠自己。
二是要相信党和政府。我认为不必过于担心,国家说了,放开不是“躺平”,而是为了更精准,做到防放有度,同步进行。
三是要认识到目前状态下的可怕之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现在的日子更难熬,不比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对他们影响不大,不管咋样,旱涝保收。而打工族,企业,做生意的,就不好说了,停一天也许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多少人,多少企业面临崩溃的边缘,长期下去,社会经济受不了,个人也受不了,也许导致的次生灾害远比新冠带来的更多,现在很少有人因得了新冠死亡,甚至连重症都没有,但是身边却有多少人选择了跳楼…
四是既然无法选择,那就靠自己。防疫政策越是放松,我们每个人越要加强防护。锻炼好身体,提高免疫力,日常防护好,储备好防疫物资,其他的都听天由命了?普通老百姓还能做什么呢!
总之,放开是趋势,需要过程,到底是好是坏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该做的国家都做了,剩下的就看郑州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