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浙江丽水公务员(浙江丽水公务员分数线)

浙西南一个小县城的公务员也卷成这样了[what] 这是丽水下面的一个县的人才引进录用公示,全是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浙大,上交,复旦,同济,这些学历够豪华吧。要知道这个县常住人口不到20万,县城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

浙西南一个小县城的公务员也卷成这样了[what]

这是丽水下面的一个县的人才引进录用公示,全是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浙大,上交,复旦,同济,这些学历够豪华吧。要知道这个县常住人口不到20万,县城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山城。最牛逼的是那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妹子竟然上岸的是财务岗位!

#大学生就业#

图一是浙江省丽水市下面的遂昌县,看看县份上的公务员、教师等铁饭碗编制,什么学历才够得到。竞争太残酷了。一方面靠学生的学历、能力,更靠关系,但是看这个县级单位甚至乡镇级单位的招聘,这些学历,太内卷了。

但公务员是目前看很好的方向,很热,大家都争着去。

一个中科大的化学博士,到浙江小县下面的一个中心,搞个正式编制...... 内卷太吓人了,这还是县份乡镇编制。有关系的话,挂满时间就回城里了,还省了乡镇挂职经历,关键是能进入体制内就好。大厂随时有被裁的可能,上30岁被裁就找不到工作了。

今年只有两百多万毕业生落实了去向,还有七百多万应届毕业生不知去向,不得不说这真是史上最难就业的一年。受疫情影响,这几年,本科生毕业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思想也越来越趋于保守。大学毕业要么考公务员,要么考事业编,再不济也要进个国企。大型国企、央企竞争激烈,进不了,地方国企就成了香饽饽。这不,浙江丽水市属企业招聘储备人才就引来了北大、中科大、人大和浙大等985名校毕业生的竞相追捧,也引来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这两所世界级名校毕业生的热情加盟。我就想不明白有这么高的学历,这么好的文凭为什么不到一线城市去闯一闯,到私企、民企去搏一搏,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理想,而要呆在一个小城市的地方国企混日子呢。

人事持续变动中,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网站的资料显示:新晋广东省委常委张晓强已担任省委常委,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先看年龄:张晓强,汉族,1975年出生,今年47岁,年轻人,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林学院。

再看履历,1996年到1998年,在浙江庆元县屏都镇党委担任干事,1998年到1999年,通过公选成了庆元县委书记。从1999年到2003年,丽水区的卫生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3年到2006年,担任共青团丽水市市委书记。2006年到2009年,先后担任景宁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2009年到2011年,他担任遂昌县的县委副书记,县长,2011到2015年,他担任德清县委书记,2015年到2018年,他去了绍兴,担任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2018年到2019年,去了浙江台州担任市委常委,副书记,市长。2019年到2022年,担任广东汕尾市委书记,然后5月份当选省委常委,如今明确职位。

最后要说的,他也曾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履职从浙江到广东,希望他在新的岗位协助好领导做好本职工作,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广东头条##媒体人周刊#

村医“后继无人”亟需政策保障农村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乡村医生(以下简称“村医”)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农村医疗特别是偏远地区最后的兜底保障。但近年来,村医队伍不断流失,且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村医缺口较大,影响了基层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据《2019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到2019年底,全国仅剩村医79.2万,从最近5年数据来看,村医数量以平均每年5万的速度锐减。调研发现村医流失严重,如果继续放任,农村医疗问题将处于空白状态的边缘,村医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待遇低,接班村医“不愿来”。按照规定,村医收入主要由诊疗费、基本药品补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三部分组成,且不入编制。由于偏远地区农村人口基数少,公共卫生服务人口少,村医获得收入主要来源的基本医疗服务有限,导致村医收入普遍偏低,职业吸引力不足,接班村医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如浙江省景宁县2020年共有村医45人,其中年龄大于60周岁的为23人,占51.11%,小于60岁的为22人,占48.89%,平均年龄超过60周岁,所有村医均无人事编制。虽然该县2010年下发《景宁畲族自治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中规定,村医年龄原则上不低于65岁,但由于后续人员难以及时补充更替,村医年龄始终居高不下。许多大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宁愿从事非专业工作也不愿留在农村当村医,使得村医队伍新鲜血液无法得到补充。

二、保障少,职业发展“无前景”。一是招聘要求与村医现状的矛盾。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要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实行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当前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均需按人社局社会公招形式办理,对年龄和学历等都有一定条件限制,导致村医身份转换问题难以实现突破。加之面向社会公招,村医群体并无明显优势,根据招聘的要求想进入编制连报名资格都没有,让该群体产生前景无望的消极心态。二是保障缺失。虽然当前有部分地区采取“乡管、村用”的管理模式,但村医与乡镇卫生院并未签订劳动合同或未纳入编制,对村医的管理更多的是一种业务指导关系,村医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该市637家紧密型村卫生室的村医虽然受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但由于没有编制,除完成指定业务工作外,大部分村医平时都是以个体经营为主。

三、提升难,医疗服务“难匹配”。一是乡村医疗条件简陋。受农村工作条件艰苦、村医收入待遇偏低等因素影响,医疗设备、诊疗技术不能得到及时更新,部分村医只能提供简单的公共卫生服务,无法应对门诊看病、打针输液等基本要求;大部分常见病经村医诊断后需要转诊,村医能在实践中提升技能的机会少之又少,基本上只能看看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二是村医年龄普遍偏大,获取新知识能力较差,虽然医共体定期也组织村医参加医疗服务业务培训,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缓慢,最终影响到了医疗服务质量。

针对当前村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乡村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最大化解决基层民众家门口就医的困扰,促进村医建设持续有效的发展,我们建议如下:

一、拓宽村医职业发展空间。一是建立村医保障制度。用好“乡管 村用”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量化考核工作机制,建立村医工作津贴、职称评聘和县级选调加分等优惠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工作,不断充实村医队伍,实现村医人才的专业度提升与新鲜人才血液的注入。二是建立村医聘用特别制度。试行岗位聘用制管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实行政策倾斜,未满60周岁的人员,实行养老金缴纳个人部分+政府补助的形式,帮助村医完善养老的后续保障;超出60周岁人员,由政府认定其工作年限,给予发放相应的养老金,鼓励他们继续从事村医服务。

二、增加村医业务提升机会。一是建立村医进修制度。组织村医进行职业培训,打通村医职业技能提升的通道;各地卫生部门定期组织村医前往县城人民医院,建立“一对一”的师徒学习模式,开展临床实践进修学习,帮助村医提升技能水平。二是努力形成乡镇卫生院与村医间长效帮扶机制,即派遣医院骨干与村医结对,以带教形式提升村医医疗服务能力。

三、提升政府购买村医服务的力度。一是调整村医服务范围。将村医服务区域进行分片,政府购买其服务,由村医定期开展送医疗服务进周边村活动。二是定期开展乡镇医生下村至各村医网点提供服务。根据前期摸底村中留守人员伤病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乡镇医生下村,对周边村重点人群的定期巡视检查,最大化解决村中行动不便老人需要外出检查的烦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30997/
1
上一篇广东省考公务员专业目录(广东省2017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目录)
下一篇 包头公务员机构(包头公务员招考)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