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通勤日记
疫情下的燕郊 疫情下的双城生活
我住在燕郊北城,工作在海淀五棵松。今天周一,早晨五点准时起床,因为清楚周一人多会堵车;因为清楚疫情检查常态化会堵车;因为清楚前天的大学会堵车......可真的没想到居然会堵人!会堵到步步难行,堵的小飞虫都呼吸紧促......
本来想着今天起的早,先骑车到公交总站吧,起码能混个座位,美美的补上一觉.....物业昨天清理了路面积雪,但还是有融雪结成的薄冰,感谢勤劳负责的物业工作人员给了我们一个洁净便利的居所!锃亮的路面映着月光,心情开始有些美丽了呢。凉丝丝的空气吸进了鼻腔,雪后的燕郊没有了雾霾,我嗅到了久违的鲜氧。出了小区,入眼的是三车道变成了一道半。旁边是泥灰搅拌冰雪形成的污浊的冰水混合物。嗨.....
到了诸葛店,人不多,上了车,想起了补觉的事,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做了,所以睡着了……醒来一看表,七点半了,歪头一看窗外,我到了夏威夷南岸……这是堵车了啊!
于是乎跟司机师傅提出了下车的合理诉求,师傅通情达理的开了车门,于是我开始狂奔,路好滑啊!差点来了个四仰八叉,还好我有过人的平衡感和身体协调性......
这场雪真的不太友好,暖气还没太热,就让家里这么冷!也不太会挑日子,周末来了,不知道公务员同志们不上班吗?!谁给清理积雪啊!周六的雪被周日的车压的融化,经过一夜的低温处理形成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批冰,复杂了燕郊本来脆弱的交通系统,看着不远处新修的像笑话一样的燕郊西出口,这座高大伟岸的立交桥,俨然已经成了大型综合立体停车场,在用这种特殊、别致的方式造福于燕郊人民......
(燕郊的拥堵真的跟路和桥没有太大的关联)
路面上是横七竖八的各类被堵住的车辆和急匆匆的或奔跑着的或快走着的讨生活的人.....还有看到电瓶车摔倒喜笑颜开的警察叔叔......对!就是鲁迅爷爷的文章里描述的那样......
踩着冰雪急行了二十分钟,速度超越过了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各式车辆(包括自行车)终于到了白庙检查站,检查站犹如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屹立在进出京的两天必经之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正式启动启动堵人模式!其拥挤程度让三站天通苑汗颜!
一辆疾驰而来的黑大巴,在我面前嘎然而止,被挤进了车里,才知道黑大巴是专车!没办法还得另辟蹊径,不远处排着一条看不见队首的长队,不用想肯定是开往北京的公交队伍,一辆远郊专属的绿色公交车缓缓驶来,人流开始涌动着冲到车里,有排队如我的好好公民,也有急匆匆的上班插队的.......任你喊破喉咙的嘶吼着“排队,排队”还是有不顾一切的“燕郊邻居”前仆后继......资源匮乏的时候,真的很考验人性.......终于,终于,排到了,上了车....此时是上午8点40分.......总算是要重新出发了,走起......终于驶达国贸,今年第一次看到了朝阳区早晨九点四十五的太阳......不敢多看也不敢多想,直奔地铁站。十点四十万寿路站下车,我可是九点上班啊,看来半天年假是在所难免了......路上扫雪车、除尘车等一系列的车辆打扫着本就是干净整洁的路面,北京......真的不一样......
不理解疫情期间的通勤检查,几万人手推手,肩并肩的同行三四公里,不是更容易使疫情加剧,如果真有一位患者,岂不是很容易扩散到首都的每一个角落......细思极恐啊!
河北燕郊一网友,几年前购买一套价值400万的房子,首付100多万,还了80多万的按揭于今年断供,目前房子市值200万左右,拍卖后尚欠银行100多万。
房子的故事有千百个,各人冷暖自知。期房让房子本身变成了金融属性,贷款30年可谓是让人赌上了人身全部,一旦有个闪失可想而知。房价大涨人们喜欢追高,于是产生泡沫。
断供有两种可能:一是房子没有盖好遥遥无期,仿佛被懵了一样。只要房子如期交付也不至于断供,毕竟是用自己的钱购买。二是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中途出现变故无法继续还贷 。
笔者建议:有能力就全款购房,没能力就租房,30年贷款利息足可以购一套房,贷款买房中途不确定因素太多,除非收入稳定,比如公务员,否则一无所有还倒欠一屁股债。大家认为呢?
请问转移支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在转移支付的城市投资买房呢?燕郊算不算是转移支付的板块?我是刚买完看到的,然后朋友说就是上缴税金都被转移走的意思,是河北省拿走了燕郊的卖地收入和税收,导致教育医院等配套设施进展缓慢,以后很难发展起来,请问对不对?
回答:
1.我没谈过转移支付的事儿吧,这不是我说的。我根本就分不清哪座城市或地区是谁转移谁的,普通人也做不到。而且这也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投资的依据,没什么意思。
2.简单说吧,转移支付就是,上级给下级拨款,既不用还也不要利息,完全白给。我大概理解你说的这意思,翻译成人话就是:别在穷地方投资。因为这种地方没产业没税收,连公务员工资福利都是上级拨款。那如果在这么穷的地方买了房,将来没人接盘,也涨不上去。但这不一定,接受转移支付的确实一般都是贫困地区,财政收入较少,入不敷出,不得不伸手向上级要钱。但也有的地区是刚起步发展,正处在培育期,这转移支付还就相当于投资了呢。
所以是否接受转移支付,或者说这地方是否入不敷出不能作为投资的判断标准,至少不是唯一标准,都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再举个例子吧,鹤岗,这就是典型的接受转移支付的城市。资源枯竭了,其他产业没发展起来,财政收入很少,入不敷出,不得不让省里甚至中央拨款,要不然城市运转都出现问题。那这种城市就最好别去买房,确实吸引不到有钱人,当地在短期内也创造不了太多的财富,房价很难上涨。但是雄安呢?这绝对是完完全全的用转移支付的钱在建设,但是有说雄安没希望的吗?现在雄安不是能不能买房的问题,是根本不放开,你想买也买不了。简单说转移支付就是老子给儿子钱,但得看这儿子是成年人的啃老族,还是青春期的蓬勃少年?啃老的就甭搭理他了,有前途的就尽量培养。
4.燕郊是不是转移支付的我不知道,这上网搜搜当地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吧,这都是得公示的。但这没什么用,说明不了什么。比如说北京就有入不敷出的时候,建设奥运会的时期,但这能说明北京不能投资吗?另外就算是有较大比例的财政收入上缴,也未必说明这城市不好,因为上级会以转移支付的形式返还回来。所以转移支付根本不能说明什么,除非是明确的入不敷出了才行,燕郊到不了这程度,至少看上去不像。这就跟一个大单位的分公司似的,有可能是光赔不赚,连房租工资都得靠上级拨款。也有可能是上交了10万利润,公司返回来100万帮助发展。当然最好的是上缴了100万,总公司返回来90万,这就属于很健康的。但更有前途的还是新公司或转型中的分公司,总公司就是无偿的投入,培养的是日后的发展。
5.具体燕郊是哪种情况自己判断吧。我觉得是上缴100返90的可能性大,就是也接受转移支付,但自己赚的钱更多。至于教育医疗什么的未必是没钱,也未必是没这个规划和眼光,指不定因为什么呢,不敢瞎猜。
仅供参考。
如有问题,请点击头像,加关注后“私信”即可。
形式主义从小坑起。
坐标: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三河实验小学。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孩子出门前跟我讲:老师说了,4年级的要求7:40以后进入班级,不然教导主任抓住要处罚。我当时就觉得莫名其妙,这政策定的啥意义?7.25到达学校门口,学校门口两侧已经聚集了N多孩子,孩子们这样密集聚集在一起,这样真的好吗?这就是校领导为抗击新冠疫情脑补出的对策?!教育系统的领导是不是觉得国人都是公务员待遇?
#南通GDP突破万亿元# 强悍的苏大强又一张万亿俱乐部门票,一个省出四个万亿GDP.城市,恭贺江苏恭贺南通。
去过南通两次,都是走马观花,对南通的印象最好的是南通的政务中心,去了之后整个的办事流程和办事效率真的非常高,服务型政府体现得非常不错。
今天上午我去燕郊交警队办理车的年检,早晨8:30上班,很多人一早就去了,今天是燕郊今冬最冷的一天,我8:25到的交警队,看到已经排了好多人在我前面,都在交警队的门洞里,风呼呼的刮,好多人都在踱来踱去通过运动来取暖。
如果去院里排队风会小很多。
看到南通的办事流程和办事效率,对比一下燕郊的办事流程和效率,感觉差距还是蛮大的,一个地方经济好坏从一些方面能看出端倪来的。
北方整体衰败的原因可能和这也有很大的关系,北方可以学学沿海或者南方行政机构的办事机制流程和效率,这样北方崛起也不是事。
因为爱燕郊,所以为燕郊鼓与呼。
北三县的基层公务员招募可以向沿海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倾斜,最好是有沿海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工作经验的,需要鲶鱼进入,让这个机器更高效的运转起来。
这样,北方就不用老是羡慕南方了。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一大早,扑面而来的消息,《河北燕郊多个小区已封控 居民排队等待做核酸检测》、《河北省三河市检出1例核酸阳性,廊坊三河暂停所有公交班线运营》……年根儿了,还能回家过年吗?
我的表姐,北漂一族,北京工作,燕郊居住。去年,由于疫情,没能回家。“我一直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