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省考面试指导--论述中可以引用的人物事例
#公务员[超话]##省考##抗疫#
在面试答题中能够引用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不仅仅可以充实答题内容,起到很好论述作用,也可以展现出考生的知识储备,运用的好是可以给考官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针对很多考生缺少关于先进人物事迹的例子储备的问题,中公教育为大家总结了一些抗疫期间先进人物的事例,以便提高学员的知识储备。
1.院士——钟南山
人物事迹:1月23日,为了防止疫情发展,武汉“封城”了。在这之前,一直奉劝大家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第一时间就带着专家组成员,亲赴武汉,参加抗击疫情的工作,钟南山虽然已经是84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他却仍然能够奔赴疫情前线,这种高尚的奉献行为举国无双值得敬佩。
2.共产党员——张伯礼
人物事迹:张伯礼身上有多重身份──院士、校长、中医大家、白衣战士、敦厚长者、严父严师,但他时刻铭记,自己的第一身份还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就是为党为人民工作。作为此次专家组中的中医代表人物,张伯礼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新冠肺炎临床治疗没有特效药物、经验还在摸索的情况下,提出建立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风险不言自明。“疫情如此严重的时候, 往往是局外人在争论中西医到底谁强谁弱、谁优谁劣,这既无聊又无意义。中医西医各有长处,优势互补,人命大于天,能救命才是最重要的。”秉持“疫情当前,救命为重”信念,张伯礼和刘清泉教授写了请战书,提出中医药进方舱,中医承办方舱医院,勇挑重担。
3.抗疫模范人物——汪勇
人物事迹:寒风之中有暖流,大疫之前有大义。疫情期间,武汉快递员汪勇用善良和担当汇聚起无数人的热情和爱心,和一呼百应的志愿者团队协同努力,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及时周到的后勤保障,以非凡之勇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国家授予特别奖:时代永远在奖励解决问题的摆渡人。除了顺丰,国家邮政局和《人民日报》对他也是夸赞有加。2月26日,邮政局发出嘉奖通知:授予汪勇“最美快递员”特别奖,号召全行业向他学习。这对一个基层快递员来说,无疑是职业的高光时刻。《人民日报》,则将汪勇比喻成了“生命摆渡人”。
4.抗疫模范人物——李兰娟
人物事迹:她是李兰娟,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13年防控H7N9 禽流感,再到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她始终冲在第一线。当年逾古稀的她摘下口罩,脸上压痕清晰可见的照片令人动容。73 岁的李兰娟在疫情发生后第二次来到武汉,带来了“李氏人工肝系统”“四抗二平衡”等救治模式,从防治重症病人转为危重症、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减少肺纤维化发生等几方面入手,对患者进行治疗。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一待就是一个月,那张让众多网友泪目的脸部勒痕特写照片,就来自于她从ICU 病房出来脱下防护服的瞬间。
5.志愿者——熊添
人物事迹:湖北女孩熊添,积极投身抗疫志愿工作中,度过了有意义的生日。去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熊添,11 月正式成为湖北省农科院一名农业科技人员。2月1日,熊添在老家度过了25 岁生日。22 日,熊添主动向居住地龙池桥社区申请,成为社区防疫志愿者。负责协助摸排7组“四类人员”,采集居民信息,填写《麻城市人口和人力资源信息采集表》,为居民外出复工做准备。
高考那年,我兵败滑铁卢。
我是83年湖北麻城二中毕业的,我们那届高中是最后一届两年制高中,第二年就实行三年制了。
我是高一开始分科,当时我想报文科,可父母非逼着我报理科,他们信奉学好数理化,走向天下都不怕的理念,总认为文科是虚头巴脑的东西,理科才是实实在在的学真本事,没办法父命难违,我只好心不甘理不愿地选择了理科。
我们当时理科有10个班,文科5个班,其中理科2个尖子班,文科1个尖子班。我在分班考试中考的不错,有幸被分到尖子班,开始了我长达两年的高中之旅。
我们一班大部份来自全市四乡八档的农村学生,学习那不是一般的刻苦,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基本上没有11点钟下课的,学校下晚自习后统一熄灯我们还点着煤油灯继续学习,脸上经常熏得黑糊糊的。
两年时间在复习-考试-复习中度过,个中辛苦难以言表,我虽然用尽了吃奶的力气,但我的成绩在班里始终不温不火,毕竟是尖子班,竞争太激烈了,压力快把我压垮了。
很快到了毕业季,我们面临高考前第一道关:筛选。几乎没有悬念,我们班几乎是全部过,尖子班就是尖子班,那些慢班有的掉了一大半。
筛考几乎把考生减少了一半,过了几天我们全年级考生集体从宋埠镇乘大巴车到县城参加考试,夜晚住宿在县政府招待所,准备第二天到县一中参加高考。
第二天我们高二(1)班同学吃了早饭以后排队到一中考场参加考试,当我们走出招待所大门时,意外发生了,我的哥哥过来看我,等我把话说完,我哥走了我们班的同学也不见了踪影,我在陌生的麻城大街上茫然不知所措,我是第一次到县城,对县城完全一无所知,再加上个性腼腆怕跟生人说话,所以也不敢问路,最后虽然找到了考场,但时间已经超时被监考人员拒之门外……。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当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472,我的总分435,我的语文没有考,你想想如果不出这个意外,我的大学梦应该十拿九稳,可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却改变了我的人生,导致我名落孙山,最终与大学无缘。
为这事我父母把我哥狠骂了一顿,但已木已成舟于事无补,我父母劝我复读,但我感觉无颜踏进我的学校无脸见我的老师了,我直接一口拒绝了。
上帝关闭了一扇门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不久遇到了全国工商系统招干,我顺利考取并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虽然有遗憾但我知足了,毕竟人不可抗命,很多事是命中注定。
又到高考季,看到那些莘莘学子奋战考场,我不禁又想到那场决定我命运的考试,虽然过了三十多年至今仍历历在目,我今天看到一个新闻:四川有个人从83年一直考到现在,一共参加了26次高考,人称“考王”,他是我一届的,虽然已满头白发但在不懈努力始终想圆他的大学梦,看到他我不禁为自已感到汗颜,我当时如果有他一半的决心今天可以说命运就会被改写。
如果,人生没有如果,有时失去的也可能永远不可能回来,什么也不说了,大学梦来生吧!
很多事情,你坚持做下去,量变引起质变,结果可能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做到了。
我们都是凡人,每个正常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奔向不同的人生,我们很多人管它叫做命运。
因为每个人出生那一刻面对的家庭条件和父母教育方式不同,每个人的命运千差万别。我们很多人管它叫上天安排,命中注定。
我学命理,却从不给人批八字。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行动中。我们的神是人民创造出来,命当然也由人自己决定。你若轻易放弃自己掌握的命运,交给命理来安排,只会让你过早地放弃自己的命运。
举两个我身边的好朋友案例:
1. 曾经我高中有个要好的男同学,我俩经常被安排同桌,他喜欢跟我请教学习上的问题,虽然成绩很普通,但是我发现他有几个很好的习惯,他的东西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学习一般但是很有韧劲,不管每次月考难易,分数都很稳定;他对朋友的有效社交做得很好,他那他的日记本给我看,他用太阳系比喻自己的社交范围,把自己比喻太阳,把各朋友远近关系比作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每月费用收支都明细得非常清楚。虽然成绩普通,但我觉得他前途远大。
果然,高考考上海南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后有成功考入我们当地市建设银行,后来又考入建行湖北省分行管理岗位。至今我们依然保持很好的联系。
2. 大学有个睡我下铺的哥们,是班里的劳动委员,平时学习也一般,从没拿过奖学金,当时班里一共42人,很多同学都大二就开始准备考研究生,当然考研究生肯定不是我的菜,我大学成天窝在存在主义哲学上去了,都快把自己搞得神经病一样了,在班里是出了名的“神仙”,眼里看不起任何人。但是我下铺这哥们每天课余时间都窝在图书馆学习,基本见不到他人。
最终大四的时候,全班参加考研究生的人里,就这哥们考了一个冷门的专业研究生,考上云南师范大学党史研究类的专业。而且不是公费的,是自费类的。
去年这哥们还跟我讲,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不好找工作,就我们去大学找系主任和学校领导,说是想回大学做辅导员,结果找一圈领导,没一个愿意要他。他心里也是心灰意冷,同时也是慌的一匹,以为研究生是白读了。
这哥们没找到工作,回到麻城老家一心备考公务员,整整大半年年没有任何户外活动,也不好意思出门见人,在家足不出户,备考公务员,国考时候,直接就考上了孝感市组织部公务员,在组织部的时候又不停备考国考,三年后又考去了中央地方志研究小组。
他跟我说从孝感去北京面试的时候,人特别累,而且那段时间一起进京面试和找工作的人多,晚上在面试地点附近找个便宜的旅馆都找不到,他说累了一天要准备第二天的面试,在一个旅馆那里很多人挤在那里讲价,他在人群最后面,实在太累,直接大声喊他要了,最后一间空房到手,管不得它贵不贵的事。面试完回到孝感,没几天就通知他进京就职了。
所以,人要学会看清自己,看清道路,然后坚持做下去。读书苦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要坚持读下去,坚持读下去,慢慢就不苦了。
每个人的周围都充满了虚幻之相,别人最喜欢你的无知和愚昧,最怕的就是你认真起来。
你无知,别人对你还特友好一样,都是幻觉。比如,你一无所知,算命的就给你说得好像很通灵,你一认真自己懂,算命先生心里都发虚。你一勤奋起来,你的邻居,身边的同事、朋友、竞争对手心里就害怕,害怕你变得强大。
减少无效的社交,把心思和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慢慢地你就会发现生活越来越不一样。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有价值的事情,对家庭友益的事情,这是对命运负责。你的命运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来替你负责,神也不例外!
1977年,戴建业高考考了289分,被华师大录取。没想到进了大学后,他立马傻眼了,原来华师的录取分数线才189,而北大也只要270分。有人故意调侃他:你后悔填错志愿吗?戴建业却说:不后悔。
戴建业当然不会后悔,以为老戴同志在这里遇到了一个“白富美”小姐,并最终如愿娶回了家。
戴建业来自湖北麻城,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小伙,由于当时经济闭塞,人们也很少离开自己的居住地,所以戴建业在上完大学当上老师后也没有搞清楚普通话到底该怎么说。
所以他讲课的时候总喜欢问一句“听懂了没有?”
并且他的这口普通话还让他当年与一个“爆红”的机会擦肩而过。
大学学习古文后来又教古文,戴建业嫣然成了古人领域的专家。所以当年《百家讲坛》在全国召集文化宣讲者。
作为大学教授并且还是古文领域的研究人,戴建业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成功入选了。
而同时期与他一起走进《百家讲坛》录制厅的还有当年爆火的易中天教授。
可是当年我们只知道易中天,却从未听说过戴建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就在节目录制到一半的时候,节目组考虑到戴建业普通话的问题,因为全国播出的文化类节目,怕有的观众或者学生听不懂,经过慎重的考虑就将戴老师优化掉了。
那是2006的时候。
戴老师是个乐观的人,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上课教书,研究自己喜欢的古文和诗人。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2018年,互联网的风靡给戴老师带来了一个机会。
因为他课堂氛围轻松,讲课不拘一格,嬉笑怒骂情景交融,再加上他独特的麻城普通话,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讲课风格。
一个学生感到这个老头确实有点意思,于是就用手机拍摄了一段他的讲课视频并上传到网上。
“无心插柳柳成荫”戴老师火了!
他说:
李白这个人呀是全唐自我感觉最良好的一个人,有时候我都不知道他的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
他被人称做“谪仙人”,李白对这个称呼非常的满意,他觉得自己就是神仙,跟普罗大众不一样。
他一直想入朝为官,并不是他多么的贪财好力,而是想证明自己不仅能作诗,还能帮忙安邦定民。
于是他广泛写诗,希望引起唐玄宗李隆基的注意,终于在千等万等中等来了李隆基的入朝诏书,李白高兴坏了,当即吟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跟你说:“一看他那样都当不了官...”
说到这里,同学们哄然大笑。
果然,不到一年的时间,唐玄宗就受不了他了,天天喝的酩酊大醉来上朝,还让李隆基最宠爱的太监高力士给他拖鞋。
李隆基说:“走吧走吧!有多远走多远...”
然后给了他一笔钱就让他出去旅行了...
这事弄得,本来是国家公务员,一夜之间又成了无业游民,得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呀!
于是就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讲台上的戴老师手舞足蹈,眉飞色舞,讲台下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在一片笑声中就记住了古诗,并且终身难忘。
在戴老师的讲解下,一个个我们认为遥不可及的古人,似乎都生动活泼了起来。
陶渊明、李清照、杜甫、元稹、曹操....
陶渊明成了一个“幽默大家”
李清照曾经是个“问题少女”
别看杜甫整天忧国忧民的惨相,实则这家伙自负的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原先以为这是鼓励别人多读书,从前人总结的智慧。
谁知,这竟是杜甫老先生对自己的夸耀!
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戴建业的课程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实就是因为他的课通俗易懂,和我们接触的诗词课枯燥乏味不同,戴建业的课幽默非常,不仅讲了诗词的内容,并且把人物以及背后的故事一并讲解了。诙谐的趣味性,让学生都十分喜欢。
难怪有学生说:“老师讲得透彻还接地气,我们高中要是有这样的老师,语文成绩就不会差!”
还有人说:“突然想上课了,这大概就是文化和语言的魅力!”
连《人民日报》都站出来给戴建业打CALL:红得有理!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古诗文,戴建业教授倾其所能,历经数年,联合漫画高手完成了《戴建业魔性诗词》和《漫画历史线 轻松学古文》两套书。
现在高考语文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古诗文分数在增加。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古诗文,那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学生成绩不好,不见得不爱学习,而是缺少一个引起兴趣的好老师。
戴建业这两套漫画古文书,采用漫画与文学相结合,教学与游戏相互补的方式,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这两套书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可以培养孩子学古诗文的兴趣;二是可以养成孩子们高度专注的习惯;三是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这两套书涵盖了100篇中小学课本必考经典古文,300条趣味文史知识,充实的内容和趣味的漫画相结合,真正实现了:让孩子们拿起来就放不下,翻开书就不愿合上的学习效果。
赶紧给自己的孩子入手一套吧!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