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消防,铭记英雄!
他们从未远去,他们是消防英雄:王建(34岁)、杨鹏(24岁)、李义奎(34岁)、赵丹(24岁)、马小龙(32岁)、赵耀东(23岁)、王佛军(18岁)、郭启(21岁)、孟兆星(21岁)
王 建:陕西咸阳人
杨 鹏:山西阳泉人
李义奎:河南罗山人
赵 丹:甘肃陇南人
马小龙:甘肃镇原人
赵耀东:甘肃定西人
王佛军:甘肃陇南人
郭 启:甘肃陇南人
孟兆星:甘肃金昌人
向英雄们致敬!愿英雄的家人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背负43年“汉奸”骂名,一生未婚的红色女谍关露
“76号”是日军占领上海后日伪在极司菲尔路设立的特务机构住址,因其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窟,人们谈之色变。到这种地方获取情报,何等凶险。一名女子不但向凶险迈出了第一步,还担任着策反大汉奸李士群的任务。这个人便是弱不经风的才女关露。
为何称她才女?1937年有部电影名叫《十字街头》,由赵丹、白杨主演,里面有首歌“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这首名叫《春天里》的主题歌歌词便由她所写。
她1907年7月出生,山西右玉县人,原名胡寿楣,化名胡楣等。9岁丧父,15岁丧母,因同父异母的哥哥霸占家产,她带着妹妹远道南京投靠二姨妈。姨妈对姐妹二人甚是疼爱,希望她嫁个好人家。她拒绝跟银行经理订婚,不辞而别来到上海,在这里她遇上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中国同盟会会员刘道衡。刘道衡供他姊妹上学,她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妹妹胡寿华考入法政大学。
她一生有3次婚恋,第一个白马王子姓刘,是个骗子;第二个白马王子叫沈志远,是位热血青年。因社交频繁,她不愿做家庭主妇,不顾对方反对打掉了腹中的孩子,俩人感情决裂;第三个白马王子是她钟爱的王炳南。再次见面,她把自己的诗集《太平洋上的歌声》送给王炳南。返回武汉,王炳南给她寄了一张自己的近照,照片背面写着:“你关心我一时,我关心你一世”的话,这话打动她一生。
多年后,王炳南已是新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而她却成了众人眼里的“汉奸”。她从未想过做一名出类拔萃的特工,更没想过因此付出惨痛代价。
1939年冬,她正在修改长篇小说《新旧时代》,接到了一张转来的纸条,上面写着“速去港找小廖接受任务”。她推开修改的作品,应约来到香港,见到了廖承志、潘汉年。潘汉年给她的任务是策反李士群,并且一再强调这事保密。潘汉年对关露说“今后要有人说你是汉奸,你可不能辩护,要辩护就糟了。”她牢记叮嘱,成了她终身坚守的承诺。
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会交给她?原本这项任务是交给她妹妹,因胡寿华与李士群有过交往。李士群原是我党人员,1932年,李士群协助特科红队完成一次任务,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他妻子叶吉卿怀孕无人照顾,被胡寿华接到自己家悉心照料。李士群投靠国民党跟随汪伪投靠日寇后,还把胡寿华当作恩人。组织让胡寿华执行这次任务,但化名胡绣枫的妹妹远在重庆脱不开身,她扮演起本该是妹妹的角色。
与魔鬼打交道,一步走错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尽管凶险异常,她还是以找工作为由来到李士群家。李士群夫妇对他热情相待,没过多久她便陪着李士群夫人出入各大场所。她试探性地向李士群抛出一些敏感话题,见李士群没有敌意,她说妹妹那边想做生意,问李士群做不做?李士群流露出可以沟通。原来,李士群想给自己找条退路。穿梭在日特和汉奸之间,她绰绰有余。然而,面对亲友和同胞们的误解,她难以忍受。
1940年3月,汪伪政府成立,激起了文艺界进步团体的抗日热情,许多她昔日的同事、朋友均对她侧目而视,大家一谈起她,甚至要往地上吐唾沫,左联也不再邀请她开展文艺活动。
她承受着“文人汉奸”的骂名,从李士群那套取不少重要情报,如日伪军政动向等。1941年,她还促成了李士群跟潘汉年的秘密见面。一有日伪清乡扫荡的消息,新四军和地方党组织便提前获得信息。
1942年,她完成对李士群的策反,到日本人办的《女声》杂志任编辑,社长是一个叫佐藤俊子的日本女作家。她的目的是接近佐藤等人,获取机密情报。杂志社薪水不高,除了日常生活支出,剩下的钱连过冬的煤炭都买不起,她不得不节衣缩食。
1943年,组织安排她参加了日本召开的大东亚文学者代表大会。若不是为了联系日本的左翼人士,她不会出席这样的会议。日方分给她的讲话题目是《大东亚共荣》。她把题目换成《中日妇女文化交流》,谈了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尽管这样,回到上海,她依旧难以避免世人谴责,《时事新报》更是公开骂她:“绝无廉耻,她完全是在畸形下生长起来的无耻女作家。”
终于等到抗战胜利,蒋介石却将她列入锄奸名单,党组织及时将她转移到苏北解放区,她满心欢喜,然而,现实却当头一棒。她是“文人汉奸”的影响深远,如果这时恢复她的身份,会给反动派造成攻击我党的口实,也因同样的原因,深爱她的王炳南按上级要求牺牲了与她的爱情。
新中国成立后,她被调往中国人民大学工作。1955年,因潘汉年事件她2次入狱,她想到过死,但心愿未了,她相信总有一天党组织会为她平反昭雪。1982年,中组部做出了对她平反的决定,此时的她已背负“汉奸”骂名43载,正在撰写潘汉年的文章。已拿不起笔的她只能请人代笔。当她说完最后一个字,送走友人,这位没留下子女的党的好女儿,吞食下大把安眠药,枕边有个塑料娃娃和王炳南送她的那张照片,照片背面的字迹依然清晰,上面写着:你关心我一时,我关心你一世。下面有她的一行题诗: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那年她75岁。
男子四人雪车【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