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其中佛教文化是从魏晋南北朝引入中国,到唐朝被上层社会接纳迅速攀升至巅峰,同儒道融合,形成独居中国特色且扎根中国的佛教文化,佛教之所以被上层社会接纳,主要原因是他的教义有利于稳定统治。而儒家文化从孔子开始一直都是中国社会文化的正统,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更是成为社会中层士大夫的必备知识,儒家文化也被视作社会稳定,统治下层民众的工具。至此,你会发现,佛教和儒家都是上层建筑强加给社会底层的文化,儒家给你上升通道,如果不行,可以佛系生存麻痹自己。如果这两者,都无法吸引你,那么就剩下流传已久的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教你修道成仙,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人都可以改变命运羽化登仙,长生不老,跳出轮回,给你提供了儒佛之外第三条道路。
从某种程度上讲,道家文化在中国底层社会流传下来的核心原因就是,在文化上给了底层社会第三条理论上的上升空间。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自信,通常表现在三个层次:表层文化自信,即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的建筑、服饰等目可触及的外在表象的自信;中层文化自信,即对自己语言、文学艺术等文化内涵的自信;深层文化自信,即对核心价值观、国家根本道路和基本制度设计的高度自信,这是厚植于血脉深处的国民价值观自信,是对国家根本方向的执着坚守,是文化的精髓所在,命脉所系。
这三个层次的文化自信,构成整体,缺一不可,奠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制度与秩序的基础。
大国崛起,文化领航。
历史上欧洲的工业化国家崛起是以文艺复兴为引领,思想启蒙为先导,进而实现人的思想解放、生产力的解放。
近代中国国运转变,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思想的传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是工人阶级运动的政治选择,也是新文化新思想选择的结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契机的思想解放,引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历史证明,国家兴盛始于思想解放、文化引领。
当今世界各国在强调文化引领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强调文化保护和文化认同。
全球化时代强调文化保护,是因为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都遇到了文化的挑战,尤其是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这种挑战尤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