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从深度看这个事情的本质,为什么底层的人们都支持叶女,特别是底层的人们吃的半亏太多太多导致的。对公务员形象改变了,公务员要从自身做起,改变现状,我讲的是事实,客观看到本质
最近几天,教师退出机制登上网上热搜,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毕竟我国专任教师多达1844.4万人,去年还有多达1144万人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成为和公务员一道被社会公认的好职业。在疫情影响和经济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这些吃财政饭的职业基本没有受到经济收入方面的影响,必然要受到社会其他行业的议论,改革的呼声自然少不了。要改变现在的状况,没有顶层设计出台具体举措,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不改变公务员和教师编制身份问题,打破铁饭碗,退出也只能是一阵风的事。
当代考公务员现状[捂脸]
公务员现状,还不如打工的自由,半夜还灯火通明!
如果一个城市,财政没钱了是啥后果呢?我个人理解是失去绝大部分的财政自主权,进入财政托管状态,城市进入快速收缩通道,类似通缩螺旋吧。
国家拨款一般是专款专用的,比如公务员工资,三农扶助,保民生的一些拨款。当然现状经常有挪用去做别的,导致体制内工资拖欠停发之类的事情。但也恰恰说明了现状下绝大部分城市还是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的,没有进入完全的托管状态。
地方自主的财政其实涉及面很广,像市政维护保养,大部分是地方预算。学校经费是县级单位筹款,医院也有一部分是地方财政补贴。另外像做新的建设这种扩张性财政支出,一般也是地方负责筹钱。
失去财政自主权之后,扩张性支出减少,而现有大部分城市的大部分产业其实是围绕政府开支进行的,所以会导致当地经济的进一步恶化,然后进一步削减开支,有一段时间的恶性循环,直到若干年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对普通人的影响,可能就是市政会收缩到一个比较小的范围里,公共设施比如道路、公园大概率小部分的维护会维持,治安,公费医疗,公立教育国家
应该会维持一个基本的质量,但比起之前有地方小金库补贴,显然质量也会下滑。
当然了这些下滑是有一个时间快慢的,有些可能立竿见影,有些可能要过几年看得出趋势。但不知道是去年还前年,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国家不再为地方政府兜底,借债可以,自己借自己还。所以、“城市财政没钱会有啥后果?”,再借债呗。
抗战胜利后,经济不景气,公务员工资低,又面临裁员危机。当时报纸评论:公务员之命运,将益不堪设想。
【旧闻来源】
《联合日报晚刊》1946年7月5日《公务员裁员拟具体计划》
在公务员待遇极端困苦之下,中央各机关最近盛传裁员,其中若干机关,已作具体计划,实行仅时间问题,抗战期内之旧调重弹,公务员之命运,将益不堪设想。
#打卡挑战局##打开眼界#
@旧闻社:抗战期间,公务员的生活状况是很艰难的,一方面他们要像难民一样长途跋涉,遭受日寇轰炸、物资短缺等各种日子,而且还要战时减薪,工资按八折发放,同时要经常捐款救济灾民,很多一人养全家的公务员,生活由此很是艰苦。
有关系的人,会跳槽到银行、粮食、税务等油水大的机构工作,他们逐利而来,以权谋私,形成了恶性循环,尤其在战后迅速发展,也成了当时国民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试当天,我脑子里依旧是懵圈的。
但我有一个自以为然的优点,在这种类似的正式场合下,我通常能保持表面的平静和淡然。
面带微笑环顾四周,有的人与身边的人谈笑风生,似成竹在胸;大多人则面带严肃,或盯着眼前一处一言不发,或正视前方喃喃自语。
“形象气质方面我就已经比他们多加了5分起步,稳了。”扫视全场后,我在心里得出了这一结论,几次三番的在心里默念。
在会议室候考的我,心里时而像是即将登上领奖台般的激动,时而又像是即将奔赴刑场般的凄凉。但这些心理活动也止步于心里,并未表露出来,我始终带着那份“自信”与“淡然”,似在告诉全场,我并不看重这场面试。终于轮到我了!
省考的面试较比我第一次国考面试似乎要简单一些,题本放在桌上就是最好的证明。(那次参加国考桌上没有题本,只有一支笔和一张空白纸,题目都是听考官口述)
一声洪亮又似充满自信的问候在考室内响彻“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面试的7号考生。”端坐下来后,接着就是面试官宣读介绍环节。
“考生,你准备好了吗?”
“我准备好了!”
回答的依然是那样的底气十足。待我低头阅读题本时,心里的想法才胆敢冒出,“这都是些啥!”然而我只能咬牙坚持,努力让自己静下来,好好看那三道问题。
抬头,目光灼灼望向主考官。“各位考官,我思考完毕,可以回答问题了!”当时的内心活动是:我哪里思考完毕了,懵的!脑子里都是空白的!
在得到主考官的点头应允后,我就开始了我的答题。
前面两题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回答的也是中规中矩毫无亮点可言。只记得最后一题是一道关于事情轻重缓急排序的问题,那一刻我忽然就想起了头天晚上的那位老者,低头沉默片刻忽的抬头,将面试室内的考官均望了一遍道:“各位考官,我相信我们在场的每一位人,或是说每一位有良知的公职人员,当了解到题本中这位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公职人员肩上的现实状况时,哪怕宁愿承受领导对我们工作质量的不满,背负领导对我们工作能力的怀疑,也会毫不犹豫地将群众的对我们的期望扛起吧...”随着我的情感完全代入,那一刻我似乎忘记了这是考试现场,全然不顾自己的“失态”,目光里没有了一开始的“淡然”,变得炙热起来,眼睛里也蒙现了一层水雾。主考官似发现了新物种般,看向我的眼神也不再那样平静,或许在她看来,我有点奇怪另类吧。
(未完,待续)
#公务员考试# #求职面试大家说# #故事# #每段故事都是人生#
最近有一件事,心里有些小感慨。
我退休已经六年了,退休前是公务员,在单位管点事,虽没多大本事,有时也免不了偶尔帮帮人。也多是顺水人情,出格的事也没能力办。退休后就基本再没去过原工作单位,与社会上的朋友也联系不多,一直在外地带孙子,与外界的联系很少了。不久前,一位平时很要好的老家的同学给我发微信,说能不能帮自己儿子办一个特种作业证。我想,这个证是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正规培训考试才能取得,以我现在的状况和人脉,怎么能有关系办这样的证,而且这项职能也和我原工作单位毫无关系,连话也说不上。说实话,不是不想帮,是真的没能力帮。于是我想还是实话实说,便把情况在微信里如实说了说,希望能取得老同学的理解。沒成想微信发出后,过了一个多月了,老同学竟一个字也没回。从理貌上讲也不应该啊。
这下有些尴尬了。以前在微信上我们是常聊天的,有时还通语言。我不知老同学咋想的,不理解,怨还是其它,我想,还至于因为此事把关系从此疏远了吧,但愿是我想多了吧。
私企的现状,干着干着倒闭了,到头来一场空,那么多高学历的考公务员不是没道理